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忘了很多事情。忘了一些爱,一些恨,一些情,还有一些愁。当然,我也不记得喜欢过的第一朵花儿。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我来到这个人世,遇见的第一朵花儿的好模样。
现在,我喜欢的是睡莲。城北有大湖。湖里有睡莲。一岁一枯荣,春生冬灭,长长消消。抱定叶嫩花初的期待,入春之后,我常去徘徊。不知怎样的缘故,总是隐隐以为,一朵睡莲身上,托付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睡莲美丽如谜。端望它时,无论揣着的是怎样一番好坏心境,遽然间,总是生出嫣然百媚,置心情于清扬旷远。影影绰绰间,似乎可以捕捉到己身以睡莲形式存在的感觉。是遍体通透,心地稳泰,有如端坐于永恒的光明之中。
一花一世界。描说的,不知是否这样一种况味?我每每驻足湖边,就要屏息对睡莲行端凝之仪。稍瞬,奇迹来临,时光慢了下来。眼前,有娇黄、有粉红、有乳白,莲瓣含着温润的玉光,我面对它们,无语倾动。美是慑人的。美也可以慑住时光。
此前我从来不知,时光也是可以被操弄的。人生匆匆,光阴不可留。只要用心,却总能找到一些拖住光阴步履的方法。
比如,守望一朵睡莲绽开。
终于,一丛丛睡莲舒叶吐花了。是上午九点多,阳光软,小风轻,睡莲在一夜清凉好睡中,完全醒了过来。我照例一朵又一朵,无语欢谈,问候着它们。突然,我差点喊出了声:“咦,怎么花朵比前天大了很多?”
四下无人。我涌在心里的清亮话音被一湖春水吞纳,像一个秘密被悄然消解。一只孤独的白鹭,高高地,驮着天空在湖上飞。
我有些激动。
充当一个生命的探子,竟然如此有意思。睡莲花性朝开暮合,单朵花期不过三四天。然而,此前我没有注意到,在一日复一日开开合合的同时,它竟然还在持续生长。成年之后,专注于营营为生,专注于一己悲欢,觉得人世的纷扰已是无计止息,对于“它世界”,根本无暇关顾。
实在也是没有见过,有哪一种花儿,会在绽放之后,还成长不止。故而,我不敢肯定,我之所见,离睡莲生命的真相有多远?或许,前天的记忆也是可以出错的?
是,想着若是遇见一个成年人,仍然持有灵性不断成长,我是喜爱不禁的。莫非,存在于天性中的睡莲之爱,也正是藉于此点原因?
今朝的花颜壮丽于昨夕。
抱着此番发见,这一天回到家,所见所为,一片清和静美。就连平日里厌烦的尘浊恶声,也充耳不闻了。
你看,一朵花儿,总是可以带来神的喻示,使人心地明亮,愉悦无比地,神驰于晴妍香风里的日月山川。无怪乎苏轼诗云,“万里归来后,八方在户庭”。是把美好清朗的天地,把壮阔旖旎的风景,一应带回了家。
于我,“万里归来”不是常态。常有的是,外出时在郊外顺手采一把叫不上名的野花,不加修饰地插在现成的花瓶里,瓶中注水,也能好好地开上几天。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回,一把好好的小白菊,竟变成了小毛绒球,在我的目瞪口呆中,绒絮儿飞了一屋子。还有开着花球的蒲公英,采回家来,几天后也是要在房子里起舞的。等它们尽了兴,沙发上,地毯上,钢琴上,一吹一层白绒,轻轻薄薄。一而再地,我还是逢花必采,置家人的轻责不顾,容许着它们在家宅里的撒野。顾恋着的,是那几丝生命的新鲜气息,灵动清雅,令人心多情柔软。
我的花儿是有限的。但花朵里,却有江山处处。得吸纳多少天地精华,才能催开其中一朵?江山的情怀是无限的。
苏轼的“户庭”是有限的,而万里天地的“八方”却是无限的。好的日子,长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在有限和无限的转换中,细细悠悠地体会着,慢慢打发吧。
有的人面对一朵花儿,会徒生悲凉,伤逝其凋零,从而坠入厚重的虚无之境。一个朋友说,“羡慕你的好境界,只是感怀伤逝,自己掉入虚无怎么也出不来。”
到底是出不来?还是不愿意出来?其实,只需一个转身,从俯身“它世界”,变为融入“它世界”。我们就能飞翔于日常之外,打破生命的界别,于惯常所见的事物中领略新意和大义,从而最大限度地葆有己身生命的新鲜度。
世界内部有太多秘密,只要不是太麻木,每天早上起来,总会被新奇和奥妙缠绕。如果,我们在与万物同游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幽微而具体的喜悦澄明,就有了眷恋人世的最大理由吧?由此,人生的虚无之重,也就“豁啷”一下,坠地作响,给破了法吧?
顺便说一句,赏睡莲,上午十点前为最,可图其鲜洁挺秀。最好的,是在细雨纷作的天气,着一条长长绿萝裙,披了轻粉色开衫,撑一把杭制青绸伞,独看花开。当然了,有月的夜晚,亦是良辰。
赏荷花亦如是。
要独行。切记。切记。
P3-7
在当今文坛,来自井冈山下的安然,其散文独树一帜。她的文字,既有着沉静多思的知性光芒,又有着摇曳多姿的勃勃生机。安然的散文,穿行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有禅意淡淡,有静气悠悠。其无论描摹世间百态,抒发自然情怀,抑或叩问人生真谛,追寻美的事物,都文思别致,宁静致远,字里行间满布对人世和生命的大爱诗情。她的散文,闪烁着以尘世和苦难为底色的个体精神美学,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传递着生命的芬芳。读安然的散文,一如忙碌疲惫之余,摆脱浮世喧嚣,戒除身心浮躁,欢喜地步入人生后花园,瞬间心有所定,安静如怡……
——《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著名作家杨晓升
花开见佛
此书的出版曲折难尽。起意将书中文字结集,先是一个意外,后来是要感谢一个恩师,他叫古耜。
面对书稿,点点滴滴文字后面的故事、人物、心境,慢慢复活。而我,连细细咀嚼的时间也无。有人说,最美好的生活在回忆中。我不,最美好的生活,只在我的当下,此刻,现在。
是的,我还远没有到达只靠回忆创造美好生活的老境。事实上,我的心中,时刻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蹦蹦跳跳。就是这个小女孩,给了我一双新奇的目光,引领我,重新打量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不再抱怨,不想抱怨,没有抱怨。有智者,不会把有限的人生蹉跎于无谓的抱怨之中。记住,我们不是来这个世界耍枪弄棒的,而是来这里观光采风的。这个世界,有山河大地,有日月星辰,有鲜花树木,有飞鸟游鱼,有珍禽异兽,有阳光雨露。有书籍音乐,电影宗教,美食华服。有爱恨情仇,恩怨是非。有一个好奇的生命,兴致勃勃想要经历的种种……
我确信,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的点滴丝毫,更没有能力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世界。所以,和这个世界相亲相爱,让穿行于这个世界的灵魂变得更加丰美雅实,才是对自身生命的端然负责。
非如此活着不可。
天地有大美,生命有大义。我在大美和大义中活着,大谢难言。
又终于言说了这么多!仅以此书,献给养育了我的天地万物!献给我爱的和爱我的一切!
别想太多,我们只管活着。
安然
2017年2月28日
在风雅的人世徘徊
我的人生经历过一个大坍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职业的一个意外转向,注定了我要在精神炼狱里走上一遭。当曾经厚实丰满的人生突然间失去质感,薄如蝉翼,憔悴不堪,重建个人的精神秩序和构建崭新的生命体系就成为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拯救自己,让自己不死,让自己取得跟众生一样简单快乐活着的权利,让生命在精神废墟上开出花朵来更重要。
我选择了文字。
由此,阅读和写作成为护佑我转危为安的慈悲神明。
第一阶段,需要修筑的,是坍塌了的人生长城。
我要努力确认人生有意义和有价值。
一篇《你的老去如此寂然》,与其说写的是外祖母,不如说写的是自己;与其说心疼的是外祖母,不如说心疼的是自己;与其说是写给大家看,不如说是写给想象中的神明看。它是多年求索追问的心血结晶。就是它,给我带来了意料外的收获——2006年,顶着第三届老舍散文奖的桂冠,它唤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不少人为之流下动情的泪水。
我在这些共鸣和泪水里得救了。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引领我走进了很多读者的内心。
真切地,我听到神明一声叹息:读到这些,我就知道你有救了,对你彻底放心了。
其实,早在2003年10月底,是10月26日,作品最后一个字完成,我就如放下了人生的千斤负累,喜悦澄明,月朗风清。那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几近得救了。
听起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借助于一篇文章,真的有可能实现自我的终极救赎么?
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的确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迹。不可否认的是,奇迹背后,是一片不堪入目的废墟,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和苦难,有着无力抗拒的人生大虚无。《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只是恰好把这废墟中的所有,开成了一朵独特的花儿,并发散出意料外的迷人芳香。
区区一篇散文,居然可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就像是做梦够着了彩云,让自我拯救的写作目的,逐渐变得诗意起来。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当写作已经如愿安妥了灵魂,当从虚无的手中重新夺得活下去的生命权,人生是否需要重新出发?
在精神秩序的构建中,我实在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身陷滚滚红尘,仅仅一个随波逐流的“活下去”,肯定是不够的。相对于一个吃饱穿暖的平实人生,我向神明索求了更多——对的,一个单纯、明媚、平静、清明、绝对和谐的优美人生才是我真正想要拥有的。 这一回,神明又眷顾于我。它再次牵起我的手,弓l领我走向了对天地万物的审美。近年来,一回又一回的与万物同游,使我忘记了自己“人”的身份,抹消了自己与万物的差别,把自己从“人”的位置上归了零。
就这样,跳出人世的纠葛纷乱,一方面,我在人类传承的人文精神宝库中,去获得美的滋养;另一方面,我兴致勃勃,把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向了观察大自然的生息循环,从而更深地勘悟出自身存在的意义。
终于,我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生命状态:回归婴儿态,以淋漓元气,从审美的意义上出发再活一次。
近两年,由于命运恩宠,我有幸多次独行于家乡一个野性十足的大峡谷,读书,发呆,听鸟鸣看花开,守候日出日落,观云海佛光,享受万古寂静……一个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人是有福的。一回暮春,山雨轰鸣了一天一夜,我于峡谷小木屋中读着爱默生的《论自然》,在风雨的急促之声里万分喜悦地想,这人间,光有这样的风声雨味,就很值得一心一意地过下去。
原来,一路的动荡,不过是受神明指引,把审美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终于,抵达了自我满足的诗意生存。
嗯,这个风雅的人世,终将留下一个女子徘徊的身影。
2017年2月28日
《浮世的恩典》是安然的一本散文集,分五辑,分别为“心印自然”、“静水流深”、“书卷香远”、“闲云点点”和“莲心不染”。这是一本关乎心灵和精神的书。它超拔于庸碌和琐屑,从自然、文学、读书、信仰、情感、日常生活出发,以思辨见长,用安静、安宁以及感恩的笔触,虚实相依,记录和思考着人生的故事和价值,在审美意义上描绘着“诗意生存”的画卷,在喧哗的尘世里,起到了抚摸灵魂慰藉心灵的作用。
安然所著《浮世的恩典》是“悄吟文丛”10本女作家散文集之一。全书共分五辑,文字优美有诗意,写景言情皆生动,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发人深思。总体来说,本书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散文集。
著名作家莫言、贾平凹、邱华栋、刘兆林、马步升、王兆胜、谢大光、许辉、叶广苓、杨晓升倾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