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活动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本书认为,一个领导者的自我修养、行为处世、公众形象以及影响力,决定着管理的效果甚至成败。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是爱护下属、以身作则、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做人得到下属认可的领导者,自身必然散发出一种领袖的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下属们无怨无悔地追随。
李伟编著的《做人第一管人第二(优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分上中下三篇,从领导者本身入手,分别从“爱人”“自制”“得人心”三方面阐述了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做人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一味讲究领导方法、过度追求管理手段的缺点与害处,提出了“做人第一,管人第二”的观点。
李伟编著的《做人第一管人第二(优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介绍了,在领导行为中,管人讲的是方法,做人讲的是艺术,相对管人来说,做人又是根本——做人得到下属认可的领导者,自身必然散发出一种领袖的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下属们无怨无悔地追随。
相反,如果一味讲究领导方法,过度追求管理手段的高明,团队就会阳奉阴违,危机四伏。
所以,中国的管理者们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注重自身素质修炼,注意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做人第一,管人第二,而不是过于追求刻板的西方式管理,不要把人变成机器,企业与领导者才能“得道多助”,才能发展壮大、基业常青。
001.没有什么比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
美国商界年薪最先超过100万美元的人之中有一位是查尔斯史考伯。他在1921年由安德鲁卡内基选拔为新组成的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而当时他只有38岁。
为什么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要付给史考伯一年100万美元,即每天3000多美元呢?为什么?
因为史考伯是一名天才吗?不是。因为他对钢铁的制造,知道得比其他人多吗?胡扯。史考伯亲口说过,他的手下有许多人,他们对钢铁的制造,知道得比他还多。
史考伯说,他得到这么多的薪金,主要是因为他那跟人相处的本领。这是他以自己的话语说出的秘诀——这些话语应该镌刻在不朽的铜牌上,挂在全球每个家庭和学校里、每个商店和办公室里——这些话语孩童们应该背诵下来,而不要浪费时间去背诵拉丁动词的变化,或背诵巴西每年的雨量——这些话语将会改变你我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确实去实行的话。
“我认为,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史考伯说,“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如果是因为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这就是史考伯的做法。但一般人怎么做呢?正好相反。如果他不喜欢做什么事,他就一心挑错;如果他喜欢的话,他就什么也不说。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的:“第一次我做错了,我马上就听到指责的声音;第二次我做对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夸奖。”
几年前,有人对妻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你知道她们出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竟然是“缺少赞赏和重视”。如果对丈夫为什么会离家出走也做研究,也会获得同样的结果。我们常常把家人所做的事视为当然,很少会表示对他(她)们的赞赏和重视。
为什么多次结婚的迪凡尼兄弟,在婚姻市场上这么一帆风顺?为什么这两位所谓的“公子哥儿”,有办法娶到两位著名而美丽的电影明星,一位闻名世界的首席女歌星,以及身份百万的芭芭拉何顿呢?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波拉尼格妮,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女性、一位男性鉴赏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一次,她说:“他们比我所遇见的任何男人还懂得恭维之道。而恭维之道,在这个现实而没有情境的时代里,几乎是一样被遗忘的东西。这,我可以跟你保证,这是迪凡尼兄弟吸引女人的秘诀。”
领导者做人智慧
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如果要问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002.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假如你想说服别人,让他有所行动,就必须让他了解你的主张到底能带给他什么利益。你应该告诉他,这个主张和你没有关联而是与他息息相关,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某些利益,或者是替他解决某些问题。不这样做,便很难诱发别人对你的主张采取任何行动。
除非你表示这件事能使他获得利益,否则尽管你有充沛的热忱,尽管你把主张浅显易懂地向他表达,他还是不会同意你。
有一回,有一位推销员向一位老太太推销一套暖气设备。
这位推销员很热心地为老太太说明暖气设备的构造、特征、性能等优点。当他滔滔不绝地说完而喘一口气时,老太太对他说:“年轻人啊!我请问你,这个东西能让我取暖吗?”
被认为最懂得说服别人技巧的曾任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在100年前就曾经说过:
“当我和别人谈判时,我用2/3的时间考虑对方的主张,以及他可能将要提出来反驳我的理由,剩下的1/3的时间,才考虑自己的主张。”
任何人都最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你要多多考虑对方立场,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对方的利益”上。否则,纵使你懂得许多说服别人的技巧,你也不可能奏效。
领导者做人智慧
任何人都最关心自己的利益。所以,你要多多考虑对方立场,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对方的利益”上。P2-4
优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美国“百万圆桌”俱乐部曾经做了一个“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公布的数据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是诚实的品德。也就是大多数成功者,排除了我们所认为可能导致成功的机遇、金钱、智慧、努力……他们一致地选择了似乎是与事业无关的做人。
但是,这决非偶然。在现实当中,我们曾见到许多红火的企业,由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与品德问题,以至于内部勾心斗角,从而离心离德,企业分崩离析。也曾听到某企业在危机四伏之时,领导者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上下同心一起闯过了难关。这就是人的原因,人的力量。《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特别是在下属看不到前途和曙光的艰难困苦中,领导者人格的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布兰查德说过:“今日,真正的领导权来自影响力。”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然是充满个人魅力的人。
其实,无论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归根结底成败都是由人。那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首先强调的是“谋”,也是人的活动,也是把人作为了先决条件。中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把修身作为根本。
在领导行为中,管人讲的是方法,做人讲的是艺术,相对管人来说,做人又是根本——做人得到下属认可的领导者,自身必然散发出一种领袖的魅力,这种魅力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下属们无怨无悔地追随。做人成功者,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不谋而就。
相反,如果一味讲究领导方法,过度追求管理手段的高明,团队就会阳奉阴违,危机四伏。在中国,一个人不会因为非常聪明就能成功,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也不是聪明,而是会做人、讲义气、受人拥护,有时甚至别的什么都不会,而仅仅会做人就能获得成功。
所以,中国的管理者们,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注重自身素质修炼,注意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做人第一,管人第二,而不是过于追求刻板的西方式管理,把人变成了机器,企业与领导者才能“得道多助”,才能发展壮大、基业常青。
领导者把管人上升到做人的层面,是最高超的管理艺术,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李伟
2014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