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羚羊战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国)让·哈兹菲尔德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羚羊战略》是作者的“卢旺达三部曲”的终结篇。前两部谈的是大屠杀本身:第一部《赤裸生命》是幸存者发出的声音;第二部《屠刀一季》则是对杀手的采访。《羚羊战略》既是对大屠杀的回顾和反思,更是对卢旺达现状的勾勒和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饱含深情地描绘了这个“千丘之国”壮美的河山、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

内容推荐

2003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早晨,在卢旺达的黎里玛地区,出于人道主义和保存劳动力的双重考虑,1994年大屠杀的几万胡图族凶手被特赦回家。他们与图西族幸存者将要比邻而居,学习和平共处。这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难题。2007年,作者以采访实录的手法,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之后至今,当地人复杂的生活、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本书获得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但本书的意义不仅限于文学意义。

目录

编者的活

还有问题吗? 

高唱“哈利路亚”的大队伍

宿命的神启

在卡阳巴山区

森林中的成绩

死里逃生的幸福

站错队的小女孩

在主干道上

说什么呢?

恶魔般的真相

仅仅是一个画面

与死亡和死者为伍

鸟儿啁啾

这不公正

巫术

深感恶心的贡索蕾

非洲的黑色观念

明显的伤痕

繁星满天

上帝不离不弃

皮奥和若兹亚娜

让他们和解吧

曾经美好的日子

从那边带回了什么?

试读章节

“当撒旦赋予人类七宗罪的时候,非洲人抽中了暴食和愤怒。我不知道这是首轮就做了选择,还是最后才不幸抽中。我也不知道白种人和亚洲人究竟抽到了什么,因为我没有出过远门。但我知道,这选择总让人麻烦不断。贪婪给非洲大陆更多地送来了争斗和战乱,而不仅是干旱或无知。在混乱之中,贪婪成功地送来了种族屠杀,弥散在我们这千丘之间。”

克洛蒂娜·加伊特斯仿佛想缓和语气,她稍作停顿,淡淡一笑接着说:“生为非洲人,我还是很高兴的,要不然就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了。但这决不是骄傲。心里觉得不舒服,怎么能骄傲呢?我只为图西族感到自豪,真的,绝对如此,图西族差点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而我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两年前采访克洛蒂娜时,她正住在表姐家的老房子里,身边围着一群闹哄哄的孩子。房子坐落在鲁加拉玛山上,下面是陡峭的山路。土坯房裂痕累累,屋顶铁皮锈迹斑斑,外面的园子是她亲手打理的,非常美丽,芳气四溢。后面的茅屋里摆着锅,还拴着牛犊。

后来,毗邻地区的农民出狱了,杀害她姐姐的那名凶手,她尤其害怕晚上与之不期而遇。她只有离开那里才觉得踏实,于是婚后第二天就跟着丈夫让·达马塞纳到了别的地区。丈夫和她是小学同学,她讲起自己的婚礼来,至今仿佛历历在目:“两年前,我和丈夫重逢了,一开始大家只是叙叙旧。新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有了好感。七月份,我们倾心相爱了。婚礼像盛大的节日,合唱是婚礼的序曲,大家腰间系着彩带,跟照片里似的。我换了三条民族长裙,丈夫戴着白手套,教堂腾出了地方和桌布,我们安排了三辆小卡车运送客人、芬达、高粱酒,还有成箱的佩里姆斯啤酒。这气氛让我们心醉神迷了差不多三天,不可思议的三天。因为结婚,眼下呈现出可人的一面,但仅仅是眼下而已。我清楚,我过去的经历已经把未来吞噬。”

现在,克洛蒂娜住在新房子里。山坡上乱石起伏,荆棘丛生,排列着数一卜栋相同的公房,下面是通往尼亚马塔的大道,到卡恩泽恩泽只有几公里路程。看见我们来了,她在低矮的桌子上摆了束绢花,让鲜花有了陪衬。然后,她赶开院子里看热闹的孩子,拉上窗帘,坐到木椅上,样子显得很滑稽。

“还有问题吗?”她假装吃惊的样子。“还是关于屠杀。您没完没了呀?干嘛还要添上新的屠杀?为什么找我?回答起来怪别扭的。放到书前面,有可能会挨骂的。在沼泽地区,图西族过着野猪般的生活。喝的是脏乎乎的河水,晚上爬着出去找吃的,连方便也是慌慌张张的。更糟糕的是,他们会告诉您说,他们过着猎物般的生活,蜷缩在罐子里,听着声音,无奈地等待着猎手的屠刀。这是场非同凡响的狩猎,所有猎物都要被斩尽杀绝,但不会成为口中之食。可以说,他们亲眼见证了活生生的善恶之战,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

“我呢,我应该认为,善最终取得了胜利,善给了我逃生活命的机会,我现在也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但是,爸爸、妈妈、姐妹,还有那些在泥沼中垂死哀号的人们,没有谁能听到他们弥留之际的遗言,他们再也不能回答您的问题了。那些被斩首的人,那些在生命解脱时哀怨叹息的人,那些在离世前衣服已经被洗劫殆尽而知道自己赤身裸体的人。所有的亡者,要么葬身在纸莎草间,尸骨腐烂,要么抛尸在烈日之下,烘烤熏炙,这些人再也不能向谁诉说他们完全不同的想法了。”

克洛蒂娜心中保留着这个秘密,但她从来就不怨大尤人。每天上午,她和丈夫一起下地;中午时分,她开始生火做饭;下午,她串串门,看看朋友,到教区走走,或者去趟尼亚玛塔。她不再要求赔偿,也放弃了诉讼。她从不合作,毫不掩饰,直言无忌。她不掩饰内心的忧虑,对凶手的憎恨,不嫉妒那些父母孩子都还活着的人家,对没获得护士文凭也并不失望:“碰到的困难,我都不放在眼里,从不低头。”她总结说。她有喜气洋洋的脸庞,鲜艳的长裙,还有围着她转的两个孩子,但眼神里却透着忧郁。  她笑了笑,打开了话匣子:“是啊,现在平静r。我的孩子很漂亮,土地也还算肥沃,老公也很好,很支持我。几年之前,屠杀过后您初次碰见我时,我还是个黄毛丫头,混在一堆孩子中间,除了干活之外什么也没有,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坏想法。后来,老公让我成为了家庭妇女,真是不可思议。即使从噩梦中醒来的清晨,或者在干旱肆虐的日子,勇气都始终与我并肩携手。生活朝我微笑,我应该感谢生活,它没有将我遗弃在沼泽地。

“但要想活得有头有脸,我已经没有机会了。关于您的问题,真正克洛蒂娜的回答,您永远都不会听到,因为我多少已经丧失了对自我的爱。我经历过动物般的丑陋,感受过猛兽般的凶残,甚至比这都还要恐怖,连动物也从没有这么可恶过。您知道,我曾被当作昆虫叫唤。我曾被一个野蛮的家伙强奸。我被带到的那个地方,我可什么也讲不出来。倒霉的事情总徘徊在我前面。我心中始终充满怀疑,我从此明白,连简单的承诺,命运也可能不会兑现。

“我运气好,有了第二次生命,我当然不会拒绝。但这次生命只能算一半,因为存在着断裂。当时,我想无论如何只要逃生就行了,但死亡却与我如影随形。后来,耻辱玷污了我的内心境界,当我想离开这个世界时,命运又总是捉弄我。

“少女时期的信任,我毫无保留地赋予了生活。生活却背叛了我。被邻居背叛,被当局背叛,被白人背叛,运气真是背到家了。后来就自暴自弃。比如,男人可能不想锄地了,想的是在小酒吧徘徊;女人可能会抛弃孩子,放弃治疗。

“但被生活背叛,谁受得了?这可是大事情啊,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从今以后,我只能走旁门左道。”P1-4

序言

《羚羊战略》荣获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PRIXINTERALLIE),在法国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大反响。在当年所有获得法国文学大奖的作品中,这是非常特殊的一本。首先它的文体特殊,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甚至也不算报告文学,而是作者——《解放报》前战地记者让。哈兹菲尔德采访、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其次是它的题材特殊,所写的不是普通人熟悉的生活,而是遥远的卢旺达。对于生活在文明世界中的人来说,一场发生在同时代的、令近百万人丧生的大屠杀,以及大屠杀之后幸存者与刽子手比邻而居的残酷而非常的现实,实在是太难以想象。

《羚羊战略》是作者的“卢旺达三部曲”的终结篇。前两部谈的是大屠杀本身:第一部《赤裸生命》是幸存者发出的声音;第二部《屠刀一季》则是对杀手的采访。《羚羊战略》既是对大屠杀的回顾和反思,更是对卢旺达现状的勾勒和对未来的展望。

卢旺达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起,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相继对卢旺达进行殖民统治。由于图西族人更白、更高,仅占人口14%的图西族被殖民者刻意培养为统治阶层。“精英的”图西族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胡图族之间一直有尖锐的矛盾。自1962年卢旺达独立以来,到1994年大屠杀之前,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

1994年,卢旺达的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座机在首都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个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的导火索。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胡图族军队和各种军事组织在种族大屠杀中杀害了近80万的图西族平民。再接着,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反扑,也屠杀了近10万胡图族平民。10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宣布停火协议,屠杀终告结束,而留下的创伤却远远没有终结。

2003年1月,卢旺达政府在西方社会的支持下决定进行民族和解。由于几万胡图族青壮年被关押多年,图西族又人口骤减,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总统颁布法令,将种族屠杀的刽子手分批释放回家。与此同时,当局也启用了延续原始部落民主精神、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公审制度”。这样一来,卢旺达就面临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困境:幸存者和刽子手生活在一起,不但不能延续仇杀,而且要学着和睦相处。这就是《羚羊战略》中卢旺达的现状。

让饱受创伤的幸存者开口不是件容易的事,让带着罪恶记忆的刽子手开口更难。让。哈兹菲尔德施展出记者的手腕,对他们满怀尊重和友谊,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西方知识分子,他对这场人道主义灾难有着深刻的思考,也对重建和和解提出许多疑问。不过,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这样的惨剧究竟为何发生?由于这场大屠杀常被认为是政客为私利煽动种族仇恨而引发,所以,揭示出屠杀背后的深层原因,对阅读是很有帮助的。

按照著名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崩溃》一书中提出的看法,这场屠杀“证明了马尔萨斯理论中最坏的可能性”。马尔萨斯是英国18世纪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由于人口以指数方式增长,食物供给却以算术方式增长,所以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食物供给的增长,最终会引发暴乱和战争。贾雷德·戴蒙德更指出,大部分卢旺达人对于人均资源的日益减少、生存的困难和大屠杀之间的联系,有非常直观的认识。

卢旺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局稳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引进了高产的新作物,公共健康和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与此同时,其人口也在迅速增长。到1990年,该国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英里760人(高度机械化、工业化的英国是西欧最拥挤的国家之一,每平方英里610人,而卢旺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读者可以想见该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严重矛盾)。到了1990年代,卢旺达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自然环境被破坏,社会动荡不安。可以说,政客煽动的种族仇恨是导火索,而人口压力、干旱、环境因素才是终极因素。正如法国学者普吕尼耶所言:“屠杀的决定当然是政客们出于政治原因下达的,但为何普通农民会将其实行得如此彻底?对此至少部分因素是他们感到人口太多土地太少,所以唯有减少人数,才能使幸存者们拥有多一点的土地。”

在《羚羊战略》中,被采访者无论是昔日的逃难者还是刽子手,对这个国家的未来都不抱过于乐观的态度。生产力仍然低下,大部分人只靠有限的土地、家畜生活。所谓和解,在现阶段,只是图西族和胡图族各自小心翼翼地生活,尽量不想以往的事,尽量不和对方打交道。要成为互助互爱的好邻居,恐怕在三代之内都没有可能。一个胡图族刽子手和一个图西族女子,从小一起长大,在屠杀之后决定结婚,结果遭到了各自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卢旺达仍然是一个笃信“多子多福”的国家。也有图西族人仍然笃信从殖民时期延续下来的旧观念,认为自己比胡图族人高贵……作者以各人自述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叙述了十多年前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揭示出目前一个又一个困境,这种笔法,实在是令人心悸的。如果把这视野扩展开来,我们会发现,作者所揭示的这些题,并不仅仅是卢旺达的,也是全世界的。非人道的暴行看似遥远,其实与温情脉脉的和平只有一线之隔。难题并非只属人。今天别处别人身上发生的灾难,明天完全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身上。

《羚羊战略》还有迷人的一面。作者饱含深情地描绘了这个“千丘之国”壮美的河山、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译者龙云说,他翻译完这部小说后非常希望亲眼去卢旺达看看。编完之后,编者也非常希望亲自去看看。这种主题之外的感染力,或许也是作者得奖的原因之一吧。

书评(媒体评论)

也许是被人性本能的暴力所吸引,《解放报》的前记者挺身而出成为这场人间惨剧的档案保管员。他书中任何内容都不会过时。每一页,每一个证据,都是对遗忘的抵挡。

——《新观察家》

作者有种一世稀有的才能——把已经断裂、破碎的语言解救出来。

——《快报》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刽子手还是幸存者,哈兹菲尔德没有让他们被说话。他只是让他们自己开口,甚至不去提问。他不评价,他不强迫理解。他只是写。他把我们带人心灵最幽深的黑暗之中。

——《观点》

《羚羊战略》揭示了那些亲身经历种族灭绝大屠杀的人,无论是杀手还是受害者,他们如今面对和解的痛苦。那些想要遗忘、想逃离过去并奔赴未来的人,那些不倦地潜入沼泽地带——那躺着沾满血污和泥泞的尸体的沼泽地带的人。

——《图书周刊》

让·哈兹菲尔德把一本新书献祭给了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他讲述了刽子手们返回家乡、与幸存者比邻而居的故事。这故事严肃、敏感,也引人争论不休。

——《立学杂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