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所著、聂小晴编著的《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经典典藏版)》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以通志堂本为底本(通志堂本收入四卷),并参考其他版本,共计316首。这些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经典典藏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纳兰性德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所著、聂小晴编著的《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经典典藏版)》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以通志堂本为底本(通志堂本收入四卷),并参考其他版本,共计316首。这些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内容推荐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首(一说342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含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经典典藏版)》收录了纳兰词中最精华的篇章,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通过与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经典典藏版)》透过300多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透过一篇篇精彩的评论文章,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清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 目录 卷一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 忆王孙(刺桐花下是儿家)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调笑令(明月) 河传(春浅) 蝶恋花(城上清笳城下杵)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高峰独石当头起)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嫩烟分染鹅儿柳)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谒金门(风丝袅) 菩萨蛮(知君此际情萧索) 忆江南(昏鸦尽)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忆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忆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忆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忆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忆江南(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忆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忆江南(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忆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赤枣子(惊晓漏) 玉连环影(何处) 遐方怨(欹角枕) 浪淘沙(蜃阙半模糊)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浣溪沙(藕荡桥边理钓筩)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浣溪沙(燕垒空梁画壁寒)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浣溪沙(桦屋鱼衣柳作城) 浣溪沙(海色残阳影断霓)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 天仙子(水浴凉蟾风入袂)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山一程)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青陵蝶梦)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才听夜雨) 清平乐(塞鸿去矣) 清平乐(风鬟雨鬓) 清平乐(凉云万叶) 清平乐(泠泠彻夜) 清平乐(瑶华映阙)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满江红(问我何心) 满江红(代北燕南) 满江红(为问封姨) 满庭芳(堠雪翻鸦) 满庭芳(似有猿啼) 卷二 水调歌头(空山梵呗静) 水调歌头(落日与湖水)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凤凰台上忆吹箫(锦瑟何年) 金菊对芙蓉(金鸭消香) 琵琶仙(碧海年年) 御带花(晚秋却胜春天好) 酒泉子(谢却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忆秦娥(山重叠) 忆秦娥(春深浅) 忆秦娥(长飘泊)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点绛唇(别样幽芬) 点绛唇(一种蛾眉) 点绛唇(五夜光寒) 点绛唇(小院新凉)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 眼儿媚(莫把琼花比淡妆)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 摊破浣溪沙(小立红桥柳半垂)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摊破浣溪沙(昨夜浓香分外宜) 天晓角(重来对酒) 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一络索(野火拂云微绿)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一络索(密洒征鞍无数) 卜算子(娇软不胜垂)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卜算子(村静午鸡啼) 雨中花(天外孤帆云外树)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 鹧鸪天(马上吟成促渡江) 鹧鸪天(尘满疏帘素带飘) 卷三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帘外淡烟一缕)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太常引(西风乍起峭寒生)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四犯令(麦浪翻晴风飐柳)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菊花新(愁绝行人天易暮)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 秋千索(垆边换酒双鬟亚) 忆江南(心灰尽) 忆江南(挑灯坐)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眉谱待全删)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浪淘沙(清镜上朝云)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萨蛮(淡花瘦玉轻妆束)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 菩萨蛮(窗间桃蕊娇如倦)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微晕娇花湿欲流)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鹊桥仙(倦收缃帙) 鹊桥仙(梦来双倚) 鹊桥仙(乞巧楼空) 南乡子(柳絮晚悠飏) 南乡子(鸳瓦已新霜) 南乡子(灯影伴鸣梭)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卷四 一斛珠(星球映彻)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雨打风吹都似此) 临江仙(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夜来带得些儿雪)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霜冷离鸿惊失伴) 红窗月(燕归花谢) 踏莎行(春水鸭头) 踏莎行(倚柳题笺)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唐多令(金液镇心惊) 唐多令(古木向人秋)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苏幕遮(枕函香) 苏幕遮(鬓云松) 淡黄柳(三眠未歇) 青玉案(东风七日蚕芽软) 青玉案(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原头野火烧残碣) 月上海棠(重檐淡月浑如水) 一丛花(阑珊玉佩罢霓裳) 金人捧露盘(藕风轻) 洞仙歌(铅华不御) 剪湘云(险韵慵拈) 念奴娇(人生能几) 念奴娇(绿杨飞絮) 念奴娇(片红飞减) 念奴娇(无情野火) 东风第一枝(薄劣东风)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木兰花慢(盼银河迢递) 水龙吟(须知名士倾城)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阑珊火树鱼龙舞) 齐天乐(六宫佳丽谁曾见) 齐天乐(白狼河北秋偏早) 瑞鹤仙(马齿加长矣) 雨霖铃(横塘如练) 疏影(湘帘卷处) 潇湘雨(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平原草枯矣) 卷五 金缕曲(德也狂生耳) 金缕曲(酒涴青衫卷) 金缕曲(生怕芳尊满) 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何事添凄咽) 金缕曲(木落吴江矣)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收取闲心冷处浓) 浣溪沙(无恙年年汴水流)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肠断斑骓去未还)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浣溪沙(十二红帘地深)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沁园春(试望阴山) 沁园春(瞬息浮生) 沁园春(梦冷蘅芜) 摸鱼儿(涨痕添) 摸鱼儿(问人生) 青衫湿遍(青衫湿遍) 忆桃源慢(斜倚熏笼) 湘灵鼓瑟(新睡觉) 大酺(怎一炉烟)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乌丝》曲倩红儿谱) 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菩萨蛮(荒鸡再咽天难晓) 菩萨蛮(惊飙掠地冬将半)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文纸)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菩萨蛮(客中愁损催寒夕) 菩萨蛮(砑笺银粉残煤画)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点绛唇(一帽征尘)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清平乐(麝烟深漾)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眼儿媚(骚屑西风弄晚寒) 眼儿媚(手写香台金字经) 满宫花(盼天涯) 鹧鸪天(谁道阴山行路难) 鹧鸪天(小构园林寂不哗)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鹊桥仙(月华如水) 附录 纳兰性德行年录 纳兰性德传记资料 试读章节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⑦。 倦眼乍低缃帙乱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笺注】 ①鸳鸯小字:指相思爱恋的文辞。《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②生疏:不熟练。 ③缃(xiang)帙(zhi):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 【典评】 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还是纳兰心碎。 至于这芭蕉心,正如易安所言,“舒卷有余情”。禅语云“修行如剥芭蕉”,如果我们的心已被世间种种欲念所裹,那么修行便是将层层伪装脱去,“觅心”找回纯真的自我,“明心”则是彻悟尘世的一切杂念,方可见性。 纳兰心中,芭蕉心在其不展吧?因其不展,枝枝叶叶才藏得住纳兰梦萦半生的回忆,层层叠叠容得下纳兰多愁又敏感的心。其实何止善感的纳兰,“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纵是梅妻鹤子的林逋也难掩芭蕉雨下那些撩人的情思。 “忆当初”,短短三字便如一把利剑斩断今生。今生已作永隔,窗外雨声风声入耳,曾有多少夜晚流逝于情意缱绻的呢喃?未来又将有多少不眠的孤夜,唯有旧忆聊以回味?所幸,过去的日子并未消逝于流年,在那发黄的红笺之上仍可略窥一二。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怕是纳兰也在怀念把笔浅笑的她吧。此语原出王次回《湘灵》: 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 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 纳兰与这位明末的才子是颇有渊源的。王次回出身金坛望族,仕宦之家,连他的女儿王朗也是著名的词人。与他的祖上相比,王次回的仕途之路一生不得志,仅在晚年做了松江府华亭县训导,不过是个无名无实的小官。然而他的作品上承李义山,下启清初词坛,对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也颇有影响。纳兰诗词中常见王次回《凝雨集》的影踪,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王次回也如纳兰一般,爱妻早丧,不过凉薄人世一孤伶人。若可同世而立,纳兰与次回或许也能成惺惺知己吧。 当年的娇俏语长萦耳畔,那副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解语花的身姿若隐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的一双人,所托竟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南宋蔡伸曾慨叹,“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蔡伸是书法家蔡襄之孙,官至左中大夫。名门之后,位高权重又如何?三更夜,霜满窗,月照鸳鸯被,孤人和衣睡。 旧时书一页页翻过,过去的岁月一寸寸在心头回放。缃帙乱,似纳兰的碎心散落冷雨中,再看时已泪眼婆娑。“胭脂泪,留人醉”,就让眼前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错,梦中或有那人相偎。 又是一窗冷雨,纳兰看到了半世浮萍随水而逝,如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她,“一宵冷雨葬名花”。还是纳兰身边这盏灯,只是不再高烛红妆,唯有寒月残照,灯影三人。太白对孤灯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故人人梦,又渐行渐远,“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灯影明灭处,留得千古一帝不得见的叹息。 罢了,一梦似千年,从来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刘禹锡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留多少痴念在人间。已道无情,而情至深处难自已。这般深情厚意,在纳兰心中恐怕已不是简单的有情,而是人生难得的知心人。如果说情是前生五百次的回眸,爱是百年修得之缘,那么知心便是三生石畔日日心血的倾注。P3-4 序言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生于京师,是日为公历1655年1月19日。同年三月,清朝圣祖玄烨出生,如果以旧历计,与成德同龄。二人日后的亲密关系,冥冥中似乎早已有了定数。 成德之父明珠是年20岁,任銮仪卫云麾使。成德之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她是在顺治八年嫁于明珠的,后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纳兰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追溯纳兰家的兴盛起源,要说到成德的曾祖父。成德的曾祖父名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这之间的关系令之后的纳兰家族与皇室有了紧密的联系。这场联姻使得纳兰家族的势力节节攀升,当到了纳兰成德出生的时候,纳兰家族在清王朝已经是权贵之家了。可以说,纳兰成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生贵胄的家族中,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贵公子,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成德在21岁的时候,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因为与东宫太子名讳相重,为了避嫌,便将成德改为了性德。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下文为了方便阐述,一概以容若相称。容若的才思敏捷,文采斐然,这似乎是天生就带来的灵气。他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后容若18岁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考中举人,19岁又准备参加会试,本来是信心满满、十拿九稳的事情,但却因为自身突然犯病,身体不适,而无法上场考试作罢。 容若的悲剧命运也似乎是与他的天生富贵一起注定的,上天总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样东西,必然也会收回一样。容若拥有令全天下男子都艳羡的财富与门第,但却有着一个孱弱的身体,他自幼身患寒疾,这难以根治的疾病总是会时不时爆发,折磨容若。 所以,容若性情中忧郁淡漠、伤感悲情的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自身的疾病原因,容若在青春大好的年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病榻上度过的,所以,容若的词作中,总是充满了无聊悲凉,甚至有些戚戚然的情绪。 不过这些都无法遮掩容若在清朝词坛的光芒,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清朝初年的词坛景象较为不景气,好的词作者并不多,词坛一片寂寂无声之景象,容若犹如一颗新星,在清初词坛掀起轩然大波。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年纪轻轻就可以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容小觑。更主要的是,容若是满族显贵,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 容若的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纵观容若的词风,清新淡雅间又不乏真情实意,虽然多是哀婉抒情之词,但却并不艳俗,反倒是清新脱俗,不流于坊间一些低俗之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作为一个满族人,容若对汉文化的学习不遗余力,他早年就勤读诗书,为汉文化与满文化的融会贯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之后,在容若的青年时期,他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容若的文化功力日渐深厚,而且,在拜师学习的这几年期间,他还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一举动为容若日后在朝廷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头彩。不但如此,容若还熟读经史子集,并且还把读书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可见容若有着相当广博的学识,爱好也十分广泛。 在容若22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这次的成绩让容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和青睐,康熙皇帝后来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之后不久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御前侍卫是很风光的,可以常伴帝王身边,容若相貌堂堂,文才武略都很了得,而他当了御前侍卫后,更是经常随着康熙一起南巡北狩,游历四方,遍访大江南北,走访塞外山河要塞。时常与康熙皇帝一同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或者陪同皇帝唱和诗词,译制著述,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羡煞人了。 可是容若却并不满足,他虽然有着奇才,却并不留恋官场,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是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的,他无心功名利禄,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可惜世事难两全,多次受到恩赏的容若难逃圣恩,纵使他有归隐之心,家族也难以成全他的心愿,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发展,他也只有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留在自己并不愿意留的地方。所幸的是,上天还是眷顾容若的,在他20岁的时候,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美满的婚后生活给容若的人生多少带来一些安慰。 他在此期间的词作也大多风格明亮,偏于柔美温情。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爱妻的离去,给容若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作为情深意重的男子,容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卢氏的死亡阴影中挣扎出来,这段时间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诗,祭奠他和卢氏之间的情感。古时男子当以事业为重,儿女情长并不是很被看重,所以,容若的这番悲情,无人能懂。 这一腔的愁绪,容若无处可诉,只有倾诉于诗词之中,高产的词作还有高质量的诗词,让容若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来因参透世事,又改名为《饮水集》。他的词作非常之多,后人在他原有词作的基础上,进行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流传后世的《纳兰词》可以说是容若短暂一生的心理写照,期间悼亡词中不乏传世之作,一首《采桑子》就是范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张任政的《饮水词·丛录》中写道:“后之读此词者,无不疑及与悼亡有关,并引以推证其悼亡年月。余近读梁汾《弹指词》有和前韵一首,词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观上二首,咏事则一,句意又多相似,如谓容若词为悼亡妻作,则闺阁中事,岂梁汾所得而言之。”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得容若在悼亡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后来容若又续娶官氏,此前又有侧室颜氏,都与她们感情平和,虽然没有太多的深情,倒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 关于容若的爱情,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人,一人是容若从小定情、青梅竹马的表妹,二人成婚之前,表妹被选人宫,成为皇妃,这段初恋的夭折,也令容若一度委靡不振,伤心欲绝,不过这段历史在史书中并无太多记载,更多还是出现在野史上,所以,难以断定真伪,仅能作为一个参考。还有一个人便是江南才女沈宛,此人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容若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结识江南才女沈宛。此女美丽聪慧,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她与容若有着惺惺相惜之情感,容若对她十分珍爱。 不过美好的爱情总是不能长久,容若是满族贵胄,而沈宛只是一个民间普通汉女,门第的悬殊令二人无法最终结合。沈宛随同容若在京城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容若迫于家庭压力,一直不能将沈宛接人家中,而沈宛也因为懂得容若的难处,便忍痛离去,回归江南。二人之间这段有始无终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哀婉。 作为才子,容若的爱情生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由于历史记载偏少,许多史料都是以讹传讹,终不可考。 除了对爱情执著外,容若对友情也是十分执著,在交友上,容若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容若不流于俗世,他的朋友不论门第,不论出身,也不论功名,只要是有才气的有志之士,与容若志同道合之人,都被容若视为好友,看做今生知己对待。他的许多朋友都是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容若对待朋友十分真诚,感情真挚,从无虚假。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份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不会小看和低视他们。 这使得容若拥有许多朋友,当时无数的名士才子都追随在他身边,而容若也对他们十分礼遇,照顾有加。当时容若居住的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就因为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容若招徕文人雅士的这一举动,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容若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满族人,能够令诸多满腹才学的汉人都为之钦佩,他是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的。容若的词作有着汉文化的底蕴,还有满族人自身所带着的不羁、无拘无束的风格,令词风清新自由,不拘于一格。容若对李煜十分赞赏,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在诸多词风的影响之下,容若写出了自己的词风,并被万千人效仿。究其原因,无非也就是上面谈到的那几点。容若出身于主流上层社会,却是一生都在躲避上流社会,这让他自身充满了矛盾的焦点。 容若的一生,无不是后人关注与研究的。他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都与他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功名利禄轻而易举得到手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男子苦苦追寻的东西,容若嗤之以鼻。而寻常男子毫不在乎,或者说是稀松平常的自由与感情,却是容若求之不得之物。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奇特,想要的不会给你,不想要的却无法逃避。 这样的情形,构成了容若内心一种让常人无法体察的矛盾感受,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压抑情愫。爱情的来了又散、家庭的不理解,还有挚友们纷纷生离死别的这些境况,让容若本就脆弱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而原本就孱弱的他,也终于在不公的世道面前妥协了,他的寒疾再次乘虚而入,在容若对人生几乎了无希望的时候,侵入他的体内。容若病倒了,而他这一病却是再也没能够从病榻上起来。 抱病的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在病榻上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度过短短三十一载的岁月,生命在容若这里如此之轻,又如此之重。 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之间的容若,历经悲观心态,走完了人生之路,而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无尽的哀叹与惋惜之外,还有那部宝贵的《纳兰词》。纳兰词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婚姻爱情、友谊分离、家庭思索、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虽然词作本身的眼界并不算很开阔,高度上也无法与唐宋那些大词人相比,但他的每一首词都是缘情而旖旎,道出了极为真挚的情感。这让后人沉浸在他的词作中,无法自拔,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可见容若词作的影响力之大。不过,后人虽然热捧纳兰词,但却未必能够真懂纳兰词中的真含义。容若好友曹寅在《题楝亭夜话图》中就哀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是的,纳兰词虽然流传天下,容若的词名虽然遍及天下,可是人们在争相诵读纳兰词的时候,容若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府的贵公子,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写入词中的点点斑驳心情和刻骨铭心的愁苦,谁人又能真的懂得?只怕是容若的亲身父亲明珠,也难以懂得。 容若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自己内心,却是无法体会到快乐的真谛。容若死后,纳兰家族似乎也失去了生机,随后便日渐衰落,政治问的权力争斗无声无息,却是无比凌厉,纳兰家族最终落没在了这场争斗中,所幸的是,容若早逝,没有看到自己的家族落入尘土中,被人遗忘。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后多年过去,乾隆晚年,和珅为了博得圣上龙颜一悦,献上了一部《红楼梦》,乾隆读罢后良久,掩卷长叹一声:“书中所写,不正是明珠的家事吗?”世事无常,容若最终还是逃离了最残忍的惩罚,没有亲眼目睹家族中道衰败,不然那时,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以通志堂本为底本(通志堂本收入四卷),并参考其他版本,共计316首。这些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300多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本书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