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的时候》是丁黎明的小小说集,作品精致婉约,通过点点滴滴的记录,表现青年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间亲情,歌颂平凡人的美德。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对青少年心智有启发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枫叶红了的时候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丁黎明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枫叶红了的时候》是丁黎明的小小说集,作品精致婉约,通过点点滴滴的记录,表现青年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间亲情,歌颂平凡人的美德。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对青少年心智有启发作用。 内容推荐 丁黎明所著的《枫叶红了的时候》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小小说90篇,作者以洒脱飘逸之笔,携着中国人相通的伦理准则和情感密码,精彩呈现了社会问题及世道人心,《枫叶红了的时候》适合青少年阅读,对青少年心智有启发作用。 目录 代序:丁黎明印象 1、白与黑 2、枫叶红了的时候 3、谁是谋害者 4、阿Q的故事 5、密码 6、原则问题 7、春雨 8、上帝“造鬼”的烦恼 9、翠翠 10、火狐 11、西施别传 12、阿鲁和他的女儿 13、天生石梁 14、阿姨,你最漂亮 15、今夜如此宁静 16、鱼儿快飞 17、油画 18、写实 19、公事公办 20、格萨尔广场的吟诵 21、朱红色的拓片 22、任老爹的孩子 23、超越 24、珍妮的宝贝 25、隆雪 26、祖玛的花园 27、画里画外 28、没有命令的停战 29、暗痕 30、少校牛得草 31、鸟儿为什么折断了翅膀 32、一次失败的营救 33、清晨的明眸 34、巨蛙 35、一只白鹭上青天 36、逃跑 37、外公的老朋友 38、红芍 39、男人还是女人 40、鲜花仍旧开放 41、史上最牛洒水车 42、镜子的N种用途 43、春梦 44、不光因为酒 45、牌坊 46、窗格子里的白云 47、X自述 48、野味 49、山楂树 50、林黛玉的最后一句话 51、宝玉挨打 52、空城计 53、小白桦 54、紫纱巾 55、三笑 56、结合地带 57、雕像 58、透明的山庄 59、池塘里的倒影 60、飞翔 61、串串香 62、酒瓶 63、饮水记 64、椴树花开 65、麻雀不是贼 66、永生园 67、史湘云上电视 68、立场 69、临街的窗 70、两棵老橡树 71、封航总有开闸时 72、纸箱子里的人 73、耍牙 74、寻找狐狸精 75、难得糊涂 76、效率 77、爱如罂粟 78、春天的故事 79、萤火虫 80、古树上的红布条 81、外应 82、谶语 83、奶奶要我勇敢些 84、狗 85、邂逅 86、圣婴 87、理解 88、两个硬币 89、成材 90、篝火 后记 试读章节 1、白与黑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 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蹬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风很小,太阳还没出山。太阳总是出_山得很晚。 逢到天晴,笑笑他们也仅是刚巧见到东边山头的一抹红霞,就得上工了。窑道一天比一天长了,这倒成了钱老板让工友们一天比一天早起干活的理由。工友们背后骂钱老板黑。笑笑却用没被污染的善良思考问题,路上走得长,就得早起嘛。他笑了,很大的嘴巴起了两道醒目的括号般的纹络。再说,都熬十个月了,再坚持个把月,就可以回家见妈妈和弟弟了,笑笑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千里之外的老家,那个有炊烟和狗吠的地方。老板给了工钱,节后,他就可以托人到露天工地上干活了,到那时,天天能见到太阳。他禁不住深吸口气,连咳了几声。 这天,想不到钱老板也下窑了,还在他后背拍了一把,让笑笑好好干。 笑笑忙点头应承:好,好好干。老板待笑笑不错。十个月,已经给笑笑五百元钱了。第一个月工钱,老板说办暂住证、交保证金了;第二月,预交伙食费、住宿费了;笑笑他们同村的几个工友找老板要第三个月工钱,老板说半年后一起给。到了半年,老板说春节前一起给。同村的人去找老板要,被矿上的保安揍了一顿,连夜扒火车跑了。笑笑没劝成老乡,反正自己没去闹。于是,老板给笑笑五百元工钱f笑笑给妈妈打了电话,邮回家四百九十元,说他在这挺好的,别听人家瞎说。 笑笑把眼前的一切看成是美好的:他们疲乏的喘息;手镐琢击矿石哑闷的声音;大锤敲击钻头清脆的声响和飞扬的尘雾。都构成笑笑不可避免的人生体验。是呵,对不可避免的事,干嘛抱怨呢?笑笑又来劲了,手镐抡得更高,脸上笑着。 歇息时,老板被人簇拥过来,火气很大,把大家骂了一顿,意思是有人偷懒。于是,中午吃饭时间缩短了。馒头倒比平时多一个,每人两个,一条萝卜咸菜,因为下午得加班。老板布置完,被簇拥着出窑了。 管事的走了,工友们边用午餐,边自娱自乐,到处是压抑已久的淫秽的起哄声、狂笑声。一时间这又像天堂一般了。突然,哄笑声中有了异样的动静,年龄最大的老韩没命地喊:快跑!话音没落,岩石的破裂声演变成闷雷般的爆炸声,雪岭煤矿坑道内外的人,都感觉到了地震般的颤抖。山岭正以惊人的速度塌陷下去,骇人浓烟从坑道口旋转涌出……死亡不期而至。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恐怖的魔鬼留下一大堆废墟,走了。 我们爱笑的雪一样纯洁的笑笑呢? 谢天谢地,他还活着。他的右侧是一块巨石,上边是斜过来的一根坑木,正是这搭在巨石上的坑木构成的小小的空间,才使得他的头脑免于被击中。但笑笑的其他部位全被碎石压住了。 他流泪了。他想妈妈,想等他工钱上学的弟弟,想看妈妈点数他挣回家的钱时的模样,想老家亲切的炊烟、狗吠,想有了钱,明年就可以托人到天天都能看见太阳的露天工地干活了…… 等人们找到笑笑的时候,他的嘴角仍然挂着括号般的僵硬微笑。 2、枫叶红了的时候 “这回可好了。”自从姐姐大学毕业,留在京城,这句话便成了妈妈的口头禅了。到春节,这句话的使用率更是创了新高。 三口人围在新买的彩电前,边欣赏节目边包饺子,妈妈时不时把她那口头禅用上两回。爸爸把烟袋锅搁在一边,嘴里叼了卷烟,眯笑着和妈一唱一和,而小弟的心里,早毛茸茸地萌动了。 妈的话当然有充分理由。姐姐春节前寄回一千元钱,家里新添了彩电,购了年货。 父母念叨“要是丫头能回家过年就好了”末了,又盯着土墙上的照片说,“大公司嘛,春节总得留人的。”他们复述着女儿信里的话,对女儿不能回家表示理解。 姐跟小弟讲,来玩吧,在秋天的时候。到那时,姐就要开办自己的公司了。 妈在念叨那句口头禅的时候,有时也要加上一二句别的,“这下可好了。”惯常说完这句话后,妈会舒一口长气,似乎那么多年的含辛茹苦在这一口长气里都消融尽了。接下来是对现状的满足,“京城呵,大公司呵。”往往还要嘱咐儿子两句,“回信说,干么非要自己开公司?铁饭碗多好。”这是老两口一致的想法。在他们眼里,进大公司拿工资就是端上了铁饭碗。 正月里拜年,妈特意让小弟带上姐姐寄回的糖果,“告诉他们,说你姐在大公司里忙,让你替她向邻里邻居问过年好。” 这枫树屯远近都知道姐,她是屯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在又毕业进了全国最知名城市的大公司。叔伯婶婶们收着糖果,对自家孩子说,“瞧人家那丫头,多出息啊。京城啊,大公司啊。” 春风渐暖。山旮旯阴面的雪都快化尽了,冰凌花也在姐弟俩走过无数次的小路边开着,黄莹莹地抖动,煞是喜人。 站在村头大枫树下,小弟朝南嘹望了很久,姐在很远的地方,大高楼里……扭头见大树上还有几片经冬的红叶招摇呢。 小弟决心让那个毛茸茸的想法变成现实,他要去见姐姐。姐却不太赞同,用很婉转的口气拒绝,秋天,秋天好吗? 然而,小弟还是手攥着姐的来信,在春天的一个早晨赶到了那座城市。 P1-3 序言 丁黎明印象 梁晓泉 初识丁黎明,是缘于她发在小小说作家网上的作品《枫叶红了的时候》,署名蓝色天天,紧跟着,又看到了她的《阿Q的故事》:“阿Q再生后,立志做一好汉。他混得不错,和孔乙己的遗孀红红成了亲,现在住在西湖边上。开始那阵子,他发誓要一雪前世之辱……” 及至看到了她描写矿难的成名作《白与黑》:“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蹬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不仅因为她文笔的精彩,更因为她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敏感和和自觉,使我对这位女作家心存敬意。我就想,倘若以作品来决定脸孔的话,这位蓝色天天或者有着鲁迅老先生那样的横眉和眼神罢。 见过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按时下的一些说法,蓝色夭夭算是名副其实的美女作家了,苗条的身材,清秀的面庞,很难将她和凝思深沉的脸膛联系起来,这张白皙清丽的脸孔似乎也和《阿Q的故事》那样幽默风趣的风格搭不上界,待她开了口,一种吴越软语的韵味,更是与我的想象差距不小,只有谈及社会问题时她的口无遮拦,才让人隐约联想到了她文章的犀利与洞察。 丁黎明无疑是一位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的女作家,这就使她和那些喜欢表现“小我”甚至无病呻吟的女作家划开了距离。诚然,表现“自我”或者风花雪月的文字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就我而言,还是喜欢反映公共价值或者社会意识的作品。 丁黎明的作品不算太多,但她从文几年便加人了省级作家协会,算是有关机关对于她作品倾向的一种肯定吧。 在小小说或者微型小说界,风格鲜明的丁黎明仿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可能和她置身于某些圈子之外的淡泊有关罢。诚然看淡名利,但作家显然是视文字如生命的,期待自己的作品能以某种形式存下来。我把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小小说作品消息告诉了她,并为她写了这样一篇文字,可能说不到点子上,但我想,算是对她作品始终站在弱者一方,直面社会现实的一种鼓励吧。 忘记是哪位作家说的了:在高墙和鸡蛋面前,作家要始终站在鸡蛋一方。作家的笔不如炮弹或者推土机那样使高墙瞬间倒坍,但文字却可以如春雨那般润物静无声地慢慢发挥作用。在此,当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之际,我要向所有具有使命感的作家们脱帽致敬。 (作者笔名白小良,系自由评论人、作家) 2010年12月写于浙江 后记 文学之梦很久以前就植根于我的心里了,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仅仅是记一下日记而已,没有勇气去写拿到报刊上发表的东西。而在我即将有了第一本书的时候,我禁不住想到的是一大堆的感谢,倘若没有了他们的鼓励,我可能一直也不会写出什么作品。 首先要感谢的是谢志强老师,他的那本《小小说讲稿》成了我写作小小说的最初的动力;还要感谢周波、徐均生等浙江文友;当然,我也不会忘记衢州市原作协的领导陈才老师,他给予我直接的帮助与指导;还有,我要感谢梁晓泉老师,感谢他日常的帮助以及特别为本书写了评论。想说一句: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会一直写下去的。最后感谢出版单位,让这样一本浅薄的小册子得以问世。 ——丁黎明 2010年岁尾写于浙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