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丽编著的《中外语文故事》作为系列故事中的一本,主要从中外文化名人、汉字、成语、诗词、俗谚语、对联和谜语七个方面选取并讲述了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语文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们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俗习惯、传统的美德和古人的理想等。通过认真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这些故事或风趣幽默,让人在阅读之余平添无限的乐趣;或发人深省,常有“余音散去绕梁三日”之感;或风雅浪漫,让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或文思巧妙,让你浸润在奇思妙想之中。
知识是无尽的,尤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是高度积累、日新月异。课堂学习是首要的,但青少年又应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我们选择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六个学科,以故事的形式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书中内容既与课本紧密结合,又注意知识的深化、应用和拓展。故事生动有趣,奇妙多样,对提高青少年学习水平和开发青少年潜能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艺术,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中外语文故事》主要从汉字、成语、对联、谜语、诗词、俗语等方面讲述了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语文故事。让读者在读过有趣的故事后拓展相关知识,思索关联问题,检验知识积累,沉淀文学底蕴。它可帮助读者走出课本的禁锢,抛开应试的机械,让语文在快乐与兴趣的引领下走进你的心里。
《中外语文故事》由吴伟丽编著。
第一 中外文学名家的故事
——时代的画家 文学的巨匠
浪漫诗人之祖——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39一约前278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幼时聪颖好学,稍长就满腹经纶,熟悉各国形势,很懂得治国兴邦的道理。20岁时,参与楚国朝政,官为“左徒”(仅次于宰相)。他希望能通过辅佐楚怀王来实现革新政治的主张,在内政上举贤任能,彰明法度,外交上东联齐国,西抗强秦,让楚国强盛起来,从而实现国家的统一。
当时,有秦、燕、齐、楚、赵、魏、韩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由于楚国统治集团中顽固保守的势力比较强大,政治腐败,楚国的国势由强变弱。屈原革新政治的正确主张,曾一度得到政治上摇摆不定的楚怀王的支持。然而,腐朽没落的贵族官僚反对重用屈原,想方设法挑拨离间,并多次觅机进谗言想陷害屈原。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楚国顽固保守势力头子上官大夫趁屈原不在场的时候,竟无中生有地对楚怀王挑拨说:“大王你叫屈原草拟国家法令,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每个法令公布后,屈原都说是他的功劳,并说楚国没有他谁也不行,根本未把大王你放在眼里!”这时,怀王的幼子子兰也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昏庸无能、轻信多疑的楚怀王听后,对革新事业动摇了。屈原据理力争,楚怀王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发怒疏远了他。不久,屈原的官职由左徒降为三闾大夫,管些无关紧要之事。但屈原仍然关心楚国的前途,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贬官后,楚国的腐朽势力得势了。秦国见有机可乘,就派出宰相张仪携带许多珍宝财货到楚国,贿赂上官大夫、子兰和怀王的宠姬。张仪向怀王建议说:“秦国的敌人是齐国,如果楚能同齐国断绝交往,秦王愿送大王六百里土地。”屈原洞察这是秦国的阴谋,旨在破坏齐、楚关系。他虽已不在其位,但为了祖国的安危,他仍然挺身而出,大声劝告怀王不要上当。可是,被眼前利益迷惑的楚怀王却不以为然,宣布同齐国断交,然后派人到秦国接受赠地。可是等到楚、齐两国断交后,张仪却赖了账,否认要送六百里地给楚国的事。楚怀王闻之恼羞成怒,马上发兵去攻打秦国,结果不但没得到那六百里地,反而将原属楚国的汉中也丢了。怀王后悔不及,于是重新起用屈原,命他出使齐国,商谈重建楚、齐友好关系。秦国害怕了,就主动提出愿退还汉中土地的一半,向楚国讲和。怀王声言不要地,只要张仪的头。
大胆的张仪竞真的送上门来了。张仪用重金收买了贪心的大臣靳尚。接着又身带珍宝偷偷去拜见了楚怀王最宠信的妃子郑袖。结果怀王稀里糊涂地就把张仪放跑了。等到刚刚胜利完成同齐国谈判任务的屈原回到楚国,得知张仪已被放走的消息时,他痛心地对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这才追悔不及。
后来,屈原又识破秦国的另一个阴谋,那就是秦国提议秦、楚两国联姻,并邀怀王到秦国出访,实际上是想扣留怀王做人质。屈原洞察这一切,忠心劝告怀王,不要相信虎狼般的秦国,千万别去。但怀王不听忠谏,去了秦国。公元前299年,怀王被秦国扣留,并被逼割地,丧权辱国。怀王忧愤成病,不久便死在秦国。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坏人充塞朝廷,屈原终被削职流放到源水和湘水一带。屈原不因自身遭遇流放而叹气,他伤心的是,楚国这样下去,很快便会灭亡。在屈原被流放的二十年,终年漂泊,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但在任何逆境里,他都始终坚信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向腐朽势力妥协。他说:“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漫长的流放岁月里,这位一身凛然正气的爱国诗人,写下了许多光照日月,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二十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两湖,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他的著名诗篇《离骚》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屈原一生写了许多诗,但流传至今的仅有二十多篇。这些诗,是他用血泪谱写的,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真实记录和艺术结晶;这些诗,直率地表现了他的为人和气质。透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屈原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共爱憎的生动画面。屈原的不朽作品,不仅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人民所传诵。
史家绝唱千古传——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卒于公元前87年,终年48岁。
司马迁lO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P1-3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艺术,是语言的锤炼,是文化的积累,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语言文学始终是独秀一枝,堪称奇葩。从《诗经》、《楚辞》远源而来,发展成为辞藻华丽的汉赋,再到鼎盛一时的唐诗宋词以及后代朴实无华的元曲、流芳中外的明清小说,无一不体瑚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中国的成语、对联,更堪称世界语言艺术中的一绝。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正是在这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化瑰宝中陶冶着情操、增长着学养、培养着兴趣。
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好书。如果我们每天能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床头枕边读点语文故事,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心情得以放松,疲劳得以缓解。进一步说,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历史文化,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阅读和思考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本书作为系列故事中的一本,主要从中外文化名人、汉字、成语、诗词、俗谚语、对联和谜语七个方面选取并讲述了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语文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们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俗习惯、传统的美德和古人的理想等。通过认真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这些故事或风趣幽默,让人在阅读之余平添无限的乐趣;或发人深省,常有“余音散去绕梁三日”之感;或风雅浪漫,让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或文思巧妙,让你浸润在奇思妙想之中。
希望《中外语文故事》这本书的推出,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有所收获。本书集趣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身,让你在趣味中体味语文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