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吴墨浪子编著的《西湖佳话》全名为《西湖佳话古今遗迹》。这部短篇小说集根据史传、杂记或传说,一西湖为背景,记述了葛洪等十六个人物的故事。艾衲居士编著的《豆棚闲话》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不少篇目不同程度反映了明末社会现实,有些作品或直接抨击和讽刺了投靠政府的明代士大夫和文人,有的揭露了吏治腐败、世风日下、人情浅薄的现象。这本《西湖佳话豆棚闲话(插图)》收录的就是上述两部文学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湖佳话豆棚闲话(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古吴墨浪子//艾衲居士 |
出版社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吴墨浪子编著的《西湖佳话》全名为《西湖佳话古今遗迹》。这部短篇小说集根据史传、杂记或传说,一西湖为背景,记述了葛洪等十六个人物的故事。艾衲居士编著的《豆棚闲话》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不少篇目不同程度反映了明末社会现实,有些作品或直接抨击和讽刺了投靠政府的明代士大夫和文人,有的揭露了吏治腐败、世风日下、人情浅薄的现象。这本《西湖佳话豆棚闲话(插图)》收录的就是上述两部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西湖佳话豆棚闲话(插图)》包括拟话本小说《西湖佳话》(古吴墨浪子著)和《豆棚闲话》(艾衲居士著)。 其中,《西湖佳话》全书共十六篇,以杭州西湖名胜为背景,博采史传、杂记和传说,叙写了白居易、苏轼、岳飞、白娘子等十六位历史和神话人物的故事。 《豆棚闲话》文体独特,用在豆棚下轮流说故事的形式,将十二篇故事连环相扣,与西方名著《十日谈》颇类似。全书涉及内容广泛,作者借故事抒激愤之情、不平之气,多将抨击矛头指向明末官场黑暗,鞭挞投靠新朝的变节者的秽行丑态,《首阳山叔齐变节》、《陈斋长论地说天》等篇就是这样。作者讽世刺弊多托前代旧闻,喜做翻案文章。作品语言流畅,描写也较生动,颇具特色。 目录 西湖佳话 第一回 葛岭仙迹 第二回 白堤政迹 第三回 六桥才迹 第四回 灵隐诗迹 第五回 孤山隐迹 第六回 西泠韵迹 第七回 岳坟忠迹 第八回 三台梦迹 第九回 南屏醉迹 第十回 虎溪笑迹 第十一回 断桥情迹 第十二回 钱塘霸迹 第十三回 三生石迹 第十四回 梅屿恨迹 第十五回 雷峰怪迹 第十六回 放生善迹 豆棚闲话 第一则 介之推火封妒妇 第二则 范少伯水葬西施 第三则 朝奉郎挥金倡霸 第四则 藩伯子破产兴家 第五则 小乞儿真心孝义 第六则 大和尚假意超升 第七则 首阳山叔齐变节 第八则 空青石蔚子开盲 第九则 渔阳道刘健儿试马 第十则 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第十一则 党都司死枭生首 第十二则 陈斋长论地谈天 试读章节 西湖,环绕皆山也。而山之蜿蜒起伏,可容人之散步,而前后观览者,则岭也。岭之列在南北两峰,与左右诸山者,皆无足称。纵有可称,亦不过称其形势,称其隅位而已,并未闻有著其姓者。独保俶塔而西一带,乃谓之葛岭。此何说也?盖尝考之,此岭在晋时,曾有一异人葛洪,在此岭上修炼成仙,一时人杰地灵,故人之姓,即冒而为岭之姓也。 你道这葛洪是谁?他号稚川,原是金陵句容人。在三国时,从左慈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白日冲举的仙公葛玄,就是他之祖也。仙公升天之日,曾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篆,一通授与弟子郑思远,嘱以吾家门子孙,若有可传者,万勿秘。故此葛洪出身,原是不凡。但父母早亡,其家甚贫。却喜他生来的性情恬淡,于世间的种种嗜欲皆不深恋,独爱的是读书问道。却又苦于无书可读,只得到山中去伐了些柴薪,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银钱就买些纸笔回来,借人家的书来抄读。且抄且读,不畏寒暑,如此十数年,竟成了一个大儒。有人劝他道:“兄之学业,亦可谓成矣,若肯出来求仕,便不忧贫贱了。”葛洪答道:“读书为明理耳,岂谓功名贫贱哉?”劝者道:“功名可谢,而贫贱难处。今兄壮年,只因贫贱,尚未授室,设非出仕,则妻子何来?”葛洪笑道:“梁鸿得孟光为妻,未闻出仕。即欲出仕、亦自有时,何待人求?”劝者不能答而去。葛洪学问既高,寄情又远,故于闲居,惟杜门却扫,绝不妄交一人。有兴时,但遨游山水以自适。 一日,在青黛山数株长松之下,一块白石上箕踞而坐,静玩那满山的苍翠之色;以为生于山中,却又不紧贴于山,以为浮于山外,却去山远了,则此色又不复有。因而感悟道:“孟夫子所言‘啐于面,盎于背’,正是此种道理,此山之所以称寿也。”正在沉吟注想,不期此日,恰有南海的太守,姓鲍名玄,同了许多门客,也到青黛山来游玩。先在半山亭子上吃了半晌酒,酒酣之际,各各散步。鲍玄偶携了一个相士,正游到葛洪的坐处来,忽见葛洪坐在石上,昂昂藏藏,丰神飘逸,不觉惊讶,因指谓相士道:“你看此人,体态悠然,自应有富贵,何如此青年甘居泉石?”相士因定睛看了一看,道:“这少年富贵固有,然富贵还只有限。更有一件大过人处,老先生可曾看出?”鲍玄道:“富贵之外,则不知也。”相士道:“你看他须眉秀异,清气逼人,两眼灼灼有光,而昂藏矫健如野鹤,此殆神仙中人。”鲍玄听了尚不尽信,因走上前,对着葛洪拱一拱手,道:“长兄请了。” 葛洪正看山到得意之所,低着头细细理会,忽听得有人与他拱手,忙回过头来看时,却见是一个老先辈模样,只得立起身来,深深打一恭,道:“晚辈贪看山色,不识台驾到此,失于趋避,不胜有罪。”鲍玄见他谦谦有礼,愈加欢喜,因又问道:“我看长兄神情英发,当驰骋于仕路中,为何有闲工夫寻山问水,做此寂寞之事?”葛洪答道:“尝闻贤人君子之涉世,即居仕路中吐握风云,亦宜有山水之雅度,如老先生今日是也。何况晚辈正在贫贱时,去仕路尚远,落得受用些山川秀气,以涵养性灵。” 鲍玄听了大喜道:“长兄不独形貌超凡,而议论高妙又迥出乎寻常之外,真高士也。可敬,可羡!”因而问姓。葛洪道:“尚不曾拜识山斗,晚生小子安敢妄通。”鲍玄道:“我学生南海郡守鲍玄也,过时陈人,何足挂齿。”葛洪忙又打一恭,道:“泰山北斗,果是不虚。晚生葛洪孤寒下士,何幸得瞻紫气。”鲍玄听了道:“这等说是葛兄了。但不知仙乡何处?”葛洪道:“祖籍金陵句容。”鲍玄道:“闻句容县三国时有一位白日飞升的仙人,道号葛孝先者,兄既与之同姓,定知其来历矣。”葛洪又打一恭,道:“此即晚生之祖也。自愧不肖,尚坠落凡胎,言之实可羞耻。”鲍玄听了又不觉大喜,因顾谓相士道:“祖孙一气,吾兄言神仙中人,殆不诬矣。”相士笑答道:“非予言不诬,实相理不诬也;非相理不诬,实天地间阴阳之气不诬也。”葛洪见二人说话有因,因而问故。鲍玄遂将前看他所论之言,又细细说了一遍。 葛洪此时听了,虽谦谢不遑,然胸中早已落了一个神仙的影子在心坎之上。葛洪见鲍太守宾客纷纷,恐他有正事,说罢,遂要辞别而回。鲍玄执手不舍,再三问明了居止之地,方容他别去。正是: 慢道知音今古稀,只须一语便投机。 况乎语语皆如意,怎不身心一片依。 你道鲍玄为何这等喜爱葛洪?原来他有一个女儿,名唤潜光小姐,最所钟爱,尚未得佳婿。今见葛洪少年,潇洒出尘,又有才思,甚是注意。到次日,就托相士为媒,来与葛洪道达鲍太守之意。葛洪惟以处贫,再三辞谢,当不得鲍太守情意谆谆,遂一言之下结成了秦晋姻盟。又过不多时,竞和谐了琴瑟之好,夫妻甚是相得。自此,鲍玄与葛洪在翁婿之间,便时相过从。原来鲍玄最好的是外丹,并内养之术,因见葛洪出自神仙之裔,便尽将所得的丹术,朝夕与葛洪讲究,指望他有些家传。 P9-10 序言 在我国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说话”艺术。“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已有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亦称“话”,“话”即“故事”,“说话”即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话”的艺人叫“说话人”。“说话人”有“专家”,即根据其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分科,南宋时就有“说话四家”之分。“专家”之一是“讲史”,专门讲述长篇历史故事,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说完;另一家“小说”,则是专门讲述基本上能够一次讲完的短篇故事。“说话”中的这两“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说话人”敷演故事时所凭依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最初并不是书面的著述,它只是“说话人”所说的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随着“说话”的发展,“话本”因被整理、刊印而逐渐成为读物,进而又出现了“拟作”,即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使“话本终蜕为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说话”艺术中最具长篇规模的“讲史”类话本最终发展成为章回小说即历史演义;而“小说”类话本则演变成为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 “拟话本”一词最初由鲁迅使用。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先是把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称为“宋元之拟话本”;后来又把《三言》、《二拍》等作品称为“拟宋市人小说”;今天,我们则一般把明、清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统称为“拟话本”。 拟话本的发展,比起在宋、元之际就已蔚成大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来说要滞后许多。真正引领和推动拟话本创作高潮到来的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凌漾初。在明天启初,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相继刊行。《三言》中有些篇章是由宋、元、明话本辑录、改编而成,许多则是蓖集资料、素材,模仿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由此开始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拟话本的整理和创作,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较《三言》稍晚出现的凌漾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则完全是由作家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和推动下,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繁盛发展,先后有《石点头》、《西湖二集》、《型世言》、《欢喜冤家》、《鼓掌绝尘》、《鸳鸯针》等多种作品问世;到了清初,则以由著名戏剧家、小说家李渔创作的《无声戏》、《十二楼》等最有特色,影响也最大。 随着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逐步加强,同时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尽管在此期间的拟话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但是却已无法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渐显颓势。到清中叶,当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时,拟话本就已经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走向衰亡。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的“拟话本小说”单元收入的作品之一是《西湖佳话》。全书共十六篇,以杭州西湖名胜为背景,博采史传、杂记和传说,叙写了白居易、苏轼、岳飞、白娘子等十六位历史和神话人物的故事。全书意在宣扬一种“西湖得人而题,人亦因西湖以传”,“使人知西湖正气,不独一秀美可嘉也”的思想。作品文笔朴素流畅,叙述较生动,景物描写尽态极妍,较少说教。原书全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题“古吴墨浪子搜辑”,卷首有作者自序,其余不详。现存最早刻本为康熙癸丑(1673)金陵王衙精刊本。 《豆棚闲话》也是一部比较著名的拟话本小说。它文体独特,用在豆棚下轮流说故事的形式,将十二篇故事连环相扣,与西方名著《十日谈》颇类似。全书涉及内容广泛,作者借故事抒激愤之情、不平之气,多将抨击矛头指向明末官场黑暗,鞭挞投靠新朝的变节者的秽行丑态,《首阳山叔齐变节》、《陈斋长论地说天》等篇就是这样。作者讽世刺弊多托前代旧闻,喜做翻案文章。作品语言流畅,描写也较生动,颇具特色。《豆棚闲话》刊本很多,现存最早的康熙年间写刻本,题“圣水艾衲居士编,鸳湖紫髯狂客评”,首有“天空啸鹤”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