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日军进攻南京,中国军队一枪未放便逃得无影无踪,导致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其实不然,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与日军殊死搏斗,使日军伤亡惨重。在“强盗逻辑”的驱使下,日军在入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因此,南京大屠杀与南京保卫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是,日军进攻上海、武汉时,同样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为何没有发生像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呢?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又是如何同日军斗智斗勇的呢?
一切谜团,让《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1937血染南京密封内幕)》为您揭晓……作者胡兆才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向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世人皆知,日军在1937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之前,有个悲壮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蒋介石为何要守南京?目的何在?南京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国民党在此战中担负何种角色?这些都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近几年已经有人对南京大屠杀著书披露,而对南京保卫战尚无一部较全面完整的著作问世。
《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1937血染南京密封内幕)》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胡兆才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向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真实地介绍中国军队在这次保卫战中写下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场景。
《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1937血染南京密封内幕)》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真实地介绍中国军队在这次保卫战中,为民族而战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场景。
硝烟散尽,苦难辉煌!
虽然蒋介石再三做工作,恳切地挽留,法肯豪森还是在日军兵临南京城时回国了。
“七·七”卢沟桥响起抗战枪声后,中国进人了全面抗战,首都南京成了指挥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中国军队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抗战的一条条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向全国各地。首都南京的安危显得更为突出。由于紧靠上海,淞沪战争打响后,战争的硝烟迅速向南京扩散。
8月15日午饭后,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酷暑难耐的人们抬头看着树梢,一动也不动,一丝风也没有。人们无法休息,纷纷拿着芭蕉扇、纸扇,躲在树荫下,一边扇着一边聊起了当前的局势、聊起了上海的战事。
“呜——呜——呜——呜——”突然,刺耳的警报声一声接着一声地响了起来,南京城所有的男女老少听到这令人心惊肉跳的声音,全都慌了神。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拿着家里能拿的东西,从各个地方涌向大街小巷,大声地叫着:“敌机来了!鬼子来了!赶快跑反啊!”顿时,南京城到处充满了尖叫声、哭喊声、叫骂声。大家你推我搡,人潮一会儿涌向东,一会儿又涌向西,不知道该向哪里逃,不知逃到哪里最安全。老百姓跑反了,政府机关也不例外,那些机关的要员、普通的工作人员,有的躲进了防空洞,有的慌忙往家跑,有的加入到人群中,跟着一起跑。此时,蒋介石更是手忙脚乱,卫士们夹着他和宋美龄,躲进了早已为他们挖好的防空洞里,心还在“咚咚咚”地乱跳,便听到了嗡嗡作响的飞机声和机枪、高射炮声。炸弹爆炸产生的一阵阵巨大的声浪,将人们的耳朵震得嗡嗡作响,耳膜震得隐隐作痛。
从此,这样的跑反,南京城隔三差五总会发生。老百姓对这样的事痛恨至极,怨声载道;蒋介石更是气得咬牙切齿,埋怨这样下去,南京是无法呆下去了。
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的27架飞机来袭击南京,在光华门机场、中华路、雨花路、健康路、三山街、新街口、鼓楼等闹市区上空来回低空扫射,像母鸡下蛋似地丢下一枚枚炸弹。空袭过后,市区的房屋燃烧着,犹如一片火海。商店、房舍被烧成了废墟,断墙残壁,扇扇颓垣,矗立于阳光下。废墟里,大街上,数不清的无辜老百姓被炸死、炸伤,哭喊声、哀叫声、加上咬牙切齿的骂声不绝于耳。
对于日本鬼子的侵略行径,中国空军奋起反击,他们呼啸着冲上蓝天,对侵略者进行了无情地还击,击落日机17架。这次反击的战果,对于饱受鬼子空袭之灾的南京人来说,是一种鼓舞和安慰,市民们拍手称快。
日军的飞机频频光顾南京的上空,而且还玩弄着欺骗的把戏。9月19日,66架日机分两批,又一次大规模空袭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首都警备司令部和一部分居民区,遭到狂轰滥炸。这_天,为了进一步震慑中国的首都,驻扎在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发出一份充满讹诈语言的“通告”。“通告”称:“南京系中国军事活动之主要根据地,兹为消除中国军队之敌对行动,早日结束目前之敌对状况起见,将于1937年9月21日正午12时以后,对南京城内及附近中国军队及一切属于华军军事工作及活动之建筑,采取轰炸或其它手段。”
20日,离日机来轰炸的日子还有一天,市民们以为空袭在21日,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日子。没想到20日这天,日军便开始实施他们的轰炸计划。80架日机从上午10时到下午1时,一波一波地飞临南京上空,它们就像一群黑色的乌鸦,遮天蔽日,对南京进行猛烈的轰炸。轰炸提前,是日本鬼子的阴谋和欺骗。
日军飞机的频繁轰炸,不仅使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国民政府各级机关无法正常办公。P12-15
世人皆知,日军在1937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之前,有个悲壮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以下几位将军曾为我们民族战斗流血,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饶国华:陆军少将,苦读《孙子兵法》,从士兵到将军,爱兵如子,川军抗日模范。在广德被日军围困,自杀成仁。
萧山令:陆军少将,南京宪兵副司令,战死南京光华门。
朱赤:陆军少将,黄埔军校三期,第88师262旅旅长,战死雨花台。
高致嵩:陆军少将,黄埔军校三期,第88师264旅旅长,战死雨花台。
易安华:陆军少将,黄埔军校三期,第87师259旅旅长,战死光华门。
姚中英:陆军少将,黄埔军校二期,第156师参谋长,战死太平门。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日军进攻南京,中国军队一枪未放便逃得无影无踪,导致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其实不然,中国军队在日军向南京进攻时,拼死反抗,在南京保卫战中,与日军殊死搏斗,使日军伤亡惨重。为了报复,日军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因此,南京大屠杀与南京保卫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高于一切,天皇的军队是皇军,天皇宣布的圣战是任何人不可抵抗的。谁抵抗圣战谁就要受到最严厉的屠杀制裁。
显然,这是一部侵略宪法,是霸王宪法。中国军队保卫南京,对日本人来讲,就是反对圣战,就是违反了他们的强盗宪法,必然要遭到他们的残酷屠杀。再者,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日本人要杀一儆百,威逼国民政府就范,也是导致南京大屠杀的原因。
也许有人要问,日军进攻上海、武汉时,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为何却没有发生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呢?
分析其原因,上海租界多,侨民多,日本人如果搞一场大屠杀,恐怕会得罪全世界,引起世界公愤。至于武汉,那是因为日军在有了南京大屠杀的“教训”后,担心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攻占武汉后,兽性大有收敛。
中国军队为保卫南京,进行了一场殊死战斗,中国的军人是怎样在凶残的敌人面前,英勇作战,威猛无比,九死一生的?
蒋介石为何要守南京?目的何在?南京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国民党在此战中担负何种角色?这些都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近几年已经有人对南京大屠杀著书披露,而对南京保卫战尚无一部较全面完整的著作问世。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将这一战役的始末告诉读者。
本文向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真实地介绍中国军队在这次保卫战中,为民族而战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