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若利对于历史的热爱归功于她的父亲,从她识字开始,父亲就让她阅读关于伟大历史人物功勋的书籍。正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她开始发表儿童文学:纪实作品和历史小说。《路易十四的宫廷(安吉丽科的日记1684-1685年)》讲述了贵族小姐安吉丽科通过教母的引见,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担任了一名女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路易十四的宫廷(安吉丽科的日记1684-1685年)/日记背后的历史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多米尼克·若利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多米尼克·若利对于历史的热爱归功于她的父亲,从她识字开始,父亲就让她阅读关于伟大历史人物功勋的书籍。正是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她开始发表儿童文学:纪实作品和历史小说。《路易十四的宫廷(安吉丽科的日记1684-1685年)》讲述了贵族小姐安吉丽科通过教母的引见,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担任了一名女官。 内容推荐 《路易十四的宫廷(安吉丽科的日记1684-1685年)》由多米尼克·若利著,讲述了:贵族小姐安吉丽科通过教母的引荐,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担任一名女官。她渐渐发现自己身为新教徒的身世秘密,并发现新教徒正在受到迫害,于是她决定逃跑……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一股无法抑制的冲动促使我拿起笔把我可怜的小脑袋所装的一切都写下来。大铜钟刚刚已经敲了十一下,而我还伏在写字台上不停地写啊写。我无法控制自己,怎么也停不下来!我奋笔疾书,手腕都酸了。不过没关系!我喜欢听到笔头的沙沙声。这能让我平静,思绪更加清醒。 昨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即凡尔赛城堡,与我们的国王路易十四为邻。 午后,当我们的马车驶上军队广场的车道时,我的教母搂住我,轻轻地在我耳边低语道:“我们到了,我的小安吉丽科……” 小安吉丽科?她还不如叫我小小安吉丽科呢,因为我躲在马车最里面的角落里,蜷缩成一团,羞怯得要命。马车全速前进,前方的世界像梦一般一点点在我眼前呈现出来。在秋日的暖阳下,一幢幢宏伟的建筑被涂上了金色的光彩,广阔的屋顶反射出深蓝色的光,还有那无边无际的围栏。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美丽,那样壮观! 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回忆起来之前那几个难忘的时刻。与我最亲爱的女仆玛歌特的告别,一双双噙满泪水的眼睛,以及与我的爱狗朋朋最后的亲吻,伤心哭泣之后,我还是下狠心离开了它。然而最难忘的时刻却是几个礼拜之前,当教母要我随她进入王宫时,那严肃的脸庞和凝重的神情。 “我有话对您讲,您必须认真听好。” 我平时难道不认真吗?一向和蔼可亲的教母中了什么邪? “德·拉索尔斯小姐曾用她的热忱和智慧教导了您,是时候完善这种教育了。”她的语气依然严峻,“您知道的,我的家庭,圣·马可家族与奥尔良家族世代交好,他们是王室家族里一支年轻的宗脉。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恩典,我才能在宫廷中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 我的耐心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我如坐针毡,拨弄着袖子上的花边,双腿一会儿交叉,一会儿又分开……她究竟要说什么啊? “不久之前,我被无比荣幸地引见至夫人身旁,她是当今国王的弟妹,我与她一见如故……” 她语速很慢,好像一点都不着急,可是我,已经不耐烦到极点了! “……尽管她每天都被一群为了谋取私利而求她出面做主的人弄得晕头转向,但她对我却是异常尊重和友善。从10月份开始,安吉丽科,你将会作为她的女官跟随她。你还会接受宫中的淑女教育,为日后晋升至王族的生活打下基础。” 我的血液凝固了。脸颊由于惊喜和兴奋而发紫发烫。我想都没想就冲向她,使出全身的力气紧紧将她抱住。看到我如此欢欣,她不禁笑出了声,但马上又止住了笑。她美丽的脸庞再一次变得严肃,并请我坐定。 “你听我说完呀,我亲爱的安吉丽科……” 就在这时,她那修长脖颈上的肌肉突然紧张地抽动起来。她在努力地控制着,不让自己被某种强烈的情绪所击溃。 “……您知道我对您的感情以及长久以来我们之间亲密的友谊……” 她停了一下,接着说道: “您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表兄,当他通过遗嘱将您托付于我时,您才刚刚两岁。那可怜的人!那时您的母亲因高烧过世数月,我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在病危时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我发誓不到必要时刻永不_泄密。今天,我感觉是时候告诉您这个秘密了。我亲爱的安吉丽科……” 我也跟她一样抽搐了起来。正当我眉头紧锁,心跳加速的时候,她捉住我的手,在我的掌心小心翼翼地放进一块沉甸甸的圆形金挂件,并将我的手指轻轻地合上。P1-5 序言 老少成宜,多多益善 ——读《日记筲后的历史》丛书有威 钱理群 这是一套“童书”;但在我的感觉里,这又不止是童书,因为我这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就读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这两天我在读“丛书”中的两本《王室的逃亡》和《米内迈斯,法老的探险家》时,就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异感觉。作品所写的法国大革命,是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就知道的,埃及的法老也是早有耳闻;但这一次阅读却由抽象空洞的“知识”变成了似乎是亲历的具体“感受”:我仿佛和法国的外省女孩露易丝一起挤在巴黎小酒店里,听那些平日谁也不注意的老爹、小伙、姑娘慷慨激昂地议论国事,“眼里闪着奇怪的光芒”,举杯高喊:“现在的国王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把人关进大牢里去了,这个时代结束了!”齐声狂歌:“啊,一切都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又突然置身于3500年前的神奇的“彭特之地”,和出身平民的法老的伴侣、十岁男孩米内迈斯一块儿,突然遭遇珍禽怪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这样的似真似假的生命体验实在太棒了!本来,自由穿越时间隧道,和远古、异域的人神交,这是人的天然本性,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这套童书充分满足了人性的这一精神欲求,就做到了老少咸宜。在我看来,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而且它还提供了一种阅读方式:建议家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自己先读书,读出意思、味道,再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这样的两代人、三代人的“共读”,不仅是引导孩子读书的最佳途径,而且还营造了全家人围绕书进行心灵对话的最好环境和氛围。这样的共读,长期坚持下来,成为习惯,变成家庭生活方式,就自然形成了“精神家园”。这对孩子的健全成长,以至家长自身的精神健康,家庭的和睦,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或许是出版这一套及其他类似的童书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我也就由此想到了与童书的写作、翻译和出版相关的一些问题。 所谓“童书”,顾名思义,就是给儿童阅读的书。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儿童”,二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童书”。 首先要自问:我们真的懂得儿童了吗?这是近一百年前“五四”那一代人鲁迅、周作人他们就提出过的问题。他们批评成年人不是把孩子看成是“缩小的成人”(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就是视之为“小猫、小狗”,不承认“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儿童期的十几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正因为不认识、不承认儿童作为“完全的个人”的生理、心理上的“独立性”,我们在儿童教育,包括童书的编写上,就经常犯两个错误:一是把成年人的思想、阅读习惯强加于儿童,完全不顾他们的精神需求与接受能力,进行成年人的说教;二是无视儿童精神需求的丰富性与向上性,低估儿童的智力水平,一味“装小”,卖弄“幼稚”。这样的或拔高,或矮化,都会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这就是许多孩子不爱上学,不喜欢读所谓“童书”的重要原因:在孩子们看来,这都是“大人们的童书”,与他们无关,是自己不需要、无兴趣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又可以“一切以儿童的兴趣”为转移呢?这里,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把儿童的兴趣看得过分狭窄,在一些老师和童书的作者、出版者眼里,儿童就是喜欢童话,魔幻小说,把童书限制在几种文类、有数题材上,结果是作茧自缚。其二,我们不能把对儿童独立性的尊重简单地变成“儿童中心主义”,而忽视了成年人的“引导”作用,放弃“教育”的责任——当然,这样的教育和引导,又必须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尊重与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就以这一套讲述历史文化的丛书《日记背后的历史》而言,尽管如前所说,它从根本上是符合人性本身的精神需求的,但这样的需求,在儿童那里,却未必是自发的兴趣,而必须有引导。历史教育应该是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我们需要这样的让孩子走近历史、开阔视野的人文历史知识方面的读物。而这套书编写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一个个少年的日记让小读者亲历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引导小读者进入历史名人的生活——如《王室的逃亡》里的法国大革命和路易十六国王、王后;《米内迈斯:法老的探险家》里的彭特之地的探险和国王图特摩斯,连小主人翁米内迈斯也是实有的历史人物。每本书讲述的都是“日记背后的历史”,日记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史实细节却是真实的,这样的文学与历史的结合,故事真实感与历史真实性的结合,是极有创造性的。它巧妙地将引导孩子进入历史的教育目的与孩子的兴趣、可接受性结合起来,儿童读者自会通过这样的讲述世界历史的文学故事,从小就获得一种历史感和世界视野,这就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阔大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其意义与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如果因为这样的教育似乎与应试无关,而加以忽略。那将是短见的。 这又涉及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童书?前不久读到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先生的一篇文章,他提出要将“商业童书”与“儿童文学中的顶尖艺术品”作一个区分(《中国童书真的“大胜”了吗?》,载2013年12月13日《文汇读书周报》),这是有道理的。或许还有一种“应试童书”。这里不准备对这三类童书作价值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当下社会与教育体制下,它们都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如同整个社会文化应该是多元的,童书同样应该是多元的,以满足儿童与社会的多样需求。但我想要强调的是,鉴于许多人都把应试童书和商业童书看作是童书的全部,今天提出艺术品童书的意义,为其呼吁与鼓吹,是必要与及时的。这背后是有一个理念的:一切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长远、全面、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要说,《日记背后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文化丛书,多多益善! 2013年2月15——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本来,自由穿越时间隧道,和远古、异域的人神交,这是人的天然本性,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这套童书充分满足了人性的这一精神欲求,就做到了老少成宜。 ——钱理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