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闲置之物的处理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尽其用的概念已经成为多余。现时,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并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家舍不得丢弃,日积月累,无用之物越积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只能惋惜地集中扔掉,并在疲劳的同时慨叹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有些人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平时家中也显得简洁明快。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便过着平凡的日子,也依然会不断地积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张名片,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弃而未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人类本身就有喜新厌旧的嗜好,都喜欢焕然一新的,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在生活中学会遗忘不如意的时候,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元的东西,心胸自会坦然。
比如证券市场,要以平和的心态介入,胸襟坦然才能做到旁观者清。股市是一个综合智力的竞技场,股票操作的前提是要发现股市中的规律,找到赚钱的方法,但必须学会放弃。不必天天满仓,但至少要像农民那样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状态,储存赚钱的方法。股市中存在赚钱方法,但又没有必赢或必输的方法,赚钱的方法有使用障碍时就必须放弃。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唯独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很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致高峰。我们很多时候羡慕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人,其实也该像这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之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与人类相比,鸟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自己,从而跌人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这是鸟儿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鸟儿被囚禁于笼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就会欢呼雀跃,放声高歌,呢喃学语,博人欢心;而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就会自鸣得意,唯我独尊。这,应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剧。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征途中,放弃对权利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又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又如紧闭的窗户前的一只蜜蜂,它不断地振起翅膀向前冲去,撞上玻璃跌落下来,又振翅飞起撞过去……如是反复不断,直至力竭而死。物类亦如此,较之物类,人更是固执。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不肯轻易放下,自谓为“执着”,执着于名与利,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执着于幻美的梦,执着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华逝去,才磋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总是固执地前进,由“我想做什么”到“我一定要做到什么”,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使着我们去追赶,但是,我们追得到什么?夸父始终也没能追上太阳的东升西落。
适当的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美德。或许有另一扇窗户开着,蜜蜂掉头就能飞出去。外面是自由的天,有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心!
怀抱一颗平和之心,挡住诱惑,学会放弃,坚持一方内心的净土。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当你面对某种选择的时候,必须有取有舍,这时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即该放弃的就毫不犹豫地放弃。
做人要有眼光,面对利弊取舍时,懂得舍卒保车。放弃,是一种睿智,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放弃,对心境是一种宽松,对心灵是一种滋润。
1967年,郑钧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在郑钧7岁时,父亲因病辞世。幼年丧父,是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与坚毅的品格,也就从这时开始形成。
郑钧于1987年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就读于工业外贸专业。因为专业原因,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音乐。他与音乐的“缘”就是从这时建立的。在校期间,他昕到了许多英、美六七十年代优秀的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一些杰出的歌手、乐队及其作品,使他深为迷恋。
他用生活中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把木吉他,在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前提下,开始如醉如痴、不知疲倦地练习。他已深深爱上了音乐。
这时摆在他面前是两条路:一条是学好专业,将来做个出色的商人;一条是发展自己的爱好。当然这两者无法兼得。选择一条,就必将牺牲另一条。经过痛苦的思索,郑钧以牺牲专业为代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练习当中。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大胆的行动。然而随之而来的两年的冷遇让他饱尝了绝望。冰凉的现实令他难以平静地面对,于是他躲进了音乐里苦苦地追寻。
凭着一份坚韧和执著。他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结识了北京著名音乐经纪人郭传林。那是一次非常偶然且戏剧性的相识,郭传林听完郑钧的歌曲小样后对他大加赞赏。郭传林当即把他推荐给红星生产社,红星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出了郑钧的潜质,并鼓励他继续从事音乐创作。而红星所表现出的对音乐人才的诚意与高水平的制作水准,也吸引了这位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以至于郑钧决定放弃出国的打算。1992年7月,郑钧与红星生产社签约,成为一名职业创作歌手。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