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日
“人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朝时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剪五彩丝织品为花、人,或镂金箔为人贴在屏风、帐子上,戴在头上,求得吉利。此外,登高赋诗也是常有的习俗。到了唐代,人日节更加受重视。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就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诗句。这在唐代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表明人日节在唐代,已不仅仅用来作祈祥祝安,又增添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亲情的维系,与人们的生活愈发贴近。人日节到了民国时,仍然很热闹,很多青年男女会结伴到郊外游玩,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活动。年长者则登观音山饮酒作赋。也有女人到庙中参神,男人到花地赏花或拜黄大仙庙。建国后,人日节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一些习俗仍旧保留了下来。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捞鱼生(人们一起捞食凉拌的生鱼肉片,喻越捞越高、步步高升)、吃面线等。
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之所以称“元宵”,是因为这一天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据说源于汉朝,是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专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了吕家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由于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到这一天,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到了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设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元宵节起源的另一说与天象有关:古时候,人们称每月十五为“望日”,望日月圆,意味着团圆吉祥,因此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都定为节日,即上元、中元、下元,其中上兀(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望日,最被重视,后来发展成了元宵节。依照民间传统,节日的夜晚要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元宵赏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故元宵节又有“灯节”之称。据说,东汉明帝曾梦见金人遣使者往西域迎回佛像,于是就在元宵“燃灯表佛”,并令民间挂灯,从此元宵就有了燃灯、观灯的习俗。唐朝玄宗时,赏灯的时问从元宵一夜改为三夜。北宋时,延长为五夜。南宋时改为六夜。明朝朱元璋时,曾有连续张灯十夜的记录。除了赏灯外,后世陆续又有了放焰火、舞龙灯、灯谜等游戏。元宵节吃元宵,也有其渊源,相传始于春秋时的楚昭王。传说昭王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竟是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昭王不解,于是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孔子所说的“浮萍果”就是后来的元宵。作为节日食品,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南方,元宵又被称为“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愈发丰富,欢庆不衰。
花朝节的由来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在农历二月初二;江南和东北地区在二月十五。相传是为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对,“花朝”对“月夕”。除了上述两种,还有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大概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明人田汝成则在《熙朝乐事》中明确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唐代,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典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非常之多,如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在《旧唐书·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的文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到御花园中主持“挑莱御宴”。武则天则爱花成嗜,每到花朝,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成花糕赐与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过花朝的习俗愈发盛行。人们除了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外,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十分喜庆。时人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视为同等重要的节日。到了明、清时,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提及,后来日渐消亡。今天,仅在我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的壮族地区还有过花朝节的习俗(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虽然盛行,至今已有八百余年),但早失去了传统的意义,转而变成了一个商贾云集,影响深远的大型农贸交流会了。除此之外,花朝节已经鲜为人知了。
P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