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诗神韵/大家文库
分类
作者 闻一多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诗作家,自由体诗人。

闻一多先生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朴与自然美的光华。先生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成果的精华选本。为了适应多数青年读者的实际需要,闻先生用力甚勤、成绩斐然的考据文章、史料辑录,编者没有选录。

内容推荐

闻一多先生具备才子悟性、名士风度、战士激情,他从事古诗研究所做的基础工作用的却是乾嘉学者的考据方法,冷板凳一坐十余年。当他用中西兼具的文化储备和诗人的灵性去观照冷冰冰的文字资料,古典诗人一个个复活了,成了可以和今人唱和的朋友。相隔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闻先生引经据典、浅斟低唱背后隐藏的万丈豪情。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成果的个精华选本。藉由一个新诗人的古典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多方面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全豹之一斑。

目录

第一辑 诗经新解

诗经的性欲观

匡斋尺牍

说 鱼

第二辑 楚辞札记

读骚杂记

司命考

屈原问题

人民的诗人——屈原

端午考

廖季平论离骚

什么是九歌

东皇太一考

第三辑 唐诗杂论

类书与诗

四杰

宫体诗的自赎

陈子昂

孟浩然

贾 岛

英译李太白诗

杜 甫

诗的唐朝

唐诗校读法举例

第四辑 诗律研究

歌与诗

文学的历史动向

律诗底研究

诗歌节奏的研究

诗的格律

诗与批评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诗经的性欲观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一诗诚然当得起这八个字的批评。但是淮南王安把孔子的意思扩充了,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太史公评《离骚》亦有此语,其实他是借。用淮南王安的。)清人江永、崔适大概看着国风淫得太不成话,于是根本的怀疑孔子未曾删《诗》。江氏说“孔子未尝删《诗》,《诗》亦自有淫声”;崔氏说“孔子曰·‘郑声淫’,是郑多淫诗也”。前辈读《诗》,总还免不掉那传统的习气,曲解的地方定然很多,却已经觉得《诗经》云淫是不可讳言的了。现在我们用完全赤裸的眼光来查验《诗经》,结果简直可以说“好色而淫”,淫得厉害!

当然讲《诗经》淫,并不是骂《诗经》。尤其从我们眼睛里看着《诗经》淫,应当一点也_不奇怪。我们在什么时代?《诗经》的作者在什么时代?如果从我们眼睛里看不出《诗经》的淫,不是我们的思想有毛病,便是《诗经》有毛病。譬如让张竞生和免耻会的太太小姐们来读《诗经》,当然《诗经》还不够淫的。可是让我们一般平淡无奇的二十世纪的人(特别是中国人)来读这一部原始的文学,应该处处觉得那些劳人思妇的情绪之粗犷,表现之赤裸!处处觉得他们想的,我们决不敢想,他们讲的,我们决不敢讲。我们要读出这样一部《诗经》来,才不失那原始文学的真面目。若不是这样,关于《诗经》便要发生两大问题了。(一)性欲的本能抑制得那样到家,那产生《诗经》的时代,在人类进化史中,不是一件大怪事吗?(二)即便《诗经》的时代没有毛病,《诗经》的本身也要发生疑问了,换言之,这三百。五篇诗,不知道又是谁造出来的赝鼎。《诗经》时代的生活,我们既知道,没有脱尽原始人的蜕壳,而《诗经》本身,又不好说是赝品,那么,用研究性欲的方法来研究《诗经》,自然最能了解《诗经》的真相。其实也用不着十分的研究,你打开《诗经》来,只要你肯开诚布公读去,他就在那里。自古以来苦的是开诚布公的人太少,所以总不能读到那真正的《诗经》。

《诗经》表现性欲的方式,可分五种。(一)明言性交,(二)隐喻性交,(三)暗示性交,(四)联想性交,(五)象征性交。明言用不着解释。隐喻和暗示的分别,前者是说了性交,但是用譬喻的方法说出的,后者是只说性交前后的情形,或其背影,不说性交,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联想又有点不同,是无意的说到和性交有关系的事物,读者不由得要联想到性交一类的事。象征的说到性交,简直是出于潜意识的主动,和无意识的又不同了。当然一首诗可以包括几种的表现方法,又有介乎两种之间的表现方法,所以极端严格的分野,是不可能的。

喓喓草虫,超超阜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

这讲得如何的痛快,如何的大方!可是那所讲的是什么?《郑笺》释“觏”字,引《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古代婚礼,主人(即新郎)和新妇先要用过“同牢之馔”,然后有人“御衽席于奥”,然后“主人人,亲脱妇缨,烛出……”这诗里“亦既见止”便指同牢时的相见。有人又释觏为见,同牢时既然见了,再讲见,岂不重复了吗?其实她的愿望,不是空空见一见,就够了;她必待“亦既觏止”,然后她那像阜虫趣超跳着的心,才“则降”,“则说”,“则夷”了。《仪礼》乡饮酒,射燕诸礼都要奏二南的六诗,召南的三篇是《鹊巢》、《采蘩》、《采■》,偏偏把中间的《草虫》抽掉了。惠栋解释这理由是:“始见君子之事,昏礼所谓主人揖妇以人,御妊席于奥之时也。始曰我心降,再曰我心说,又曰我心夷,其言近乎亵矣。”《诗序》偏说是“能以礼自防”。不知道那不能以礼自防的,还要亵到什么程度!  孔子说:“郑声淫。”班固说:郑国“土陋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自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苘兮’,此其风也”。《太平御览》引韦昭答云:“时草始生,而云蔓者,女情急,欲以促时也。”从孔子到汉晋人都不怀疑郑诗的淫,为什么后人倒怀疑起来了?最近我们才完全看破了“村野妄人”(郑樵骂毛公的话)的骗局,《诗经》终于出头了,现在我们可以欣赏那真正道地的郑国文学。现在我们看二十一篇郑诗,差不多篇篇是讲恋爱的。但是说来也奇怪,讲到性交的诗,也不过《野有蔓草》和《溱洧》两篇。

《周礼》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这种风俗在原始的生活里,是极自然的。在一个指定的期间时,凡是没有成婚的男女,都可以到一个僻远的旷野集齐,吃着,喝着,唱着歌,跳着舞,各人自由的互相挑选,双方看中了的,便可以马上交媾起来,从此他们便是名正言顺的夫妇了。这一回《野有蔓草》的诗人可真适意了,居然给他挑上了一个眉清目秀的美人,他禁不住要唱出来!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皆减!

你可以想象到了夜深,露珠渐渐缀满了草地,草是初春的嫩芽,摸上去,满是清新的凉意。有的找到了一个僻静的岩下,有的选上了一个幽暗的树阴。一对对的都躺下了,嘹亮的笑声变成了低微的絮语,絮语又渐渐消灭在寂默里,仿佛雪花消灭在海上。他们的灵魂也消灭了,这个的灵魂消灭在那个的灵魂里。停了半天,他才叹一声:“适我愿兮!”“与子皆减”也许是她的回答。没有问题,《野有蔓草》一诗,从头到尾,都是写实的。毛亨偏偏不做美,硬派那“零露溥兮”,“零露瀼瀼”是反兴“君之恩泽不流下”,真是“匪夷所思”的怪话。至于那“邂逅相遇”四个字也不应解作不期而遇。陈奂《诗毛氏传疏》辨得极清楚,他讲邂逅当依《绸缪》释文作解觏。《淮南子·傲真篇》“孰有解搆人间之事”,高《注》云:“解搆,犹合会也。搆与觏通。”逅,《五经文字》亦作觏。再证之“男女觏精”,则邂逅本有交媾的意义。《尔雅·释诂》:“觏,遇也。”然则遇字也有同样的意义。这样看来,“邂逅相遇”,不是邂逅,便是遇,总有一个是指性交那回事的。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茼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是郑诗里第二篇讲性交的。孔颖达发挥这篇诗的意义最为详尽。“溱水与洧水春冰既泮,方欲涣涣然流盛兮。于此之时,有士与女,方适田野,执芳香之兰草;既感春气,托采香草,期于田野共为淫佚。士既与女相见,女谓士曰:‘观于宽间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言。女情急,又劝男云:‘且复更往观乎?我闻洧水之外信宽大而且乐,可相与观之。’士于是从之。维士与女,因即其相与戏谑,行夫妇之事。及其别也,士爱此女,赠送之以勺药之草,结其恩情!以为信约。”案《韩诗内传》:“……三月桃花水下之时至盛也。……当此之时,众士与众女方执兰祓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水悦者俱往观之。”难怪在这种背景之下,有桃花,有流水,有成群结队的士女,“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难怪在这种时候,他们要“感春气”,“为淫佚”了。P2-5

后记

闻一多先生(1899—194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诗作家,自由体诗人,但他一生主要的学术研究兴趣,却在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诗方面。

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前期,闻一多发表的都是“五古”、“七古”之类的旧诗,文学上推崇严复的译文,对白话文学回避甚而排斥。当时他读古诗的兴趣很大,1919年2月10曰他的曰记写道:“枕上读《清诗别裁》。近决志学诗。读诗自清明以上,溯魏汉先秦。读《别裁》毕,读《明诗综》,次《元诗选》,次《宋诗钞》,次《全唐诗》,次《八代诗选》,期于二年内读毕。”不久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思潮如火如荼,受时风感染,闻先生转变观念和风格,开始写作白话文,发表新诗。1922夏天,闻一多先生远渡重洋赴美国学习西方文学和油画,诗兴更浓,数年以后即以《红烛》、《死水》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文学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但是青少年时期的兴趣根深蒂固,将伴随终身。闻一多先生系统研读旧诗的成果与他的新诗成就齐头并进。1922年他23岁,完成论文《律诗底研究》。1925年夏天结束留学回国以后,闻先生先后到多所大学任教,又将以往对古诗的散漫的兴趣转化成系统的学术研究。1930之后,他致力于唐诗研究,重点是杜甫,写成了《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少陵先生交游考略》;接着是岑参,1933年发表《岑嘉州系年考证》、《岑嘉州交游事辑》。一个新文学作家对古诗下的是朴学家的考据功夫,可见闻先生的毅力和雄心。

1932年暑假过后,闻先生回到了母校国立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讲授“王维及其同派诗人”、“杜甫”和“先秦汉魏六朝诗”三门课。第二学年,讲授“《诗经》”、“楚辞”和“杜诗”。第三学年,讲授“《诗经》”、“楚辞”、“唐诗”和“乐府研究”。

1933年9月29曰,闻一多在给老朋友饶孟侃的信中,讲述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困惑、抉择和一系列的研究计划:“总括的讲,我近来最痛苦的是发见了自己的缺陷,一种最根本的缺憾——不能适应环境。因为这样,向外发展的路既走不通,我就不能不转向内走。在这向内走的路上,我却得着一个大安慰,因为我实证了自己在这向内的路上,很有发展的希望。因为不能向外走而逼得我把向内的路走通了,这也可说是塞翁失马,是福而非祸。”他在信中罗列了“向内发展”的工作计划:

(一)毛诗字典;

(二)楚辞校议;

(三)全唐诗校勘记;

(四)全唐诗补编;

(五)全唐诗人小传订补;

(六)全唐诗人生卒年考,附考证;

(七)杜诗新注;

(八)杜甫(传记)。这个宏大计划随后逐步实施,具体成果是:一系列唐诗论文,全唐诗的补订、考辨、校勘,唐文学年表,全唐诗人小传、补传,诗经、楚辞考证,诗经、楚辞系列论文,等等。在1946年被凶手暗杀前,闻一多先生完成了1933年秋天他的宏大计划的大部分。

闻一多先生有一句话被引用在中学课本里,以激励青年学生:“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先生身体力行实践了他的人生信条。如果没有饶孟侃先生保留下来的这封信,我们无从知晓他的思想困惑、学术选择和研究计划,但是他辛苦工作的累累硕果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闻一多先生具备才子悟性、名士风度、战士激情,他的古诗研究基础工作用的却是乾嘉学者的考据方法,冷板凳一坐十余年。当他用中西兼具的文化储备和诗人的灵性去观照冷冰冰的文字资料,古典诗人一个个复活了,成了可以和今人唱和的朋友。相隔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闻先生引经据典、浅斟低唱背后隐藏的万丈豪情。

西南联大期间,闻先生曾撰有《四千年文学大势鸟瞰》一文,未刊,此文可能是他拟想中的中国文学史的提要。作者摒弃了当时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流行见解,视野纵横开阔,他对四千年中国文学的分期,各时期的特点,以及对重要作家的简要点评,给人以拨云见曰豁然开朗之感。假如闻先生没有英年早逝,再工作数十年,他可能会把此前的系列研究贯穿起来,融入他对中国大文学史的宏观叙述,为我们提供一部截断众流、一统九派的中国文学通史巨著。这是中国文化界的莫大遗憾。六十年来,这个遗憾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弥补。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成果的精华选本。为了适应多数青年读者的实际需要,闻先生用力甚勤、成绩斐然的考据文章、史料辑录,我们没有选录。

借由一个新诗人的古典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多方面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全豹之一斑。这是编选者的初衷,但愿这也是读者诸君掩卷之后的真切感受。

顾建平

二○○八年三月十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9: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