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由明末冯梦龙纂辑,是中国最早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代表着中国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警世通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冯梦龙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由明末冯梦龙纂辑,是中国最早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代表着中国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 《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等等。 内容推荐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目录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二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第五卷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六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第七卷 陈可常端阳仙化 第八卷 崔待诏生死冤家 第九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十卷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十一卷 苏知县罗衫再合 第十二卷 范鳅儿双镜重圆 第十三卷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第十七卷 钝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 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十九卷 崔衙内白鹞招妖 第二十卷 计甲番金鳗产祸 第二一卷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二卷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第二三卷 乐小舍拼生觅偶 第二四卷 玉堂春落难逢夫 第二五卷 桂员外途穷忏悔 第二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 第二七卷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第二八卷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第二九卷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第三一卷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第三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 第三三卷 乔彦杰一妾破家 第三四卷 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五卷 况太守断死孩儿 第三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七卷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第三八卷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第三九卷 福禄寿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 旌阳宫铁树镇妖 试读章节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喇”的一声响,琴弦绝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得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于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人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鸾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鲡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 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靳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风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眩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P1-3 序言 《警世通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由明末冯梦龙纂辑,是中国最早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代表着中国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 作者冯梦龙,生于1574年,卒于1646年。字犹尤,又字耳犹,号墨憨子、顾曲散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在明末启蒙思潮影响下,冯梦龙投身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与编辑工作,成绩斐然,按其成就,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正如当时人所说:“子犹著作满人间”。冯梦龙编辑出版并创作了时兴歌曲集——《桂枝儿》、《山歌》,笑话集——《笑府》、《广笑府》,编纂了《古今谭概》、《智囊》、《情史》、《太平广记钞》等,增补修订了长篇小说《平妖传》(罗贯中原作)、《新列国志》(余邵鱼原作),为我国文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警世通言》的刊行的时间,晚于《喻世明言》,早于《醒世恒言》,是天启四年(1624年)。据叶敬池刻本陇西可一居士序知“‘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也。”“三言”每言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辑录了宋元以来的话本,一部分是明代人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的,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的增删和润饰。所以,“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三言》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行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怒斥。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如《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尤其要提及的是《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这是充满生命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体现。“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采用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附:原叙 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 《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为?”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 陇西君海内奇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