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赫胥黎在《物种起源》广受争议的背景下写成的,赫胥黎通过对人类、类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比较,详细讨论了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赫胥黎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持肯定观点,他认为人类与猿类拥有同一个祖先,但这并不能表明人类与猿类完全一样。他对达尔文理论的论述精彩绝伦,他以睿智的头脑和充足的证据阐释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合理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缩译彩图本全新修订版)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英)托马斯·赫胥黎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赫胥黎在《物种起源》广受争议的背景下写成的,赫胥黎通过对人类、类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比较,详细讨论了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赫胥黎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持肯定观点,他认为人类与猿类拥有同一个祖先,但这并不能表明人类与猿类完全一样。他对达尔文理论的论述精彩绝伦,他以睿智的头脑和充足的证据阐释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合理性。 内容推荐 19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面世。引起了科学界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指责达尔文将野蛮的动物与人类相提并论是愚蠢无知的行为。然而,时任英国皇家科学院成员的赫胥黎却在仔细阅读《物种起源》之后。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举世传奇的著作,它的理论必将影响全人类的进程。 因此。他立刻着手对达尔文进化学说进行宣传和普及。也因此完成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一伟大著作。赫胥黎在本书中梳理了类人猿的发现史。并将人类、类人猿和大猩猩在解剖结构和行为习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胚胎学方面的证据,详细讨论了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这成为他支持达尔文学说最强有力的证据,本书也使得赫胥黎成为达尔文学说拥护者中的中坚力量。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对达尔文理论的论述精辟凝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在本书中,赫胥黎不仅全面、形象地论述了进化论的科学性,还充分发挥了他睿智、俏皮的说辩技巧。使整个论述过程极富生气! 目录 总序 编译者语 导读 第一章 类人猿的自然史 第二章 人类与次于人类的动物的关系 第三章 人类的几种化石 第四章 有机界现状 第五章 有机界的过去 第六章 生物的起源——揭示有机界过去以及现状背后的原因 第七章 生命的延续、遗传和变化 第八章 影响生物延续的生存条件 第九章 论《物种起源》中的观点与有机界现象原因完整理论的关系 第十章 论博物科学的教育价值 第十一章 论动物的持久类型 第十二章 时间与生命——达尔文先生的《物种起源》 第十三章 达尔文论物种起源 第十四章 达尔文的假设 第十五章 龙虾或者动物学的研究 附录一 赫胥黎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附录二 地质年表 附录三 生物学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人类的论题比起其他问题,总是具有更深刻的含义。这是由于这类论题不仅描述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更深入地讨论了人类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的种族究竟从何而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约束究竟有着怎样的范围?人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不断引起生活在这一星球上的我们的强烈关注。然而,大部分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人都折戟在了探索的路途中,这不过是由于遇到困难时,他们刻意地回避或者让自己的研究精神窒息在荣誉和传统的束缚之中。尽管如此,我们却应该庆幸,在这些前仆后继的探索者中,总会出现一两位具有坚持不懈精神的斗士,他们在各方面都显示出超人的创造力。他们质疑前人走过的那些腐朽的一成不变的道路,他们义无反顾地在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他们是优秀的怀疑论者,但是,怀疑论者总会走向问题不可解的虚无主义或者踏进否定事物间有序规则的无神论。于是,他们的论断就只能记载于神学或者哲学的体系中,或者以那些言过其实的诗化语言形式出现。 上述重要问题的答案,总是被无数人维护,即使并非本人,他们的继承者也将会极力拥护,并将其补充完善。这些答案在过去的1个世纪或20个世纪里都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权威,并得到了高度的尊重。然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发现,这些近似真理的答案不过是由于继承者的无知和盲从所以得到了默认。当后世之人用更为广博的知识进行验证时,这些答案都不堪一击。 很久之前流行将人的一生与毛毛虫化为蝴蝶的变态过程进行对比。但是,我们用种族智力的发展来代替人的一生,也许会使得这个比喻更新颖恰当。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心智总是在不断成长,它们在不断丰富的知识中饱满起来,当这种饱满累计到一定程度便会冲破原有的瓶颈,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这与毛毛虫化为蝴蝶的故事何其相似,幼虫蜕去破旧的皮囊,裹上新的“外衣”。当然,人类的成长期比虫子的长了许多,如果每一次蜕皮都是一次进步,那这样的蜕皮人类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文艺复兴以来,希腊哲学家的知识使得欧洲人再一次大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即使后希腊时代,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停滞,但这一段时期也最多只能算是知识的转型期。人类一直在探寻知识的旅途中孜孜不倦,一次又一次蜕皮进步。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都有过一次颇有规模的蜕皮行动。50年过去了,自然科学已经在各个领域做好了下一次蜕皮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需要提醒每一位好公民的是,即使蜕皮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痛苦、虚弱以及疾病,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动乱,即使他们手中只有一把解剖刀,也请他们用最大的努力来剥开蜕化的旧皮囊。我发表这些论文正是为了履行这一重要的职责。因为我们知道,正确理解人类与宇宙间的关系是了解人类在自然界位置的基石。这也就涉及到了前文所提到的那种奇异的动物,以及这种动物与人类之间那密切的亲缘关系。 这个研究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去多加强调,即使毫不知情的普通人,在看到这与人类极为相似的动物时也不会不感到吃惊。这种吃惊不是来源于他们对这种像漫画中可怕怪物的厌恶,而是突然之间的一种顿悟。这种动物的存在强烈地冲击了长期以来围绕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低于人类动物之间的理论,这种理论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信任与尊崇。然而现在,我们发现它们置于高位的理由,因为这种理论生存于强烈的偏见之中。对比起那些不愿思索、依旧愿意混沌不堪的人们来说,熟悉近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人们却预感到了这个巨大问题会带来的深远意义。 现在,我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向那些缺少解剖学专业知识的人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此让他们了解人类与兽类世界的性质以及他们的紧密联系。之后我将从我的判断中指出哪些从事实而来的结论是正确无误的。最后,我将讨论那些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假说。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那些看似被专业教师忽视的一些事实,实际上早已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认可并作为默认知识而不再专门提出。这些被发育学研究证实的事实极为重要,对这些事实有了充分了解并且认真思考的人是不会对生物学的一些意外发现感到惊讶的。 生物最初的形态和最终生长的形态是不同的,而最初的形态总是简单于最后的形态,即使这样的事实并不以真理的形式出现,也是无须置疑的。例如,橡子里的幼体比起橡胶树简单许多,而毛虫就比它的卵要复杂数倍。 每一种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称之为“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物从幼体进入成年期。高等动物的这种变化尤其复杂。幸运的是,冯·贝尔、拉特克、莱谢特、比肖夫和雷马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已经对发育的整个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研究。例如狗,胚胎学家现在已经像小学生熟悉蚕蛾变形一样了解狗的一系列发育变化,我认为,作为一般高等动物发育的实例研究,狗的确是一种极好的研究动物。 与其他动物一样,狗的生命最初也是从一只卵开始的,它保存了最低等动物的特征(后来的论证极有可能否定这一观点)。作为一只卵,它更像是鸡卵,而不是鸟卵,狗卵中没有像鸟卵那样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不能供人食用,也不存在卵壳,卵壳并不会对在母体内部发育的动物有任何好处,相反,它还会阻断母体向胎儿供应养料的通道。哺乳动物微小的卵内并不能容纳它们所需的养料。P42-44 序言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立刻引起了生物学界的一片哗然。人们纷纷对其中将人类与野蛮的猩猩归为一类表示强烈的不满。然而,年轻的生物学家赫胥黎在认真阅读了这部著作之后,发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将成为生物学历史上的另一座巅峰。他写信给达尔文表达了他对进化学说的支持与喜悦之情,自此,赫胥黎便以“达尔文的斗犬”而闻名于世。 赫胥黎(1825—1895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杰出代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本书是赫胥黎作为“达尔文的斗犬”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利用自己多年来对生物学的研究,将人类与猿类的各方面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重要证据。这部书让赫胥黎声名鹊起,然而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议远没有结束。 1860年6月30日,赫胥黎在达尔文缺席的情况下,独自_人前往牛津大学参加一场蓄谋已久的达尔文进化学说驳斥论坛。会上,赫胥黎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与讽刺一一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击。他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将当时的与会者驳斥得哑口无言。但人们依旧不能接受人类与野兽来源于同一个祖先这个事实,赫胥黎对此的回应为:“一个人没有理由因猴子是他的祖先而感到羞耻,而不学无术、信口雌黄……企图用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呀!”“即使人类与猿类拥有同样的骨骼、同样的牙齿,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与它们毫无差别,实际上,人类在智力以及道德上的优越正一步步将人类与这些野兽划分开来。” 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支持也成为赫胥黎一生不朽的功勋。在科学上,赫胥黎一直秉承着严谨的态度。他对于符合自然规律的学说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支持,相反,那些与事实相背离的学说他不仅自己对之进行摒弃,也教导学生应当对这些学说进行判断。 赫胥黎在1883年5月5日的祝酒词中曾这样说道:“近年来我注意到,在那些被戏称为生于前科学时代的人当中,出现了一种日益强大的、把科学视为一股侵略势力的倾向。他们以为,如果科学能够随心所欲,那么其他行业就会被驱逐出境。现在有许多人都把当代的新生事物看做一头从现代思潮的海洋中冒出来的怪兽,它想要吞噬艺术的安德罗墨达。于是,一位帕修斯会不时地出现。他脚蹬写作快手的‘追风靴’,头戴重要评论的‘隐形盔’,也许还长着装满谩骂之词的‘美杜莎脑袋’,摆出与科学之龙决一胜负的架势。诸位,我希望这位帕修斯能三思而后行。首先,这头怪兽拥有坚硬的头、强壮的颚,而且这一时期,它在冲破任何羁绊方面已大显身手。其次,为公正着想,我向诸位保证,依本人之愚见,如果这头怪兽没有被招惹是极为温文尔雅的。最后是艺术的安德罗墨达,它对这位女士非常敬慕,而且别无他求,只盼她幸福地安家落户。但是,撇开上述比喻不谈,我实在弄不懂,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以为科学的进步竟会威胁到艺术的发展呢?如果我对此尚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我的理解便是科学和艺术是自然这枚圣牌的正反面,一个是用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个则是用思想来阐述。当人们不再有爱恨之心,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当伟大的英雄故事不再动人传唱,当田野里的百合花不再与身披盛装、荣耀已极的所罗门相媲美,当雪峰和深渊不再使人惊叹,这个时候科学确实有可能占据世界,但这并非是所谓的怪物吞噬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天性的一个方面已经死亡,因为人类丢掉了古往今来所拥有的那一半天性。” 作为教育学家的赫胥黎对于教育学的担忧与见解也让后世之人受益匪浅。正是因为他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视和对科学的尊重,使得后来的学者沿着他所开拓的科学之路一步步解开更多的未知之谜。 达尔文进化论是千百年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生存法则最完美的解释之一,它的出现更正了主宰人类上千年的神创论。宗教的思想统治正在一步步地瓦解,科学的曙光正在一缕缕地照亮人类的智慧。赫胥黎是科学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他引领着人类走向正确的科学之路。在他之后,人们在生物学上的进步越来越快,也使得生物学成为今天人类研究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赫胥黎独处于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 ——19世纪法国动物学家法布尔 相较于源远流长的地球历史,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无法让我们得知这一历史的全貌。科学不断地引入新的材料以扩充它的新理论,那么,自然的新概念和地球物种间的新关系也将源源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更先进的理论的出现,就如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伟大博物学家的同样新奇的假说一样,我们都不应当仅仅报以惊讶。 ——中国清代末年翻译家、教育学家严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