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傅佩荣讲人生问题/心灵安顿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探讨人生问题比《哲学与人生》更为精彩的书!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专家傅佩荣教授的最新力作!傅教授现场解答时常困扰人们的200多个人生问题!

傅佩荣教授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哲学普及大师。傅佩荣教授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每年开展200多场人生哲学讲座,从学校到企业,从文化团体到基金会,都常见其身影和足迹。

内容推荐

  傅佩荣教授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哲学普及大师。傅佩荣教授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每年开展200多场人生哲学讲座,从学校到企业,从文化团体到基金会,都常见其身影和足迹。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本书是他的最新力作!全书共分“从自我出发”和“重归心灵家园”两篇。

目录

上篇 从自我出发

自序 从自我出发

第一章 自我认识

  我是谁

   我是人——在自然界,面对其他生物

   我是中国人——在人类世界,语言观念

   我是上班族——在社会之角色,维生条件

   我是父、母、子、女、夫、妻——特定人伦关系

   我是傅某某——名实相符 

  人是什么

   创造论——为神、天、道等所造

   演化论——由低等生物演化

   德日进的综合——复构意识定律

   弗洛伊德的看法——潜意识

  我要成为什么人

   意识浮现:自由、动态、开展

   向外的限制,向内的深化

   爱与信仰

   自我实现:知、情、意

第二章 自我定位

  我在哪里

   自然界(宇宙、环境、生存、竞争、欣赏、和谐)

   宗教界(信仰、生死、超越的世界)

   历史(传统、承先启后、文化之情)

   社会(家庭、社团、国家、人类)

   自我(个人之关系网)

  人的安顿

   人的生理、心理、伦理

   人性向善

   择善固执

  珍惜现在

   过去、现在、未来

第三章 自我成长

  生命要求成长

   时间中的生命

   误会(会衰老、会厌倦、会失去、会独立)

  成长的方向

   内敛(清明意识)

   扩大(整体意识)

   自由(和谐意识)

  成长的方法

   知:求真

   情:求美

   意:求善

  人生境界

   困境中之觉悟

   追求中之代价

   峰回路转

   和谐圆融

第四章 自我超越

  何以要超越

   人生不完美

   生命是动态的

   人追求快乐

  超越途径之一

   平面的自我超越

   否定的自我超越

   立体的自我超越与提升

   超我(欲望主体)

   大我(行动主体)

   忘我(认知主体)

   无我(感受主体)

  超越途径之二

   智慧(苏格拉底,老子的区分、避难,启明)

   审美(庄子外化而内不化,道在万物)

   信仰(否定、提升、涤净、光明)

下篇 重归心灵家园

自序 最后一张王牌

第一章 人生的悲剧与喜剧

  生命的原始要求

   从自我肯定到整体和谐

   自我的能力和限制

   和谐之内在困境

  悲剧不可避免吗

   以希腊悲剧为典型

   面对共同的命运

   怜悯与恐惧

  喜剧如何可能

   快乐结局之幻灭

   道家的秘诀

   适性与逍遥

  人生问题的定位

   我能够做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

   我愿意做什么

第二章人生是荒谬的吗

  现代人的孤立处境

   超越界的退隐

   自然界的疏离

   社会与他人的张力

  存在主义的伤痛

   从虚无到荒谬

   西西弗神话

   反抗与自由

  儒家的思考线索

   从事实到价值

   人性向善论

   道德如何化解荒谬

  洞察人性与超越荒谬

   存在即是存在得更多

   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

   重新开展自我的向度

第三章 寻找真正的信仰

  信与不信之间

   信仰混淆的时代

   为什么要有信仰

   存在与价值之根基

  谁的信仰是真的

   独特的辨认

   全盘的付托

   普遍的传扬

  认识宗教的究竟

   教义、仪式、规范、合理表达

   从行善到解脱

   密契的合一经验

  感受与实践

   善处孤独的个人

   充满辩证的历程

   走向终极的关怀

第四章 最后一张王牌

  我对人生厌烦吗

   无根的族群

   人我的隔阂

   为何逃避自我

  面对空间:我在哪里

   生存领域与物理空间

   生活世界与心理空间

   生命的中心与重心

  面对自己:我是谁

   界限状况的压力

   自由想象的方法

   掌握一张王牌

  面对未来:我要去哪里

   了解一切即宽容一切

   接受命运与超越命运

   谁的未来是梦呢

试读章节

我们再从知、情、意三方面来看。知的潜能代表我们想知道许多不知道的事,而知的范围和内容是无限的。庄子说得很清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果一味去求知,永远也无法走到尽头。我每次进入图书馆都会有晕眩的感觉,觉得人生没有多大希望了,这么多书怎么看得完呢?这时你就会发现,这个“知”要对我的生命有用,才是我所需要的。什么样的知对生命有用呢?这得看个人的性向而定。

我个人对社会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上所出现的资讯,一向抱着批判的态度。所有这些资讯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得再多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它尚未经过时代的检验。但是,如果你读的是历史就不一样了,能在历史上被记载下来的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的,代表它对人类来说,具有某种参考价值。所以我对某些人每天要看几份报纸、几份杂志,一点都不觉得尊敬,反而觉得浪费时间,脑袋里充塞了许多垃圾,没什么用。我们在面临资讯社会的各种挑战时,对于求知的态度要非常注意才能约束自己,不要太过于沉迷在只有消息、资讯而没有知识,或者只有系统的知识而没有智慧的情况。所以在知识方面,我们要谨慎考虑。

另外就“情”方面来说。我们有感受的能力,感受能力发挥出来之后,就是艺术的修养,如果在这方面慢慢去了解,就会发现今天这个时代正是时候。从前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今天我们工作的效率都相当高,使得我们有许多空闲时间。像今天这么多人有时间来听演讲,这是很难得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时间让你去掌握、使用,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消耗体力、观光旅游或做别的事情;也可以利用这时间充实自己在感受方面的能力,让自己对某些艺术作品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敏锐。

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往往能够以真诚的心,像小孩子一样的赤子之心,看到天上的白云、地上的飞鸟,任何东西都会使他感到好奇。在此我愿举耶稣说过的话来做参考,他说:“所罗门王最强盛的时候(所罗门王是犹太的名君),他穿的袍子再怎么美丽,也比不过田野里的百合花。”一朵百合花有什么漂亮呢?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注意去看,就会发现一朵百合花的美远远超过许多人所造出来的美。由这样的立场,可以欣赏诗人所写的:“由一朵花可以看到天堂,由一粒沙可以看到世界。”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眼光,而我们看不到呢?我们只觉得一粒沙代表尘土飞扬,走在路上,空气污染,觉得很厌烦;眼睛里掉进一粒沙,那还得了,难过得很。为什么不能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心情不一样、修养不一样。艺术修养是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增加,便要让自己在休闲的时间真正回到整体的生命。所以认识自己就是要知道我这整体的生命,本身是可以开展的。在艺术情操与修养方面的开展,是最值得我们去努力,并且一定会有收获的。

“意”代表意志。我们可以行动,任何行动都是由于意志的选择之后表现出来的。每一次意志的选择,都跟我们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的我所累积起来的结果,过去的我的行为,来自我的意志选择。但意志的选择决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么简单,如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下一步呢?下一步是不是又拿起屠刀,立地成屠夫了?人生不是可以立刻拿起又立刻放下的。你好不容易后悔以前做的很多事情,从今以后要改过迁善,睡觉起来又忘了,因为你习惯那种生活方式了。你希望在什么时候做哪些事情,希望跟哪些人来往,已经习惯了。不要忽略了人类的生命有他具体的惰性,跟物质一样,是慢慢往下堕落的。

另一方面是精神,精神本身不能靠一厢情愿,而是要靠意志坚定的选择。谈到个人修养的问题,中国哲学家,尤其是儒家,后来的宋明理学也是一样,很讲究所谓的修身与个人的修养问题,原因就在此。朱熹临死的时候,弟子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说:“啊!这一生很艰苦啊。”古代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是一样,他说我现在要死了,才知道这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到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这样的生命是很艰苦的,的确不容易,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这一点。你如果在意志上能不断选择,在每一次自由选择里都能不断地掌握住基本原则,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你所选择的那个结果。

P30-32

序言

如果忽略自我,人生问题难免显得空泛。大道理与小秘诀都是别人的体验,虽然可以参考,但总是不够贴切。负责的态度,大概只有正视自己的生命,努力“从自我出发”。如何着手呢?首先要规划蓝图,彻底想通四个步骤。本篇的目的即在于此,将依序探讨: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与自我超越。

关于“自我认识”,原是千古至难之事。三岁小孩知道自己的名字,八十老翁却未必明白自己是谁。答案固然可以因人而异,思考的方法及架构则有恰当与否的分别。哲学之可贵,不在于提供什么至理名言,而在于妥善说明问题,让人随着线索去反省。譬如,为了认识自我,必须设问:我是谁?人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人?

以常识为基础,进入知识领域,再领悟个人的智慧。那么,我是谁?五个角度看出五个答案:人、中国人、上班族、人伦特定角色,以及傅某某。扣紧广义的“人”来说,不妨细究创造论、进化沦,以及德日进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竟知识的进展可以提供明确的观念。然后,我要成为什么人呢?自由选择并非漫无目标,而是针对意识之深化与心灵之丰富;此时,爱与信仰有如明灯与标竿,使自我不致孤立困陷在狭隘的领域,如此可进而考虑自我实现的途径。

第二步是自我定位。试问:我在哪里?答案也有五项:自然界、宗教界、历史、社会、自我。这五项构成一张网,是个人不可须臾或离的。森烦在于:人的生命是动态开展的,因此所谓的“定位”,必然包含前进的方向,否则何以回应生命的要求?说是麻烦,其实却是最可贵的优越条件,因为它不容许人安于小成,却须永远向着更高的境界努力。此时,传统儒家的人的人性向善论,表现了高度的说服力,从人之生理、心理、伦理一贯而上,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上。求真与求美,需要特定条件配合;求善则是人人可为,永无止境。

接着,自我需要成长,而成长很容易出现幻觉,譬如向外投射,把会衰老、会厌倦、会失去、会独立的当成对象,最后好梦成空。因此,成长必须掌握方向与方法。就方向而言,主要有三:由内敛而凝聚清明的意识,由扩大而开拓整体的意识,再靠自由来达成和谐的意识。就方法而言,仍然不外乎针对自己在知、情、意的潜能,使自己本身逐渐成为理想的典型。若是持之以恒,人生各种境界将朗朗呈现。关于“境界”,我们特别讲述了尼采的“精神三变”、齐克果的“人生三阶”,以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阐释。

最后一步是自我超越。何以要超越?因为人生不完美,同时生命是注定要变迁的,不自我超越就下坠。超越的歧途是平面的及否定的,就是以同质交换来避免原地踏步的尴尬,不然干脆离群索居,或借用阿Q心态来嘲讽世间。正确的超越之道,有何特色?它对于主体之欲望、行动、认知、感受,分别显示为“超我、大我、忘我、无我”。看似消极退让,其实却是心灵自由无待之前提。具体办法呢?一是智慧,二是审美,三是信仰。在此,我们向道家的老子与庄子学习,同时设法欣赏密契主义的心路历程,由否定到提升,由涤净到光明。

本部分四章,涵盖了我这几年对于“自我”问题的学习及思考的心得。我自认为十分幸运,一面读书教书,一面有机会与群众结缘,分享专业知识与个人体会。每隔几年又可以集文成书,或通过演讲方式广为流传。读者的肯定与鼓励,只会催促我精益求精,而不会让我稍有松懈。这部分所谈正是我的人生观,从自我出发之后,仍须自强不息,以求日新又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