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语中,湿碎可以形容烦琐的、不起眼的小事情。《湿碎广州》精选陈扬近一年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他的言语直率风趣,针砭时弊、贴近市民,说的也都是和柴米油盐这类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小事情,因为热爱所以批评,但他的文章却赢得无数的粉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湿碎广州/陈扬广州系列/南方都市报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陈扬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粤语中,湿碎可以形容烦琐的、不起眼的小事情。《湿碎广州》精选陈扬近一年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他的言语直率风趣,针砭时弊、贴近市民,说的也都是和柴米油盐这类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小事情,因为热爱所以批评,但他的文章却赢得无数的粉丝。 内容推荐 《湿碎广州》——《南方都市报》“早茶”专栏合辑。 《湿碎广州》精选陈扬近一年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陈扬的文章有一种可贵的品质,不装。不装酷,不装嫩,不装愤青,不装深沉,不装传道士。或许得益于广播和电视生涯,他的文字充满画面感,跳脱,形神兼具,声色流溢。陈扬的思想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生活的城市,他使本地街坊更加热爱广州,也使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广州人的精神。 目录 序一 瞬陈扬/1 序二 我们的广州庄慎之/3 第一辑 青梅竹马/1 广州,我的青梅竹马/2 童年的课堂作文/3 广州的性格,就似云吞面/4 曾经做梦都想有个广州户口/5 爱越秀,睇晤够/6 爱广州,说不清/7 广州有上流社会吗?/8 我们就这样长大/9 广州冷漠?洗洗睡吧/10 西湖路,句号也是幻觉/11 怀念一个亲切的广州/13 古城一座,请小心轻放/15 西关美食街,唉……/17 现代的广州,孤单的车/18 没有高架桥就没有新广州/19 广州到底有多少座山?/20 闲花野草说花城/21 花城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2 广州的客家与本地/23 别了,郊区/25 等天河唞唞吧/27 THIS IS假骑楼!/28 隅园,一滴不幸的水/29 广州“气质”,花说了算/31 恭喜发财,利市逗来/32 师奶万岁/33 隔壁,他是谁?!/35 我们为什么关注集体回忆/37 广州想要什么/39 世博会,要不要/41 城市也要有尊严/43 怎样的光明才是幸福/45 它它它的历史/46 第二辑 China拆哪/48 China,拆哪儿?/49 芳华梦里,可有西关/50 为了新河浦,饮胜!/51 西关大屋在劫难逃/52 老人老店老城,老泪纵横重逢/53 想起了北斋/55 东湖街改的不是名,是寂寞/56 欧洲?非洲?广州!/57 拆城中村,请政府吹鸡/58 忍看旧城成新镇/59 恨别人人惊心/60 第三辑 整色整水/61 穿衣戴帽养生为要/62 捅破一层窗户纸/63 水能载城,水能覆城/64 关于中轴线的胡思乱想/65 话说东风路“入厂”/66 挥金如土,神!/67 老“公话”新阴影/68 骑楼为幻象而建?/69 算命不如转运/70 我们不做人类了/71 对打之不对不对之对打/73 请“请请”城隍爷/74 试解“副市长求地”/76 卡拉还能OK吗/77 我盼市长送鹅毛/78 石头的名字叫“教训”/79 花岗岩如何化成豆腐/80 刮骨疗伤纠结一波/81 Order,命令或秩序/83 原点安,则广州安/85 别老惦记着珠江/86 骑马行街,当差福利/88 第四辑 民意面子/89 听证会,给民意点面子吧/90 二□英有几恶?/91 百姓“头顶”大事怎么整/93 规划出新,我有一忧/94 LPG为何让权力面无表情/95 不信专家信阿妈/96 政府应借东风,番禺能开先河/97 垃圾分类是铁的前提/99 道道“胡说八道”/100 鸟叫声声捅破天/101 只要功夫真/103 试一下庖丁解牛/104 别让金笸箩扎了手/106 房子就是那两个蛋/107 关于讲真话的真话/109 千祈咪上火/111 请习惯于被监督/113 广州经不起再淹一次了!/114 知其白守其黑/116 食为天,天塌否/118 慢——且慢!/120 第五辑 梦幻颜色/122 听到梦幻的颜色/123 窃听易过食生菜/125 大佬晤易做/126 谁抓住了他们青春的小手/127 穴居在城市/128 老人的乌托邦/129 出来行,要五讲四美/130 拿着纸猪头,如何进庙门/131 史上最牛醉仙/132 对问话的问话/133 “东风”无力百花残/134 20年后再相会/135 规划慢,戏剧出/137 和叶公谈心/138 我给甘阳磕头了/140 生于2010/141 欢迎下次再来/143 阳光猛烈,照不进买房的梦/145 一头雾水/147 呜呼哀哉,热烈欢呼/148 记者,捣乱者也?/149 难为不得那张嘴/150 不玩缘木求鱼/152 艺术不能总是需要仰望/154 甘,还在来的路上/156 第六辑 情义广州/158 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159 换张实在餐券/160 花开花落谁不知/161 有一种财富叫耻辱/162 振兴粤剧?扯淡/163 家可安好?/164 做文明人,穷的先行?/165 和房价调情/166 电动车讲得个讲/167 骗眼球,无眼睇/168 看病贵了,是谁病了/169 施粥莫施饭/170 记挂同德围街坊/171 “可是等待是困难的”/172 棠下天河是一家/174 伟大的广州首先得是健康的/175 行动起来,为穷街坊加菜/176 第七辑 围观表情/178 围观时代/179 失惊无神慈善日/180 城管为什么背后抹眼泪?/181 心先行,脚欲动/182 醉驾的都是精英/183 派米还是派朱古力/184 冥顽不化的是制度,不是人/185 九斤话题/186 几只螳螂白忙乎?/188 听古晤驳古/189 上班摘时间/190 送钟不是送炸弹/192 雷倒雷锋/194 老天的问题谁来办/196 春天里,百咪开/197 风姐涅槃/198 《图兰朵》,猫抓的心/200 接口好才是真的好/202 鼻子不通,别掏耳朵/204 搞笑着行,洒“脱”做人/205 祝简主任手机静好/206 关公也是有表情滴/207 试读章节 广州,我的青梅竹马 广州本不该有我,我的祖上都不是广州人。父母亲都是解放广州大军中的一员,因此我就如此偶然地飘落在广州,落籍广州。广州从此成为了我的青梅竹马。 第一次离开广州是“文革”武斗的时候。那时我在读小学,家里受冲击了,一个叔叔把我送到东莞麻涌我舅舅那里避难。那也是我第一次见识珠江三角洲的水乡生活。那时候也想家,想广州,但是也晓得家里出事了,绝对不能吵着回广州给父母亲增添麻烦。一直等到某一天母亲来了,把我接上小艇,再转搭花尾渡回到广州。 然后就是师范毕业去花县(现花都)芙蓉嶂中学做了5年老师。9毛多车票的距离,从红云路(现白云路)到旗岭。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那时候支撑自己忍受所有苦难的唯一信念就是三个字:返广州。这三个字不能够向任何人诉说,但时间越是流逝,这三个字的力量愈加坚强。待我回到广州时,已是25岁了。 1991年,我被派驻广东电台佛山记者站,从此与佛山结下不解之缘。而广州,我的青梅竹马,也因之咫尺天涯,相忘于江湖十数载。直到2004年,因做电视节目而天天奔走于广州与佛山之间。现在,我与广州重新隔江相望,转眼又快一年。 半百人生,与青梅竹马的广州聚少离多。其实我该可以回到广州养老吧?只是回去又如何?物不是人已非,找一条陌生的街道安家?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 (2009年9月30日) 童年的课堂作文 看了《南方都市报》刊发的一组十岁小学生的作文,评说海珠桥跳桥事件,只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十岁大的细佬,正是睁开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的年岁,思考当在若干年后。 回想我们的童年,正是担凳仔霸头位,在大院里看黑白电影的年代。那时候小朋友对着光影闪动的黑白银幕最经典的问题,就是每当有新的人物登场,总是要问句,“忠定奸?”答案好简单,好人就是忠的,坏人就是奸的。 如今世界花哩碌,问题也早非忠定奸这么泾渭分明。十岁小儿要借跳桥社会现象深思生命的意义,真是难为了小小的脑袋。消防队员、警察、谈判专家当然是忠的,但是围观起哄的路人,推人落桥的阿伯,还有跳桥者,难道他们都是奸人?莫讲脑笋未生埋的十岁小童,就算我等白发苍苍的脑袋,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也会头痛欲裂。 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小朋友从现实出发,用花草飞蛾蝴蝶联想生命的意义,写出了一篇篇令人震撼又令人深思的文章,终于精彩迭出,交了功课。倒是我做大人的惭愧不已,如果我接到这样一个作文的题目,真不知道如何交卷。 小孩的眼睛是清澈的,小孩的心灵是纯洁的,小孩的直觉是准确的。做大人的,不要老是命令小孩相信自己,更要命令自己相信小孩。天增岁月人增寿,如果我们的眼睛依然如小孩般清澈,我们的心灵依然如小孩般纯洁。我们当然会热爱生命,也当会一如自己的童年,凡人问句“忠定奸”,更要不时审问自己“忠定奸”。 (2009年7月9日) 广州的性格,就似云吞面 有网帖说,广州没有性格。广州有性格吗?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有。俗话说,佛都有火,何况人乎?何况城市乎?火不是火气,而是性格。 但是细细想想,广州的性格是什么,真是不敢说。有人说,天塌下来当被盖是广州人的性格,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广州人麻木不仁(要居安思危啊)。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包容。包容也算性格吗?包容就是没脾气,没脾气就是没性格。还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埋头苦干,全国劳动人民的性格都是埋头苦干,好不容易找到的广州人埋头苦干的性格又给淹没了。也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可能是粗茶淡饭,咸鱼白菜也好好味,这样更加要命,小富即安都不对,咸鱼白菜连小富都不是啊。当然也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敢为人先,但是打开珠三角各大城市的网站,人人都说自己敢为人先,广州算什么? 写到这里有些泄气,性格是什么?性格是优点也是缺点,加起来就是特点,特点就是性格,广州居然没性格?想起来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讲过的一个比喻,鹅卵石本来也是有棱有角的,河水冲刷了千百年,结果就变圆了,圆的意思就是没性格。 城是用来防御的,市是用来做生意的。广州无城有市,没性格就没性格,城市终归还是城市。话之但啦。广州没有性格,但是有云吞面,《南方都市报》昨日一篇文章好温情——《云吞面,这碗“时尚”,从唐宋吃到现在》。或者可以说,云吞面就是广州的性格:包容,实在,丰富,好味道。 广州怎么会没有性格? (2009年8月11日) 曾经做梦都想有个广州户口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报载:广州市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 一个广州户口,一个非农业户口,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泪水,多少人的辛酸!当年多少盼回城而不得的“知识青年”暗自做梦:如果有个广州户口可以返广州,扫街都制(愿意)。 那时候的农业户口,只能食谷,而非农业户口就可以食米。谷是在生产队称的,年底从工分中扣回,而米就是国家供应的,领导干部的定量口粮一律比普通老百姓低。普通人大约是每人每月30斤,重体力劳动者还有特殊职业,比如体育运动员,可以吃多几斤定量米。那时候的户口,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就是人和猿的差别。人和猿,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但是实质上差天共地。 城乡户籍二元化这个怪物,各种分子口诛笔伐多年,现在终于轰然倒下。当年下乡盼广州户口而不得的知青,现在已经日日在白云山上唱歌,而大江南北的年轻农民,则循着当年知青下乡的反向轨迹,拥进大城市打工。在一些号称农村实为城市新黄金地带的“农村”,据说如自愿放弃农村户口,可以获得数以万计的奖金。如果再让城乡户籍二元化这个历史怪物继续傲视沧海桑田,实在于天理不容。 如今买面包早已不用粮票,但是当年闻所未闻的社保医保之类的新城乡差别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怪物倒下,并非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只是这个终结过程的开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理由拍一下大腿,大叫一声好。 (2009年7月31日) P2-5 序言 瞬 陈扬 瞬,这是我女儿陈星的一幅当代书法作品。这是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之一。与“瞬”相对的那个词叫“永恒”。 广州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路,广州还要继续走下去。这就是永恒。这条永恒的时间河流无论流经哪一个年度,无论哪一个年度发生了哪一个故事都是“瞬”,瞬间。作为一个城市暂时的主人和永恒意义上的过客,在自己有幸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任何的喜怒哀乐也都不过是“瞬”,瞬间。尽管在经历的时候会觉得日子很长。 在写《南方都市报》的《早茶》专栏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自己会一天一篇地给报纸写专栏,而且坚持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因为小时候我就最怕写日记,那时候写日记只是为了交功课,而老师对我的日记评价总是三个字:流水账;或者再加三个字:没意义。时隔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我仍然搞不清楚什么才是“意义”。因此我觉得,《南方都市报》的《早茶》也写得不像文章,而只是我对这一年多来广州时光的“感觉流水账”。这是不折不扣的个人城市感觉瞬间。微不足道。而“微不足道”的意思,用地道的广州话来表述就是——湿碎。 湿碎的堆砌绝对是成不了大器的,但瞬间的连绵却可以构成永恒。幸而碎片也可以用来记录永恒,就像在一个古窑址的泥土深处,你有机会找到一块500年前来自泥土也来自烈焰的陶片一样。 瞬,书上说约等于0.36秒。这本名为《湿碎广州》的小集,约等于我心中400天的广州,我所爱的广州。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名为《湿碎广州》的小集,约等于我心中400天的广州,我所爱的广州。 ——本书作者 陈扬 陈SIR似乎就是为评说广州而生。如果说,陈SIR评说广州的智慧与才能来自于他的媒体人身份,那么,他评说广州的坚持与勇气,则更加来自于他的广州人身份。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他能够那样一以贯之、“连篇累牍”、事无巨细、不遗余力地解说广州批评广州、那我才他的答案是——爱。 温碎的广州,正是真实的广州,常态的广州,可爱的广州,我们每个人的广州。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 庄慎之 广州有陈扬。一家媒体将此列为人们热爱广州的60个理由之一,注脚则是:一位用广州话骂爱(以骂为爱)广州的老头。 其实除了针砭时弊重申公民价值,陈扬的专栏也好谈风月分享光阴故事,表面上看是见风使舵,却正好充当了许多土生土长的老广州重返昨日的桥梁,许多新广州人则把它当作探知本土文化的触角。 陈扬的文章有一种可贵的品质,不装。不装酷,不装嫩,不装愤青,不装深沉,不装传道士。或许得益于广播和电视生涯,他的文字充满画面感,跳脱,形神兼具,声色流溢。 ——《南方都市报》“早茶”版编辑 李建平 陈扬被誉为广州的“平民言论领袖”,他是广东公民意识的培育者,他的思想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生活的城市,他使本地街坊更加热爱广州,也使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广州人的精神。 ——本书责任编辑 刘志一博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