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分类
作者 晓秋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到舒服和亲切,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身心便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照顾和爱护,得不到适当的管教和诱导,很容易形成偏激的性格,以致出现行为偏差。由晓秋编著的这本《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从十个方面,细致地告诉家长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个氛围里茁壮成长。

内容推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家庭氛围属于家庭的精神环境,它往往是无形的,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广大家长读者讲述了家庭氛围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影响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目录

第一章 为孩子创建幸福的“安乐窝”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和孩子同步成长很重要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表率

 请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

 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

 孩子喜欢勇于认错的家长

 把孩子的快乐和幸福找回来

第二章 良好的家庭环境源于良好的亲子关系

 努力填平代沟

 做孩子的天使

 读懂自己的孩子

 理解孩子的感受

 与孩子商量问题

 与孩子一起分享

 倾听孩子的心声

 建立亲子间的友谊

 正确对待孩子的秘密

第三章 让孩子在充满赞扬声的家庭中成长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赏识

 发现和赞赏孩子的优点

 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间接赏识更有效

 赞美要真诚并恰如其分

 采取多种方式奖励孩子

 赏识的同时更应该激励

 别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嘲讽是赏识教育的大敌

第四章 用浓厚的书香熏陶孩子的心灵

 营造适宜的求知环境

 鼓励孩子与书交友

 让孩子自由地阅读

 科学引导孩子阅读

 培养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

 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让孩子主动学习

 让孩子专心学习

 让孩子独立思考

 让孩子养成积累习惯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

第五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努力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

 审美能力有助于孩子的艺术创造

 家长要赏识孩子的涂鸦

 让孩子学会欣赏音乐

 培养孩子的舞蹈兴趣

 陪孩子一起观看电影

第六章 家境再富也要“穷养”孩子

 “富二代”给我们的思考

 把钱花在刀刃上

 教孩子真正认识金钱

 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攀比风”要不得

 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

 “节俭”永远不过时

 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

 给孩子灌输投资理财的意识

第七章 教孩子在家中学会独立

 能自立的孩子才强大

 从分床开始训练独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

 帮助孩子克服懒惰恶习

 不可忽视责任心的培养

 吃苦教育不可或缺

 训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八章 家庭结构不同,重在因材施教

 单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重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隔代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核心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主干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九章 别让错误的家教观耽误孩子

 树立威信不是让孩子害怕

 和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劲得不偿失

 过高期望让孩子不堪重负

 消极态度会塑造消极孩子

 过分严厉会把孩子变成“软柿子”

 与其责备,不如讲道理

 别崇尚“打是亲,骂是爱”

 成绩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

 盲目与别人比较会让孩子更自卑

第十章 向国外家长学习家庭教育

 德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韩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日本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法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英国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试读章节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心理学家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吃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起着调节作用,是行为的强烈动机,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意义重大。孩子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排和处理自己同周围世界以及同别人的关系,怎样评价自己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自我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直接影响他们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前进和发展。

家长培养与利用孩子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与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在各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才能,不断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出现了不良倾向,又没有及时调整,会使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发生偏异,以后矫正就困难了。所以,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

甘顺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就开始让他每天走5分钟的路程到小区值班室去拿牛奶。一开始那几天,他很高兴,准时跑去拿牛奶。但有个星期天,甘顺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去拿牛奶了,说自己好困好困。妈妈说:“如果送奶工人也说困,不起来送奶了,那大家有奶喝吗?我困了,不起来做早餐,你不就要饿肚子了吗?该自己做的事,不可能因为有了困难,就不做。如果你不去取牛奶,那我们全家人可就要缺少一顿美味了。”甘顺一听,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不会赖床了。因为我发现,你们不能缺了我!”

故事中,甘顺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这是很值得家长高兴的事。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呢?家长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在操作中,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实际的“我”,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使孩子逐渐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同过去的“我”比较,用笔记、摄影、录音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过一段时间拿出来让孩子看看、听听,让孩子由此知道“我”的进步、退步或停滞;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比较,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与成人和优秀人物比较,认识自己的差距,增强进取意识;让孩子同之前的“我”比较,给孩子布置一些孩子做起来吃力、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使孩子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能力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当比孩子的实际情况略高一点,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另外,家长要努力安排一些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活动。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越高;成功的范围越广,孩子对自己的全面评价也就越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的个性,使自我意识中积极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第三,教育孩子接受与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先应该自我接纳才能被别人所接纳。只有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品质,才能促进其发展自我和更新自我。

第四,引导孩子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因此,应该从小就要发展孩子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尽早实现自我教育。

P11-13

序言

为了探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需求,一位学者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出炉后,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要求放在首位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太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家庭精神生活、家庭氛围和父母对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庭有着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他们最讨厌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到舒服和亲切,有助于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则恰恰相反,不仅会让孩子远离快乐,还会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忧虑、困惑等状态中,甚至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继而引发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等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二百多年前,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叫嘉纳塞·爱德华的人,不仅很有学问,而且注重自身修养,对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视。至今,他的家族已经延续八代,其中出了一位副总统、一位大使、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零三位大学教授、六十位医生、八十多位文学家、二十位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后代被关、被捕、被判刑。同样是二百多年前,美国纽约州有个名叫马克斯·莱克的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对家庭不管不顾,对子女不理不睬。他的家庭至今也繁衍了八代,在这八代子孙中,有七个因杀人被判刑,有六十五个盗窃犯、二百三十四个乞丐,因狂饮死亡或残废者多达四百人。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某市劳教部门对接受劳教的236名失足少年进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这些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濒临破裂边缘的、父母之间经常争吵的占43.6%;父母经常对子女任意体罚的占28.4%;家庭生活涣散、父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占37.7%。

一兴一衰的两个美国家庭和劳教部门的相关调查给我们的启示是多么深刻!毋庸置疑,这两组数据足以表明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品格的形成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上。”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修养、素质,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家庭氛围属于家庭的精神环境,它往往是无形的,却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者

2011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