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个人奋斗之典范还是厚黑高人,是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家还是不折不扣的骑墙派、政治骗子,是兼具文韬武略的智者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一代枭雄袁世凯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差,以致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也被抹杀?翻开由侯宜杰编著的这本《袁世凯传(插图本最新修订)》,且看史家详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世凯传(插图本最新修订)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侯宜杰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世凯是个人奋斗之典范还是厚黑高人,是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家还是不折不扣的骑墙派、政治骗子,是兼具文韬武略的智者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一代枭雄袁世凯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差,以致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也被抹杀?翻开由侯宜杰编著的这本《袁世凯传(插图本最新修订)》,且看史家详述! 内容推荐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堪称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清末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军事上屡遭败绩,内外交困、穷途末路的封建王朝即将寿终正寝。而袁世凯却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开始发迹并迅速崛起,用维新志士的鲜血染红了顶戴;又翻云覆雨,纵横捭阖,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但机关算尽,却遭致众叛亲离,在举国反抗的浪潮中死去。 由侯宜杰编著的这本《袁世凯传(插图本最新修订)》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袁世凯的生平经历,透视出他的内心世界,并对其历史功过给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目录 一 纨绔子弟 二 军旅生涯 三 驻节朝鲜 四 仓皇逃归 五 小站练兵 六 出卖志士 七 剿团保教 八 北洋政绩 九 结党排异 十 妥协媚外 十一 伪倡立宪 十二 罢官回籍 十三 “垂钓”洹上 十四 东山再起 十五 屡试和谈 十六 巩固根本 十七 南北议和 十八 加紧逼宫 十九 拒绝南下 二十 搞垮内阁 二十一 礼迎孙黄 二十二 否认刺宋 二十三 镇压“革命” 二十四 胁迫选举 二十五 摧毁共和 二十六 围剿白朗 二十七 集权一身 二十八 尊孔复古 二十九 野心初现 三十 对日交涉 三十一 原形毕露 三十二 强奸民意 三十三 准备登极 三十四 皇帝总统 三十五 呜呼哀哉 三十六 私德轶事 结束语 附录 征引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02年12月6日,清政府命精选三千八旗兵丁交袁世凯认真训练,待卓有成效后,再将其余人员轮流派去受训。袁世凯受命后,奏请将该军定名为京旗常备军,以满族人铁良为京旗练兵翼长。所有营规军律,悉照北洋常备军法令办理,营制、饷章亦按常备军编定。次年6月该镇练成。不久,清政府又让山东、山西、河南各省选派将弁头目赴北洋军学习操练。 为了既能扩充军队而又避免满族亲贵的疑忌,袁世凯建议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极力推荐奕匡总理其事,自己甘愿退居其次。清政府为统一军权,立即接受,1903年12月在兵部之外成立了练兵处,任命奕勖为总理练兵事务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襄办大臣。表面看来练兵处的大权由满族人掌握,但练兵处的总提调是徐世昌,军令司正使为段祺瑞,军政司正使为刘永庆,军学司正使为王士珍,副使有冯国璋、陆建章等,他们都是袁世凯派进去的小站嫡系,实际上军权操在他的手里。 练兵处成立后,全国训练新军的制度始归统一,各省设立督练公所。练兵处所拟订的营制、饷章、募兵章程、募兵条件以及军事学堂章程,基本上都是袁世凯训练北洋军的一套办法。袁世凯亦将军政司改为督练处,仍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以言敦源、段芝贵、何宗莲为总办。 1904年2月至1905年5月,俄国、日本为宰割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尖锐冲突,双方在中国土地上厮杀了一年多。开战前夕,清政府宣布保持中立,并电告各省:日俄相持益急,如竞决裂,中国势处两难,自当妥筹办法。除奉天、直隶边要各地方应由北洋统筹布置、派兵严防外,所有沿江沿海沿边各口,务须加意扼防,慎固封守。 袁世凯一看是个绝好机会,不能放过,立即奏请增加军队。他说:日俄战端难免,不得不预筹地步。畿辅为根本重地,防范尤须稳固。“如欲慎固封守,计非十余万人不克周密。”“睢我方饷绌械乏,断难集此重兵。然详查形势,扼要设防,至少亦须有六万人。”而直隶境内虽有各军数万,但能够出防的只有两万;且子弹大半缺少,军械又多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增兵三万,至少目前要先增募一万。他强调说:“及今募兵购械,已觉为时甚迫,如再延宕时日,待至俄、日兵连祸结,虽有巨款,而乌合之众不足防御,远购之械难应急需,势将束手坐困。”“倘实在无饷接济,或拨饷不能应时,臣何能无米为炊?”要求清政府迅速筹饷。说穿了就是:你要叫我防御,就得给我钱,让我增练新军,否则出了问题我不负责。当时清政府考虑到有增练新军加强边防的必要,同时正制定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的计划,遂批准让袁世凯继续募练新军。1904年他在山东、河南、安徽招募壮丁,训练了一镇;1905年又从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抽选六七成,增募部分壮丁,改编为一镇;把武卫右军及自强军并编为一镇。至此,北洋六镇的编练计划全部完成。 北洋新军与清王朝旧有的军队有明显区别。第一,编制不同。旧军一般以营为单位;新军以镇为单位,镇下为协、标、营、队、排、棚。旧军不分兵种;新军包括步、骑、炮、工程、辎重五个兵种,可起到协同作战的作用。第二,装备不同。旧军使用的洋枪洋炮是过时的,有许多还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新军则全部是购自外国的新武器。第三,训练不同。新军一律按外国操典进行训练,负责训练的多是外国教官,旧军更难以比拟。第四,官兵素质不同。旧军军官一般出身于行伍,不少人目不识丁,对新式武器大率不解,对绘图、测量、行军、水陆工程诸事尤所不习;新军军官仅开始时有少数系行伍出身,其余皆出自军校,具有现代军事知识。旧军士兵入伍没有一定条件,选拔标准不严,质量很差;新军士兵入伍条件很严,军中设有学兵营,可以学习浅显的军事技术。第五,教育管理不同。新军推行西洋规范,在编制、装备、训练、指挥、战略、战术等方面,都非常注重军事科学和其他技术知识;旧军则无此需要。总之,新军远较旧军优越,战斗力亦强。新军的增练,进一步推动着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向全面深入开展。从此,冷兵器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古老的阵法韬略也为新的战略战术所替代。 袁世凯对建立各种军事学堂,培养具有现代军事知识的军官也抓得很紧。因为军队迅速扩大,原来的中下级军官都依次晋升上去,急需补充一大批低级军官,同时这又是培植个人势力的好机会。1902年3月,他从武卫右军学堂的毕业生中挑选了五十多名,派赴日本陆军学堂深造。同年6月,在保定建立了行营将弁学堂,学习期限八个月。次年兴办了陆军小学堂和北洋武备速成学堂。1905年设立了军医、马医、经理、军械四个学堂,培养专门人才。在小站开办了电讯学堂,在大沽筹建起宪兵学堂。次年在保定成立军官学堂,教授高等兵学,分速成、深造两科。在天津韩家墅成立了讲武堂和学兵营各一所。参加学习的主要是袁世凯统辖的各级军官弁目,热河、山东、山西、河南和兵部亦选派了部分人员入学深造。 在此时期内,袁世凯还向外国订购了大批军火,派人赴德国、日本专门学习制造武器,武器由此统一了口径和规格,给训练使用和修理补给以极大便利;并在军队中配置了先进的通讯设备无线电,服装按西方的式样加以改换,配备了军医、马医,改变了旧军无医的面貌。 直隶的淮军、练军为数很多,且营制不同,名称歧异。1906年,袁世凯训练完正规陆军以后,开始整顿地方武装,从马、步各营中挑选精锐三十五营,改编成北洋巡防淮军,以提督夏辛酉、张勋统领。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 直隶“既遭联军蹂躏,又筹教民赔款,元气大伤,疮痍未复”,“官民交困”,财政十分困难。既然如此,袁世凯大肆扩张军队,钱从哪里来的?一是用京畿重地,非练重兵不可为由,让清政府拿出巨款,“即借清政府雷霆万钧之力,吸全国之财,以供北洋一区练兵之用”。二是利用权势,从盛宣怀手中夺取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等官办企业,扩展经济势力。三是垄断食盐销售,提高盐价,设局制造银元、铜元,发行公债,开办煤矿公司和其他企业。四是苛捐杂税,如加征烟酒税,新增印花税、硝税、鱼税,收取国民捐、房捐、车捐、妓捐,加征田赋附加等等,该项收入在全省总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1903年5月,清政府让各省停止苛捐和印花税,袁世凯在举办新政需款甚巨、无法可筹的借口下拒不执行。仅仅加征的烟酒税,当年就收取了八十万两白银。清政府见其敛财有方,立即表扬,令各省向他学习,并强行向各省摊派。 袁世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练兵成就,1905年2月特请练兵处奏派大员前往考察,并要求把北洋常备军各镇一律改称陆军各镇,以便和各省一致。由于直隶新军首先练成,这六镇便被分别命名为陆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镇。同年10月,北洋军抽出两万多人,在直隶河间举行了秋操(即野战演习)。通过这次演习,北洋军的声名传播中外。P86-89 后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生涯。由于有关袁世凯的著作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没有新作问世,我对其人较感兴趣,即以袁世凯作为首选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撰写出我的第一部著作——《袁世凯一生》,1982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4月又出了增订版。其后,当代中国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和群众出版社又易名为《袁世凯传》或《袁世凯全传》先后出版。初学研究,所知有限,加以受到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各方面均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故后来每出版一次,我都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新的思考加以增修,使其更符合历史实际。此次修订后再版,同样如此。 历史著作包括人物传记在内,强调的是学术性,大都写得非常呆板。我就想,人物传记不是专给学者看的,读者范围更广,如果写得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是不会得到一般读者认可的。出于这种考虑,我不仅高度重视资料翔实,广征博引,叙事客观;而且也改变了学界传统的写作方法,尽可能地使语言文字生动活泼一些,可读性强一些。本书至今仍能与读者见面,大约与此有关。 袁世凯是活跃在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学者对他的评价各种各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属正常。拙著只不过是一家之言,错误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侯宜杰 2015年9月4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