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经典3.0
分类
作者 王守常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虽然孙武以兵法见长,并且以《孙子兵法》流传于世,但是仔细透过《孙子兵法》里的字字句句,不难看出,孙子其实是反战的。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因此没有胜算、不到最危急的关头不战,不得已要发动战争,也要让人民的损伤降低到最少。因此,战争比的并不是武器的先进,而是将领的头脑——用兵的策略、布置阵,如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使敌方无法猜透而受制于我。如此,便能不战而胜。可见,《孙子兵法》所谈的,是一种获胜的艺术。王守常先生在《以德治兵者得天下》一书中以非常独特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此兵法并非简单的用兵打战,而是更深层次的对人民的怜悯,常胜将军的孙武,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战者。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一书的导读者王守常教授认为《孙子兵法》虽然只有6000字,而关于道、境界、道德这一类的词汇,尽管字数很少,但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和核心思想。阅读《孙子兵法》时,要理解两个概念:“道”和“器”。这两个概念出现在《易经》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即说有形的上面就是“道”。那么“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就是指具体的东西。也可以用“术”来直陈,“术”就是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方法。“道”与“器”、“术”之间的关系是“道在器中,器不离道”,这是中国哲学的根本思考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认为“道”是“本”,“术”是“末”;“道”是“体”,“术”是“用”。另外,孙子倡导“全胜”、“智胜”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因而提出了“慎战”的思想,并提出从五个方面去考察战争问题:“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以非常独特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此兵法并非简单的用兵打战,而是更深层次的对人民的怜悯,常胜将军的孙武,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战者。

目录

他们这么说这本书

和作者相关的一些人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这位作者的事情

这本书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导读/王守常

孙子说/蔡志忠

原典选读/孙武

延伸的书、音乐、影像

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传世已久的兵书,于各时代每个人总有不同的读法。我们常常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孙子兵法》,都会从他的社会生活背景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去理解与解读。当今就已经有很多的军事学家、经济管理学者在讲解《孙子兵法》,媒体也告知我们美军把《孙子兵法》用在伊拉克战场上,他们的“斩首行动”战略思想即是从这本书中受到的启发。《孙子兵法》在商业上也成为企业家们制胜的宝典秘籍了──《孙子兵法》一书在今天成了热门书。

排不上位子的市井小计

在谈《孙子兵法》之前,先要提及“三十六计”的问题。有些媒体不只一次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让人们以为“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两者为同一作者所著,我认为媒体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误解。“三十六计”出现的具体时间,从文献上无从考证,但是从字源上考究,“三十六计”应是源于《易经》的“三十六策”一句而来。而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上,我们看到《南齐书?王敬则传》有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后有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又《宋稗类钞》亦有此句。及明代中期始,引用此语的人更多,可知“三十六计”在那时已很流行了,这与明代的市民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期,笔记文学发展很快,编辑各类丛书很流行。其中有关智谋类的丛书,如有孙能传的《益智编》、樊玉衡的《智品》,以及冯梦龙编辑的《智囊》等。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类丛书的编者引用“三十六计”,可能当时还没有成为一本书,到底何时成为一本书不得而知。据说《三十六计》一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在陕西某县城的地摊上发现的,是一个手抄本,收藏者于上世纪60年代撰文介绍,后来将此手抄本《三十六计》赠送到了军事科学院。今天到处流行的《三十六计新编》应是那本手抄本的翻刻本。但是你会发现《三十六计》这本书没有作者或编者,这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三十六计》虽然流传很久,但非一人所著和编辑,故没有署名。其二,我以为《三十六计》的内容不过都是狡诈小慧之术,著者与编者可能耻于署名。当然《三十六计》一书在中国兵学文化中也排不上位子。

《三十六计》与冯梦龙编辑的《智囊》比较,还不如冯梦龙的境界高。冯氏在《智囊全集?智囊自叙》中说:“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斯《智囊》所为述也。”以冯氏“狡而归之于正”之见,狡诈之术可为借鉴,但要施于正大。而《三十六计》所鼓吹之狡诈之术,如“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指桑骂槐”、“上屋抽梯”、“偷梁换柱”等市井小计,却在道德信仰缺失之今天,反而于媒体、讲堂大行其道,难道今天的社会价值与信仰的建构需要借鉴那些鸡鸣狗盗之术吗?令人费解。

1972年的重要发现

历史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大都要转向“经典阅读”,汲取精神资源。那么,《孙子兵法》一书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先来了解《孙子兵法》一书的流传过程。关于《孙子兵法》著作的传流,首先由《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那即是说在汉初时《孙子兵法》一书已有十三篇了,而且明确说是孙武所作。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则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吴孙子即孙武,又有“图九卷”的记载。这与《史记》的记载不同了。又在《隋书?经籍志》则著录:“《孙子兵法》二卷,《孙子八阵图》一卷,亡。”这又与《汉书》记载不同。显然,《孙子兵法》一书在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有过很多版本。到了唐代在《唐书?艺文志》里著录:“《孙子兵法》十三卷,孙武撰,魏武帝注。”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版本。关于《孙子》的作者和年代,秦汉之时还没有争论。到了南宋,叶适提出怀疑(见《习学记言序目》)。他认为《孙子兵法》不是孙武所作,应为“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山林处士所为”。其理由为:前称十三篇,后称八十二篇,前后矛盾。后人梁启超在《诸子考释?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译》一文中也认为:“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另外有学者则坚持认为:《孙子兵法》为战国时孙膑的著作。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在《汉书?艺文志》里记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齐孙子即孙膑),大概汉以后《孙膑兵法》就佚失了。从《隋书?艺文志》开始,就看不到历代著录了。由此,后人对孙武与孙膑,《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有了许多的猜测。冯友兰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是《齐孙子兵法》八十三篇的一部分。其理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春秋末期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包括日本汉学家斋藤掘堂的《孙子辨》也认为孙武、孙膑为一人。

历史上的争论,一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才彻底解决。1972年在山东临沂的银雀山所发现的汉墓出土的竹简约七百枚中,有三百枚简,近三千字。其中二千字与今本《孙子兵法》十三篇相同。另四百余枚,约一万一千字,似为《齐孙子兵法》,即为孙膑所作。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孙膑兵法校理》。其后亦有学者继续考证,认为四百枚简中,有部分或为其他兵法。此研究还在进行中,尚有许多疑点,还没有完全确定。不过,这次汉简的发现无疑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P14-18

序言

大约一百年前,甘地在非洲当律师。有天,他要搭长途火车,朋友在月台上送了他一本书。火车抵站的时候,他读完了那本书,知道自己的未来从此不同。因为,“我决心根据这本书的理念,改变我的人生。”

日后,被称为“印度圣雄”的甘地的一些基本理念与信仰,都可溯源到这本书。

阅读,可以有许多收获与陕乐。

其中最神奇的是,如果我们有幸遇上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就会跨进一个自己原先无从遭遇的世界,见识到超出想象之外的天地与人物。于是,我们对人生、对未来的认知与准备,截然改观。

充满这种魔力的书很多。流传久远的,就有了“经典”的称呼。

称之为“经典”,原是赞叹与敬意。偏偏,敬意也容易转变为敬畏。因此,不论中外,提到“经典”会敬而远之,是人性之常。

还不只如此。这些魔力之书的内容,包括其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作者与相关人物的关系、遣词用字的意涵,随着物换星移,也可能会越来越神秘,难以为后^所理解。

于是,“经典”很容易就成为“传说中的书”——人人久闻其名,却没有机会也不知如何打开的书。

我们让传说中的书随风而逝,作者固然遗憾,损失的还是我们。

每一部经典,都是作者梦想之作的实现;每一部经典,都可以召唤起读者内心的另一个梦想。

让经典尘封,其实是在封闭我们自己的世界和天地。

何不换个方法面对经典?何不让经典还原其魔力之书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因此,我们先请一个人,就他的角度,介绍他看到这部经典的魔力何在。

再来,我们以跨越文字、绘画、摄影、图表的多元角度,来打开困锁住魔力之书的种种神秘符号。

然后,为了使现代读者不会在时间和心力上感受到太大压力,我们挑选经典原著最核心、最关键的篇章,希望读者直接面对魔力之书的原始精髓。此外,还有一个网站,提供相关内容的整合、影音数据、延伸阅读,以及读者互动的可能。

因为这是从多元角度来体验经典,所以我们称之为《经典3.0》。

最后,我们邀请的就是读者,您了。

您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对这些魔力之书的光环不要感到压力,而是好奇。

您会发现:打开传说中的书,原来就是打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