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恒健著的《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带你走进天府,凭吊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最后一场血战之地凌霄城,重走大相岭上完整地保存着的数十公里的南方丝绸之路,认识尔苏人传承的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缅怀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恒健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恒健著的《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带你走进天府,凭吊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最后一场血战之地凌霄城,重走大相岭上完整地保存着的数十公里的南方丝绸之路,认识尔苏人传承的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缅怀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 内容推荐 马恒健著的《蜀地最后的秘境/远方书系》是一部文化游记、历史游记。作者以十多年自驾游历四川的经历为线索,将四川境内著名的或隐秘的景点和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既是对四川各个景点的客观呈现,也是对蜀地历史文化较为深度的挖掘与展示,在历史视野的展现上具有一定的开阔性。本书稿语言流畅,较为成熟,所涉及的历史史实跨越上下数千年,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雪山关:蔡锷拔剑有遗篇 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 高颐阙:夕阳下的汉魂 蜀南:秦五尺道的诱惑 大瓦山:东方的诺亚方舟 清溪:劲风口上大唐关 拖乌山:红石险关孟获城 苟王寨:造像超度南宋魂 虎头城:虎啸沱江震敌胆 穹窿寨堡群探秘 龙华:最高立佛隐龙华 军防要塞羌王城 剑门密钥天雄关 子云山:云亭晓烟掩万卷 龙泉:天落石上颂君王 清溪:铜门槛里绣花楼 摩天岭:独收蜀汉真英雄 横江:石达开的滑铁卢 得汉城:天铸铜城卫巴蜀 旷世幽谷大渡河 崖墓:焚人的生命密码 复兴村:羌风楚韵有遗音 重华:中国火药之乡秘闻 九寰:双节孝牌坊传奇 大相岭:踯躅在南方丝绸之路 恩阳:巴山深处小上海 木门寺:米仓道上生死劫 三多寨:盐业大亨的天堂 尔苏:远古图画文字踪迹 青居城:曲流似练绕宋城 静宁寺:东北流亡学子的第二故乡 老君山:独立荣威第一山 仙市:盐运码头达三江 何君阁道碑:南丝路上的惊世汉碑 岔河:“鸡鸣三省”的奇异 姊妹桥:疑是彩虹落山间 邓池沟天主教堂:“熊猫热”从这里发源 运山城:横亘半空护川东 拦马墙蜀道:徜徉在古柏长城 乐西路:血肉筑成的抗战路 试读章节 伫立南来第一雄关的南关门前,举目遥望黔滇方向,乌蒙群山如一堆堆土丘,又如波澜不惊的海洋,从细如银线的赤水河南岸绵延至天际,果然令人遐思无限、豪气顿生。 1916年2月一个大雪漫天、寒风呼啸的日子。手执马鞭、身着戎装、征尘满面的蔡将军伫立关前,注目关前关后峡谷里奔涌的护国军第一军二、三梯团的千军万马。此时此刻,他的耳畔,一定回荡着昆明誓师讨袁的震天呐喊;他的胸中,一定激扬着草海阅兵的浩荡雄风:他的眼前,一定是一幅浴血疆场、马革裹尸的悲壮画面;当然,在他的心底,也泛起缱绻缠绵的漪涟,那是红颜知己小凤仙与他一别永诀时,吟唱的“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于是,那一副浩气长存的千古名联,便从蔡锷心中奔流而来。 为了体验雪山关的险峻,我分别沿南北关门下的小道下行了数百米。北关门下的小道,坡度较缓,道面较宽,古盐道的石板也基本连贯,仔细寻觅,尚能发现经年累月马帮背夫留下的脚印和拐耙窝。南关门下的小道从陡坡上急转直下,且不足两尺宽,山风掠过,令人有站立不稳的感觉,道面被野草覆盖着,令人走得战战兢兢,若一脚踩虚,恐怕要直接滚人赤水河里。看来,历代文人墨客对这座雄关的咏叹,“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所言不虚,“作西蜀千年屏障”也并非过度浪漫。 观铭 下了雪山关,我来到了南距雪山关60余公里、北距泸州市区50余公里的纳溪护国镇。蔡锷亲率的护国军第一军与袁军正面激战的主战场纳溪棉花坡,便距此不远。此次战役长达4个月,史称泸纳之战。 泸纳之战,蔡锷在叙永忠烈宫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并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他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抓住这一时机,向袁军发动总反攻,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距泸州城仅10余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泸纳激战,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遂基本结束。 面对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袁军,护国军能以弱胜强,这与蔡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密不可分。他的军事才干,在20世纪初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便显露出来。 1904年10月,该校九期步兵科学生毕业,其中日本人300余名,中国留学生4名。获第一名殊荣毕业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国军事家蒋百里,他因此获天皇的赐刀。获第二名的便是蔡锷。同期毕业被蒋百里、蔡锷抛在后面的日本人,有后来成为日本陆军大将的荒木贞夫(甲级战犯)、真崎甚三郎,以及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等日本陆军的军官。泸纳之战中在蔡锷麾下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他采取“出奇制胜,猛攻急追,速战速决”的战术,打得袁军溃不成军,赢得了“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良师益友,指路明灯”,这是当年因此一战成名的朱德对蔡锷的由衷赞誉。 护国战争进入善后阶段后。蔡锷的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他来到泸州大洲驿叙蓬溪(今护国镇)附近的永宁河舟中养病休息。 永宁河穿护国镇而过,这条不太知名的川南小河不但比我想象的宽阔,且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镇里的河段岸边巨石壁立,镇外的河段两岸是翠竹长廊,河心还镶嵌着翡翠般的小岛。这川南小镇的宁静与秀美,一定令这位从湘水麓山走来,在波诡云谲的变革之年几经沉浮,在铁血战场浴火重生的将军浮想联翩。令人感慨奋发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此而生:“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土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蔡锷挥毫题写的“护国岩”三字,镌刻在镇里临河一块高七八米的巨石之上,其撰写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瓛书,镌刻于“护国岩”三字下方。为方便游人瞻仰,当地政府在巨石下的河滩上,修建了一座有护栏的观景台。伫立台上仰望,“护国岩”三个殷红的颜体大字,如长风中漫卷的战旗,那突兀而立的巨石,犹如护国壮士血肉筑成的铁壁铜墙。 余音 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因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因此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北京举行公祭时,一位身着素服、臂戴青纱的年轻女子,在蔡公灵前深深地鞠躬,并送上一副挽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当在场的人们意识到了什么,欲争相从她口中打听点什么时,她却悄然消失了。这位女子(P5-6) 序言 从古至今,对巴蜀人文地理的描绘,不乏佳篇名作,但除了曹学俭的《蜀中名胜记》,朱偰的《漂泊西南天地间》以外,相关专著甚少。囿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山蜀水也只是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梦境。 十年来,我自驾行程十多万公里,跋涉于四川省内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遗迹、自然地理景观之中。随着游历和探寻的深入,不少“冷景点”的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既令我为前人的疏漏感到遗憾与惋惜,又激发了我后浪推推前浪的跃跃欲试的心理。 “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曹学俭语)作文之事,游记最难,古人早就有如此感慨。为了不“数别人财宝”,我的漫漫旅程,必须用自己清晰而不间断的脚印去丈量,必须在荒野草莽之处披荆斩棘地前行。 发现与亲历,是历史散文的基石,也成为我远足名山大川乐此不疲的动力和主要理由。本来司空见惯的水、空气和阳光,却能够惊现迷人的彩虹,这是发现的魅力;亲历虽难预料,但是与有生命的山水交流,向有灵魂的古迹致敬.是向超凡脱俗、净化心灵的实质性迈进。 我的发现与亲历,尽在系列历史散文《蜀地秘境》和《蜀地最后的秘境》之中。这是对蜀地历史文化遗存的一次较有深度、较为广泛的发掘.填补着当今蜀地人文历史研究和人文旅游的若干空白。 《蜀地最后的秘境》所记叙之处,一部分仅仅是准备开发,一部分甚至尚未筹划开发。但是,那些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令人震撼又令人沉思,也令人大长见识;那些奇绝秀险的自然风光,既令人赏心悦目又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我这部书的特点之一。 比如:见证了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最后一场血战的凌霄城:具有悬棺葬习俗的焚人,在深山绝壁上留下了无数神秘崖墓群;石达开最终兵败大渡河安顺场,但他的“滑铁卢”是在宜宾横江大战战场;藏族的一个支系尔苏人,难以置信地传承着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大相岭上的数十公里路段,罕见地完整保存着南方丝绸之路原貌;秦代五尺道与公路、水路、铁路、高速路并行的伏龙口,堪称实景的中国交通史博物馆;大熊猫作为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地夹金山邓池沟天主教堂;蔡锷率护国军由滇入川、在“锁钥川滇”的要塞吟哦壮丽诗篇的雪山关;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当年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等等。 此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我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书中的每一处,我均做到“三到”:足到,实地详加踏勘;眼到,遗迹周密观察;心到,抒发情感和见解。凡涉及历史人物、年代、事件,均反复比对,忠实于历史事实;对场景的描写,在准确记录的基础上,力求语言文字优美简洁。 此书的第三个特点,是我在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境地拍摄了大量第一手重要而珍贵的历史遗迹图片。这些图片无论形式、质量还是内容,均与此书文字内容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游历,是对古代文明的现代朝圣。祖先的遗存,虽然大多数失去了实用价值,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种印证,其折射出的咱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之光,依然穿越历史的长夜,震撼着今人的心灵,并在冥冥之中庇佑我中华民族。 因此,希望此书能够为蜀地人文历史研究者,给予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中外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拓展新的疆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