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功没有捷径,但可以选择道路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所付出。不过,在付出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方式,选择一条更有利于发展的道路便是方式之一。俗话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如果选择了一条更易于成功的道路,成功的几率将会更大,吃苦也会更为划算。
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华碧从米豆腐摊做起,在经营中得到启发,果断转型,于是才有了今日的成功。在2011年胡润女富豪排行榜中,她排名第46位。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由于家里贫穷,她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她也没有过多的奢望,结婚后也只想过着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然而,丈夫的早逝撞碎了她平凡生活的梦想,她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家,照顾着两个孩子。
为了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陶华碧摆起了米豆腐摊。此后的每一天,陶华碧把前一天晚上做好的米豆腐装进背篼,然后坐上中巴车,前往贵阳市南明区的龙洞堡做买卖。因为背篼占地儿,她经常会遭受他人的冷眼和反感。下车的时候,取下的背篓难以背上双肩,她还得请人帮忙。由于常年做米豆腐,一直在接触石灰,她的双手经常会脱皮。
经过几年的省吃俭用,陶华碧有了一点积蓄,于是在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一家“实惠餐厅”。说是餐厅,其实很简单,盖房用的砖头是她四处捡来的。当时,餐厅里只卖凉粉和冷面这两样。为了使凉粉更有味道,陶华碧制作了麻辣酱。这种调料得到了食客们的认可,生意也因此兴隆起来。不过,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麻辣酱对她生意的影响力。
一天早上,陶华碧因身体不适,没有去买做麻辣酱用的辣椒,想着即使没有了麻辣酱,还有好几种调料调味,应该不会影响生意。生意开张后,顾客问她要麻辣酱,听说没有后就转身离开。陶华碧在困惑的同时,意识到了麻辣酱的潜力。此后,她决定多花工夫,做出更好的麻辣酱。
几年过去了,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有了很大的改变,风味更加独特。客人对她的麻辣酱十分钟情,在吃完凉粉后,还会专门买一点麻辣酱带走。更有甚者,根本不是来吃饭的,把她这里当成了麻辣酱专卖店,并且一次性就买很多。
随着麻辣酱的供不应求,陶华碧的主打生意却越来越差。每天卖完麻辣酱后,她的凉粉生意也就停了。一天,她见没有客人了,便关上店门,想出去走走,看看同行的生意。经过一番观察和总结,她幡然醒悟:她的麻辣酱被一些餐馆和食摊买了去,抢了她的凉粉生意。俗话说得好,占小便宜吃大亏,陶华碧没想着占小便宜,却被同行“算计”了。
为此,从第二天开始,陶华碧谢绝卖麻辣酱。同行们找不到这么好的调料,顿时便生意冷清,不得不向她求助。不经意间,有人说麻辣酱做得这么好,还不如开个工厂专门生产呢,比卖凉粉强得多。一语点醒了陶华碧,她开始琢磨开厂的事儿。
经过反复筹划后,陶华碧决定改行,把生意兴隆的餐厅关了,于1996年7月开始办厂。她先从南明区云关村委会借了两间房子,接着在当地招聘了40名工人。人力、物力到位后,麻辣酱投入了生产。产品出来后,陶华碧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老干妈麻辣酱。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陶华碧在没有文化的前提下开办工厂。她不仅要管理厂子,还要与各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了管理好工人,她刚开始时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身体力行,只要工人学着她干就行。当工人犯错时,她不会严厉指责,而是把他们当成了家人,希望他们也把工厂当成家。
当时,麻辣酱的生产几乎全靠手工操作,工序非常简单,但同时也带来了难题,比如捣麻椒和切辣椒,就让工人们难以胜任。在刀起刀落中,飞沫四溅,眼睛遭了秧,辣得直流眼泪。见工人们都不愿干这个,陶华碧亲自上阵,双手各执一刀,挥动两臂用力砍切,并和大家开玩笑。在她的积极带动下,大家不在躲避,服从安排。那段时间里,大家都吃苦耐劳地干着,陶华碧毫不例外,为此她患上了肩周炎。由于经常要搅拌麻辣酱,她的手指甲全部钙化。
让陶华碧发愁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既然生产出了麻辣酱,销售迫在眉睫,毕竟销售是企业的目的。没有了销售,就是只出不进的亏本生意。陶华碧愁的不仅是产量低,而且愁的是如此低的产量依然出现了积压,因此,扩大市场、增加销量是当务之急。陶华碧别无他法,走出厂门,带着麻辣酱到商店、食堂等地挨家推销。笨办法有笨办法的好,麻辣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经销商们纷纷跟厂子联络订货。在这种形势下,厂子以前的积压变成了现在的脱销。陶华碧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在消费者的拥戴下,一年之内就稳稳扎根于贵阳市。陶华碧见产品有了如此广泛的市场认知度,便趁热打铁,成立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陶华碧在产品的开发中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相当于技术总监。公司的新产品有了香辣结合的特点,把市场扩大到了嗜辣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鼻子和舌头是陶华碧的两大利器,是她开发新产品的向导。她不喝茶、不喝饮料,以便保持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凡是厂子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经过她的一闻、二尝,就能发现有没有问题,知道问题出现在哪种配料上。
“老干妈”的产品越来越多,牛肉末、辣子鸡辣椒酱,香辣酱,腐乳等层出不穷。更为可喜的是,每一种产品一经推出,都能迅速走红。
公司成立以后,陶华碧在人事管理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首先,她想到了长子李贵山。他有高中文化,从部队转业后在一个地质队的汽车队里工作。得知母亲要拉他入伙的想法后,他毫不犹豫地辞职去母亲的公司里帮忙。
到了公司后,李贵山做起了文字工作,比如处理文件、建立制度等。接着,李贵山会当着母亲陶华碧的面儿把整理好的东西读一遍。陶华碧认真地听着,有重要的地方,就会立即指出来,由李贵山马上去办;有不妥的地方,她会立即提出建议,由李贵山进行再加工,直到她满意为止。
在李贵山的得力帮助下,公司有了原始的规章制度,宽严结合,赏罚分明。由于急缺一个办公室主任,陶华碧不久后又招聘了一个本科生。为了培养和留住这个男青年,陶华碧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有“绝招”。她没有马上任命他为办公室主任,而是先“淬火”,安排他做一些杂活。接着,她把他派出去搞市场调查和打假,磨磨他。有了半年的考察,这才让她任职:这个人就是王海峰,坐上了公司的第三把交椅。
在管理员工方面,陶华碧侧重于感情投资。考虑到公司所在位置的偏僻,她在规章制度中明示了包吃包住的员工待遇。在小的方面,她也很细心,以便更好地关怀员工。
公司里有一个来自农村的厨师,在父母早丧之后不得不担负起照顾两个年幼弟弟的责任。他有喝酒抽烟的毛病,每月的工资差不多都用到这上面来了,照顾弟弟也就成了问题。陶华碧得知后,主动在酒店安排了一顿,让这个厨师好好喝、喝个够,同时关切地告诫他,从第二天开始戒酒戒烟,并把自己当成反面教材教育他说,好好供弟弟读书,不要学她的样子一字不识。厨师听后答应照做,陶华碧接着替他保管工资,除了发点钱满足他的日常开销外,把他的其余工资存起来,以便用的时候再拿给他。有员工出差的时候,她会把亲手煮的鸡蛋给他们,为他们送行……
通过感情投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在整个集体中形成了牢固的凝聚力。为此,公司里的人很少叫她董事长,因为“老干妈”叫着更顺口。
在对外销售上,陶华碧坚持着诚信的原则,借此开拓了市场,拥有了更多的客户资源。
2001年,据客户反映,有一批麻辣酱的封口不严,向外漏油。考虑到损失问题,有些管理人员建议以重新封口的方式补救,被陶华碧坚决拒绝。结果,这批货追回后,按照她的要求全部当众销毁。虽然损失巨大,但人们从中看到了公司重质量、守信誉的原则,为公司赢得了名声。
在与经销商合作时,陶华碧依然坚守诚信。广州有个经销商在与“老干妈”公司商讨全年销售任务的时候,提出了3000万元的销售目标。陶华碧觉得有点不现实,于是半开玩笑地承诺说,要是他果真做到了,就奖给他一辆小轿车!年终的时候,这个经销商居然完成了目标,陶华碧诚意十足,她没有食言,把一辆捷达轿车隆重地送给了他。消息传开后,经销商们对“老干妈”的诚信更加认可。
陶华碧是一位朴素的农村女性,同时是一位敢于舍弃、敢于选择的女性。正是舍弃了小餐厅,她才有了后来的大事业。正是选择了麻辣酱,她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生活中,总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机会。要想抓住这个机会,有些时候必须要放弃我们已有的成就。在这个时候,要懂得权衡和取舍,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如果犹犹豫豫,岁月便会在犹豫中流逝。成功固然重要,但如何取得更大的成功,则更加重要。
P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