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唐·麦卡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精)》是著名战地记者麦唐·麦卡林的自传性作品,他以深刻自省的文字,记录下自己数十年穿梭于战场之际对战争与死亡的思索,对个人生命经历的剖析,以及对人类苦难的不平之鸣。全书见证作者半世纪以来目睹战祸灾难的肺腑之言,充分展现一名不逃避良心折磨的新闻工作者最真诚的反省与回顾。

内容推荐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精)》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入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

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

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入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

目录

序:难以捕捉的宁静

前言

致谢

第一部 街头浪子

 01 战场

 02 战争之子

 03 帮客街的弃儿

 04 惊人的解脱

 05 猎狗

 06 坦克战事

 07 谋杀案

 08 加紧脚步

 09 首次试炼

 10 素行不良

第二部 进入战场

 11 与雇佣兵同行

 12 搜索摧毁

 13 先是狮子,又是秃鹰

 14 耶路撒冷

 15 另一种沙漠战争

 16 顺化战役

 17 战争的教训

 18 比亚法拉的孩子

 19 吃人的人

 20 任务中受伤

 21 被困安曼

 22 雨林里的灭族

 23 躲在照相机后头

第三部 生死命题

 24 伊迪·阿明的囚犯

 25 十三号公路之前的握手

 26 戈兰高地之死

 27 杀死基督的部落

 28 等待波尔布特

 29 大屠杀

 30 与阿拉法特野餐

 31 怀疑的阴影

 32 伊朗大地震

 33 与“圣战士”同行

 34 对改变的不安

 35 国王饭店的白毛巾

第四部 任务终曲

 36 特遣部队溜走了

 37 临界点

 38 地球上最险恶的地方

 39 黑暗之心

 40 爱与死

第五部 战争与和平

 41 与孤魂为伴

 42 高飞与沉寂

 43 非洲艾滋病

 44 造假的战争

 45 新边界

 46 通往阿勒颇的道路

 47 走在火山口边缘

试读章节

01 战场

1970年2月的某一天,一对兄弟在沙漠战场上相遇。哥哥是我,出第二十次战地任务的摄影记者;小弟迈克尔则在这遥远的非洲国家与马背部族、驼峰骑士交战。如今担任法国外籍兵团副官的他,当时还是个中士。我们在那不毛之地相聚一个钟头,讲起话来却只落得针锋相对。

两人在分离的多年间,对战争都各有一番切身体验,又各持己见。战地摄影师和外籍兵团一样,都得走上前线。在烽火连天的国度里,外国记者在饭店酒吧通过现代通讯设备,谈论的战场见闻之多,史上无人能出其右。现役军人(英国特种部队和雇佣兵除外)通常只投身自己国家的冲突,战地记者则是无役不与。摄影记者和躲在后方就能获取更多消息的文字记者不同,往往都置身枪林弹雨中。长期献身这份工作的人,如伟大的罗伯特·卡帕与拉里·伯罗斯,通常都为工作丢了命。我守着这工作二十年了,或许是奇迹吧,竟还活着。我在乍得与弟弟相聚前,已到过塞浦路斯、刚果、耶路撒冷、比亚法拉等前线,也赴越南出过多次任务,而接下来,我还要去第四次中东战争,去柬埔寨、约旦、黎巴嫩、伊朗、阿富汗,甚至萨尔瓦多的战场,见证战争的毁灭性。那些战场夺走我许多好友的命。

或许是我的战地经验太多,使得迈克尔和我渐行渐远。我们都是为了追求冒险而走上战场,但战争对于我俩却有不同的意义。对迈克尔而言,战争是一场游戏,一种激情。虽然战争于我仍很刺激,但多数时候我只想到战争的恐怖。迈克尔的态度比较好理解,更像军人,我的心态就没那么直接。毕竟我不必服从军令,而是自愿参与。如果我觉得战争变得可憎,为何不远离战场?有人告诉我,我一定是存着某种求死的愿望。的确,我一生中一直有某种东西逼着我走出去记录死亡与苦难,但绝不会因此而渴望自己或任何人死去。

如今我已不再踏入战场,却仍得苦苦对抗那些战地经验背负的意义。每场战争都骇人地与众不同,但也有可怕的相似之处。你抚慰死者、与死者共枕,和即将死去的人一同生活。望着、注视着别人不忍目击的事物,我干摄影记者时,生活无非就是这些。但有人批评我硬是把这种恐惧带到安乐的人面前。关于我所拍的战争与饥荒照片,有人说:“现在我们知道了,但我们知道了也无济于事。”然而我相信,认真反思这背后的~切,并不天真。了解战争当然很重要,而我对战争的体悟,也绝不仅止于近年来唤起大众良知的照片。我的摄影主题太过严肃,称不上艺术——我厌憎这种想法,也讲过不止一次。对传播真相进行新闻审查,让我非常怀疑其意图。

即便我有多年旁观经验,却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冷漠以对。面对战争的惨状,很少有人能不动摇。这些景象就是应该,也的确能激起痛苦、羞愧与罪恶感。有些景象更是不忍卒睹。有一回我和美军海军陆战队一同困在越南某个前线据点,黑暗中,一辆补给车载着弹药冲过我们的据点,司机是你会在海水浴场看到的那种蠢蛋。车子停住,越共狙击手干掉那个驾驶兵,他瘫在方向盘上,引擎还继续发出可怕的嗡嗡响。那一整晚,其他战线的照明弹不断照出他的尸体轮廓,黄色的、橘色的、绿色的,诡异而荒谬。炮火不断,我们无法接近他,只能看着这一切直到天亮,惊骇莫名。此时战火也已逐渐平息,那个蠢蛋的卡车引擎终于耗尽汽油,懒洋洋地熄了火。

战火中,你常会以为明天就轮到你,你将会成为躺在地上仰望群星的那个人。一个人以一个姿势躺着不动,瞪着星星,却没在看,确实很诡异。记得有一回我走在巡逻队里,忽然枪声大作,射死我前方的两个人。我趴下找掩护,嘴巴埋进土里,照相机沾满泥沙。我在那里躺了20分钟,动也不动,生命中的一切在脑中飞过。在这种时刻,当你面前和身后的人都死了,你会有一种强烈到无法抵挡的感觉:他们都是替你死的。

有人说我的照片洗得太暗。这种经验怎么能用明亮的感觉传达?然而我自问,我所有的观看与探究,能为这些人(或是任何人)做些什么?当枪声接近我的时候,我有多少次想到,就这样吗?就是今天吗?我这一生,是怎么过的啊?

P3-5

序言

难以捕捉的宁静

从1961年夏天柏林墙拔地而起,冷战将这座东西方分隔的象征物强加给世界长达二十八年,直至近期叙利亚平民遭受的骇人摧残,六十年来,唐·麦卡林从未停止关注他人在这些重大冲突中经历的痛苦。面对人类向同胞实施的难以形容的残暴,这关注的目光时刻充满愤怒,忧伤,甚至绝望。这是一种饱含着不解与同情的目光,也是博爱的目光,它投向弱小者、贫困者、社会边缘者,种种非人境遇的受害者。

分裂的塞浦路斯,伤痕累累的刚果,遭受轰炸而满目疮痍的越南,支离破碎的中东,饥饿的比亚法拉,灾难肆虐的孟加拉,历尽磨难的柬埔寨,揭竿而起的萨尔瓦多,暴乱的爱尔兰,充满恐怖的伊拉克,直至面目全非的叙利亚。

唐·麦卡林既非窥视者,亦非猎奇摄影师,也不是时代记录者或历史学者,他像学习观察世界一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摄影,他拥有饱经沧桑的面容和清澈、单纯、面对野蛮行径时难以置信的眼神。二十年间,在英国最有分量的周末刊物《星期日泰晤士报》上,他以极具冲击力的影像,向同胞们呈现着世界各地人对人施加的种种不公,令他们的周末舒适生活不再平静。

他的摄影作品里,有左拉和戈雅的身影。与此同时,他以这些无力改变事物进程的影像,宣告着自己的罪责。他无力挽回身患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父亲在他十四岁时死去,也无力改变此后其他亲友的离世。

他的目光始终是一面动人的镜子,折射着拍摄对象们的目光,他对他们感同身受。还有养育了他的英国,从1958年起即成为他作品中的显著题材,穿插在各种战争报道中不断呈现出来。那是贫困者与被社会遗弃者的英国,但近来又加入了对富有阶层的关注。于是麦卡林的作品里又出现了狄更斯的身影。他拍摄至今的英国——以常规画幅拍摄,并且由他在萨默塞特的家中亲自冲洗——那些风景时常笼罩在阴沉的云层之下。

作为超乎寻常、难以用绝对方式进行定义的人物,麦卡林对于人总是投以深沉而不安的目光。从1985年起,他就表示不想再报道世界冲突,却又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时和2003年,两次进入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地区。2014年,他决定前往叙利亚,拍摄被轰炸的阿勒颇,又在此后的两年分别重返伊拉克。他刚刚过完81岁的生日,便出现在了身陷重围的摩苏尔城。

曾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他感到自己必须立即重回非洲,再次探访这个一直令他魂牵梦绕的大陆,投入一场全新的战斗:抵御艾滋病,于是他在南非、赞比亚、马拉维追踪艾滋病所造成的致命伤害。随后,埃塞俄比亚南部濒临消亡的部落、苏丹的努比亚金字塔又了吸引他的目光。他痴迷于古代战争与文明的关系,沿着地中海盆地寻访古罗马帝国的痕迹。与此同时他从1967年起就对印度——尤其是恒河沿岸——怀有持续的热情,2017年春季将再度造访该地。

他的声望不断扩大,其作品定期在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展出,其生平被拍摄为电影纪录片。今天,我们可以在所有摄影史中看到他,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和罗伯特·弗兰克齐名。2016年底,他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头衔,现在他变成同胞们的“唐爵士”了。而他早在1988年就已完成的自传,终于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在海外出版,特别是2012年在中国出版。

经过全面修订的这个版本,将向我们呈现这位伟大摄影师自1989年至今的另一半职业生涯,在这段人生历程中,他依然是那个麦卡林,饱受战争的困扰,寻找着一份难以捕捉的宁静。

罗伯特·普雷基(Robeit Pledge)

“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总裁

2017年4月于纽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