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牛顺莉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7世纪之前在额尔古纳河上游一带的森林中过着狩猎和游牧的生活,7至12世纪沿克鲁伦河与斡难河向西迁徙,逐渐占据了蒙古高原并分布到肯特山一带。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这对促进蒙古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后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东征西讨,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建立后,先后灭西夏和金,1260年迁都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元亡后,蒙古地区不断出现分裂、纷争的局面,大、小封建主分而治之,这种局面到清初才结束。近代,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蒙古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蒙古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故事,它以鲜活的艺术语言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凝聚着蒙古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情绪,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巴里坤的蒙古族民间故事,按形式可分为人物故事、风物传说、传统故事、动物故事、寓言故事等几种形式,按其内容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战胜邪恶。如:与天神斗争的《猎人与公主》,与封建统治者斗争的《黄骠马的故事》,与大自然斗争的《宝钥匙》等。《黄骠马的故事》中,黄骠马为了搭救百合其其格和惩处封建王公,从嘴里将篦子甩出去就是一片苇塘,将木梳甩出去就是一片森林,将镜子甩出去就是一片湖泊。这里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了。

第二类,传颂美德。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爱憎、善恶,美丑、是非标准,以及道德观念、感情融入于自己的口头文学作品中,一代代地传下去,如《两只小白鹿》,就揭示了“善良的是鹿,可恶的是狼”这样一个主题。

第三类,传颂智慧。比如《骑驴赴宴的老灰狼》,故事梗概:

从前有一只老灰狼,住在山洞里。每当太阳出来时它就钻进山洞,吃着夜里抢来的牛犊和羊羔,从不敢露面;每当太阳落山它就从山洞里爬出来,四处寻找食物。一天夜里,老灰狼又从山洞里爬出来,偷偷来到一片林子跟前。它遇上了一只刚生了双羔的母山羊,就张嘴猛扑过去,想吞掉两只羊羔。母山羊不顾一切地用身子挡着小羊羔,急忙说:“老灰狼,你吃我的羔子能项什么呢?它们总共不过半口肉。”“那我就吃掉你!”老灰狼凶狠地说。母山羊又说:“老灰狼,你真是白活了这么大年纪。你不知道山羊肉寒气大,对你衰老的血气不适合吗?何况我又是刚生了孩子,污血未流尽。东河岸上有一匹陷在泥淖里爬不出来的黄马驹又肥肉又多,你要是去吃它该有多好!”老灰狼听了撇下老山羊直向河东岸跑去。果然河边泥淖里躺着一匹小黄马驹。老友狼高兴地扑过去,刚要咬住小黄马驹的脖子,小黄马驹便开口了:“唉!你怎么这样缺心眼!”老灰狼很生气地反问:“我怎么缺心眼?”小黄马驹不慌不忙地说:“你要是就这么吃我,连泥带土的肉能好吃?要是把我从泥淖里拉出来,放在干净的草地上吃那该有多香!”

老灰狼一想:这蠢东西还挺聪明。于是就把它拖出了泥淖。刚要张嘴吃,小黄马驹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提起我的名字那可大啦,深山中的大王就是我!”老灰狼粗声粗气地说。小黄马驹显得十分尊敬地说:“原来您是个学问渊博的大人物呀。那么在吃我之前,请您给我念一念这左胯上打着的火印子好吗?”“行!那算得了什么。”老灰狼装模作样地说。当老灰狼大摇大摆地装得很有学问的样子绕到小黄马驹的屁股后头时,“啪”的一声,小黄马驹把老灰狼踢倒,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了。老灰狼被踢得鼻青脸肿,拖着受伤的身子往回走,这时在山脚下又碰上了一头肥驴。“剥开你的皮,吃掉你的肉!”老灰狼一见肥驴便叫喊着。“哎!老灰狼”,肥驴说,“你活了这么大年纪,还不知道骑驴的乐趣吧?如果你在吃我之前,骑一骑享受一下多好!”“没有那闲工夫,我还要赶回家呢。”“那更好了,一来你享受骑我的乐趣,二来我还可以把你送一程!”肥驴甩动着短尾巴说。“好吧,反正我要吃掉你的,先骑着走一程也不错!”老灰狼说着就要跳上驴背,只听“砰”的一声,猎人打穿了老灰狼的脑袋瓜。

P69-72

后记

千年的历史,承载千年的文化,从遥远的傩神崇拜,到乡音曲子戏的广为流传;从古韵遗风的天籁之音,到巧夺天工的编织、刺绣技艺;从返璞归真的祭祀、礼仪,到丰富多样的体育竞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千百年历史风尘,在巴里坤这块热土上,依然散发着古朴的风韵和迷人的魅力。巴里坤人对自己的家园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与依恋,在挖掘中一点一滴的记录,丰富着我的感触,也丰满了我的思想。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我因本真而爆发出一种原始的活力,我渴望着、幻想着,并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于是,我工作之余用两年时间,撰写了这本反映巴里坤口头传统文化的书籍《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这部专集的出版,是对巴里坤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巴里坤文化的认知和诠释,更是对巴里坤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梳理和小结。在这里,我想借这块小地,略述一下我们这几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点滴,在以飨读者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非遗’’项目展演、“非遗,,保护图片展览、传统技艺展示、讲座、论坛等活动。为提升保护力度,我们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度的方式命名了以一批新疆曲子为特色的文化乡镇,之后,又命名了一批“艺术之家”。

每年年终,从才艺展示、传承质量、文化宣传以及参加活动等方面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年终考核,以激发他们对自己所承担项目的保护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提供更加宽敞的工作场所、展示场所与演出场所,为传承人搭建传承平台。例如成立哈萨克族刺绣基地,从资金、服装、乐器配置上加大扶持新疆曲子自乐班力度,目前全县新疆曲子就有22个班社。关心传承人生活,改善传承条件,为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传承环境。我们每年都给自治区级传承人进行免费体检,上门慰问,扶贫特困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人的发现而获得意义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发现千里马的能力。为此,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全县范围内的“非遗”培训,组织自治区级传承人进行授课,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各级民间艺人及自乐班成员参加培训,以期使他们都具备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眼力。同时,我们每年都召开民间艺人座谈会,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座谈,总结经验,以使每个项目的保护传承都做到更好。每年举办全地区新疆曲子大赛,参赛的队有巴里坤各乡镇的,还有哈密市各乡镇的,大家的参赛热情都特别高。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比如湖滨生态广场的“新疆曲子经典传统剧目展演”、“传统技艺展示”以及“非遗”图片展览等。还多次组织新疆曲子、阿依特斯、铁尔麦等项目的民间艺人外出参加大赛,让他们开阔眼界、取长补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巴里坤“非遗”。

在发掘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把一些整理出的传统优秀汉族民间小曲、民俗和哈萨克族民间歌舞,积极推介到乡镇社区组织表演。现在走上巴里坤舞台和街头的熊舞、哈萨克族黑走马、大雁舞等舞蹈以及汉族的小曲子、脑阁、抬阁、打春牛、城隍出府等一批社火表演都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我们还把一些民俗项目做成冰雕、雪雕向人们展示。

巴里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厚重,因掌握的资料有限,调查的深度也不够,《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的撰写难以尽善尽美,遗漏在所难免,失当和谬误也是存在的,在此,恭请专家、读者指正,以备今后臻于完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巴里坤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馆馆长牛顺清对本书十分重视,积极督促这项工作的进展并为本书的文稿进行把关,在此表示感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书记,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刘祯老师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为本书作了序,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荣启老师为本书取了名,在这里也一并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巴里坤摄影家协会的彭兴礼老师为本书拍摄和提供图片,也感谢那些被我打扰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朋友们,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2015年4月20日于巴里坤

目录

序言

前言

民间文学

 汉族民间故事

 汉族谚语

 汉族歌谣

 汉族谜语

 巴里坤历史人物传说

 哈萨克族神话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

 哈萨克族谚语

 哈萨克族达斯坦

 蒙古族祝词

 蒙古族民间故事

 蒙古族图兀勒

传统音乐

 哈萨克族人生礼仪中的歌

 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

 哈萨克族斯布孜额

 哈萨克族库布孜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

 蒙古族呼麦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托布秀尔

传统舞蹈

 哈萨克族马奶酒舞

 哈萨克族黑走马舞

 哈萨克族熊舞

 哈萨克族鹰舞

 哈萨克族梳妆舞

 哈萨克族大雁舞

 哈萨克族天鹅舞

 哈萨克族挤奶舞

 哈萨克族绣花舞

 哈萨克族敬茶舞

 哈萨克族瘸鸭子舞

 蒙古族盅碗舞

 蒙古族萨吾尔登

 蒙古族筷子舞

 狮子舞

 跑驴

曲艺

 新疆曲子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哈萨克族铁尔麦

 哈萨克族托勒傲

 蒙古族海勒胡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哈萨克族刁羊

 哈萨克族姑娘追

 哈萨克族赛马

 哈萨克族飞马拾银

 哈萨克族赛骆驼

 哈萨克族摔跤

 打尜尜

 打老牛

 划拳

传统美术

 汉族剪纸

 香袋

 哈萨克族刺绣

 哈萨克族骨雕

 哈萨克族毡绣

传统手工技艺

 汉族面食制作技艺

 八大碗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擀毡技艺

 哈萨克族毛线编织技艺

 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奶制品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熏马肠子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小刀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马奶酒酿造技艺

 哈萨克族毡房制作技艺

 哈萨克族馕的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哈萨克族医药

 蒙古族医药

 汉族艾灸疗法

民俗

 巴里坤汉族节日习俗

 汉族社火

 汉族脑阁和抬阁

 打春牛

 城隍出府

 打花

 庙会

 祭敖包

 祖拉节

 蒙古族婚俗

 哈萨克族婚俗

 哈萨克族节日礼俗

 哈萨克族育婴习俗

 汉族婚俗

 汉族丧葬习俗

后记

序言

巍巍东天山脚下,有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巴里坤大草原。这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这片热土上有着非凡的经历和历史:巴里坤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曾享有“文风甲全疆”“教育甲全疆”“庙宇甲全疆”的美誉,是与乌鲁木齐、伊犁齐名的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西汉时这里是蒲类国,三国时叫蒲类,唐代时叫蒲类县,元代又称巴尔库尔,清代叫宜禾、镇西,这一个个朝代赋予的名称,让我们感受到它特殊的魅力和内涵,也吸引着我们不断对它进行探索和了解、思考和感悟、敬仰和崇拜。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属哈密地区管辖,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16个民族,共11万多人口。有各类文物古迹100多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代古城遗址——大河唐城;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大月氏王庭——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全疆保存最完整的汉满古城,全国罕见的佛道两教庙宇毗连融为一体的佛教地藏菩萨庙宇(地藏寺)和何仙姑道教庙观(仙姑庙),还有74座烽火台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树、古门楼、古民宅等204处。在巴里坤的传统社区,各民族的口头传统文化也是极其丰富的,有神话传说、歌谣故事、叙事诗和抒情歌、长调及弹唱表演、谜语笑话、祝词赞词,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这里各个民族的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恢宏灿烂,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传承文明,独树一帜。

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巴里坤灿烂文化中最浓重的一笔。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熊舞”,汉族的“小曲子”“舞龙”“跑旱船”,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萨吾尔登”等。在这些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中,他们在自己的民族乐器伴奏中运用自己民族的音乐形式和舞蹈形式演唱自己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让人感受到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文化氛围,在被他们多样而精湛的民族艺术折服的同时,也领略到巴里坤多元文化的面貌。因为这里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这些样式的“喜闻乐见”,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雄辩地证明了新疆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客观存在。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哈密地区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对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保护已形成社会共识,保护工作稳步、健康、有序地展开。从2005年开始,巴里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全面展开,在巴里坤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在文化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大范围的普查。依据《普查工作手册》,我们深入到城镇乡村进行全面摸底,在摸底调查中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创造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普查原则,做到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艺人、不漏线索,坚持技艺和实物(作品)相结合,濒危项目、濒危艺人优先采录。为了使“非遗”资源能较全面地被记录,我们在每乡(镇)每村确定一位文化专干做“非遗”联络员,并多次举办全县性的“非遗”普查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普查员的能力。我们在普查中,运用文字及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科学的采录,全面掌握了巴里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并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几个门类,进行规范的分类、登记和整理。最后我们发现270多条“非遗”线索,从这些“非遗”资源中我们遴选出其中30个资源,又下村入户进行采访、查阅资料,2006年完成了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入选项目11个。之后,又完成了第二批县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入选项目76个,巴里坤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8名,基本完成了四级名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辐射全县15个乡镇场区的本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梳理,一方面是为了“非遗”项目的申报,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并传承巴里坤的这些宝贵文化资源,以便能切实可行地制定相关保护措施。

在完成县级项目申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又完成了地区级、自治区级以及国家级项目的多批次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入选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8名;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15项,即《巴里坤汉族民间故事》《巴里坤汉族脑阁和抬阁》《巴里坤汉族节日习俗》《哈萨克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哈萨克族斯布孜额》《新疆汉族社火》《哈萨克族人生礼仪中的歌》《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克模孜毕》《哈萨克族刺绣》《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打花》《巴里坤汉族面食制作技艺》《八大碗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项,即《新疆曲子》。在2014年又成功申报《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巴里坤汉族节日习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景点和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基地。

《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的出版,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近巴里坤,了解巴里坤,并能深入科学地认识巴里坤口头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文化自觉。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历史,只有我们学会读懂它,才能感受到它的雄浑和博大。因为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承载着我们当今的现实;它不仅仅是遥远的历史声音在当今时代的回响,同时还是未来的预示和明日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拥有的精神文化财富。

《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一书,收录的仅是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项目。令人遗憾的是,巴里坤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淡忘或消失,已成为古老的记忆和历史的背影。此书收录的这些稀有的、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代表、传承着巴里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髓。作为丰富而精美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在有效传承与合理利用中,它们将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并将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深信,《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的出版,对传承和弘扬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推荐

巴里坤是新疆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少数民族县,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有汉、哈、蒙等16个民族11万多人。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

巴里坤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曾享有“教育甲全疆”“文风甲全疆”“庙宇甲全疆”的美誉,是与乌鲁木齐、伊犁齐名的“三大商都”“八大名城”之一。这里文化遗产丰富,有各类文物古迹一百多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古城遗址——大河唐城,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大月氏王庭——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全疆保存最完整的汉满古城和全国罕见的佛道两教庙宇毗连融一体的佛教地藏菩萨庙宇、何仙姑道教庙观——地藏寺、仙姑庙,还有烽火台等,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古门楼、古民宅等70余处。

牛顺莉著的这本《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收录的仅是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项目。令人遗憾的是,巴里坤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淡忘或消失,已成为古老的记忆和历史的背影。本书收录的这些稀有的、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代表、传承着巴里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髓。作为丰富而精美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在有效传承与合理利用中,它们将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并将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编辑推荐

牛顺莉著的这本《精神家园的守望(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收录了巴里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它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本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近巴里坤,了解巴里坤,并能深入科学地认识巴里坤口头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文化自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