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漂流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屠岸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残垣断壁,信手拈来;满目疮痍,跃然纸上。究竟民国是用什么样神奇的教育赋予一个垂髫孩童这样一支妙笔?

抗战爆发,国破家亡之际,一个少年奔走天涯的心路历程里又流淌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就让那双小手撑起船篙,带我们去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漂流一回吧。

《漂流记》,翻译巨匠屠岸先生的首部长篇作品。13岁创作,尘封78年,首次面世。是一部最忠实于事件原貌的“记叙文”,是一个少年眼中战争年代的独特记忆。

内容推荐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本书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目录

《漂流记》新版序

《漂流记》:一点说明

第一章 归故乡常州之后

第二章 前黄之行

第三章 逃难前

第四章 风雨夜程

第五章 风尘中的省会——镇江

第六章 浩渺的长江

第七章 大都会中的彷徨者

第八章 巧遇

第九章 小火轮中

第十章 大镇——新堤

第十一章 异乡的生活

第十二章 新居

第十三章 返道

第十四章 奔走在武汉

第十五章 铁道线上——粤汉铁路

第十六章 珠江之畔

第十七章 南海一小岛——香港

第十八章 天涯畅言

后记

附录:《漂流记》中的人物

试读章节

我的头伸出划子舱外,只见刚才的码头处,一片灯火点点地闪烁着。同时在每个亮点下的水面上,起了一条绉的银波,微微地摇摆荡着。再望着它的对方,完全是一片灰色的迷茫,苍苍地,这灰色中,蕴藏着伟大的长江,包含着滔滔汩汩浩浩渺渺的亚细亚第一大水——长江的一切。那和平地用灰色来表示一切的“造物者”,我极端地佩服他崇高伟大的艺术!神圣的艺术的艺术!

江面上发现了几只轮船,都灯火明亮地停泊在那里。我几次以为它就是瑞和轮,一:因为船家婆几次说快到了,快到了;二: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钟点,还有,这么大的轮船,似乎有“是瑞和轮”的可能性。

又划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之后,真正的瑞和轮的灯火,才由远而近,由近而在眼前了。划子先靠近趸船。我们都要越过好几条趸船,才能进轮船。我们押着行李,跟了那红脸大胖子老周,走过了三四条铁皮小船,到了一只较大的宝和号趸船,再过跳板,才上了瑞和轮的边廊。一股浓烈的“阿摩尼亚”气很不客气地窜进我怯弱的鼻管,这是瑞和轮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我们又跟着老周进舱了,在明亮的电灯下,许多流氓似的水手在搓麻将、喝酒猜拳,尤其使我感到心悸的,是每一个水手、茶房,他们的面孔尤其是他们的面部表情,是多么的可怕恶辣!同时,一种热烘烘的空气,包围在我的四周,一种说不出的酸臭,侵入我的鼻腔。满目又是龌龊浪漫阴刁凶狠的人脸。我感觉到自己已进入了世界中的黑暗网。这是瑞和轮给我的第二个印象。

老周领我们到了铺位前,突然几个茶房一围上来,因为我们是定的一个铺位,买两张票,一个茶房把我们的人数一点,便险恶地嘿嘿冷笑,说:

“怎么?四个人?”

老周似乎表示歉意,红胖的脸上,显出了笑容,接着又咯咯地笑了两下,把粗硬的手在那茶房的背上拍了两下,便像是要求似的说:

“喂!老朋友!这,帮帮忙啦,哈哈……”

老周瞥见对方不快活的神情,呆了半天。忽然回过头来,目光四下旋转,最后毕竟将那视线射在我身上,我却莫明其妙,老周的厚嘴唇拆开了:

“这,小把戏哕!哈哈!”

突然的:

“小把戏啊?小把戏啊?……小把戏哕?小把戏啊?……小把戏,小把戏……把戏……小……把……小……把戏……小……?”

我忽然感到极度局促,脸上一阵热一阵冷,头不自主地低了下来。但我又忽然想到这种怯弱的行为,在大庭广众之间,很羞。便又决心地把头昂起,这又令人难堪了,一个瘦小的小眼湖南佬,锐利阴险的目光正射在我脸上。我心中一怔,正想装些假痴假杲的神气,那湖南佬却对我会意地一笑,我心中犹似被射了一箭……

我又忽然注意到,缩在铺内的母亲很怯弱地在求老周:

“帮帮忙!帮帮忙!”

声音似乎发抖了。我心中又是一酸,我从没有听见母亲说出这种悲哀的声音,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在压我的心,在用力地压着我的心,我脑中含糊地混沌地隐约地听见湖南佬的阴笑的骂声,接着又是一片好似对骂的叽叽咕咕,湖南佬的声音是最高了,我似乎失去了知觉,几乎昏厥了。

最后买三张票,定两张铺。平常买了票不要再出钱定铺,而现在完全是敲竹杠性质。这舱原是在船头里,中央有一个抛锚的机器,两旁都是铺,我们的铺在左边。本来这些铺都是水手自己住的一种鸽棚,现在他们让出来租给旅客住,钱向自己荷包内塞。我们的三张票,始终没有到手,因为船票要到船主外国人那里去拿,现在他们把票钱自己拿去,只口中说包送到汉口,至于洋人来查的时候,他们自有对付办法。我们的茶房,就是那湖南佬丁家俚老丁。我们的行李除了一只藤包外,都交给他放到一个货舱里。事妥后,我们便把被子铺在鸽棚内。此种鸽棚共有三层,我们定的两个,一个在下层,母亲和珑妹睡;一个在中层,我和荣哥睡。

P49-51

序言

这本小书,是抗日战争初期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笔者与家人逃难避祸经过的文字记录。写作过程已在《〈漂流记〉:一点说明》中说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是为保卫中华民族、保卫人类尊严、抵制并击退日本侵略暴行的伟大人民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的战争是残暴的侵略战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人类的反动战争。日军肆意屠杀中国的和平人民,强奸中国的和平妇女,抢劫中国人民的血汗财产,烧毁中国百姓的房屋和城市建设。日本充分暴露了他们兽性的、非人的凶残本性。当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记者田伯烈(H。J。Timperley)来华采访后于一九三八年出版的《外国人目睹的日军暴行》一书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向世界公布称,“发觉事态之惨,殊出人意料”,一千八百万难民“被埋葬在黑暗与风暴之中”,日本侵华乃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最近中国吉林省新发掘出日本侵华军来不及销毁的档案,是日军侵华过程中自己写下的记录,内容涉及实施南京大屠杀、强制性奴隶(“慰安妇”)、向731部队“特别移送”人员以供做活体试验、残酷奴役劳工等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罪行。这批档案相当于日军的“自供状”,为他们的罪行提供了原始证据,可谓铁证如山。

笔者当年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初中二年级学生,在日本侵略军迫近家乡江苏常州时,随家人逃难,一路上记下了所见所闻,文笔幼稚,但难得的是,所记的都是真实。虽然没有直接的战场经历,但所写的一草一木都是真实。若非亲身经历,不可能这样写出。它排斥了任何虚构与渲染,因此,它也就是历史。

它原是一本记事簿,是为了自己回忆时有个依据,从没有想到要正式出版。现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这本小书,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为了使读者获得更多认知,除了保留原有的插图外,还增加了若干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及一幅逃难行踪路线图。

感谢北方文艺出版社的好意和责任编辑安璐女士的辛劳,感谢所有愿意翻阅这本小书的亲爱的读者。

屠岸

二〇一四年八月一三日

后记

我之要写作本书,在逃难前就已萌生了一路记载的计划。但是途中诸多不便,哪里有机会给你记载呢?到了新堤的“新居”里,以为奔走天涯可以告一段,便动笔写起来,可是刚写了一个开头,即写到在常州第一次赴火车站的事,又要返回武汉去了,笔只得搁起来,一本簿子也塞到箱子里去。

长驱到沪,初数日继续写作,但不久忙着投考学校,渐渐疏忽下来。一九三八年春天来了,我在省立上海中学读书,因为少上了一学期课程,程度不够,功课一忙,写作的事又由断续而至中止了。那时还只写到在汉口赴新堤时登上汉福轮的阶段。有一次在祖铭哥的床边一张桌子上决定发奋写作,岂知写不到数行字又搁了起来。不日那房间因七姨来居住,搬动了几张台桌,我那本簿子,遂不知去向了。’

我失掉了它,写作本已心灰意懒,加上在上中学习成绩不好,更是无暇顾及这事了。暑假来临,我去投考大同附中,不意被录取。而那本失去的簿子也在二楼食桌的抽屉内发现,早已破残不堪。但是我却因此定下了一个计划:到书橱里抽出一本册子,那册子是在上海中学求学时所购,预备用来写作的,现已搁在那里许多时候了,拍去上面的灰尘,出现一本簇新的册子。我预备把原来簿子上已写好的文字统统抄到这本册子上来。原来簿子上的文字,都是信手写来,没有推敲,总有不妥之处,现在决定修改了再誊写到新册子上去。抄完以后,再继续写作下去,仍是先起草稿,自己修改后再誊写上去。并且预备再把逃难时期所作的单篇文章及代替摄影的写生画放进去,这样可以完美和整齐些。这工作我立刻实行起来。不幸又生了胃病,还好,我的工作在病愈后立刻继续下去。但不久大同附中开学了,我的工作,又停顿下来。

我虽然努力抽些时间来写作,可是刚写到新堤的开端,我生起伤寒症来了,写作完全停顿。整整卧床两个月,大同附中的大考也没有去应试,我也不想再进大同附中了,因为它校风不好。在寒假内身体才算完全复原,于是赶紧写作,总算完成了在新堤的记载和回到武汉后的记载。在新堤的二十天,时间虽短,处理实在不易,共分三章,花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起草,修改则更麻烦,有好几段东西是前后移动修改、数度斟酌的,幸而最后终于完成了。

一九三九年春(民国二十八年),江苏省立常州中学在沪复校招生,我去应考,幸被录取。在常中求学的第一个月内仍是努力写作,一口气写到香港。中间粤汉铁路车中一章,因为忘记了许多事实,几乎使我变成一个“考古学家”,各处搜集相关的材料,多次和荣哥回忆讨论,又去访问湘铭,终于写作完成了,我心中非常高兴。

在常州中学第一次月考后,不知什么缘故,写作又停顿下来。停顿的时间,一直延续到最近,即一九三九年的初夏。等到我在常中初中部毕业后,才重新取出这本册子来,发誓写完这部纪实作品。但事情不巧,七月十日是上海中学招生考试的日期,我想去试一下,不能不准备功课。于是我决定,把这本《漂流记》赶紧写完,腾出时间来准备功课。加紧写作的结果,是没有到六月底便大功告成了。

回头看这本册子,是我第一次长篇写作的尝试,但没有给别人阅读的价值,更不是文学作品。但它对我却又是莫大的安慰:当我完成它的时候,心里好像有了一个寄托,而且等到将来翻阅它的时候,能使我追忆过去的事情,是极有趣味和极快乐的。所以我在内容方面,切求真实,毫不伪饰。如果其中有不真实的地方,对我将来的回忆,不是要打折扣吗?所以荣哥问我:

“你这作品是有深刻用意的文字呢,还是忠实的叙事文?”

我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忠实的记叙文!”

叔牟于上海

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