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选平主编的《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主要选自甘肃省政协文史委和兰州市政协文史委等征编出版的反映甘肃抗战的“三亲”(亲历、亲闻、亲见)资料,同时,适当选择了其他书籍和报刊中的相关史料作为补充。也选编了相关的历史照片、抗战遗址照片。按内容分为六部分:日军轰炸暴行、防空与反空袭、破获日特机关、援华国际通道、血洒抗日疆场和抗日救亡运动。力求从不同层面上反映甘肃抗战的真实全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黄选平主编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选平主编的《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主要选自甘肃省政协文史委和兰州市政协文史委等征编出版的反映甘肃抗战的“三亲”(亲历、亲闻、亲见)资料,同时,适当选择了其他书籍和报刊中的相关史料作为补充。也选编了相关的历史照片、抗战遗址照片。按内容分为六部分:日军轰炸暴行、防空与反空袭、破获日特机关、援华国际通道、血洒抗日疆场和抗日救亡运动。力求从不同层面上反映甘肃抗战的真实全貌。 内容推荐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黄选平主编的《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征集了大量的抗战文史资料以反映这段历史,内容包括档案、文献、电文、相关人员的会议及一些研究文章,以初步呈现甘肃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 目录 1 日军轰炸暴行 日军轰炸兰州及甘肃各地实录 敌机袭兰纪略 日机空袭兰州纪实 关于日军飞机轰炸兰州的两种日记介绍 我看到的日机轰炸兰州情况 弹片下的呻吟——日军轰炸兰州惨象细述 一位日军轰炸兰州的目击者——访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守仁先生 我目睹的兰州大轰炸 日机轰炸靖远亲历记 侵华日军地图与日军对靖远的轰炸 日军飞机轰炸天水目睹记 日机空袭天水始末 日本飞机轰炸陇西 日机轰炸陇西城概略 日本飞机轰炸永昌县城——管家大院被毁记 甘肃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 2 防空与反空袭 回忆八年抗战期间的兰州防空 “建设长空铁垒,消灭敌氛”——访原兰州政协常委、抗战时期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叶建军 忆我在省防空司令部的一段经历 抗战时期甘肃防空及救济组织机构概况 抗战时期甘肃地区空战概况 兰州大空战 日机被击落的历史片断 抗战时期苏军战机迫降临洮八里铺 兰州拱星墩机场警卫见闻 抗战时期的山丹飞机场和苏联招待所 父亲留下的老照片 3 破获日特机关 破获额济纳旗日本特务机关的经过 对肃清额济纳旗日特机关的回忆 日本间谍在额里子河被俘记 大漠边缘的较量——68年前日本特务额济纳旗、酒泉被擒记 4 援华物资通道 抗战初期的甘肃军事运输处 战时甘肃:苏联援华大通道 对甘新公路修建和苏联援华物资运输情况的回顾 抗战时期永登的“俄国站” 抗战时期的西北国际交通线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驻兰机构 1712万人次建成支援抗战交通网 抗战军运中的兰州皮筏 兰州“八办”转运延安3万件抗战皮衣史料 5 血洒抗日疆场 陇原儿女血洒抗日疆场 平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钩沉 我在绥西抗战中 苏联援华航空队血洒兰州 抗战时期兰州空战阵亡苏军事迹史料 寻访消失的陵园 6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甘肃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初期兰州的救亡运动 “八办”与兰州的抗日救亡运动 我所知道的甘肃青年抗战团 甘肃省民众教育馆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抗战初期兰州的抗日宣传活动 兰州“八办”激发民众抗战凝聚力 高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王云海在榆中的抗日宣传 甘肃的抗日功臣朱青选唐国桢夫妇 黄正清捐赠三十架飞机支援抗日战争 谢觉哉同志抗战时期在兰州文章选编(12篇) 后记 试读章节 兰州在消极防空方面,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和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行政法令。 防空警报设置。防空警报是为了指挥警备、防护部队出动及民众迅速躲避隐蔽的信号,其音响力求遍及。兰州原有汽笛两处,手摇警报器两台,警钟四百多口,分布于市内中心地带,尚不足以应付。后又增加电动警报器一台,并在五泉山、四墩坪、广武门城墙、省政府门前、白塔山竖立旗杆,悬挂灯旗球。分别制定和宣传表示预行警报、空袭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识别办法。 空袭警报发出后,先在各重要地区,加放号炮三响。以后每批敌机到达,加放号炮一响,以引起避难市民之注意。还规定了挂黑白牌和敲铜锣等辅助警号。这些措施的施行,对市民及时躲避,减少伤亡起了很大作用。 1941年7月,为预防敌机夜间偷袭,又规定了夜间空袭警报辅助办法。即除发放警报外,还由各街道防护团员及保甲长负责敲铜锣,由岗警吹警哨。锣的敲打方法是:连敲三响后,稍停顿一下,再连敲三响,如此连续敲打二十分钟。解除警报,不再敲锣,以示区别。 消防器具设置。兰州市原有消防器具很少。经请准拨款,在重庆震旦机器铁工厂订购人力抛龙六部,在兰州购置了一批木杈、木梯、铁锹、洋镐,按治安区域分配,经常进行消防训练。1940年2月,又令饬各机关、工厂购置水龙及其他消防器材。并在兰州市各街巷,按人口多寡,指定适当地点,修建蓄水池多处,开渠引五泉山泉水及阿干河水,经常保持一定水量。各居户、商号、机关单位,均设置木桶,储备沙包,大都开凿了消防水井。1941年秋天,兰州市防护团消防大队,购置了消防汽车四辆,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赶到救火。 防空壕、洞、坑建设。敌机空袭时,市民躲避,唯防空壕、洞、坑是最安全迅速。防空司令部即时绘制防空壕、洞、坑图样,命令各县办理。兰州市建筑机关、个人地下室120个,防空洞100多个,露天防空壕258个。可容纳5万人以上。经数年后,损坏甚多。为安全计,1940年8月,防空司令部召集兰州市各机关商讨改进办法。决定按治安区域分别派员查勘,凡土质不良、位置不当、不合格的,一律勒令填封,重新修建。并由兰州市建设委员会工程处主持设计,防空壕、洞、坑等遍及市内。 防毒设施和防毒训练。甘肃省防空司令部成立后,立即调集兰州市的化学和医学专门人才,成立了防毒研究委员会。报请甘肃省政府拨款购置防毒器材与药品,制作防毒口罩,分售各单位和市民备用。还编印了防毒须知、中毒救护法、简易防毒法,分发宣传。1941年10月,兰州市聘请了本市防护专门人才,对各总、分团的防护团员、警察、保甲长及市民进行了防毒训练,普及防毒常识。 防空交通管理规定。兰州市街道狭窄,遇到警报,人车拥挤,道路阻塞,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因此交通管制,显得十分重要。防空司令部规定每日上午7时至下午4时为防空时间,禁止木轮大车在城内通行;凡没有防空司令部特别通行证的卡车,一律不得进城;预行警报发出后,任何车辆不得进城,发出空袭警报后,汽车须以极缓『曼速度行驶,以免伤害行人。如乘坐羊皮筏子到河北山区躲避者,每只筏子所载不能超过6人,并不许筏主乘危勒索高价。在发出紧急警报后,所有人马车辆,除负有防空任务者,一律不准通行。 防空救护工作的组织与训练。兰州市防护团下属救护大队由本市各公私医院、卫生事务所和诊疗所组成。防护团还设立担架营、青年服务所、红十字会进行救护工作。在市郊梁家庄设临时治疗所,拨房89间,作为空袭时受伤人员收容急救之用。甘肃省政府拨救护款15000元,一半购置医药,一半为治疗所添置设备。 各医疗单位负责对医护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急救和护理常识训练。 防空灯火管制。为防止敌机夜间偷袭,防空司令部对城镇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敌机对不设防城镇,为了投弹准确,有时先投照明弹再进行轰炸。但对兰州,敌机怕暴露自己,受到我方攻击,一般不敢随意使用照明弹,只得盲目投弹。所以,敌机对兰州的夜间空袭,很少得逞。如1939年12月29日夜间,日寇出动飞机113架分6批轰炸兰州。其中一批敌机在靖远上空盘旋五圈,误将靖远当成兰州,投弹而去。还有一次冬夜,靖远东湾的街道上,有两名过路脚户经过,夜深天冷,燃起一堆篝火取暖,正值日机偷袭兰州飞过,敌人见火光即投弹轰炸,死伤2人,房屋炸塌40余间。由此可见灯火管制的重要。 兰州的人口疏散。1939年6月21日,成立了甘肃省疏散建设委员会,简称“疏建会”。有委员19名,主任委员由省主席兼任,常务委员6入,由甘肃省各厅处长兼任。秘书2人,雇员若干人,由甘肃省政府秘书处调用。设疏散、建设、警卫三个组。秘书处、民政厅、教育厅、保安处担任疏散组的工作,建设厅、财政厅担任建设组的工作,保安处担任警卫组的工作。同年8月又成立了工程处。 甘肃省银行在兰州投资50万元(法币),在黄河北岸及兰州西郊购民地营造房屋。至1940年2月底,建成甲种房屋9院,每院20间;乙种房屋20院,每院16间;丙种房屋8院,每院10间;丁种房屋160间。共计960间,窑洞160个。工程费总计207000余元(法币)。疏建会将这些房屋租给居民和机关用,月收房租费约2000元,逐渐还清银行投资本息。 防空躲避的指导。在抗战初期,兰州的大街小巷,还保留着清代建筑的样式,狭窄难行,遇雨便成了河道。由于缺乏组织指导,空袭警报一响,逃难的人混乱,拥挤不堪,而防空洞更加拥挤。为此,防护团成立了避难指导队,根据防空壕、洞的分布和容纳人数,划分地区、定人定位,指导人们避难,使秩序逐渐有条不紊。 P146-149 序言 黄选平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也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 甘肃地处西北,是抗战的大后方。甘肃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华南大片国土沦丧,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西南、西北逐渐成为中国进行抗战的大后方。甘肃省会兰州,既是甘、宁、青、新四省的交通枢纽,又是当时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上的重镇,是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抗战伊始,苏联大批援华物资经乌鲁木齐运到兰州,然后再转运到全国各地抗日战场。此外,兰州还是重要的空军训练基地,大批空军飞行人员经过再次训练后,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因此,兰州及其周边的武威、靖远、定西、平凉、临洮、天水等地成为日军空袭破坏的重要目标,连续数年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 多年来,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征集了大量的抗战文史资料,以反映这段历史。这些文史资料在记载历史、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7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抗战史料协作征集专题研讨会议,会议研究确定《抗日战争史料征编方案》,提出了征编出版抗战史料丛书的任务。会后,省政协文史委专题研究,把抗战史料征集和出版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组织人员,明确责任,抓紧工作。于2014年底,编辑完成了《陇原抗战烽火:甘肃抗战史料选编》。 这本书以各级政协已有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为主,征集补充了档案馆发掘出的新的“三亲”史料。突出了日军轰炸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和反空袭、确保国际援华物资通道畅通这一甘肃抗战时期的重要特点和影响力的内容。具体分为日军轰炸暴行、防空与反空袭、破获日特机关、援华国际通道、血洒抗日疆场和抗日救亡运动五部分,力求从不同层面上反映甘肃抗战的真实全貌。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征编出版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撰写的史料性文章,对于弘扬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文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是为序。 2015年4月20日 (黄选平: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后记 本书是在过去已经发表过的“三亲”资料基础上,经过选择汇编的反映甘肃抗战历史的书籍。同时,为了较全面地反映某一方面的历史事实,也收录了一些非“三亲”资料。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热忱支持和鼎力协助。尤其是得到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八办’’纪念馆、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提供资料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本书所录文章,来源不一,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未能与相关作者取得联系。特此感谢并致歉意! 鉴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疏虞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5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