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东藩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毛泽东卧室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的中国历史唯一入门读物,顾颉刚、裴效维、杨天石高度评价。

中国历史演义巅峰之作:一人主笔,千年兴衰,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上起秦皇,下迄民国,编织中国最完整的史话。

《民国(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内容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巨著,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文笔通俗,点评机智,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部具有廿四史规模的庞大卷帙之作。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民国(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目录

袁世凯出山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段祺瑞逼宫

大清皇帝优待之条件

京津兵变

唐总理辞职

袁总统架空参议院

黄兴组建国民党

双十节举国欢庆

宋教仁枪杀案

擅签合同

江西兵变

二次革命

血战制造局

吴淞战役

洗劫南京城

胁迫选举

解散国民党

议员回老家

赵秉钧暴死

强占青岛

日本的强权政治

榻前会议

丧权辱国二十一条

洪姨出招

密谋请愿团

变更国体

刺杀段祺瑞

蔡锷与小凤仙

巧设迷局

蔡都督返乡

发难外交部

虎口脱险

袁世凯称帝

云南省独立

于夫人闹宴

新华宫惊乱

云贵联合讨袁

众姨太争宠

刘显世造反

曹、刘之战

龙觐光被困

连败北军

取消帝制

海珠惨案

龙济光受窘

南京会议

川、陕独立

袁皇帝魂归故里

新旧约法之争

黎总统就职

再造共和

府院之争

大闹众议院

张勋复辟

段祺瑞讨伐辫子军

对德宣战

段总理辞职

冯总统秘密出京

徐树铮逞威

再借外债

徐树铮诱杀陆建章

南北议和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抵制日货

拒绝德国

裁军节饷

内争外扰

中日交涉

吴佩孚崭露头角

直皖开战

段祺瑞垮台

重提南北和会

李纯自杀

广州督军之争

陈炯明忘恩负义

莫督军离粤

吴佩孚水灌新堤

陆、曹争艳

吴大帅电骂梁财神

曹、张断姻亲

直奉之战

黎元洪重新上台

陈炯明叛变

三军舰背义离黄埔

孙中山被迫离粤

四川再起祸端

许崇智福建鏖兵

杨希闵奏功

东江之战

攻惠州孙军战败

吴佩孚发兵四川

军阀混战

改组国民党

曹锟贿选当总统

议员大打出手

吴佩孚巩固势力

刘湘告捷

臧、杨败北

夏超受贿

卢永祥与孙传芳

孙中山宣言北伐

试读章节

袁世凯出山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号召无数兵民,建立起一个中华民国。什么叫作“民国”呢?“民国”二字,与“帝国”二字相对。从前的中国,是皇帝主政,全中国都属于皇帝一人,并世代相袭。自夏禹以来,直到清朝,中间虽几经革命,几经易姓,但仍旧逃不脱帝制。辛亥革命以后,“帝”字废去,换了一个“民”字。“帝”是一人的尊号,“民”是百姓的统称。近百年来,潜心研究政治的人都说,皇帝一人专制,流弊实在太多。要想一劳永逸,就必须推翻帝制,实行民主。改为民主之后,总统由民选,政府由民组,权力属于人民。总统与政府如果胡作非为,那便是违反法律,便是叛民,民众可将他赶下台去。这种新制度,既叫作民主国体,又叫作共和国体,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社会制度了。

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仓皇脱逃。革命军公推黎元洪担任都督一职。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县人,曾任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他第一次出兵,便占领了汉阳。清廷的王公大臣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去镇压,同时又命海军提督萨镇冰赶赴战地,并令水师提督程允和带领长江水师赶去增援。没过三天,又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统率该省所有军队和各路援军。袁世凯与清朝摄政王载沣是死对头,因为载沣摄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袁世凯驱逐回籍。现在,清廷想请袁世凯重新出山,以老袁的性情,怎么会轻易答应呢?果然不出所料,袁世凯接到清廷的谕旨后,假称足疾未愈,不能督师。载沣只好催促荫昌南下,收复武汉。

荫昌到信阳驻扎下来,命手下带领人马进至汉口。黎都督发兵抵御,双方对轰了好几次,互有伤亡。与此同时,两军在江上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革命军盘踞山上,从上击下,非常容易,而萨镇冰率领的舰队却得从下击上,非常困难。只听一声炮响,萨镇冰的江元舰被打了好几个窟窿,各舰队见此情形,立刻调转船头,落荒而逃。清军的陆地部队顿时孤立无援,被革命军杀得七零八落。

这次胜利后,革命军声威大震。很快,黄州府、淝阳州、宣阳府等地都竖起白旗,响应革命。八月三十日,湖南宣布独立;九月三日,陕西宣布独立;五天之后,山西也宣布独立。之后,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也相继独立,民军万岁的声音,到处传响。

面对各省传来的警报,摄政王载沣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哭得跟泪人儿一般。内阁总理庆亲王奕劻、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向摄政王载沣极力推荐袁世凯,建议再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率赴援的海陆各军和长江水师,就连冯国璋统率的第一军和段祺瑞统率的第二军,也归袁世凯调遣。袁世凯接到诏命,在复电中仍说:“足疾未愈,兼且咳嗽,请另选贤能当此重任”。清廷上下,愈加慌乱。奕劻和徐世昌立即写了一封诚诚恳恳的专函,命专人送到信阳交给荫昌,让他亲自交给袁世凯,当面敦促。接到信后,荫昌立即赶往项城,与袁世凯会晤。袁世凯看完信,微微一笑道:“临时抱佛脚,恐怕来不及了。”经荫昌一番劝勉,袁世凯总算接受了任命,并答应即日启程。荫昌返回信阳后,立即致电清廷:“袁世凯已经答应督师。现在京城兵备空虚,我愿火速回京,以防万一”。当日,清廷便下旨,命令荫昌在袁世凯上任后立即回京。

接到这道命令,荫昌非常高兴,再过几天他肩负的重担便可以卸去了。此时,前线的清军听说袁世凯要亲自来督师,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说:“我们得在老袁来之前先战一场,显些威风,别让他笑话。”原来早在光绪末年,袁世凯曾任直隶总督,练兵六镇,其麾下的将领遍布京城一带,段祺瑞、冯国璋等都是他的旧部。对于袁世凯的知遇之恩,段、冯二人感激不尽。将领的心情如此,士兵们就可想而知了。冯、段两人当下决定,冯国璋为先头部队,段祺瑞为后劲,与革命军决一胜负。冯国璋率第一军南下,突入滠口,革命军连忙拦截,双方交战,胜负难分。随后,萨镇冰率领兵舰驶近战线,一阵狂轰滥炸,革命军死伤无数,无奈只得撤退。冯军乘胜追击,直入汉口华界。这时的冯军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烧杀抢掠、欺辱妇女,无恶不作,将好几十里的街市弄得一片狼藉。就在他们横行霸道、任情淫乐的时候,突然接到袁世凯的军令,禁止冯军胡作非为。冯军只好收队,静待袁世凯的到来。不到一天,袁世凯的专车就到了汉口。冯国璋带着军队,到车站恭迎。站台两侧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冯国璋行过军礼,引领袁钦差走下站台,两旁的军士齐刷刷地敬起军礼以表敬意。袁钦差徐步出站,在军士的簇拥下,乘坐绿呢大轿而去。P1-3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史学大师 顾颉刚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著名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