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年世家传书香--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文化评传/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苏克勤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无锡鸿声里七房桥“五世同堂”钱氏家族,先后走出了钱穆、钱伟长和钱易三位院士,这不但是江南吴越钱氏家族史上的一段佳话,也谱写了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

苏克勤著的这本《千年世家传书香--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文化评传》重点介绍鸿声里七房桥“五世同堂”的钱穆家族。

内容推荐

古吴文化源远流长,吴越钱家名不虚传;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古城无锡的七房桥畔,美丽的湖光山色,诱人的小桥流水,江南吴越望族钱氏的一支自明代迁居于此后,到清末逐渐发展为远近闻名的五世同堂。岁月不居,时光如流,钱氏家族也如潮起潮落,但总挡不住人才辈出、俊彦纷呈。千年书香传家久,三味诗史继世长;风雨何曾了,传奇七房桥。百年之间,七房桥五世同堂钱氏家族先后走出了钱穆、钱伟长、钱易等三位院士。他们既是叔侄院士,又是父女院士,一门三院士,光辉耀寰宇,文理兼有,刚柔相济。这个古老的文化世家无论是在旧时代,抑或是新时代,都谱写出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科技发展史上一段精彩的传奇,也让世人从这个家族中领略和品味出一个千年文化世家的底蕴之所在……

欲知更多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文化,请看由苏克勤著的这本《千年世家传书香--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文化评传》。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吴越王族,千年世家——钱氏

 吴越国钱氏溯源

 吴越国国王钱缪

 吴越国三世五王

 七房桥五世同堂

第二章 史学巨擘,国学大师——钱穆

 读书时代

 初教廿年

 执教高校

 新亚时代

 晚霞满天

第三章 力学大师,中科院士——钱伟长

 求学时代

 逆境报国

 桑榆晚照

第四章 环保专家,工程院士——钱易

 少年时代

 大学生活

 荣膺院士

第五章 芝兰玉树,满庭芳华——族人谱

 五世同堂的长辈

 五世同堂的晚辈

第六章 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启示录

 武肃遗训,仁厚家风

 五世同堂,满门书香

 执教为业。世代园丁

附录一 七房桥钱穆家族世谱简图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

试读章节

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95年7月30日),正是江南的酷暑季节,一个新生男婴的哭声从江苏无锡延祥乡七房桥村的钱承沛家中传出,这个男婴便是后来被学术界誉为“一代儒宗”“当代朱子”“中国现代最后一位国学大师”的钱穆。

钱穆出生后,秀才出身的父亲钱承沛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于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形,钱穆晚年在《八十忆双亲》中写道:“余之生,哭三日夜不休。先父抱之绕室,噢咻连声。语先母日:‘此儿当是命贵,误生吾家耳。’”钱穆此言乃是稍长时听母亲及其家族老辈人之所言,但此举也仿佛向世界宣告他的与众不同,同时也给日渐破落的钱家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钱穆出生后,钱承沛据《尚书·舜典》中的“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之意,为爱子起名思铼,字宾四。钱穆虽是钱承沛的次子,但他在七房桥钱氏家族的同辈排行中是第四。“钱穆”一名,是他十八岁时其长兄钱挚所起,他后来就以此名行世。

七房桥钱氏家族原是无锡一个大户人家,五世同堂,但到了钱穆的祖父这一辈时便衰落下来。钱穆的祖、父均为乡村塾师,平时以课徒为业,借以养家糊口。七房桥钱家原都居住在一座豪华的大院中。大院原有七进,每进中为厅堂,左右各三间供居住。大门前门额上题“五世同堂”,第二进为鸿议堂,第三进为素书堂……

钱穆出生时,七房桥钱家虽然已日趋败落,但仍不失书香门风,大院的子孙从小即受家风熏陶,酷爱读书,因此在当地声望颇好,乡议甚佳。

钱鏐的第二十九世孙钱邵霖,无亲兄弟,他育有钱雋、钱雋二子,钱雋便是钱穆的高祖。钱邵霖的长子钱雋育有四子,次子钱士皙,字绣屏,系钱穆之曾祖。钱士皙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lO),国学生,他又育有七子,长子钱珏便是钱穆的祖父。钱邵霖、钱雋父子后来在无锡啸傲泾的东面盖起了一处豪宅,钱雋的七个儿子成家后仍居住于此,这里后来被称为“七房桥”。

钱珏,字鞠如,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逝于清同治七年(1868),邑庠生出身。钱珏与乃父一样,自幼饱读诗书,但成年后却体弱多病,三十六岁那年便一病不起,去世时仅留下手抄的一套“五经”,书上题有“手泽尚存”四字。此外,他还留给七房桥钱家一本大字木刻《史记》。这部《史记》,钱挚、钱穆兄弟从小都很爱读,钱挚去世后,钱穆一直将这本书带在自己身边。钱穆虽然并未亲受过乃祖的耳提面命,但也算得了祖父的恩泽,并为祖父的苦学精神所感染。

钱珏与夫人育有二子四女,小女成年后嫁在上海,她便是钱穆的四姑;二子分别为钱承浚、钱承沛,次子钱承沛便是钱挚、钱穆兄弟的父亲。

钱承沛,字汉章,号季臣,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逝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六岁那年,钱承沛以案首资格高中秀才,故在乡人口碑中有“神童”之誉。父亲去世时,钱承沛只有三岁,他成年后也与乃父一样体弱多病,后来赴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时,连续三次竞都病倒于科场当中。由于健康原因,钱承沛只好绝意仕途,自断功名之路,从此在乡里设馆课徒。儿子们相继出生后,他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特别是对聪颖过人且又酷爱读书的次子钱穆,钱承沛更是视若玉阶宝树、室中芝兰。钱穆出生后,他大喜过望,颇为自负地对人称:“我得一子,如人增田二百亩。”钱穆识字后,钱承沛对儿子又时常勉励有加,望子成龙之心于此可见。

钱穆出生时,他上面已有一兄两姊。其兄长原名钱恩弟,后易名挚,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乃钱承沛之长子,据“一鸣惊人”之典取字“声一”。钱挚成年后,他又根据家中素书楼之名而取笔名“素书”;钱穆的长姐成年后嫁给在汉口经商的曾家,次姐未成年即不幸夭亡。

P25-26

序言

《百家姓》开首言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句中所谓的“钱”,即指钱姓。

若以人口数量而论,钱姓在当今的百家大姓中仅排名第八十九位,但钱氏家族却以人才鼎盛而闻名天下。自五代以来,江南钱氏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层次很高的家族,绵延千年、历经近四十代而不衰,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仅院士就有一百余位,得以享有“文化世家”“官宦世家”“科技世家”“院士世家”等荣誉。

在中国历史上,钱氏家族中,远的权且不说,近世自然科学界有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并誉“三钱”;文史哲界则有钱玄同、钱基博、钱穆、钱锺书等。其实,从钱氏家族中走出的人才又何止于“三”。钱氏家族的杰出人物还有还多,如外交家钱其琛,对岸还有位钱复,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也是不凡,追溯起来,同出一源。

据考,江南钱姓,多数都是吴越王钱鏐的后代,所以吴越钱姓就用吴越钱氏字辈(派)。据传这是宋太祖赵匡胤所赐,凡一百字,所以又称“吴越钱氏百字派”。据1995年出版的《钱氏家乘》所载,“吴越钱氏百字派”如下:

圣神功德厚,光盛武陵春。

敕券传家宝,文章贯日清。

诗书忠孝远,兰桂冕旒尊。

温良恭俭让,奕叶立尼门。

王侯从古有,英烈至今新。

物华天象应,人杰地灵生。

蛟腾连凤起,电紫与霞横。

海闰波涛大,枝繁根蒂深。

仰观星斗近,俯视泰嵩平。

皇图期巩固,终始袭骈臻。

从江南名城无锡市区向东南方向行驶,在即将接近苏州地界时,有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这里河网纵横,僻静幽雅,即使在现代工业化的今天,也间或能看到一条垂柳依依的小河,这里便是国学大师钱穆的故乡——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

很久以来,无锡钱家即流传着“东有七房桥,西有七尺场”的老话。七房桥就是钱穆、钱伟长叔侄居住过的祖屋,2012年当地政府在钱家原“五世同堂”的旧址进行重建并对外开放。而七尺场则是钱基博、钱锺书父子居住过的祖屋,现为钱锺书故居纪念馆。

钱穆晚年在《八十忆双亲》中写道:“余生江苏无锡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当自余之十八世祖某公……遂生七子,在啸傲泾上分建七宅,是为七房桥之由来……七房骈连,皆沿啸傲泾,东西一线,宅第皆极壮大。”

钱穆文中所说的“十八世祖”,即指钱鏐第十七世孙钱发第三子钱正德,“正德”是他在《钱氏宗谱》中的谱名,世称惟义公。钱正德兄弟三人,其长兄钱种德,世称惟常公;次兄钱顺德,世称惟孝公;钱正德最小,育有七子,长子钱洪,七房桥五世同堂钱家这一支便是从他直接传承下来的。

七房桥西侧千步处有条数米宽的小河,原名啸傲泾,全长不过数里。这条小河在河荡纵横密布的江南本不足为奇,但令人称奇的则是,这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居然走出了以钱穆为首的不少名人,仅院士(学部委员)就达六人,连这条小河也都出了大名。

无锡七房桥钱氏第二十九世孙钱邵霖,系贡生出身,他育有二子:钱寓、钱惠。钱雋又育有士春、士皙、士昌、士曜四子;次子士皙则育有钱珏、钱锟、钱铽、钱镜、钱镇、钱锖、钱铺七子;士皙的长子钱珏又育有承浚、承沛二子,承沛便是钱穆的生父。七房桥钱家从钱邵霖算起,到钱承沛这一辈,前后五世,故钱穆在文中称为“五世同堂”。

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是江南地区闻名遐迩的书香世家,自明代中叶便是当地首富,与当地的华家、邹家等皆是豪门巨户。清朝同治年问以后,钱氏家族仍以五世同堂而远近闻名,钱家当时还因出了两位举人而被皇帝钦赐“五世同堂”“贡士及第”两块横匾。太平军挥师江左以后,兵锋延指吴越地区,钱家老宅曾被太平军占据并辟为军事指挥所,后来一度又做过李鸿章进剿太平军的指挥所。太平天国败亡后,钱家族人虽然从外地回到了七房桥,但从此却逐渐衰落下来。

七房桥钱家因家中富庶而被当地人称为乡绅,又因后裔众多、人丁兴旺,故钱家析产分家之时,每家分得的财产甚少。到了钱穆的父亲这一辈,便越过越穷,远比不得钱邵霖当年那种良田万顷、富甲一方的威风了。七房桥钱氏家族虽然家道中落,却仍旧保持着尚文重儒、半耕半读的世传家风。如今,钱穆笔下那座规模宏大的“五世同堂”大宅,早已毁损,甚至那幢有名的怀海义庄也早已不复得见了。

无锡钱氏家族先后走出了十位院士(学部委员),他们分别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钱穆,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钱锺韩(钱锺书堂弟)、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呜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钱俊瑞。而这十位无锡籍钱姓院士(学部委员),仅无锡鸿声里就占了六位。分别是: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学大师、教育家钱穆;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力学家、教育家钱伟长;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经济学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钱俊瑞;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临照①;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大连工学院原院长钱令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钱易。

耐人寻味的是,钱伟长是钱穆的亲侄,钱易则是钱穆的嫡亲长女,钱俊瑞与钱令希、钱临照兄弟均是钱穆早年的学生,钱穆又是钱令希、钱临照兄弟的父亲钱伯圭的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按鸿声里钱氏家族分支划分,“三德支”钱氏家族这六位院士(学部委员)分别是:

鸿声里的钱临照、钱令希兄弟;

三房巷的钱俊瑞;

七房桥“五世同堂”的钱穆、钱易和钱伟长。

在七房桥钱氏家族的三位院士(学部委员)中,钱穆是长辈,钱易是钱穆的嫡亲长女,而钱伟长则是钱穆的嫡亲长侄。在此三位院士(学部委员)当中,因钱穆是长辈,且成名较早,故又称七房桥五世同堂的钱氏家族为钱穆家族。

需要说明的是,无锡钱氏家族分属堠山、湖头两大支,其先祖同为五代的吴越王钱鏐。钱基博、钱锺书父子分别为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鏐第三十二、三十三世孙;钱穆(字宾四)则是钱鏐的第三十四世孙。若按钱姓辈分排序,钱基博长钱穆两辈,钱锺书则长钱穆一辈;但若按年龄排序,钱基博(1887-1957)长钱穆(1895-1990)八岁,而钱穆又长钱锺书(1910-1998)十五岁,钱穆居中。正如钱穆所言:“江浙钱氏同以五代吴越武肃王为始祖,皆通谱。无锡钱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然余与子泉不同支。年长则称叔,遇高年则称老长辈。故余称子泉为叔,锺书亦称余为叔。”

无锡鸿声里七房桥“五世同堂”钱氏家族,先后走出了钱穆、钱伟长和钱易三位院士,这不但是江南吴越钱氏家族史上的一段佳话,也谱写了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

本书重点介绍鸿声里七房桥“五世同堂”的钱穆家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