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尔·M.希利尔编著的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彩绘写真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每一章以类比或联想的方式引出一个历史话题,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对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采取一种平等、客观、崇敬的态度,帮助孩子以广博的胸襟建立起开放的文化史观。(不要小看儿童,其实人在幼年时对事物的看法对他今后观点的影响是巨大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希利尔讲世界史(彩绘写真版希利尔人文启蒙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美)维吉尔·M.希利尔 |
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维吉尔·M.希利尔编著的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彩绘写真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每一章以类比或联想的方式引出一个历史话题,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对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采取一种平等、客观、崇敬的态度,帮助孩子以广博的胸襟建立起开放的文化史观。(不要小看儿童,其实人在幼年时对事物的看法对他今后观点的影响是巨大的。) 内容推荐 维吉尔·M.希利尔的讲述建立在儿童智力研究的基础上,他十分明确不同年龄的孩子能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 《希利尔讲世界史(彩绘写真版)》对历史事件的讲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每个国家分别介绍。这样写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时代的全貌,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事件。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分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书中有不少取材于历史的精彩传记和故事,使历史“骨架”有了血肉,也使本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目录 第1章 万物的起源 第2章 穴居人 第3章 火来了! 第4章 河流之间 第5章 历史从这里开始 第6章 埃及人留下的谜题 第7章 埃及金字塔 第8章 物物交换的富饶之地 第9章 家园在哪里 第10章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第11章 特洛伊之战 第12章 犹太王 第13章 发明字母的人 第14章 钢铁战士——斯巴达人 第15章 奥林匹克的起源 第16章 罗马罪恶的开端 第17章 长着鬈发的国王 第18章 充满奇迹与罪恶的城市 第19章 宴会中的袭击 第20章 印度 第21章 文明古国——中国 第22章 雅典的公平与正义 第23章 罗马,拒绝国王 第24章 希腊对波斯 第25章 战争狂人 第26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27章 黄金时代 第28章 希腊人之间的战争 第29章 聪明人 第30章 征服者亚历山大 第31章 罗马崛起 第32章 罗马反击 第33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34章 谁是罗马王者 第35章 奥古斯都时代 第36章 上帝与你同在 第37章 血与雷的故事 第38章 好皇帝和他的坏儿子 第39章 以此为记,你必将取胜! 第40章 野蛮人的入侵 第41章 世界霸主与野蛮人的较量 第42章 一代英雄的崛起 第43章 “善”是什么 第44章 基督教在非洲 第45章 伊斯兰教的源起 第46章 阿拉伯世界 第47章 两位领袖 第48章 英国人的启蒙 第49章 世界末日的传说 第50章 城堡的故事 第51章 骑士传奇 第52章 海盗家族里的大英雄 第53章 遥远的征途 第54章 三个国王 第55章 黄金三国 第56章 哥特式建筑 第57章 拒绝当公仆的约翰 第58章 欧洲人眼中的元代中国 第59章 指南针和火药 第60章 打得久的战争 第61章 印刷术和火炮 第62章 发现新大陆 第63章 大航海时代 第64章 探险和侵略 第65章 东非航线 第66章 文艺复兴 第67章 基督教内部之争 第68章 童贞女王 第69章 伊丽莎白时代 第70章 斯图亚特王朝 第71章 被砍头的国王 第72章 红帽子和红鞋跟 第73章 向西方学习的君主 第74章 堪称全才的国王 第75章 美国独立了 第76章 法国闹翻天 第77章 小巨人拿破仑 第78章 拉丁美洲的英雄 第79章 音乐殿常 第80章 旧报纸上的新闻 第81章 三个新闻家 第82章 屡创奇迹的时代 第83章 不一样的革命——工业革命 第84章 世界大战 第85章 短暂的二十年 第86章 现代的“野蛮人” 第87章 向独裁者宣战 第88章 世界掀起了新风潮 第89章 一个新的大闻 第90章 昨天、今天和明天 试读章节 第19章 宴会中的袭击 “在你吃完晚饭之前,别想吃甜点。”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家人对我这样说。不管我饿不饿,都得坚持“不吃晚饭就不准吃甜点”。爸爸告诉我,这是一条绝对不能改变的规定,就像“米底人和波斯人的法律”一样。 当时,我根本不了解米底人和波斯人,现在我知道他们是两个印欧语系的民族,生活在巴比伦附近——你还记得尼布甲尼撒的妻子是米底公主吗——这两个民族都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管理国家,这些法律不能有任何变通,所以我们现在依然用“米底人和波斯人的法律”来形容一些不会改变的事情。 米底人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波斯人、犹太人、巴比伦人信仰的宗教都不同,这种宗教由一个名叫琐罗亚斯德的波斯人创立,这个人跟所罗门一样富有智慧,他把箴言和赞美诗传给各个地方的群众,后来这些箴言被汇编成书。 琐罗亚斯德认为,世界上存在善和恶两个伟大的神灵。善的神灵代表着光明,恶的神灵代表着黑暗,玛兹达就是光明之神,主宰着善的神灵。波斯人认为善神在火中,所以他们总是让祭坛上的火燃烧着。他们为了不让火熄灭,还派专人守护。守护火焰的人就是古代波斯的祭司,被称为麻葛。据说他们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做许多神奇的事情,就像“魔法师”一样。 下面,我要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居鲁士统治时期,居鲁士是一位伟大的波斯国王,他统治着米底和波斯。 故事开始之前,我得先提到一个小国——吕底亚,它位于特洛伊附近。这名字很耳熟吧,因为它和女孩子常使用的名字“丽迪亚”很像。当时,吕底亚的国王名叫克罗伊斯,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们现在依然会用“跟克罗伊斯一样富有”来形容某个腰缠万贯的人。 吕底亚有许多金矿,但这些金矿绝大部分都属于克罗伊斯。他除了拥有这些金矿以外,还以征税之名,让附近所有城市都向他进贡。 在克罗伊斯之前,还不存在“钱币”这种东西。他们只能用一种东西去交换另一种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一斤肉要拿多少个鸡蛋来换,或者一双鞋子要拿多少斤酒来换。如果要买某种贵重的东西,比如说马,他们就需要拿出一块金子或银子(在交易之前已经用天平称出了重量)。能想象出来吗?没有硬币、纸币,甚至根本就没有钱的生活。 为了交易起来方便,克罗伊斯把金子分割成小块。但是如果每进行一次交易都要称一称金子的重量,就会很麻烦,况且随身带一杆秤也不方便。克罗伊斯就让人事先称出每一小块金子的重量,为了保证重量是真实可信的,他让人把金子的重量和他的名字或名字首字母刻在金子上。这些刻着克罗伊斯印记的金块、银块便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钱币。虽然它们不是圆形的,也不像我们现在使用的钱币那样有着漂亮的图案。 再说说那位伟大的波斯国王居鲁士吧。他出兵攻打吕底亚,目的是占领这块拥有大量金矿的土地。 当居鲁士的大军还在行进中的时候,克罗伊斯就急忙派人去希腊向德尔斐神谕求助,询问在即将发生的战争中,谁将是最后的获胜者。你还记得前面讲过的这个德尔斐神谕吗?人们总是希望神谕给予他们答案,预测命运。 克罗伊斯从德尔斐神谕那里得到的答复是:“一个伟大的王国将会灭亡。” 克罗伊斯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他认为神谕的意思是说居鲁士的王国即将灭亡。实际结果是,确实有一个伟大的王国灭亡了,但这个王国不是居鲁士的王国,而是克罗伊斯的吕底亚王国。 居鲁士并不满足于攻占吕底亚,他接着向巴比伦发起了进攻。 那时的巴比伦人每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只顾着吃喝玩乐,不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他们没有理由担心居鲁士的进攻,因为在他们城市的外围,城墙高高耸立,坚不可摧,并且他们还拥有黄铜制成的坚固大门。他们认为,这座城池固若金汤,无人可破。 但你还记得巴比伦城下流过的那条河吗?是的,幼发拉底河刚好穿过了这座城市。有一天夜里,巴比伦王子伯沙撒正在举办一场享乐的宴会。这时,居鲁士派人筑起一个水坝,将河水引向另一边。抽干的河床为居鲁士的军队提供了通道,他们长驱直入,占领了巴比伦,惊慌失措的巴比伦人全部成了居鲁士的俘虏。据说,有一些巴比伦的祭司为居鲁士当了内应,就是他们为居鲁士军队打开了城门。也许他们认为巴比伦人如此堕落,它的毁灭已经无可挽回。 如果斯巴达的那位莱克格斯当时还活着,他肯定会说:“我早就说过了,只顾享乐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居鲁士突袭巴比伦发生在公元前538年,这是一个很好记的年份,5加3等于8。 两年后,在耶路撒冷当了50年俘虏的犹太人被居鲁士释放,获准回到自己的故乡。“巴比伦之囚”的时代就此结束。 如今,这座伟大的城市巴比伦——邪恶的巴比伦、宏伟壮观的巴比伦,拥有厚重城墙、黄铜大门,还有空中花园的巴比伦——只剩下了一堆泥土,这是证明它存在过的唯一痕迹。 P74-76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们每次求着我给他们讲书里的历史故事。我再也不用拿绳子绑着他们听课啦! ——亚马逊网站读者 抛开科学不论,历史、地理和艺术其实是孩子一生学识的基石:历史是时间的纵深,地理是空间上的广阔,艺术则是孩子心灵的寄托。 ——维吉尔·M.希利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