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独抒性灵(明清性灵小品)/中华传世小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致新主编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幽梦

菊隐记 唐寅(明)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之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之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①,存心济物,而自号日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革,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惟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令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②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注释】

①疡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外科医生。

②刘伯伦:刘伶,字伯伦,西晋人,嗜酒。

【品读】

自古以来,人们常以“显”、“隐”论人,评价人格高低;唐寅却认为,隐也好,显也好,都不是衡量人格价值的标准,只有“存心济物”——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才是衡量人格价值的真正标准。这其中,又以“隐而有用”更为难能可贵。

唐寅的好友朱大泾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良医,自号菊隐。唐寅认为,“隐而有用”的品格在他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医生并非显贵之人,当人们不生病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他,从这一点上说,医生是默默无闻的“隐者”,可是人们一旦生病,唯有他能急人所难,治病救人,是人们最需要、对人们最有用的人。刚好,“菊隐”的意象也与之相通,菊“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惟隐者得与之近”,同时,它又是“寿人之草”,可以治病救人。在这里,唐寅借助于“良医”—“菊隐”所共同构造的生动意象,传达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格。

即使在今天,“菊隐”仍是人们心目中最高的理想人格标准。

(致新)

伤逝① 李贽(明)

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既不能使之久生,则生②可以不欲矣。既不能使之勿逝,则逝可以无伤矣。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③也!

【注释】

①伤逝:伤,哀念,担忧;伤逝,哀念死者,担忧死亡。

②此处“生”指“久生”。

③伤生:伤,怜惜;伤生,怜惜生命,珍惜生命。

【品读】

死亡意识也就是一种生命意识。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人们怎样害怕死亡,阻挡死亡的到来,最终都是无济于事的。既然人终不免一死,那么,与其害怕死亡,还不如反过头来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潜能。李贽在此表达了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他既不相信长生不老,也不相信生死轮回、天堂地狱的说法,不主张把生命精力投放到对“伤逝”的关注上。相反,他认为人只应当“伤生”,“伤生”既包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执着,也包含着对人生艰难的感喟。

(致新)

在京与友人书 屠隆(明)

燕市①带面衣②,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③,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人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④,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注释】

①燕市:即北京,旧时称燕京。

②面衣:面罩。

③蹇(jian)驴:蹇,跛足;蹇驴,指行走不健的驴子。

④网罟(gu):罟,网的总称。

P1-3

目录

幽梦

 菊隐记唐寅

 伤逝李贽

 在京与友人书屠隆

 生老病死四字关陈继儒

 花史题词陈继儒

 颜子身讽陈继儒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袁宏道

 座右铭袁宏道

 苦乐说袁宏道

 兰亭记袁宏道

 人情必有所寄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袁宏道

 与顾绍芾秀才袁宏道

 说“笑”王思任

 梦忆序张岱

 《西湖梦寻》序张岱

 《水浒传》序金圣叹

 行乐李渔

 与致虚妹丈高尔俨

 声色移人说汪价

 琼花观看月序孔尚任

 游万柳堂记刘大櫆

 所好轩记袁枚

 坐观垂钓赋袁枚

立言

 叶子肃诗序徐渭

 书《草玄堂稿》后徐渭

 童心说(节录)李贽

 别刘肖甫李贽

 点校《虞初志》序汤显祖

 萧伯玉制义题词汤显祖

 南柯梦记题词汤显祖

 笑赞赵南星

 人生五乐袁宏道

 识张幼于箴铭后袁宏道

 与汤义仍袁宏道

 癖嗜录叙袁宏道

 夏梅说钟惺

 自题诗后钟惺

 自题小像张岱

 自为墓志铭(节录)张岱

 跋徐青藤小品画张岱

 与客黄虞龙

 三十三个不亦快哉金圣叹

 不脱依傍,不能登峰造极顾炎武

 山居杂谈廖燕

 戏题小像寄罗两峰袁枚

 狐友幻形纪昀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节录)汪中

 《老残游记》自叙刘鹗

至情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

 耳伯麻姑游诗序汤显祖

 芒山盗陈继儒

 落花诗序王思任

 女子能识真豪杰冯梦龙

 《情史类略》序冯梦龙

 《新西厢》序卓人月

 犁娃从石生序(节录)傅山

 读《犁娃从石生序》傅眉

 赠小儿医王君序归庄

 爱子之道郑燮

 沙弥思老虎袁枚

 不知裹足从何起袁枚

 规友人纳妾书顾炎武

行乐

 记雪月之观沈周

 《花史》跋陈继儒

 酒颠小序陈继儒

 浣花溪记钟惺

 盖茅处记张鼐

 闲赏·元旦卫泳

 闲赏·中秋卫泳

 湖心亭看雪张岱

 秦淮河房张岱

 西湖七月半张岱

 品山堂鱼宕张岱

 二十四桥风月张岱

 明圣二湖张岱

 与王玉式艾宁

 范县署中寄郝表弟

 郑燮

 游凌云图记刘大櫆

 随园四记袁枚

 题闲情小品序华淑

沉思

 乡愿乱德海瑞

 书朱太仆十七帖·又跋于后徐渭

 借竹楼记徐渭

 一愚说徐渭

 赠某叟序徐渭

 诗能穷人王世贞

 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李贽

 富莫富于长知足

 李贽

 二十分识李贽

 赞刘谐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

 疑与破李贽

 书方伯雨册叶李贽

 顾泾凡小辨轩记

 汤显祖

 寄散木袁宏道

 心中有妓冯梦龙

 “窝囊”解傅山

 不许人瞒过傅山

 局守一城,衰钝随之

 顾炎武

 初刻《日知录》自序

 顾炎武

 醉乡记戴名世

 竹郑燮

 醉啸轩记袁枚

 辨异袁枚

交游

 读书乐并引李贽

 朋友篇李贽

 《焚书》自序李贽

 与王闲仲陈继儒

 好书三病谢肇淛

 复友人袁宏道

 题王甥尹玉梦花楼

 张鼐

 赏心乐事(一

 吴从先

 赏心乐事(二

 吴从先

 赏心乐事(三

 吴从先

 答卢德水刘荣嗣

 说交游傅山

 谈李渔

 向邻翁索菊李渔

 醉书斋记郑日奎

 靳秋田索画郑燮

 黄生借书说袁枚

 招陈生赏菊王韬

奇闻

 蠢子冯梦龙

 《朝山草》小引

 谭元春

 核舟记魏学洢

 买太史公叫周晖

 张东谷好酒张岱

 柳敬亭说书张岱

 噱社张岱

 两瞽刘元卿

 武风子王士祯

 耕者王清臣王士祯

 桃花扇小识孔尚任

 《秋声诗》自序

 林嗣环

世说

 卖柑者言刘基

 僰人舞猴刘基

 自赞李贽

 答马心易汤显祖

 《邯郸梦》题词

 汤显祖

 智过君子江盈科

 钱陈继儒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

 袁宏道

 《广笑府》序冯梦龙

 盲苦刘元卿

 鸭媒汪琬

 《聊斋志异》自序蒲松龄

 官癖袁枚

序言

1993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小品精华系列”,一共十册:《历代尺牍小品》《历代幽默小品》《历代妙语小品》《历代寓言小品》《历代山水小品》《历代诗话小品》《历代笔记小品》《历代禅语小品》《明清清言小品》《明清性灵小品》。这套“小品精华”,风格亲切幽默,平易近人,深受欢迎。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想得到这套书的读者,早已无处可购。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崇文书局拟在“小品精华系列”的基础上,精益求精,隆重推出“中华传世小品”,第一辑为十册。主持这套书的朋友嘱我写几句话,我也乐于应命,有些关于小品的想法,正好借这个机会跟读者交流交流。

“中国历史上写作小品文的作家,多半是所谓名士。”现代作家伯韩的这一说法,流传颇广。那么,什么是名士呢?伯韩以为,也就是一种绅士罢了,不过与普通绅士有所不同而已。他们“多读了几句书,晓得布置一间美妙的书斋,邀集三朋四友,吟风弄月,或者卖弄聪明,说几句俏皮话,或者还搭上什么姑娘们,弄出种种的风流韵事来。这都算是他们的风雅”。

这样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小品,如果不是误解的话,真要算得上不怀好意了。

据《论语·先进》记载:一天,孔子和子路(仲由)、曾皙(曾点)、冉有(冉求)、公西华(公西赤)在一起,他要几个弟子谈谈自己的志愿。子路第一个发言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连年灾荒。让我去治理,只消三年光景,便可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同列强抗争的办法。”孔子听了,淡淡一笑。冉有的志愿是:“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可使人人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有待于贤人君子了。”第三个回答孔子的是公西华,他说:“不是我自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只是说我愿意来学习一番。国家有了祭祀的典礼,或者随着国君去办外交,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好傧相!”公西华说话时,曾点正在弹瑟,昕孔子问他:“点,你怎么样?”曾点放下手中的瑟,站起来道:“我的志愿跟他们三位都不相同。暮春三月,穿一身轻暖的衣服,陪着年长的、年轻的同学,到沂水沙滩上去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去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感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孔子以为,子路等三人拘于礼、仁,气象不够开阔、爽朗。只有精神发展到能够怡情于山水自然的境地,人格才算完善。

孔子这种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由魏晋时代的名士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一部书,专记当时名士的言行,名叫《世说新语》。其中有个人物谢鲲,他本人引以自豪的即是对山水之美别有会心。晋明帝问谢鲲:“你自己以为和庾亮相比怎么样?”谢鲲回答说:“身穿礼服,庄严地站在朝廷之上,作百官表率,我不如庾亮;但是,一丘一壑(指在山水间自得其乐),臣自以为超过他。”以“一丘一壑”与朝廷政务并提,可见其自豪感。因此,当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谢鲲画像时,便别出心裁地将他画在岩石中。问顾为什么这样,顾答道:“谢自己说过:‘一丘一壑,臣自以为超过他。’所以应该把这位先生安置在丘壑中。”足见魏晋名士的趣味相当一致。

也许是由于魏晋以降的儒生多拘束迂腐,也许是由于全身心陶醉于山水之美的魏晋名士对老庄更偏爱些,后世人往往将名士风流与儒家截然分为二事,似乎它们水火不容。晚明袁宏道在《寿存斋张公七十序》中批评这种误解说:

山有色,岚是也。水有文,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元韵,则老学究而已。昔夫子之贤回也以乐,而其与曾点也以童冠咏歌,固学道人之波澜色泽也。江左之士,喜为任达,而至今谈名理者必宗之。-俗儒不知,叱为放诞,而一一绳之以理,于是.高明玄旷清虚澹远者,一切皆归之二氏。而所谓腐滥纤啬卑滞扃局者,尽取为吾儒之受用,吾不知诸儒何所师承,而冒焉以为孔氏之学脉也。袁宏道的结论是:“颜之乐,点之歌,圣门之所谓真儒也。”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是要说明一点: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小品文作家,《论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小品文著作。以小品的眼光来读《论语》,不难发现一个亲切而又伟大的孔子。

比如,从《论语》中不仅能看出孔子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还能感受到他那无坚不摧的幽默感。孔子曾领着一群学生周游列国,再三受到冷遇,途经陈、蔡时,被两国大夫率众围困,“不得行”,粮食没有了,随行的人也病了,而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他开玩笑地问:“‘我们不是野兽,怎么会来到旷野上?’莫非我的学说错了吗?”颜渊回答说:“夫子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不能容纳。不能容纳有什么不好呢?这才见出你是真正的君子。”孔子听了,油然而笑,说:“你要是有很多财产的话,我愿给你当管家。”置身于天下不容的困境中,孔子师徒仍其乐陶陶,在于他们互为知己,确信所追求的目标是伟大的。北宋的苏轼由此归纳出一个命题:“师友以道相乐,乃人间之至乐也。”

在人们的感觉中,身居显位的周公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未必然。召公负一代盛名,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弟弟,连他们都怀疑周公有篡夺君位的野心,何况别人呢?这样看来,周公虽坐拥富贵,却无亲朋与之共乐。苏轼由此体会到:周公之富贵,不如孔子之贫贱:富贵不值得看重。他的《上梅直讲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据《论语》记载,孔子还曾有过一件韵事。跟孔子同时,有个名叫南子的美女,身为卫灵公夫人,却极度风流淫荡。一次,她特地召见孔子。孔子拜见了她,还坐着她的马车,在城内兜了一圈。性情爽直的子路很不高兴,.对孔子提出非议,孔子急得发誓说:“假如我孔某有什么邪念的话,老天爷打雷劈死我!”

对孔子的这件浪漫故事,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孔子是迷恋南子的漂亮。另一种意见则较为规矩,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的罗大经。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南子虽然淫荡,却极有识见。“有后世老师宿儒之所不能道者”。孔子之所以去见南子,即因看重她的识见,希望她改掉淫行,成为卫灵公的好内助。“子路不悦,是未知夫子之心也。”

前一种说法似乎亵渎了孔子,但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孔子讲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他看来,好色是人的不可抗拒的天性,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假定自己从不好色。所以,当孔子向子路发誓,说他行端影直的时候,我们真羡慕子路,有这样一位可以跟学生赌咒发誓的老师。孔子让我们相信:圣人确有不同凡俗的自制力,但并不认为他人的猜疑是对他的不敬。相反,他理解这种猜疑,甚至觉得这种猜疑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是一个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作家,《论语》是一部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文著作。亲切而又伟大,这就是小品的魅力。关于中国历代小品的定位,理应以《论语》作为坐标。我想与读者交流的,主要的也就是这个看法。

回到“中华传世小品”,这里要强调的是,这套书所秉承的正是《论语》的传统。它们的作者,不是伯韩所说的那种“名士”,而是孔子、颜渊、曾点这类既活出了情怀、又活出了情调的哲人。不需要故作庄严,也绝无油滑浅薄,那份温暖,那份睿智,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自在,那份超然,足以把生活提升到一个令人陶然的境界。读这样的书,才当得起“开卷有益”的说法。

愿读者诸君与“中华传世小品”成为朋友!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新

内容推荐

《独抒性灵(明清性灵小品)》为《中华传世小品》之一,由宋致新主编。

在明清性灵小品的艺术天地中,人类天性获得了尊严,沉思、幻想、梦幻、回忆被赋予了价值,人间的爱情、亲情与友情被看作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宁静淡泊而富于浪漫情调的生活被看作最理想的生活,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对人们发出微笑……

相信对于“性灵小品”所描绘的闲情逸致,所展现的生活艺术,我们会有更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编辑推荐

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小品文内容自由广泛,除立身处世、修身养性、奇闻逸事、寓言哲理,还有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等,表现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

与那些经世致用的宏文巨篇相比,小品文更加亲切可人。宋致新主编的《独抒性灵(明清性灵小品)》选取灵动清新的性灵小品,抒尽天下趣。

匆匆又匆匆,日子如白驹过隙。快节奏的生活是否觉得心灵落上了灰尘,思维变得愚钝,翻翻中华传世小品吧,也许会让你会心一笑,也许会你豁然开朗。也许只是随意翻翻,也会领略一番别样的趣味。愿“中华传世小品”像一阵清风,给我们带来一丝清爽与愉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