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和内蕴吗?李布编著的这本《一本读懂儒释道》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儒释道三教历史的线索,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书中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有对“心兵”纷乱的理性告诫,有对学问人生的精彩诠释,有对“出世”与“入世”的深入理解,有对世俗名利的本质论断,有对富贵荣辱的人性点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读懂儒释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李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和内蕴吗?李布编著的这本《一本读懂儒释道》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儒释道三教历史的线索,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书中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有对“心兵”纷乱的理性告诫,有对学问人生的精彩诠释,有对“出世”与“入世”的深入理解,有对世俗名利的本质论断,有对富贵荣辱的人性点拨…… 内容推荐 儒家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佛家主张用修为的方式摆脱尘世的困扰,道家主张依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 儒释道三者之间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它们之间是兼收并蓄的。 苏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儒释道三者融会贯通的人物。他把儒家的坚毅精神、道家顺其自然的超脱态度,以及佛家的平常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宠辱不惊,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活力。 至今,儒释道三种思想仍然留存于我们的血脉中,悠悠千年,历久不衰。 《一本读懂儒释道》通过对儒释道博大的精神内涵的深层解读,启发读者重新思考人生,在繁华都市中独自沉思,平静生活。 《一本读懂儒释道》由李布编著。 目录 第一篇 儒 第一章 立身 取信于人 知已者明 第二章 处世 权变通达 多闻阙疑 名正言顺 知错能改 第三章 为人 良心常在 义然后取 重义轻刑 仁心无价 中庸为本 第四章 修身 修心节欲 节欲养身 敏而好学 习行德修 第五章 立世 独善其身 心怀天下 宁静致远 第二篇 释 第一章 禅理 什么是禅 禅定双修 心中无念 回归本攀 第二章 心性 真心行善 自性圆通 意念之力 第三章 顿陪 一盏明灯 定慧一体 终极顿悟 佛法玄妙 第四章 修佛 众生平等 身中净土 真实奥义 知行合一 敛心修持 第五章 超脱 自然者通 无人无我 第三篇 道 第一章 大道 道为何物 渐悟大道 第二章 修心 内观己心 修炼心神 逍遥之游 随心所欲 第三章 养生 重视生命 颐养天年 命有所归 查漏补缺 第四章 出世 大隐于市 心存世外 天地精神 无拘无束 第五章 永存 无为有为 绝弃私心 安时处顺 与时俱化 超越生死 试读章节 知己识人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即位为帝后,既积极发挥个人才干,又积极听取群臣意见,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其中,他和魏征的君臣故事更是一直被人们传诵。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决不会在背后议论。有一次,李世民和魏征、长孙无忌等一起说话,李世民说,魏征每次向他进谏时,只要他没接受,魏征就总是不答应,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问的是长孙无忌,可是还没等长孙无忌说话,魏征就接过话头,他说皇帝做事不对,他才进谏。如果皇帝不听劝告,他又立即顺从皇帝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皇帝的意思行事,那岂不违背了进谏的初衷吗? 李世民说,魏征这样直接进谏,让他很没面子,不妨先当面奉承一下他,等到背后没有人的时候再进谏,这样更好些。魏征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表示同意。 在国家政策上,魏征主张首先要取信于民,朝廷不要朝令夕改,不然会让人民感到不知道如何行事。原来,唐朝规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边境需要加强防守,为了增加兵力,李世民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对此,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您这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一来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兵不在多而在精。二来,这是失信于民。”李世民听了不舒服,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立刻就给他举了三个例子。虽然魏征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李世民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凭着一颗精诚之心,积极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李世民便下令不改变征兵政策。同时,他还奖赏魏征一个金瓮,以示鼓励。 在皇帝的私人生活方面,魏征也经常犯颜直谏。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对十分可爱的鸽子,他很喜欢,就常常带在身边。恰好魏征来见他,他担心魏征会因为鸽子的事情批评他,就把鸽子藏子衣服内。可是,魏征这话总也说不完,等他说完走了,鸽子早就闷死了。其实,魏征知道李世民衣服内藏着鸽子,才故意把话越说越长的,他希望以此能够让皇帝从玩物丧志的危险边缘走回正路来。 还有一次,李世民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可是最后他还是决定不去了。魏征知道了,就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李世民说:“起初,我是很想去打猎的,可是回头一想,你或许会因此责备我,怕你责备,就不去了。”不久,李世民从长安去洛阳,因为洛阳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李世民就生气了。魏征就对他说:“因为追求享乐,隋炀帝才一步步走向灭亡的。现在,您因为供应的物品不好发脾气,以后官员们必然上行下效,拼命讨好陛下,以求陛下满意。可是物品总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又要重蹈隋朝的覆辙了。”李世民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日后更加注意节俭。 李世民的品德修养,也与魏征有很大的关系。魏征曾经直言不讳地对李世民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来告诫李世民。这句话对李世民震动很大,他一直都牢牢记在心里。 关于如何做一个明君而不做一个暗君,魏征给李世民的建议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提出好的建议,并不一定总要言辞尖刻。魏征虽然是一个历史有名的的峥臣,但是他并非不讲究语言艺术。他有时也会委婉地开导李世民,使他醒晤改过。 贞观十一年,魏征等跟随李世民到洛阳巡视。在洛阳宫西苑,李世民宴请群臣,又带群臣到积翠池泛舟游览。看着两岸的景色和宫殿,李世民对大臣们说:“当初隋炀帝穷奢极欲地大造园林,今天这些园林尽数归我。这都是他那些佞臣手下阿谀奉承的原因啊,你们也要引以为戒呀!”魏征听了,立即回答道:“臣等以隋朝佞臣为戒,理所当然,不过也希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如果您能做到,那是国家的福气,人民的幸运。”唐太宗一听,觉得很有理,主张君臣共勉。他还赋诗一首: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天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P5-7 序言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体系。这三种文化体系有一种是外来文化,有两种是本土文化。一开始,三种文化体系之间有矛盾与冲突,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开始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后形成了既各竖旗帜,又合力互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我国古代,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佛家人物是很难找到的。绝大多数杰出人物,都是受到这三大文化体系影响的。他们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有用的思想拿来为己所用,从不拘泥于某一个文化体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调控自己的生活和心态: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淡然的时候是个道家,堪破世事的时候便转入佛家。 这三种文化体系是紧密联系、贯通衔接的。儒家教人进取,用积极的态度去认同和构建社会规则,力争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生活圆满。而道家本着顺应自然的态度,是自我实现之后的自我超越,让生命进入一种自然、永恒的状态。佛家是讲究放下与自我修为,进而普度众生。这三者可以让国人的心灵时时刻刻找到可以慰藉的理论依托。 归根结底,儒家讲的是生活,道家讲的也是生活,佛家讲的还是生活,这是儒、释、道三家的本质。因为本质相同,所以它们之间才可以相通,可以互相作注解,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