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琼译的《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详细介绍了三位名人的事迹。他们或经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命运的嘲弄,或内心充满惶惑矛盾,这些灾难几乎毁灭了他们的理智。但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传(无障碍阅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丽琼译的《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详细介绍了三位名人的事迹。他们或经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命运的嘲弄,或内心充满惶惑矛盾,这些灾难几乎毁灭了他们的理智。但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内容推荐 罗曼·罗兰著、李丽琼译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第一部《贝多芬传》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第二部《米开朗琪罗传》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人多梅尼克·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转人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第三部《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目录 走进名著 贝多芬传 作者自序 一、童年时代 二、痛苦已在叩门 三、孤独 四、欢乐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导言 上编 战斗 下编 舍弃 尾声死 后序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 一、最近消失的光明 二、从喀山到高加索 三、军旅生涯 四、世界名著 五、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六、他的面目确定了 七、战斗告终了 读后感精选 练习题集锦 练习题参考答案 延伸思考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贝多芬传 二、痛苦已在叩门 本章中,作者数次对贝多芬进行肖像描写,从他的面部表情中透露出他的思想变化、性格特征,为他日后的悲惨人生埋下伏笔。 大革命爆发并席卷全欧,(简短交代了此时的时代背景,“大革命”是指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是世界史上最彻底、最典型、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全部心思。波恩大学是新思想传播的中心。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听未来的下莱茵州的检察官、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讲德国文学。当波恩得悉巴士底监狱被攻陷时,施奈德正在讲坛上朗诵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激起了学生们如醉如狂的热情。次年,他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订者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和布罗伊宁的名字。 1792年11月,正当战事(指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因为干涉法国革命而引发的战争。)蔓延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路上,他遇见了开向法国的黑森军队。他受到爱国情绪的鼓动,谱写了两首音乐:一首是《行军曲》,一首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尽管他歌了大革命的敌人,(贝多芬在路上遇到的这支军队是前往法国,支援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旧贵族的,所以说“他讴歌了大革命的敌人”。)但大革命已征服了贝多芬,征服了全世界。从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很紧张,贝多芬仍和法国人及其使馆,还有刚到维也纳的法军将领贝尔纳多德有亲密的来往。在那些谈话里,他愈发坚定地拥护共和,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股情绪有力的发展。 这个时期,施泰因豪泽替他画了一幅肖像,把他当时的面目表现得相当准确。这一幅画像就像介朗(1774~1833,法国画家,所画的拿破仑画像为其年轻时的样子。)的拿破仑画像与别的画像一样有特点,那张严峻的脸,显现出拿破仑充满着野心的火焰。画中的贝多芬比他的实际年纪略显年轻,身材瘦削、挺拔,高高的领口使他的头颈有些僵直,目光睥睨一切而又有些紧张。 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并相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拿出勇气来!我虽然身体虚弱,但我的才华必将会获胜……二十五岁!大显身手的时间不是已经来临了吗?……这一年,我的整个才华应当显示出来。”(这段时间贝多芬崭露头角,1795年3月30日他在维也纳首次举行钢琴演奏会。)特·伯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说他很高傲,举止粗鲁,态度阴郁,带着浓重的外地口音。但他藏在这骄傲、笨拙之下的慈悲,唯有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他写信给韦格勒叙述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入窘境,而我在经济上无法帮助他时,如果我只需要坐在书桌前面工作,顷刻之间便能解决他的困难……你瞧,这多么美妙啊。”随后他又说道:“我的艺术应当是为穷人而作,是为了维护穷人的利益。” 然而痛苦己在叩门,而且它一旦缠住了他,就不再离去。1796年至1800年,耳聋己开始它的酷刑。贝多芬的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听力在不断地下降。内脏也在被剧烈的痛楚磨折。在好几年中,他一直瞒着人家,连对最亲密的朋友们也不说。他开始避免与人见面,以免他的残疾被人发现,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但到了1801年时,他再也不能缄默了,在绝望中,他将这件事告诉两个朋友:阿门达牧师和韦格勒医生。P12-13 序言 阅读经典,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因为任何一些对经典的了解,都会使我们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不断地得到升华提高。通过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其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正如北大教授、儿童文学著名作家曹文轩所说:“读书必须读好书,尤其是少年儿童。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侵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俗话说,“吹尽狂沙始到金”,时间长河大浪淘沙,最终留给我们的都必将是如金子般闪耀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增强阅读兴趣,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爱上纸质书,并能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正是在如此大的背景下,我们为广大青少年读者们精心打造了这套青少版的名著,本套丛书就是根据“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由一批资深编辑编撰而成,是一套很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 本套丛书所选名著,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有些还是中小学生考试中常见的经典文学名著。同时,在体例设置上,编辑们在保证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和介绍,并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愿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能从这套丛书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长,愿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走向未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 ——朱永新 我一直觉得,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有所发现;而生活的魅力之一,在于能发展书中的知识和思想。 ——王蒙 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孩子们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曹文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