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约翰王(背叛暴政与大宪章之路)(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马克·莫里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一刻,约翰王——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君主,坠入尘埃,王冠失色,权杖蒙羞。罪行:忤逆父王,“囚禁”亲侄,横征暴敛,夺人妻儿……就在此地,他将受到无情的鞭挞与讨伐。生为“无地王”,死为“无地王”,草草沦为金雀花家族中最遭人憎恶和厌弃的君王,身后只留下破碎山河和滔天怨念,以及英格兰人民,乃至整个不列颠人民拒绝暴君统治的檄文:《大宪章》。

马克·莫里斯著的《约翰王(背叛暴政与大宪章之路)(精)》是一部现实版《权力的游戏》,扣人心弦地讲述了残暴而嗜血的金雀花王朝史。

内容推荐

马克·莫里斯著的《约翰王(背叛暴政与大宪章之路)(精)》讲述了大名鼎鼎的金雀花王朝是统治英格兰时间最长的王朝,长达3个多世纪。这是一个同时被祝福和诅咒的王朝,它拥有着众多可称伟大的传奇时刻,如璀璨的钻石一般点缀着漫长的英国史话,同时也制造着动荡、背叛、残暴和冷酷。金雀花王朝孕育出的15位君主,有的英明神勇,被英国人视为民族偶像和骑士精神的象征,有的卑劣懦弱,仿佛被魔鬼缠绕,陷于背叛与猜疑的漩涡,最终被自身的黑洞带给英格兰人民的苦难所吞噬——约翰王就是这样一位“非凡”的君主。

他处在金雀花王朝至为鼎盛的时期,其时的英格兰拥有着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的庞大疆域,然而在约翰王。当政时期,英格兰王国丢失了在诺曼底几乎全部的领土,并承受着这位暴君的对内施加的压力:横征暴敛,专政专权,用重税和不公正的司法打压贵族和自由民,并拒绝承认教皇指令,使君王与教皇的矛盾空前激化,导致英格兰长达6年没有上帝福音的护佑和教堂钟声的荫庇……这一切“足以使地狱蒙灰”的暴行最终导致贵族和骑士反戈,愤怒的人们以武力将他围困在国之一隅,迫使他签下了限制君主专权、体现公民权利和法律尊严的著名文件:《大宪章》。

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伟大文件之一,是英国宪政体系的起源和基点,成为了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从此,英国人在维护“公民与君主权利制衡”的路上越走越远。同时,这一壮举也为整个世界奏响了文明社会的序曲,它为全世界创造了“法治”这一理念。以此为起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又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约翰王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精明又冷酷的性格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的黑色传说,然而时也运也,他为英格兰带来的灾难又戏剧性地催生出了英国向文明社会踏出的第一步,也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目录

关于货币

地图

约翰王的家谱

引言

1 遭遇袭击 1203

2 家族王朝 1120-1189

3 远征夭折 1204-1205

4 地狱契约 1189-1194

5 逆流而上 1205-1206

6 大获全胜 1194-1202

7 王教之争 1207-1208

8 耻辱之举 1202-1203

9 内部敌人 1208-1210

10 独裁欲望 1210-1212

11 隐士预言 1212-1213

12 准备战斗 1213-1214

13 兰尼米德 1214-1215

14 烈火刀兵 1215-1216

总结

1215年《大宪章》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

遭遇袭击

Under Attack

1203

1203年。约翰王统治下的帝国疆域十分辽阔。除了担任英格兰国王。南威尔士的大部分领土及爱尔兰地区的统治者以外,他还是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和阿基坦公爵。这意味着,他掌控着如今法国的整个西部地区,也就是从英吉利海峡到比利牛斯山的大片疆域。其疆域南北延伸1000英里,东西横跨500英里。游客从苏格兰边界行至西班牙边界,却不曾离开约翰王的领土。成千上万的、说着至少6种不同语言的人,都是他的子民。无论从哪方面来衡量,他都是欧洲最为重要和强大的统治者。

然而,在1203年的春天,约翰的统治受到了劲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编年史作者称之为腓力·奥古斯都(Philip Augustus)——的威胁。37岁的腓力只比约翰年长一岁,却已经在王位上坐了23年之久,而约翰登基仅仅4年。虽然腓力统治下的王国,比现在的法国要小很多。但自继任以来,他不断致力于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实力。例如,他将首都迁至巴黎,筑起新的城墙,铺设新的道路,建立了宫殿式的王室城堡——卢浮宫,使这座城市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好几倍。对于开疆拓土,腓力已预谋良久。1203年,他终于将计划付诸实践。。

复活节结束的一周后,腓力对约翰统治下的领土发起了突袭,他沿着卢瓦尔河驶进安茹的中心,占领了索米尔(Saumur)的城堡。与此同时,他在当地的同盟——背叛约翰的人,成功地包围了其他的几座城堡,并占领了勒芒城(Le Mans)。通过这种方式,约翰的敌人将他的帝国一分为二,将诺曼底与南部的省份分割开来。腓力的主要目标是诺曼底,于是立即对它发起了攻击。他很快占领了东部边界的一连串要塞,一些要塞甚至在没有进行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乖乖地投降了。

那时,约翰身处诺曼底,在边境上的几座城堡和公爵领地的主要城市鲁昂(Rouen)之间活动。据编年史书记载,信使跑来向他禀告,称法国国王侵入其领土,占领了数座城堡,将守城官员绑在马尾上拖拽至死,随意处置城内财产,却没有受到任何抵抗。据说约翰的反应显得目中无人,“随他去吧,”他答复道,“他今日所占有的一切,我必将悉数夺回。”

然而,此记载是不准确的、有失偏颇的。记录这些言行的史官文多弗的罗杰(Roger of Wendover)是严厉抨击约翰的批评者之一。他与约翰生活在同一时代,但直到约翰统治结束后,他才创作了编年史。他的记载极具价值,部分信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但是,其笔下所记录的故事也有一些与史实不符,掺杂着诸多后人的看法和评价。举例来说,关于约翰在腓力入侵时的记载,罗杰谴责他积习难改,好逸恶劳,整日纸醉金迷,酣睡不起。

而实际上,我们从约翰的行程可以看出,在那段时间里,他从未停止过行动。此外,据其他记载所述,约翰的第一反应是进行交涉,希望通过赔款来阻止法国的进攻。而在其计划失败后,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皇身上。5月,教皇致信腓力,劝诫他停止侵略,否则将会获罪于教会。7月中旬,约翰开始夺取军事主动权,成功收复了诺曼底中部的一座城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约翰几乎收复了位于公国南部边界的阿朗松(Alencon)和布雷佐莱(Brezollers)。但在上述两地,他都因得到法军逼近的消息而撤兵。与此同时,腓力召开了会议。他手下的主教及贵族出席了此次会议,并集体提醒教皇莫要多管闲事。8月末,他重新发起进攻,率领军队沿着塞纳河直奔约翰最坚固的防御工事——盖拉德城堡。(P1-3)

序言

1797年的夏天,伍斯特大教堂(Worcester Cathedral)的施工队发现了约翰王的遗体。该事件在当地甚至是全英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约翰王的坟墓位于大教堂唱诗班席位的中央,但在1797年,舆论普遍认为这个坟墓是空的。尽管其上方的石像可以追溯到约翰于1216年去世后不久,但坟墓内部是按照更现代的、16世纪的墓葬风格(最突出的例子是逝于1502年的、亨利八世的兄长——亚瑟王)建造的。据古代编年史记载,约翰王埋葬于圣母堂(Lady chapel)。因此人们设想,尽管在都铎时代他的石像被移动了,但其尸骨却依然位于原处。

约翰的坟墓令大教堂的教士厌恶不已,它居于中央的位置,阻挡了通向圣坛的道路。于是,他们计划将其摆放在一个更为合适的位置。就这样,1797年7月17日,施工队准备将它拆除。在移开石像和下方破裂的石板时,他们发现坟墓内部被两层砖墙隔开,中间的空间被施工遗留下来的碎石填满了。然而,在他们挪开砖墙,清理杂物的时候,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里面竟有一口石棺。随即,大教堂的首席司祭、教士会成员,以及当地一些有名望的相关专家,例如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罗斯(James Ross),以及伍斯特郡杰出的外科医生桑福德先生召开了会议。

他们在棺材里发现了约翰王的尸体残骸。在历经将近6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后,尸体明显有些腐烂了。尽管采取了防腐措施,但是部分身体还是已经腐坏。在他干瘪的皮肤上,爬满大量的蛆虫。部分肢体也已经错位,大概是在16世纪搬动的时候造成的。部分左臂斜放在胸前,上颚却出现在肘部附近。除此之外,整具遗体和石像所摆放的姿势是一模一样的,就连服装也相差无几,从头到脚裹着一件深红色的锦缎长袍(羊绒和丝绸混合编织的华丽织物)。他的左手像石像那样,握着一把带鞘的宝剑,但也都已腐烂不堪。然而,奇怪的是,从石像来看,他头上戴的是王冠。而从尸体来看,他的头骨上却缠着一块头巾。在古文物专家眼里,那是修道士斗篷的头罩,是在国王死后才戴到他头上的,目的是缩短他在炼狱中经受苦难的时间。测量完尸体后,他们发现约翰王身高5英尺6.5英寸。

专家本可以继续调查,但蜂拥而至的希望一睹帝王遗容的人潮阻碍了他们的进程。古文物学家瓦伦丁·格林(Valentine Green)在其出版的掘尸记录中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为了目睹意外出现的帝王遗骸,毫无耐心的人群接踵而来,场面变得难以控制,以至于关上约翰王的棺木变得十分必要。”他说得一点儿都不夸张。仅在坟墓开放的一小段时间内,部分遗骸就已经被人当作纪念品拿走了。他大拇指的骨头是后来找到的,爱德华·埃尔加在拍卖会上竞拍成功后,将它和一些便鞋、长袜的碎片一起,放置在了大教堂的档案室里。1797年,国王的两颗牙齿被文具商的学徒偷走了,并私藏至1923年才交还伍斯特郡博物馆。

1797年时,伍斯特人的激动之情很容易理解。约翰王是英国历史上始终占据公众想象空间的人物之一。几乎所有的人,即使是那些对中世纪一窍不通的人,也必定对他有所耳闻。不像中世纪其他赫赫有名的君主,约翰王的形象不是由莎士比亚决定的。《约翰王》(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是莎士比亚最不如意的剧本之一,也因此上演得最少。通过《罗宾汉》(Robin Hood)的故事,我们早在孩童时期其实就接触到了约翰王。迪士尼于1973年(也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推出了《罗宾汉》,剧中的约翰王由彼得·尤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配音。记忆中,他是一只骨瘦如柴的狮子形象,头戴从他兄长“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那里夺来的、和他的小脑袋十分不相称的王冠。我所介绍的约翰王,正是此人。正如我们所知,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元素是真实的:约翰一度企图篡夺理查的王位,但是约翰和罗宾汉的关系纯粹是虚构出来的。直到15世纪,《罗宾汉》的故事才被创作出来,而且据说早期版本是以爱德华国王(King Edward)时期为背景的。直到17世纪,苏格兰的一位作家约翰·梅尔(John Mair)才把时代背景重新设定在“狮心王”理查的统治时期。从那时开始,约翰和罗宾汉的关系才紧密起来。1821年,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小说《劫后英雄传》(Ivanhoe)大大提高了这个故事的知名度,也为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于1938年拍摄的电影《罗宾汉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奠定了基础。这部电影本身也为迪士尼动画片打下了基础。

为了认识一位真实的约翰王,我们需要从他所处的年代找出线索。当代编年史是如何描述他的,官方记载又是如何记录他的?从各方面来看,约翰统治时期都是一道分水岭,包括政府档案的数量。自1199年约翰王继位以来,他的档案馆开始将文件登记入册,这些册子中的大多数都留存了下来,它们现在保存在位于邱园(Kew)的英国国家档案馆。因此,我们掌握着大量的信件、法令及备忘录,简而言之,就是获取了比其前人更多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知道他在哪儿、和谁在一起,有着怎样的日程。

既然约翰身为国王,那么我们在讲述他故事的时候,就无法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是五兄弟中最年幼的一个。于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根本没对王位抱有什么期望,更不要说统治欧洲了。关于约翰继位前的记载,像是七拼八凑而成的。他继位前的生活极具戏剧色彩,而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因为如此,本人决定,以约翰王继位后的几年为开端,然后倒叙到他的早年时期。因为本书以这样的结构铺开,所以以1203年为转折点分两个主题、两条线索记叙,就再自然不过了。

因此,在第1章开始时,我们就知道约翰所处的时期了。

书评(媒体评论)

字斟句酌、恰逢其时、诙谐幽默、旁征博引,莫里斯是名副其实的13世纪皇家传记的撰写人。他对爱德华一世的研究可谓是现代经典。当然,他在本书中的发挥,也丝毫不逊色。以诺曼底的失陷为分界点,就其前后围绕约翰的生平进行叙述,突出了诺曼底的失陷对于约翰王的统治和名誉来说,造成了何其严重的破坏。

——丹·琼斯,《金雀花王朝》作者(Dan Jones, Author of The Plantagenets)

不同凡响!自沃伦于1961年创作的、颇具开拓性的传记《约翰王》以来,这是描写约翰统治时期最为经典的书籍了。在措辞的华丽方面,莫里斯亦是可圈可点。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一部全新的、精彩绝伦而又极具讽刺性的约翰王传记。对于那些喜爱《1066》和《爱德华一世》的人而言,它会让你大饱眼福。

——汤姆·霍兰,《波斯战火》《卢比孔河》作者(Tom Holland, author of Persian Fire and Rubicon)

对一位令人憎恶的国王的、引人入胜的、正逢其时的描绘。

——杰茜·蔡尔兹,《上帝的叛徒》作者(Jessie Childs, author of God's Traitors)

一部经典的历史性著作,莫里斯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