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谋职(职业规划中的9个设问)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孟娟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刘200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前她在上海某金融公司谋到了一份月薪3800元的工作,而且在正常的薪资之外,她还能拿到公司提供的优厚福利。结合自己在工作中可能承受的压力及当时本校研究生的收入水平,经过一番细致的分析之后,小刘决定去读研。她的考虑是:读研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就业起点更高、工作更舒服,另一方面还能在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就拿到满意的待遇。可是,等她2004年研究生学业完成再找工作的时候,她才发现就业市场上随处可见研究生的身影。而招聘企业在相同岗位上对应聘者的要求比2002年提高许多,很多企业开口就是研究生,否则免谈。更令人沮丧的是企业提供给自己的薪水比2002年自己本科毕业时居然还少了许多——研究生一般都是3000元的起薪!

小刘的这段亲身经历一方面与就业买方市场行情见长的背景互为支撑;另一方面还揭示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现象:挤占效应愈演愈烈。所谓挤占效应就是指高学历毕业生挤占低学历毕业生就业机会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也就是当前的就业形势下。

就拿小刘来说,2004年研究生毕业时,她比2002年的自己多受了两年教育,本该从事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工作,但事实上,2004年她找到的工作和2002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她在两年前就能完全胜任她最终找到的这份工作。在这个时候,出于市场的原因,小刘不得不接受这份“屈就”的工作。至此,挤占效应就发生了——从人尽其才的角度上讲,小刘找到的这份工作事实上挤占了2004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当然,小刘的经历只是挤占效应的一次具体表现而已,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中,这种挤占现象不是一次两次的单独个案,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潮流。还是小刘的例子,她2004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当初设想的工作了呢?是博士生挤占了她的工作,于是她不得不降低就业标准去挤占本科生的工作,而本科生顺应地就去挤占专科生的工作机会。对于某些因为不愿“屈就”而无法就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做出的不仅仅是一次舍弃性的选择,更是主动放弃了一次证明自己工作能力和成功潜质的机会。待业,对于这些人来说会是越待越久。

高学历毕业生能够挤占低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如果说这种现象对“你”而言还能称得上是一种乐观的话,那么这种挤占效应横向的扩张性爆发对于试图依靠学历来谋取工作机会的“你”而言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啦!

方云是2006年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他想在上海一家知名的律师行找份工作,哪怕是文书性的也好,关键是要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下成功的基础。可是,他在就业市场中寻寻觅觅几个月却一无所获。他发现自己想找的那种工作都被研究生们盯上了,而律师行也更倾向于聘用更高学历的毕业生。方云这个时候面对的窘境就是源自研究生们的挤占。思来想去,抱着“成长比成功重要”的信念,方云决定改变自己的谋职策略:他向用人单位表示自己可以在试用期内零工资就业,如果用人单位满意自己表现的话,可以在试用期过后再谈待遇问题。没过多久,方云就接到了某家律师行聘用的电话通知。

像方云这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零工资就业”,这是低学历毕业生对“因学历而发生挤占现象”所做出的一种无奈的回应。其实,他们这种“无奈的回应”也是另外的一种挤占。一般情况下,发生挤占现象时,企业之所以选择高学历人才,并不是真正因为高学历人才的工作能力更强,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用人观念,但是,这种扭曲并不是不顾一切地追逐高学历,而是在相同条件下倾向于选择高学历的冲动。如果,“相同条件”不再存在的话,那么企业出于现实的考虑,就会更务实一些。方云选择“零工资就业”,就是主动把“相同条件”这块铁板打破,从而争取到一次表现的机会。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用“低工资或无工资”来挤占要求“正常工资”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他只是抢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

不管是“高学历挤占”,还是“零/低工资挤占”,都是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存在,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残酷性就是你即将踏入的就业市场的真实面目。

如果说因为“挤占效应”增强而导致的惨痛损失不足以使你放弃对就业市场的乐观态度,那么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你无法摆脱的梦魇。

2005年,在某市人才市场举行的一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会”上,一家知名机械企业打出“年薪十万求高级技工”的招聘广告,两天的招聘会下来,应聘者寥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企业月薪2000元招聘的几个管理职位却人满为患,一天之内收到近千份应聘简历,其中居然不乏机电专业的研究生。

人世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世界工厂”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然而就是这两种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正在大规模地创造着就业岗位、影响着就业市场的供求。在上面的事例中,该机械企业很难招到“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现象实际上只是当前就业背景的深刻反映而已——人才结构性矛盾加剧。

什么是“人才结构性矛盾”呢?简言之,具体到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是指人才的专业分布失衡和人才的地域分布失衡。专业分布失衡很好理解,上面所举到的例子就是专业分布失衡的表现。至于人才的地域性失衡,就是指高校毕业生谋职的地域目标过分地集中在某个、某些城市/地方,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孔雀东南飞”(大学生向东南沿海城市流动)、“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等都是人才地域分布失衡的表现。

据教育部针对大学生理想工作地域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在京、沪、深、广四大城市就业的人数有一半以上;另有40%的参与调查者选择的“理想工作地点”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各大城市;只有不足8%的大学生愿意到中西部工作,但却指明要到城市中去,至于乡镇是不在考虑之列的。人才的地域性失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过多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于是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买方市场,从而助长了大学生就业挤占效应的增强。

供大于求,加上专业分布失衡、地域分布失衡,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挤占效应,把这些所有的难题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刻画了你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真实写照。而正是就业形势的这种严峻性才促使中组部、教育部、人事部、民政部等十四个部门联合下发将大学生纳入“低保”的通知。对于一名即将或正在努力跨人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只有认清并正视这种就业形势,才算是迈出了拒绝“低保”的第一步。

P4-6

目录

No.1 你是谁/1

 正视就业背景/2

 计算你的就业概率/6

 计算你的谋职成本/12

No.2 你想做什么/17

 测试你的性格/18

 找到职业兴趣点/26

 做个自我分析/34

No.3 你能做什么/39

 自我能力评估/40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48

 让你力有不逮的因素/54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60

No.4 你该做什么/67

 职业预测/69

 绘制你的职业蓝图/74

 选择合理的职业路线/79

 如何制订目标/83

No.5 你该如何克服惰性/91

 “青蛙之死”的启示/93

 “合理”的惰性/97

 惰性的“伴侣”/101

 克服惰性的秘诀/106

No.6 你该如何追逐目标/111

 五种需求层次/112

 两个典型案例/117

 不同人的不同目标/122

 你的谋职准备/126

No.7 你该如何认识工作与职业/135

 成长比成功重要/136

 工作努力≠职业化/140

 工作和职业的关系/143

 工作的意义/146

No.8 你该怎样谋职/153

 拟定谋职策略/154

 把握工作机会/160

 六周谋职法/165

 如何修改简历/168

 馅饼还是陷阱/174

No.9 跨过面试这道关/181

 有备无患/182

 面试礼仪/186

 细节决定成败/191

 面试中的“地雷”/194

序言

让谋职不再盲目

好工作屈指可数,谋职者成千上万,心仪的工作却始终与自己无缘。面对谋职压力越来越大的市场,谋职者们这个时候似乎才嗅到了那么一点火药味。没错,职业市场就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看不清竞争对手真实面目的战争、一场智力较量的战争。胜者将在好的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就;而败者将拖着疲惫的身心,在残酷的战争中继续战斗。

战争?会不会觉得危言耸听?会不会觉得是在扰乱民心?如果仅从别人的描述中还无法体会到就业环境中的危机四伏,那么我们不妨用最直观的数据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2006年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富余人数高达1400万。也许看到这里,你还没有感觉到一种紧迫感,因为1400万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但是,假如你2007年找工作,撇开与自己同时找工作的竞争对手不说,你踏人的就是一个拥有1400万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市场。有了这样的警钟,那么在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在一个工作岗位和数百份简历之间存在的超不协调的比例,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此庞大的市场,究竟哪里才是我们的立足之地?

为什么和自己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对手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明明在众人眼里不如自己优秀的朋友却比自己先找到工作?也许,在谋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公平”。假如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还在忙着怨天尤人,那么在谋职路上的阻力只会越来越大。面对实力和现实之间的不成正比,有人会迷惘:难道找工作靠的不是实力吗?那么我辛辛苦苦学习知识、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实力的重要性。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处于一个时刻需要包装和宣传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与时代脱节。要想别人知道自己的“酒香”,就必须“广而告之”。一个真正成功的谋职者,不见得一定是实力超群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懂得恰当包装自己实力的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谋职者们也是各显神通。要么是横冲直撞,撞得头破血流,不到南墙不回头的执著一族,或者是懂得利用自身优势,轻松打个漂亮胜仗的聪明一族。我们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谋得那份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呢?谋职,靠得就是我们的那点心思和技巧。

所以,为了帮助谋职者了解谋职的程序和谋职的全过程,本书纵观谋职的全过程,覆盖谋职中的每个细节,重点突破谋职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力求给每个谋职者带来实用的帮助。我们的任务就是告诉你,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

编 者

2008年8月

内容推荐

职场就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看不清竞争对手真实面目的战争,一场智力较量的战争。胜者将在好的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就,败者拖着疲惫的身心,在残酷的战争中继续战斗。可为什么对手明明和自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明明在众人眼里不如自己优秀的朋友却比自己先找到工作?……要谋份好职业,那你还真得先看看这本谋职指南。它将以设问的方式,提点你谋求职位的策略。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谋职者了解谋职的程序和谋职的全过程,本书纵观谋职的全过程,覆盖谋职中的每个细节,重点突破谋职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力求给每个谋职者带来实用的帮助。本书的任务就是告诉你,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