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明民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文治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朝为何在最强大时走向灭亡?乌合之众如何导致政权崩溃?

《晚明民变》是一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史学巨著。1944年,明朝覆亡三百周年之际,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与李文治的《晚明民变》先后发表,都是想对明朝如何错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良机作出回答,但两者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却截然不同。前者因为迎合了1949年后的意识形态而名噪一时,后者则沉寂多年,仅为少数学者所推崇,奉为中国历史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内容推荐

《晚明民变》是泰斗级权威专著,影响到吴思等人。李文治教授用数据和经济分析破解了历史的谜局,真实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晚明民变与明末农民战争。

《晚明民变》以晚明社会为背景,系统地讲述明末民变的兴起原因,把民变的发展分为了初期、中期和没落三个时期,三个时期分别以高迎祥、张献忠、李白成三股民变势力为代表进行分析。从最初的燎原之火到把民变推向抗争的高峰,再至民变快速走向衰落,这些事态的发展转承中,民变趋势的每一步演变,《晚明民变》都一一考证和研究,呈现给读者一部清晰的晚明民变史。

目录

出版说明

绪论

凡例

第一章 晚明社会

第二章 初起

第一节 民变兴起的几个原因

一、饥荒

二、兵变

三、加派

四、裁驿

第二节 民变的发难与扩大

一、陕西民变之蜂起

二、山西民变之原委

第三节 政府剿抚政策之演变

一、放任与推诿

二、招抚

三、攻伐

第三章 高迎祥

第一节 此期中的战役

一、高迎祥率领群雄

二、民变在川楚间的挫败及车箱峡被困

三、民变转入极盛时期

四、高迎祥的败没

第二节 民变群首和攻战区域

一、民变首领

二、攻战区域

第三节 民变的胜利

一、双方胜负及死亡统计

二、民变逐年发展情形

三、民变对官军的优势

第四章 张献忠

第一节 张献忠幼年的际遇与叛变

第二节 张献忠独盛时期

一、统率群雄

二、谷城之变

三、首次入川

四、攻占襄阳

第三节 与李自成对立时期

一、攻取武汉

二、占领湘赣

第四节 独霸四川时期

一、谋取四川

二、在四川的设施

第五章 李自成

第一节 李自成的家世和际遇

一、李自成的家世

二、当兵与发难

第二节 李自成极盛前之兴衰

一、始露头角

二、声势消沉

第三节 转盛的关键

一、中原民变

二、笼络民心

三、群雄归附

第四节 经略豫楚时期的军事和政治

一、在河南势力的扩张

二、在荆襄建国的规模

三、行军的改进

第五节 谋取京师

一、当时天下大势

二、进兵路线的选定和陕西三边的攻取

三、在西安的设施

四、山西畿辅兵民的降附

五、攻取京师

第六节 占领北京时期的设施

一、政治设施

二、分兵略地

三、戮辱明臣

第六章 衰落

第一节 李自成部

一、渐衰的关键

二、吴三桂与清联军的形成

三、北部诸省的放弃

四、李自成的死亡

第二节 张献忠部

一、开始衰败

二、张献忠的死亡与四川的放弃

三、孙可望在云贵的专擅

第三节 李自成、张献忠等致败之症结

一、军政

二、政治

三、明臣协助清室

四、义军的抗拒

第七章 归明御清

第一节 李自成、张献忠部众归明时国内外的情形

一、异族侵略

二、南明政府的崩溃和新的生机

第二节 归明经过

一、李自成部将

二、张献忠部将

三、抗清述略

附录

晚明民变与《水浒传》

李自成在北京拷掠明朝勋戚臣僚表

试读章节

山西和陕西的边界,北起河曲,南至风陵渡,一千数百里问仅隔着一条狭窄的黄河;中间的渡口很多,往来便利,所以很容易受到陕西变乱的影响。山西的地理环境和陕西很相仿,北部的大同为九边之一,有久未领饷的饥军,有耿如杞勤王部队的溃兵。在自然天灾方面,也和陕西一样受到旱灾的侵袭。在泽州、潞安一带更有倡乱数十年而未平定的回贼。流寇一来,饥军、饥民纷起响应,回贼也乘机兴起。

流寇入山西是从崇祯三年春季开始的,夏四月复有王子顺、苗美自神木的东渡。子顺号“横天一字王”,先陷蒲县,继犯赵城、洪洞、汾、霍、石楼、永和、吉、湿诸州县,巡抚山西仙克谨移镇汾州,子顺等恨他专力督剿,贿清源县民刺伤了他(或谓为变民詹永福所刺,未死)。七月,子顺陷晋南的蒲州潞安;十一月,破西北边的河曲,四年一月犯平阳、闻喜、稷山。这时山西的民变分成两股,一以西南部的平阳为中心,一以西北边境的河曲为中心。民变声势日渐浩大,宁武总兵孙显祖上疏奏道:“闻喜、稷山贼20余万,日剿日益;官兵不过2,000,奔逐不支。”四月,总兵曹文诏复河曲,斩首1,500余级,王嘉胤率众南走阳城,文诏跟踪追袭。嘉胤为部下王国忠所杀,国忠投降了官军。民变中最大的首领虽然诛死,对他们本身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损失,客观形势的威胁反加强他们团结作战的动机,余党复推嘉胤左丞王自用为主,自用乃纠合群渠,把从前零星的农民队伍集合起来,分36营,形成一个中心领导,众凡20万余,盘据山西。

这时流寇的大势,按盘据的区域来说可分成陕晋两大部,不过主力已转移到山西了。在陕西的首领有刘五、可天飞、混天飞、上天龙、马老虎、独行狼、混天猴、独头虎、赵和尚、霍雍华、钻天哨、开山斧诸人,在山西的是王自用统率的36营。二省民变的作风不同,陕西的乱民皆分据险隘,不相联络,兵力分散。山西的乱民则有组织,并且有一个共同拥戴的首领,作战也有计划。后来陕西的民变渐归消灭,山西的民变在王自用领导号召之下却继续发展长大,就是这个道理。以后渡河而南遍扰河南、湖广、四川和南直的,皆出此36营系统之内。即崇祯七年后流寇中的主要角色,如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以及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诸人,也都是从36营出身的。

民变逐年攻战的地区,崇祯三年以山西的西南部为主。四年则由晋南扩张到今河南省属黄河以北的济源一带,当时称为“河北”。五年,北至晋北的宁武,南至黄河,中部则太原四周之地,多被占据。六年,除山西全省遍遭蹂躏外,并且向东流突于畿南的真定、沙河、大名、顺德、临城、平山诸府县,南至于黄河以北的河南属地。

崇祯五、六两年,山西流寇声势浩大,五年九月,他们分三路攻扰:西路以平阳为中心,东路以泽州、潞安为中心,中路以汾州、太原、辽县一带为中心。三路告急,政府议令督臣张宗衡驻平阳,统白安、虎大威、李卑、贺人龙、左良玉诸将,率兵8,000讨伐东西两路;令抚臣许鼎昌驻汾州,统张应昌、荀伏威、史记、颇希牧、艾万年诸将,率兵7,000抵御晋中一路。

时山西寿阳驻有客将名叫吴开先的,常挫流寇于泽州,以勇略著闻,与敌战北留墩下,炮尽无援,一军皆没。群渠移营攻泽州,州人参政张光奎败死,城陷。泽为晋南大州,城陷后,全晋皆被震动。山西饥民亦到处蜂起回应,如林县、霍州、赵州、湿州、石楼诸州县,民众或啸聚山寨,或盘据村镇,与政府相抗,官军特名之日“土寇”,后来也和流寇相合。土寇中著名的首领,如三关的王刚,孝义的通天柱,临县的王之臣,皆攻占城邑,雄聚一方,他们尝一度投降官军,但仍结聚不散。

崇祯五年冬,36营之众一度分裂,时投降官军的首领韩宪廷写信离间乱世王说:“王自用将缚献乱世王以自赎。”群首骤闻此谣,人人自危,乃分为独立的七股,王自用之外,日混世王,日关索,曰张献忠,日罗汝才,日撞塌天,日兴加哈利,各约万人。乱世王则遣其弟混天王向官军输款投降,但是没有结果。不久他们又行合营,分三路作战:张献忠、扫地王西北入霍州,王自用、邢红狼西南人垣曲,乱世王、破甲锥东北人长子,陷辽州,逼太原。

流寇实力继续发展,蔓延的区域一天天的扩大,崇祯六年五月,攻掠到畿南,群首领大会于磁州,众至数十万,帝闻报大惊,特遣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监军,分监曹文诏、左良玉诸营,督战、记功过,催粮饷,以期速收荡平之功。督抚主客合军夹剿,围困群渠于畿辅、晋、豫之交,山西境内的流寇遂逐渐衰息。晋抚许鼎臣于是上疏报捷,谓流寇30万,流毒晋地5年,已就歼5/10,解散3/10,只有三数万遁走济源、辉县、林县山中。是年五月,邓圮复大败流寇于济源,射杀王自用,其众散归他部。

这个号召群雄的首领被杀之后,似无公推首领的会议,36营之众,失掉统帅,势力分散,屡为官军所败。六年七月,邓圮、左良玉连败流寇于官村、沁河、清化、武安、八德;曹文诏复败流寇于怀庆,斩首领滚地龙,又追斩老回回于济源。八月,汤九州等有阳邑镇、科泉、清凉山、九龙山、王凯塞、原康村、湖南七捷,斩获渠首混天猴;左良玉则有河村、柿黄山、八特三捷,俘斩新立一字王、杀尽王等;周尔敬有都里、马鞍山二捷;卢象升有沙河、丹井之捷,斩首数千;又有武安之捷,收回男女2万。九月,倪宠、王朴有原康、罾底、涉县三捷,斩首领飞天圣;张应昌有平山之捷,斩一盏灯、张有义。十一月,官军有武安、柳泉与猛虎村诸捷。流寇连败势蹙,张妙手、贺双全等36家诡词乞抚以缓和官军的攻势,道臣尝某果然中计,缓不进兵,遂给他们一个从容逃避的机会。是时政府的劲军都集于山西畿南豫北这个交界地带,流寇要想逃避军锋,逾太行而北是荒凉的边区,势将坐困;越太行而东是畿辅重地,驻有大军;只有渡河南走一途了。恰好天气转寒,黄河结冰,他们遂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毛家寨踏冰南渡,到了渑池县的马蹄窝,防河中军袁大权败死,从此流寇转掠于河南、湖广诸省地,黄河以北山西畿南间的战乱渐归平息。P38-41

序言

李文治(1909—2000),河北省容城县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泰斗。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40年进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著有《晚明民变》《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等著作。

1932年,李文治先生家乡爆发规模浩大的“反官产”运动,给李先生的治学带来巨大影响,他开始从农民的角度去探寻历史的变迁。1940年,他着手写作《晚明民变》,在梁方仲先生和吴晗教授的帮助下,1944年秋完稿,194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奠定了李文治先生在中国历史学界的学术地位。

晚明民变发源于饥民反抗官府,壮大为张献忠独霸四川、李自成占领京师,终结于种族斗争。李文治先生广征博引,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讲述了这一过程,并探寻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底层暴动发生、发展、失败的原因。

李文治先生指出,晚明民变的爆发有其多方面原因:

一、政治败坏,豪右横暴,官吏贪婪,无法无天;

二、农村经济日趋败坏,土地向大地主集中,政府滥加赋税,徭役沉重;

三、民变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一遇天灾便民不聊生,饥民们铤而走险。

同时,明朝廷在民变爆发之初,处置失当:对贪官污吏的惩治缺乏效果;任由农村经济继续萧条;没有减轻赋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矛盾,没有真正做到安抚民心,而是采取单一的镇压对策,殊不知民变越压反抗力越大,导致民变从局部走向全国,风起云涌,四处开花,……最后组织化和武装化,导致明朝崩溃。

李文治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假设,即当时晚明政府如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社会前景,指出崇祯“扫除群奸”,却又“矫枉过正,反倚宦官为耳目”;“放弃招抚,专事攻伐,根本是一部错误的策略”。假使“共谋恢复,清师能否战胜中国,还是问题”……李先生认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决定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决定于农民的稳定和积极性;在高科技未出现之前,农民积极性问题至关重要。

本书还就农民起义和农民政权的内在缺陷展开了分析,如:

一、没有成系统的理论,取得政权后只能沿袭旧制,任用旧吏缺乏根本性的突破;

二、农民因受到残酷的压迫而起义,但胜利后以暴制暴,血债血偿,对官吏进行大规模的仇杀。泄愤之后,农民军陷入迷茫,意志消沉;

三、农民军领袖自身存在人格和性格缺陷,某些行为不得人心,张献忠惨剥人皮,变态残暴;李自成虐辱明臣,政治措施过激,引起缙绅士大夫的嫉愤,以致吴三桂勾结清兵给了他致命的打击。

江山易色,沧海桑田。尽管不同的时代存在不同的问题,但引发天下巨变的原因总是惊人的相似,如贪污腐化、社会不公、民怨沸腾、正义不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或许正是研究晚明民变的价值所在。本书首版后,1966年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再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本次出版征得了李文治家人的同意和支持,在此敬致谢意。本版对某些注释和表格进行了删减,同时将书名变更为《晚明民变——底层暴动和明朝的崩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