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编著的《这些瞬间那些光阴》是一本“贴心的”温暖之书和美善之书。它像一卷民间的白描图册,收尽了江南的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既质朴简洁,又潜藏了无限的丰盈与深情。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每一颗汉字,都有着翠生生的湿润根系,像江南新鲜蓬勃的植物,散发出太湖莲藕的味道、百合的味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这些瞬间那些光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乐心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乐心编著的《这些瞬间那些光阴》是一本“贴心的”温暖之书和美善之书。它像一卷民间的白描图册,收尽了江南的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既质朴简洁,又潜藏了无限的丰盈与深情。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每一颗汉字,都有着翠生生的湿润根系,像江南新鲜蓬勃的植物,散发出太湖莲藕的味道、百合的味道。 内容推荐 乐心编著的《这些瞬间那些光阴》是一本人文书。星云大师、古琴大师、说书艺人、故乡小吃、西桥故事、城市记忆、小镇表情……鲜活的人文符号在光阴的悄悄前行中被定格下来。 这是一本温暖的书。生命中充满喜悦、期待、疼痛,感伤。对故乡、亲人的深情眷恋,对生命疼痛的感悟,对人心善意的感念,生动的瞬间和柔软的光阴呈现出质感的暖意。 这是一本质朴的书。平民视角,平实语言,充满张力地展现人情美、风情美。 目录 序 善意之镇 宜兴说大书 故乡小吃 西桥,西桥 金沙塘银沙塘 在乡村吃年饭 横塘河往事 在太湖边港口老街行走 太阳 生命 小镇小人物 亲爱的,我们终将老去 走近星云大师 琴心宁静如秋籁 将军的雄风与柔情 金刀是怎样炼成的 牵引中国速度的宜兴人 老人与孩子 哥哥,哥哥 泥匠钟波 一点点剥蚀 吴草莓 大哥 时光雕刻的城市记忆 阳羡人家阳羡茶 有个叫大芦寺的地方 谭家冲不老仙 又见鱼鹰 捕虾人家 夕阳里的问候 团沈边最后的部落 我的石榴树 流浪的猫 酒话 先生拆字 暖意 黑宝 画眉 问候与祝福 樱桃红了 葡萄酒 月光下 来自于一只鸽子 片段时光的柔软思绪 寻找那片青草地 这些瞬间 那片绿色 时间的力量 好大一棵树 听来的故事 后记 试读章节 “宜兴说大书”,时光流年中古韵悠悠的一段唱腔,那绵绵气韵与宜兴茶文化、紫砂文化血脉相连,还记得黄春风、沈如舫等“宜兴说大书”名家吗?还能找到说大书的传承人吗? 家乡宜兴,以阳羡茶名闻天下。宜兴人莫不爱茶,那些经年的茶馆,那些打着扇子拍着醒木的说书艺人,如同古镇上的老街老桥一样,是水乡茶洲最为生动的情韵。老虎灶、紫砂壶,酽酽的宜兴红茶;还有长条凳、八仙桌,一身热汗坐下来歇脚聊天的父老乡亲,以及宜兴特有的“吃讲茶”习俗……这一切构成了水乡茶洲的草根画卷,而“宜兴说大书”是它最具风情的“配音”,它是方言乡音里富有温度和色彩的部分,生动的“民间语文”,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 我的家乡宜兴周铁是临近太湖边的一个小镇,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上也开着几家这样的茶馆。记忆中开茶馆的胡老二总是拎着一把大肚子铜炊给客人添茶续水,胡老二茶馆是我们这个小镇最热闹的场所,从早到晚,喝茶、听书的人不断。我小时候常钻在大人堆里听书,那时候生活困苦,说书人每天精彩的内容让百姓生活有了亮色和期盼,人们从古话传奇中得到滋养。 如今,沉淀着古老人文气息的江南小镇,老街老桥,依旧安详深情,可是那久远了的宜兴说书艺人还在吗? 寻访一张独特的脸谱 初夏的季节,风中飘着树木花草的清香,阳光抚摸过的周铁老街带着慈祥的笑意,老城隍庙里那棵已经活了一千多岁的银杏树,古朴中透着无限生机,一切都是这样亲切明朗。我从宜兴城里特意赶来,来不及细细聆听小巷中时光的耳语,我要去寻访一张独特的脸谱,能表演“一半脸儿笑,一半脸儿哭”的济公形象。那个在江浙沪两省一市曾经博得掌声和好评的“宜兴说大书”先生钱铁城——一个被忽略的乡土文化符号。 我追寻着这样的历史线索:“宜兴说大书”源于宋代说话伎艺,与现今的苏州评话相似。评话是正规的说法,江南一带叫说书。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宜兴一带说书,与“宜兴说大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其后“宜兴说大书”在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及上海地区流传,民国时期步入鼎盛,外地的一些书场都将“宜兴说大书”作为保留剧目招徕听众。建国初期宜兴就成立了曲艺团,相继涌现黄春风、沈如舫等说大书名家。在广播电视的冲击下,“宜兴说大书”逐渐淡出,目前只有周铁镇保留该民间传统曲艺项目,钱铁城是这一曲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周铁镇大园里老旧居民区的一排低矮房子前,我见到了今年七十六岁的钱铁城。他穿着一件咖啡色休闲上衣,还戴了条细纹领带,那张充满戏剧性的脸,跳动着济公的神态。尽管风烛残年,齿缺发稀,平常日子过得也酸楚,但只要是外出或者是有客来,他都穿戴整齐,保持着说书先生见过世面的风度。现在他一年中有四个月外出说书,今天下午应邀去杨巷表演评话《济公》片断后,过几天还要到昆山去开讲,这一说就要十天半月回家。 简陋的家中,紧靠床的一面墙上挂着济公活佛像,这是钱先生自己画的。济公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既“颠”且“济”,扬善疾恶,扶危济困,钱先生说了五十年的济公,济公活在了钱先生心中,他说,他每天都要上香拜济公。 看他收拾包裹,为下午的表演作准备,我们抽空聊了起来。他自小能说会唱有文艺天赋,年轻时在上海百花越剧团担任过编导,上世纪50年代拜著名评话艺人徐青山为师,专攻评话《济公》,这一说就是半个世纪。当年为了表演济公“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的形象,钱先生反复对着镜子练,脸上的肌肉半个放松,半个收紧,终于练成了一张独特的脸谱,成为一绝。 今天出门到杨巷茶馆表演,他带上了两件长衫,一件藏青色,一件淡灰色。钱先生说,穿上长衫说书,那才有韵味。 茶馆里来了“活济公” 杨巷老街,宜兴现今乡镇最有味道的古老街巷,在这条西街的百米距离内有三家大小不一的茶馆,那是老人们最温暖的驿站,喝茶、玩牌,说着家长里短国家大事,个个活得像老神仙。 钱先生说书的这家茶馆在镇上据说有着百年历史,现在的老板姓朱,看上去四十来岁的模样,正前后忙乎着。旧方桌上铺垫着红色围布,上有金黄色大字:钱铁城评话《济公》,情节传奇,滑稽风趣,笑听济公,乐在其中。 就要开讲了,只见身穿长衫、气定神闲的钱先生惊堂木一拍,嘈杂的茶馆开始静了下来,几句开场白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各位老伯,二十年前我到杨巷来说过书,当年主持茶馆的老板叫陈洪春……”这时有位老者在底下插话了:“早先我听过你说的书呐,你是活济公。”P8-11 序言 这些文字,那些温暖 黑陶 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每一颗汉字,都有着翠生生的湿润根系,像江南新鲜蓬勃的植物,散发出太湖莲藕的味道、百合的味道。 这就是我心目中判定的“有根”的文学。这种“文学之根”,深植于作者对于故乡风物、故乡人情的执着眷恋。遍布于字里行间的这种眷恋,时常令我动容。 乐心的故乡在太湖西岸的宜兴周铁镇,与我的出生地,同在湖滨的宜兴丁蜀镇相距很近,因此,她书中记叙的种种,于我而言,存有一种地理和人事上的天然会心与亲切。书中追忆并呈现的往昔江南,那淳朴的人情,是多么的美啊! 周铁是紧邻太湖的热闹乡镇,每隔一段时间,遇上东南风,总有太湖里捕鱼船上的苏州渔民到镇上来采购生活用品。“那个时候渔民上岸后常会到镇上人家歇歇脚,日子久了就结成朋友当作亲戚。”于是,每逢“东南风一吹,小镇上的居民就念叨了,姑船上的人今天要上岸来了,于是特意多买点菜,锅里多烧点饭”,而渔民也从不空手上岸,他们将刚刚捕起的银鱼、白虾、白鱼、鳗鱼等作为礼物送给久识的镇上亲友,镇上人家收下东西后,也总要回礼,“回礼的东西有油面筋、粉丝、笋干、白糖、红枣之类”。乐心家也有一个船上亲戚,“姓陈,讲一口软糯的苏州吴江话”,船上的陈妈妈“每次上岸必来我家”,“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送来的角鱼干非常好吃”。 来周铁镇上的,不仅有苏州的捕鱼船,还有黄梅季节里无锡马山的杨梅船。杨梅船上有一位姓周的老伯,特别喜欢小孩子。就是这样一位非亲非眷的卖杨梅老伯,有一天竟向乐心母亲提出,要带乐心到马山玩几天,而乐心母亲竟然答应了!“那一年我八岁,这是我第一次坐船进入太湖……只记得在船舱里睡觉,全程都在睡。中途有两次迷迷糊糊醒来,睁开眼看到摇船的人,看到风帆,看到白茫茫的湖面。”“我在马山三天,周老伯一家待我很好,等他们再次到周铁卖杨梅,我随船回家。”这样的事情,按照现在的世风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 阅读书中的这些篇章,我的心里,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江南人鲁迅的《朝花夕拾》,联想到宜兴同乡前辈吴冠中的《水乡青草育童年》。 与乐心姐相识多年,虽然联系简淡,但我从她那里感受到的,总有一种亲人般的内心温暖。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乐心是深刻体验过生命诸种滋味的人。疼痛、欢愉、感伤,生命的阳光或阴影,她悉数坦然接受。然后,她回馈世界的,唯是珍惜和感恩。她对人生与光阴的迅疾,有着通透的领悟:“一切都没有什么,都是瞬间,而生活中仍会有许多明亮而又温暖的瞬间在心间反复无穷,拼接着一个又一个平淡的日子,一天,一年,一生,就这么慢慢走过……” 在书中,乐心这样写过她的大哥:“在他眼里,人无贵贱,裁缝、皮匠、剃头佬不算低下。在他心里,品格自有高下,他从不取悦权势。”这又何尝不是她自己的写照。乐心笔下的人物,多处于底层,捕虾的老张夫妻、烘烧饼的东升、修伞的朱和尚、打铁的杭师傅、卖豆腐花的三保、童年时对她无微不至照顾的义席阿哥,她对笔下的他们,倾注了真挚的留恋与爱意。不仅仅是对人,乐心的爱和珍惜,还遍及身边的动物与植物。她思念家中曾经养过的那只叫“黑宝”的狗,她放飞了两只曾在笼中的画眉;山野中的普通植物,她如数家珍:“山野遍布各种植物,绿苴头、鱼腥草、金银花、野芹菜……鲜嫩的野芹菜长在湿地草丛中,阔叶的绿苴头随处可见。”其神其态,宛如爱怜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本“贴心的”温暖之书和美善之书。它像一卷民间的白描图册,收尽了江南的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既质朴简洁,又潜藏了无限的丰盈与深情。“岁月的风霜毫不留情地摧蚀着每一个人的感知感觉,我一直庆幸自己,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仍有一颗明亮的心,能够感知并感恩于人世间的种种暖意。”是的,正因为沧桑世事而不改“一颗明亮的心”,所以,写出这本书的这个人,是如此美好。 后记 一切都没有什么,都是瞬间和片断。这些明亮而又温暖的瞬间在心间反复无穷,拼接着一个又一个平淡的日子,一天、一年、一生,就这么慢慢走过……谨以此书献给我年迈的父母,献给我深情眷恋的故乡,献给曾经温暖并照亮我前行的人们。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先生,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黑陶先生以及徐沭明等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2014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