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婉转的锋利(林徽因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欧阳娟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何雪媛出生于小城嘉兴,家里开着个小作坊,颇有几分家底,她是最小的孩子,在父母的宠溺之下长大,既不会女红,又不习诗文,没什么特别的才能,脾气却大得很,嫁到林府这样的大户人家,要遵从许多她从未接触过的礼仪规范,任性惯了的她,自然感觉跟进了牢笼似的。

实际上何雪媛终其一生也从未真正地融入过林家的生活。她的婆婆游氏是一个典型的名门闺秀,擅女红,工书法,喜读诗书,跟何雪媛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说游氏对这个儿媳如何严苛。那倒也说不上,只是相处不来,便冷着些罢了。关键是何雪媛的丈夫林长民对她也是这种态度,且不说他长年在外,难得回家一次,就算回来,两人也说不到几句贴心话。

在何雪媛的世界里,丈夫那种“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做派是她所不能理解的。她只是个小女人,只认识身边这个小世界,所求不过是三餐一宿夫唱妇随。可是他的丈夫唱的是阳春白雪,她这个小家碧玉,想随也不知道怎样去随。他是飞在九霄云外的雄鹰,叫她这只小小的家雀儿,如何比翼齐飞?

林长民大概也从未想过要跟何雪媛在天比翼,他的原配夫人是福建同籍门当户对的叶氏,何雪媛是叶氏死后家里做主添的继室,不过是因为正房没留下子嗣,为了延续香火的权宜之计而已,实在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何雪媛高攀的这门亲事,带给她的,不是金玉满堂的繁华,只有满目的萧索和无尽的孤苦。

何雪媛害怕踏入那个家门,怕面对知书达理的婆婆和姑子,甚至害怕家里的用人,怕她们无可挑剔的礼貌背后掩藏着的疏离。她是游走在那个家庭之外的边沿人,甚至连边沿人都算不上,她只是一个影子,一个在冬日傍晚微弱的太阳光下映照出来的似有若无的影子。

一个浅淡的影子是很难引起注意的,除非那个影子猛然尖叫起来。何雪媛的性格越来越暴躁,揪住一点小小的问题,就能发一通惊天动地的脾气。时间一长,所有人见了她都绕道而行,她连发脾气的小由头都找不到了,寂静的空房里,只能听到她自己母狮般粗重的喘息。如果不是林徽因的降生,这种状态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她被自己的暴虐打垮。怀里这个粉嘟嘟的小婴儿,暂且拉了她一把,让她在漫长的悲凉里寻得了一丝暖意,让她重新被听见被看见,让她扁平的淡影“嘭”地一下鼓胀起来,重新具有了立体的轮廓。

林徽因是林长民的长女,颇得祖父林孝恂的疼爱,一得知孙女儿出生的消息,他就喜悦地吟诵起《诗经·大雅》中的诗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大意是说,文王和周姜的旷世才能,离不开他们的好母亲或者好妻子。放在现代来说,就是好女人是男人的好学校的意思。所以林徽因本名为林徽音,这所男人的好学校,便因此诗得名。

林微音改名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写诗的男作者叫林微音,报纸杂志在刊发他们的作品时,常常把名字搞混,《诗刊》为此还专门发过更正声明。林徽音为避免麻烦,就索性把名字给改了。她还调侃说:“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林徽因传》,张清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对于何雪媛来说,女儿是一根救命稻草。对于林徽因来说,母亲却不是温柔的后盾。甫一出生,林徽因就在母亲异样的处境中成长,敏感的她,过早地领略了人情世故。林微因有一张三岁的照片,小小的人儿孤身立在院子里,背后是一把古朴的木椅,她一脸认真的神气,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似乎随时都准备着发表重要言论。

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自身的价值,这大概是林徽因反观母亲的遭遇悟出的为人之道。她从小就是个努力上进的孩子,五岁开始跟着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六岁便能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信,十二岁开始承担起了料理家庭事务的重担……除了天资聪颖之外,不能不说,多多少少有些想靠着自己的聪明能干博取长辈的赞赏。在母亲的身上,林徽因从小就懂得,一个人想得到尊重,必须要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乖巧懂事的孩子总是招人喜爱,大人们只看到他们伶俐的脸蛋,却忘了看一看那脸蛋下面的心。所有早熟的孩子,都有一颗心事重重的心。林微因的心,必然也是多思多虑的。她在一篇散文中写到过六岁时出水痘的经历。在她的家乡,出水痘叫做出“水珠”,民间相传,每个人有生之年都要出一回“水珠”,多发于童年期,出完之后则终身免疫,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出来,成年之后也还是要经历这么一回,到那时就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其实即便是童年时期出“水珠”,也是非常难受的事。首先是发热、长疱疹引发的生理不适,再就是要严格隔离,不能外出,更不能接触其他小伙伴,连风都不能吹,所以只能如同坐牢般老老实实关在房间里。

按说生性好动的小孩子,被这样的疾病软禁,应该是非常煎熬的。林徽因却觉得快乐。她说:“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尝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一片阳光》,林徽因著)。

这份快乐,缘于林徽因天性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哪怕只是把“水珠”这样一个词语安放在她身上,也足以令她满心欢喜。这份快乐,也可以看出林徽因小小的内心世界,多么渴望被关心被重视。哪个孩子愿意忍受病痛和孤单来招引外界的注视呢?除非是那些本来就孤独了很久的孩子。除非是那些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严格按照大人世界的规则来要求自己,难得借着生病的理由,让自己幼稚一回的孩子。

P4-7

目录

序 用一生来回答

第一章 静候你的赞赏

 一 长女庶出

 二 前院后院

 三 书香世家

 四 人生的早春

第二章 零乱的花影

 一 试飞(1)

 二 试飞(2)

 三 深笑

 四 那一着

 五 吻火

 六 独航

 七 初爱

 八 抉择

 九 冲突

 十 新月

 十一 叹息

 十二 苦读

 十三 苦闷

 十四 丧父

 十五 家国

 十六 国家

 十七 抱负

 十八 领悟

第三章 挎上带羽翼的箭

 一 轰动大洋彼岸的新娘

 二 杀父仇人张学良

 三 似是故人来

 四 此人只应天上有

 五 残红

第四章 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一 中国的莎乐美

 二 只影向谁去

 三 国破山河在

 四 枪炮与玫瑰

 五 李庄

 六 《中国建筑史》

 七 相见风雨中

 八 着我旧时裳

 九 不离不弃

第五章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主要参考文献

林徽因年表

序言

用一生来回答

近年来,林徽因已被说得太多。这个让诗人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建筑学家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哲学家金岳霖牵挂了一生的女人,光是感情上的成就,就令生活在当今这个真情匮乏时代的无数女性羡慕不已,更何况她在文学和建筑学方面亦有不少建树,同时还得到了胡适、沈从文、费慰梅等人的深厚友谊。

这样光彩熠熠的人生似乎是了无缺憾的,然而在写给胡适的信里,她却说“我在这三年中真是得了不少的阅历,但就也够苦了。经过了好些的变动,以环境和心理我是如你所说的老成了好些,换句话说便是会悟了”。写给沈从文的信,她更是直言“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死去”。

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的女性会有如此痛苦的内心体验?是小女人的矫情吗?2011年著名好莱坞女星伊丽莎白·泰勒去世时,也有不少人用“矫情”、“人心不足”来评价这个“世界头号大美人”,因为她说“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但却没有给我幸福”。

什么是幸福?芸芸众生中的平常女子大概很难体会“美貌、声名、成功、财富”兼具的人生能够不幸到哪里去。当我们谈论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名女人时,大多数时候,谈论的是她们头顶的光环,却很少去细究,为了得到这些光环,她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在这部作品里,我最想写的就是林徽因所付出的代价。在她短暂的五十一年生命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令她内心如此痛楚的事情?生逢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的乱世,一个女人要尽可能大地实现自我价值,必然需要面对许多艰险,林徽因也概莫能外。在她“人生华美的袍子”里,照样暗藏着无数细小的“虱子”。

当然,我并不是为了让有缘翻开这本书的读者们,陪着我一起隔着百年光阴清点林徽因身上的“虱子”。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痒痛,我只是想,当我们困在命运的迷雾中,搔不到自身的痒处时,或许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隔代的养分。林徽因。以及以林徽因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各色人等,基本是当时最具独立精神也最有条件追求精神独立的群体,这样的特质对应着当下的某部分现实。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林徽因的个人经历不仅仅是一段时过境迁的陈年旧事。

在以上这段短短的文字中,包含着我太多未敢明言,也一言难尽的想法。关于这些想法,借用林徽因讲给梁思成的一句情话,“我准备用林徽因的一生来回答。”用她的处境、思想和行动构架一个立体空间,让读者自己到这个空间里去各取所需。里面有一个女人的浪漫史,有一个病人与命运死磕的精神,有一段国破家亡的历史,有关于自由、民主的探讨,甚至有一本女神养成手册,或是几个惺惺作态的绿茶婊……从中拿走什么,全凭各人心意。  写林徽因的作品不少,其中不乏来自她家人、密友的第一手资料,但林徽因的民间形象却被歪曲得格外严重,甚至连她最基本的脾性都很模糊。她像个百变女郎,在某位作者笔下是温婉纯洁的白莲花,在另一位作者笔下又是自私狂躁的毒罂粟,两种格格不入的形象在她身上共生,几乎像个人格分裂症患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林徽因本身性格的复杂性,再就是没有一部作品真正立体地把她性格中的多面性统一起来展现。

在我看来,林徽因的个性是非常鲜明的,就像一把弯刀,有着婉转的曲线却很锋利,这两种看似相悖的性格同时并存,贯穿一生,并不是以间歇性的方式呈现。一个经过中式家族文化熏陶又受过西式教育的“It gid”,才是完整的林徽因。

除了脾性之外,林徽因被歪曲的地方还有多处,以下选我比较注重的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是出身。林徽因显赫的家世常让后人忽略了她庶出的事实,但林徽因本人不会忽略,甚至可以说,这个身份以及她不争气的母亲,是她扛了大半辈子的精神枷锁。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反而多多少少有些如履薄冰的意味。

新中国成立以后,庶出之说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对于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这两个字几乎变成了化石。这名词背后掩藏的酸楚,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林徽因出国留学之前,在家庭中的地位,跟《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有些相似。对封建宗法制度不太了解的人,可以参阅《红楼梦》,其中详细地描述了正出与庶出的云泥之别。

二是成就。很多人认为林徽因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借了徐志摩的东风,在建筑学上,更是靠着梁思成混口饭吃。毋庸讳言,仅就文学方面来说,林徽因比不上很多同时代专事写作的女作家,但说她是靠徐志摩成名,也多少有些牵强。我也曾一度误以为林徽因的诗歌创作,始于她与徐志摩的热恋,事实是她真正开始写作时已重病缠身,徐志摩也早已有了一个陆小曼,并且不久之后便死于空难,林徽因想靠他成名也没处可靠。

在建筑学方面,她为东北大学设计了“白山黑水”校徽,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协助丈夫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图录》等,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林徽因写《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稿《图像中国建筑史》时,贫病交加整日躺在李庄镇的床上,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已做了肾切除手术,医生叮嘱要静养,她却一连几年马不停蹄地做了大量工作。如果说这样顽强的敬业精神,是跟着丈夫混口饭吃,那这口饭,混得委实太过艰难,耗尽了她的热情和热血。

除此之外,林徽因还为改造传统景泰蓝做出过贡献,在耶鲁大学专学过舞台美术设计……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她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费慰梅则干脆赞誉“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也许正是因为兴趣太广博,涉猎的行业太多,林徽因没能成为任何一个门类最顶尖的代表性人物,但她无疑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中,才艺最全面的一个。

三是爱情。林徽因跟徐志摩和金岳霖究竞是什么关系?所谓的“八宝箱之谜”里到底有没有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故事的谜底?在此,我引用她自己的话来作答:“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徵因。”

我想,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读出林徽因的理智。尽管她“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敲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和我谈话,或是与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只是天天落雨又落雨”。

当徐志摩这个会给她讲故事,会来爱她的人出现时,她还是把情感关进了理智的笼子里,没让它像失控的野马摔碎在悬崖边。一个这样决绝的女人,一切应在规则的掌控之中。关于那个时代的情感规则,我在正文中将进一步探讨。

四是林徽因和张学良的关系。风流少帅张学良是不是追求过已婚少妇林徽因?林徽因是为了躲避他的追求才离开东北的吗?以当时开明的社会风气,一位绅士不会强迫自己爱慕的淑女接受一份并不情愿的爱情。就连戴笠这个大流氓,为了霸占名伶胡蝶,都是费尽了心机用尽了巧劲儿,何况是张学良对林徽因?

斯人已逝,我不能穿越回到民国,亲口问问林徽因当时的情况,就算真能穿越回去,有些问题,也未必能够得到诚实的回答。就算是朝夕相处的人,彼此之间也难免有些不可说的秘密,何况是一个历史人物。我对林徽因的这些判断,难免会有偏颇之处。作为一个写作者,这是无法突破的自身局限,好在现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捷,希望大家通过网络给我留言,一起来给本书纠偏、补漏,把我这部十几万字的小作品,写成一部真正的大书。

最后,感谢黄孝阳先生促成这部书稿的诞生,感谢黄斌先生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建筑学的窗口,也感谢我自己在书桌前静坐的两百多个夜晚。

内容推荐

徐志摩的浪漫,梁思成的宠爱,金岳霖的守望,文学和建筑学上的成就……林徽因的一生看似完美。

然而在她“人生华丽的袍子”里,同样暗藏着无数细小的“虱子”。出生于备受冷落的“后院”,成长于风情万种的欧洲,流离在兵荒马乱的异乡,五十一年太短,她却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长度。繁华如朝露,清凄如长夜,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后来者,先天再优越的女神,灿烂之下也是勤勉打底。

欧阳娟编著的这本《婉转的锋利(林徽因传)》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她的传奇人生。

编辑推荐

欧阳娟编著的这本《婉转的锋利(林徽因传)》写了一个世人心中有才又有貌并收获完美爱情与婚姻的女子。带我们细味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文字缠绵,品读文字深处的落寞传奇。爱情、亲情、友情的种种交集,邂逅、相遇、错过的种种选择,构织了一段如锦般繁华瑰丽却终归于平淡的人生传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