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我只是坚持做对的事(Ⅰ台湾地区获奖最多的保险天后教你业务以外的事)》由李佳荣著。本书告诉我们:
別人对我们的期待、信任,是一种牵引我们向上的力量: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信任,则是不断产生能量的源泉。你相信你自己吗,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不只是相信自己,我们也该信任他人、相信事情会变好。
我问自己,到底怕什么,为什么会怕成这样,难道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让我害怕、不愿意面对了吗,再一想,别人会不会拒绝,不是我能掌握的,那我就不该再忧心或烦恼。我不能决定结果,那我能做什么,我能做的是一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确认自己在能力范围尽了全力,就是第一名。
俗话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在职场上,因为竞争、恶意、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理由。难免会遇到流言中伤。先恭喜自己吧,能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说明你是个可敬的对手。
这本《我只是坚持做对的事(Ⅰ台湾地区获奖最多的保险天后教你业务以外的事)》由李佳荣著。李佳蓉的从业之路并不顺利,前三个月的业绩一直为零,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害怕失败,在敦化南路来来回回地走一天,连一个客户都不敢去拜访。家人的教导在关键时刻激励并启发了她。她重塑“付出就是杰出,用心就能卓越”的价值观,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计划,终于摆脱困境、取得成功。
一路走来,她和团队不骄傲自满,也无惧外界流言,因为她时常想起外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我不再愤世嫉俗,也不太介意我所付出的是不是马上就有回报,只要精进地过日子,最后自会有公评”。要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人并不难,只要像外公那样,“让自己持续做对的事情。”
这本《我只是坚持做对的事(Ⅰ台湾地区获奖最多的保险天后教你业务以外的事)》适合销售工作者阅读。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真的期望我长大后当董事长,但小时候他最常以“这样才像董事长”这句话来鼓励我。那时,我压根儿也不知道什么是董事长,只隐约知道董事长应该就是“有用的人”。
小时候,父亲只要看到我拿笔写字的姿势不对,就会当场纠正我,“要坐得端正,背脊挺直头抬高,笔要拿稳,一笔一画写清楚!”父亲每次都要费好大一番工夫,才能把趴在桌子上歪着头写字的我从头调整到脚。
“嗯,这样才像董事长!”父亲总会满意地以这句作为鼓励,让我忘了挺直背脊端坐写字的辛苦,一心想要学会董事长写字的样子。我的字未必好看,可是写字的架势,还真被训练成端正的模样。
看到我的坐姿、站姿不够端正,父亲也会立即纠正。我虽然常常觉得不情愿,可是一听到父亲说“这样才像董事长”,不情愿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
久而久之,“要像个董事长”这句话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慢慢地,我也会开始自我提醒:不论行走坐卧,都要端正有礼,要像个董事长。虽然等我年纪渐长,也知道了“董事长”是做什么的,并不想当董事长的我,仍会记得父亲的教导,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基本的仪态。
父亲虽然重视仪态,但他可不是要我们注重外表。我记得那时阿妈给我买了一件进口的洋装,有很漂亮的蓬蓬裙,穿起来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公主。没想到父亲竟然用剪刀把它剪成碎布,他认为注意外表就会忘了脑袋,不希望我在打扮自己这方面花心思。
他送给我的20岁生日礼物,是他穿了20年的旧毛衣。我当时气坏了,不懂他送我那件旧毛衣的用意。现在,那件衣服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除此之外,父亲走到哪都会认真观察,然后问我“为什么”。比如说,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人行横道为什么会是一条一条而不是一整片?为什么消防栓要漆成红色?……为什么?
父亲非得等我说出了一个答案,再跟我说出他的道理。那时我常常会很不耐烦,觉得事情就是那样了,有什么好问的?然后就随便说一个答案敷衍父亲,因为如果不说,父亲会锲而不舍地问到底。
等我年岁渐长,才了解父亲这么爱问我“为什么”的原因。他认为我们所看见听见的都是“表相”,所有事物的背后都是有原因、道理或真相的,他是希望培养我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把所见所闻都当成理所当然。 当我进入了社会,我才发现父亲的教养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能独立思考找出真相,让我在面对复杂或混乱的状况时,能够很快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那真是让我一生受用无穷的财富。P2-7
在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我不断地接触到一批批踏入社会的年轻朋友,他们秉持着一股来自青春的热力,在这个大世界里,试着为自己建立人生成就的据点。但是,同时我也注意到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社会的新鲜血液,在日以继夜地付出后,往往会忽然丧失了斗志,挫折感掩盖了努力的方向,一夕之间,身陷“不知为何而战”的泥沼彷徨而无法自拔……
面对这种令人愕然的现象,我苦思良久,彷佛自己未曾有过如此反差的经历。是因为当时人在其中,而不自觉;还是因为为时已久,所以才有现在这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省?回想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终于,我发现了或许可以提供作为参考的建议——“观点”!
是的,就是“观点”!
我回首自己心性养成的过程,很幸运地发现,在不同的关键性时期,或是长辈、或是同僚、或是家人朋友,他们总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领域上,有形无形地向我展现他们的想法与做法,而在我这个追求成就的人眼里,不自觉地,就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印象。沉淀片刻,通过在脑海中与曾经经历过的比对之后,属于自己的“观点”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这些“观点”,经过了时间的淬炼,最终结晶成了我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
因此我发现,面对漫漫人生,原来“观点”才是忠于自我、坚守岗位的动机所在。更进一步来说,不论是抉择还是体验,对人、对事持有正确的“观点”,会帮助我们为自己的人生不仅立下“高度”、“宽度”与“深度”的指标,更在眼前这个越来越强调“人”的时代里,表现出人本价值中最核心的精髓——“温度”。
这本书看似是我人生的随笔,其实就是在自己的经历中,把从“观点”到“价值”这一路的发展重新做一次审视性的回想,并且以过来人的身份,谈谈回首来时路的宝贵收获甚至是惨痛的教训。总而言之,我想用自己的生命历程,来帮助无限继起的新生勇士们,如何重视“观点”,又如何建构起自己所依循的“价值”指针。
当然,在本书的发行之际,我一定要感谢许多让自己能有眼前这有限成就,而时时感念在心的人——我的阿公,我的父母,我的先生、孩子、家人,和在不同的时期与我一同打拼的事业伙伴。这些人曾经的所言所行,是我成长岁月中不可或缺的亮光,不论对、错、好、坏,都成为我在人生旅途上行走时的借鉴与鼓励,最终成就了今日的我。
最后要感谢正在看这本书的您,因为您将和我一起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