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职场的角度解读《论语》,让孔子以一位职场指导专家的身份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立足,如何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帮助,如何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提拔。本书主要分“孔子的叮咛之一:自我认识”、“孔子的叮咛之二:自我定位”、“孔子的叮咛之三:自我管理”、“孔子的叮咛之四:自我成长”、“孔子的叮咛之五:自我超越”五部分。本书把孔子的智慧与我们的日常工作融会贯通,既可作为个人驰骋职场的锦囊,又可作为组织(企业)教育员工的宝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的叮咛(论语指导下的职场修炼)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张德中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职场的角度解读《论语》,让孔子以一位职场指导专家的身份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立足,如何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帮助,如何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提拔。本书主要分“孔子的叮咛之一:自我认识”、“孔子的叮咛之二:自我定位”、“孔子的叮咛之三:自我管理”、“孔子的叮咛之四:自我成长”、“孔子的叮咛之五:自我超越”五部分。本书把孔子的智慧与我们的日常工作融会贯通,既可作为个人驰骋职场的锦囊,又可作为组织(企业)教育员工的宝典。 内容推荐 人的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职场中度过的。 从职场的角度读《论语》,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很像是一位职场指导专家。他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立足,如何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帮助,如何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孔子的叮咛》一书,把孔子的智慧融会贯通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它既可作为个人驰骋职场的锦囊,又可作为组织(企业)培训员工的教材。 目录 孔子的叮咛:自我认识 1.认识自己 (1)我是谁 (2)我能行 2.认识你的工作 (1)工作改变命运 (2)付出总有回报 (3)待遇是工作的延伸 孔子的叮咛:自我定位 1.摆正位置 (1)到位不越位 (2)服从第一 (3)顾全大局 (4)不拉帮结派 2.端正态度 (1)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2)忠诚是职场的立身之本 (3)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4)与组织一起成长 孔子的叮咛:自我管理 1.恪尽职守 (1)责任至上 (2)没有任何借口 (3)绝不抱怨 (4)结果才是硬道理 2.效率就是生命 (1)立即行动,决不拖延 (2)一门心思,做好一件事 (3)今日事,今日毕 孔子的叮咛:自我成长 1.乐在工作 (1)享受工作的乐趣 (2)激情是工作的最大动力 (3)管理是严肃的爱 2.融入团队 (1)聪明的人融入团队 (2)从容应对团队中有缺陷的人 (3)团队中不需要老好人 3.人际修炼 (1)做好自己,赢得认同 (2)赢得上司的信任 (3)成为同事的好伙伴 孔子的叮咛:自我超越 1.勇于承担 (1)组织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2)方法总比问题多 2.升华人生 (1)工作中无小事 (2)细节成就人生 (3)学会感恩 后记 试读章节 1.认识自己 (1)我是谁 在希腊的帕尔纳索斯山的戴尔波伊神托所入口处的巨石上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把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阿奎利斯·爱克斯在《豺狼的微笑》一书中说:“认识你自己,实践自己,就是天堂;不认识自己,想扮演别人,就是地狱。”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有一天,孔子问自己的学生子贡:“女与回也孰愈?”(《论语·公冶长》五·九)子贡同学,你讲老实话,你与颜回同学相比,谁更强一点? 子贡答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我哪敢和他比,他听到一就知道了十,而我听到一,最多是知道二。 孔子对子贡的自知之明微微一笑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是的,你不如他,我也认为你不如他。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结果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左右,迷失了自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只山羊,它早上起来,想去菜园里吃点白菜。 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定会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能有什么关系呢?”它对自己说。 山羊心中充满着自信。 远处,有一片果园。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 于是,它朝着那片园子奔去。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当顶。 这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这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的好!”于是,它怏然不悦地折身往回跑。跑到栅栏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 “我干吗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结果,一天的时光,这只山羊在太阳投影的迷惑下,一口东西都没吃着。 人不自知,常常是虚荣心在作祟。孔子为此说道:“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七·二十六)一个人,本来没什么能力、学问,却要装出有学问、有能力的样子;本来内心空虚得很,却要装得莫测高深;本来很穷困,却要摆阔气、充富足。这样的人是没有恒心的,很难保持始终如一,也很难成功。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之明,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诚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四·十四)不要愁没有职位,而要愁你没有任职的本领;不要愁别人不知道你,而应当去培养值得让别人了解你的本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呢?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 第一种方法是自我评价,通过自己来认识自己。此时必须抛弃社会上所谓的成功通行标准,否则就会自我迷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家养着一条小狗和一头驴。 每天当主人回来时,小狗总是飞快迎上去,又是摇尾巴又是亲热地叫唤,主人也总是高兴地抚摸小狗,小狗还伸出舌头舔舔主人的脸。 驴子看着这一切,心中很是不快,心想自己这么只知道埋头苦干不行,活干得多还经常挨打,小狗什么也不干还挺美,看来要想办法与主人联络感情才是。 拿定主意,驴子等主人回家时也大叫着迎了上去,把蹄子搭在主人肩上,伸出舌头就舔。主人又惊又怒,使劲把它推开,驴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又被狠狠地打了几鞭子。 适于狗做的事,驴怎么能做呢? 成功者确实有一些基本相同的价值观,但绝没有标准的模式。一味模仿成功人士,往往会失败。 ①由于种种因素,成功人士不想告诉你他成功的真正原因。对于某些不为人知的黑幕交易,成功人士往往会选择性“失忆”。 我认识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进入这家企业后,员工的流失率在一年之内降低了60%,他将这归功于他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他由此得到了晋升,并被一些培训公司聘为讲师,开公开课推广其经验。实际上,这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心里很清楚,员工流失率降低是由于这一年订单增多,工人加班工资增多的缘故(在珠三角,工人的加班工资在工资中占很大的比重)。但这个情况,这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哪能与外人道呢?他在公开课上所谈的成功经验实际是“成功的谎言”。 ②人们总是炫耀自己的成功而隐藏自己失败的经历。 中国的文化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讲究的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因此成功人士对自己的失败讳莫如深,以保持自己在大众面前的光鲜形象。 ③成功人士的成功有其独到的个人特色、环境背景,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很难复制。 ④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很多是观察者总结出来的。由于种种局限性,观察者不可能处在成功人士真正的环境下,他的总结不可避免的有片面性。 ⑤某些时候,成功人士自己也不清楚他成功的真正原因。 ⑥成功人士和我们一样平凡,你和他们的差距并不像你摁象的那么大。 但是,成功人士人生历程中所经历的失败,却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并使我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少付一点失败的学费。 成功人士的失败之所以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因为导致失败的根本因素往往可以进行归类,即所谓“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论语·里仁》四·七)。“党”在这里指同类。人们犯的错误,各有其类,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观过,斯知仁矣”。观察一个人的过错,有助于我们提升仁爱品德,提高成功的机会。 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深刻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错误,如有的话,就改过来;假如没有,也要引以为戒。 自我评价时,易出现两种偏差: 第一种偏差是自我评价过高,这样可能会使人过于自负。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才傲物。这类人常常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因此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他们对别人的喜好和生活漠不关心,不屑与人交往,对异己者则排斥打压,人们对这种人总是避而远之。 P1-5 序言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 《论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我读《论语》时,越琢磨越觉得孔子像一位职场指导专家——他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立足,如何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帮助,如何得到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对于像“没有任何借口”、“服从第一”、“双赢思维”、“同理心”、“快乐工作”、“团队精神”、“责任意识”、“感恩思想”等等这样一些现代职场所必需的职业心态和精神,孔子也在《论语》中用和缓的、循循善诱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人的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职场中度过的。如果能将《论语》的智慧融会贯通到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必将使我们获益良多。 但《论语》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东西,其形成时期的语言、社会环境与今天有天壤之别,这样就有必要建立一个链接,以便让《论语》的智慧能够穿越时空,为今天的人们所喜闻乐见并从中受益无穷。我写作《孔子的叮咛——<论语>指导下的职场修炼》一书,就是希望达到这一目的。 作为一名国学爱好者,面对博大精深的《论语》,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很是担心自己理解上可能出现的浅薄、谬误玷污了圣人之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己绝对是抱着真诚的心去感悟、去领会《论语》的,也真心地希望自己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能够使读者有所裨益。 欢迎读者浏览我的新浪blog。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zhangdezhong 张德中 2009年2月于深圳 后记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文献和书籍,从中得到了不少启迪,也吸取了其中的智慧精华。这些文献和书籍包括南怀瑾著《论语别裁》、于丹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论语>心得》、杨国华著《论语人生》、薛泽通著《论语的领导智慧》、吴维库著《情商与影响力》、刘玉瑛著《关键在于落实》、张建华著《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胡邓著《人际交往从心开始》、刘光起著《A管理模式》、陈沛彬、王战花著《经理人失败启示录》、胡宝珠著《如何管理有“缺点”的员工》、汪中求著《细节决定成败》、邓兴东著《员工绝对不可丢掉的29种精神》、孙虹钢著《要努力的工作更要聪敏的工作》、向春著《企业人际智慧修炼》、段易良著《中庸不平庸》、李远峰、张燕著《小故事大道理》、吴甘霖、邓小兰著《执行重在到位》、周可著《解决问题60招》、刘敬华著《别让错误害了你》、李开复著《做最好的自己》,等等。同时也参考和引用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如引用的材料涉及版税事宜,请及时与本书作者联系。 最后,深深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 由于自己才疏学浅,书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特致谢意。 E-mail:zdzl966@126.com 张德中 2009年2月于深圳 书评(媒体评论) 尽职尽责,完成任务,就要做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为上司工作,应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再谈待遇的事情。 ——张德中 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我们要的不是和领导作对的员工,而是服从领导决策,第一时间完成任务的员工。 ——沃尔玛创始人 山姆·沃尔顿 孔子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一个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本事,从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换句话说,别人不知道自己,不能怨别人,只能怪自己。 ——张德中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人要被狠狠PK过,才会出息。 ——阿里巴巴总裁 马云 孔子的学生子游曾经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转化为今天的话就是:服务领导,对待朋友、同事,如果过于繁琐,就会招致羞辱或者疏远。 在职场中,当你不注意保持距离,把不该说的话,把自己的隐私,把组织里的人是人非讲给同事的时候,你就给自己身边埋上了一颗“地雷”。这颗地雷在竞争、权力、利益的纠缠中,甚至在蜚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中,随时都可能爆炸。一旦爆炸,你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张德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