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辉编著的这本《步兵之翼(装甲车)》精选了装甲车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装甲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装甲车的性能数据、研发过程、整体结构、武器配备以及装备现状。各种装甲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广大军事爱好者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陆军武器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步兵之翼(装甲车)/世界兵器大观 |
分类 | |
作者 | 吕辉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吕辉编著的这本《步兵之翼(装甲车)》精选了装甲车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装甲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装甲车的性能数据、研发过程、整体结构、武器配备以及装备现状。各种装甲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广大军事爱好者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陆军武器世界。 内容推荐 战争是那般残酷,可对胜利的憧憬使它同样又极大地刺激着人类的智慧,推动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威力更强大的武器也便应“运”而生,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厚重而庞大的身形、撼天动地的巨大威力令它们在无数军事爱好者的心目中魅力无穷。它们是运用科技所创造出来的,它是科技之美的化身,它是力量之美的化身,人们凭借自己之力给予了它们无比强大的威力。它是韬略之美的化身,凝聚着人类博大精深的智慧与知识。 吕辉编著的这本《步兵之翼(装甲车)》精选了装甲车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装甲车。有“战场的士”之美称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也有有“铁甲勇士”之美称的步兵战车以及与它们同族同宗、协同作战的特种装甲车。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资料翔实。 目录 第1章 装甲车的发展历程 第1节 装甲车的诞生 第2节 履带的革命 第3节 装甲车的未来之路 第2章 铁甲勇士——步兵战车 第1节 认识步兵战车 第2节 步兵战车集锦 表现非凡:M2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美国) 陆战利剑:LAV-25步兵战车(美国) 铁骑精英:AIFV步兵战车(美国) 开山之作:BMP-1步兵战车(苏联) 战场猛兽:BMP-2步兵战车(苏联) 出类拔萃:BMP-3步兵战车(俄罗斯) 铁甲武士:“武士”步兵战车(英国) 战车鼻祖:“黄鼠狼”步兵战车(德国) 战场雄狮:“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德国) 没落王者:AMXVCI步兵战车(法国) 性能优越:AM×-10P履带式步兵战车(法国) 天价战车:89式步兵战车(日本) 北欧飞刀:CV-90步兵战车(瑞典) 设计独特:“达多”步兵战车(意大利) 独立研制:K-21步兵战车(韩国) 第3章 战场“的士”——装甲人员输送车 第1节 认识装甲人员输送车 第2节 装甲人员输送车集锦 不被重用:M75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美国) 应时而生:M59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美国) 世界第一:M113装甲运兵车(美国) 后起之秀:FV432装甲人员运输车(英国) 敞篷铁甲:BTR-40装甲人员输送车(苏联) 快速运送:BTR-50P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苏联) 水陆两用:BTR-80装甲人员输送车(苏联) 新型战车:BTR-90装甲人员输送车(俄罗斯) 与众不同:M3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法国) 艰难诞生:VXB-170轮式人员输送车(法国) 纳粹枭雄:Sd.Kfz.251装甲人员输送车(德国) 警界铁骑:UR-416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德国) 沙场雄鹰:“秃鹰”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德国) 物美价廉:TPz-1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德国) 仿制典范:60式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日本) 完美防御:恩格萨EE-9卡斯卡维尔轮式侦察车(巴西) 战场毒蝎:乌鲁图EE-11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巴西) 广受欢迎:罗兰德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瑞士) 铁骑新宠:“锯脂鲤”装甲输送车(瑞士) 丛林之王:“大毒蛇”装甲人员运输车(澳大利亚) 小国精品:BDX装甲人员运输车(比利时) 第4章 备显神通——特种装甲车 第1节 特种装甲车家族 第2节 特种装甲车集锦 沙场元勋:M3装甲侦察车(美国) 战场游侠:“龙骑兵”300轮式装甲车(美国) 越野之王:“悍马”多用途轮式车(美国) 陆上蛟龙:AAV7两栖装甲突击车(美国) 两栖精英:AAAV两栖突击车(美国) 身轻如燕:康曼多V-300轮式装甲车(美国) 标新立异:“斯特瑞克”装甲车(美国) 清障之神:COV清除障碍车(美国) 名家之作:“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德国) 一枝独秀:“非洲小狐”装甲侦察车(德国) 作业神速:“豹”式装甲工程车(德国) 引以为豪:“潘哈德”VBL轮式装甲车(法国) 声名远扬:AMX-30装甲架桥车(法国) 火线之眼:AMX-10RC轮式侦察车(法国) 侦察力士:BRDM-2轮式侦察车(苏联) 独一无二:BMD-4伞兵战车(俄罗斯) 一代传奇:“风暴”装甲人员输送车(英国) 安全可靠:FV601轮式侦察车(英国) 二战精灵:FV603轮式侦察车(英国) 丛林幽灵:“眼镜蛇”侦察车(比利时) 维和利器:“游骑兵”轮式装甲车(奥地利) 战场强盗:“游骑兵”Ⅱ轮式装甲车(奥地利) 试读章节 英国人埃奇沃思在1770年发明了一种“可以让所有马车都行驶并且和马车一起移动”的东西,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他的办法是把许多木制板条连接成一根环状的链,按固定的方式持续地移动,始终与地面接触的是一块板条或几块板条,他的目的是要把马车重量在使用狭窄的车轮时能分散到更宽的地面上,使马车能在崎岖的或松软的地面上行驶。然而埃奇沃思的设计始终没有付诸行动,仅仅停留在画纸上。 一、履带的出现 1888年,美国发明家巴特尔获得~项履带的专利。霍尔特在1904年也获得一项非常实用的履带发明专利,并在1906年投入批量生产,用履带替换了原来的蒸汽拖拉机的后轮,于是出现了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这种拖拉机就是最早改制坦克的那种。 履带的发明,使得大型的战车在松软和坑洼不平的地形中移动和作战成为可能,解决了坦克诞生所需要的重要条件,为人们心中的陆战“移动的堡垒”的诞生在技术上扫除了障碍。 二、战地灵感 1914年秋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英国远征军在法国战场上向德国军队发动进攻。战场上堑壕纵横,碉堡林立,使得阵地防御战术日臻完善。德国军队凭借堑壕、铁丝网,用机枪向英国士兵狂扫,英军和法军士兵密密麻麻地倒在血泊之中。 英国随军记者贝斯特·斯文顿亲眼目睹这一惨景,心灵受到特别大的震撼,心情长久都不能平静,作为一位战地记者,他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地报道自己看到的一幕,可是连他自己都害怕去多看他自己拍下的血腥与残酷的战争真实场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现代战争的理念还没有成熟,步兵在数量上的优势至关重要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征兵,普遍的兵役制和改进了的铁路网,使大部分交战国能迅速动员职业军队身后的后备军。但是由于机枪和大炮的使用,使得步兵的伤亡十分惨重,而且士兵的训练极不科学,对战场的认识程度不深。士兵大部分是由社会底层劳动者构成的。“大都是文盲的部队,虽由勇敢的士兵组成,但他们由贵族和有钱人组成的军官团所受到的训练很差,那些人的战争知识,还局限于使用军刀和剑。”一位军事家曾这样感慨地说。 当英国历史学家伯纳德·佩尔斯在1915年访问前线时,一位士兵忧愁地说:“先生,你知道,我们除了士兵的胸膛外,没有别的武器。”对此,另一个士兵补充说:“先生,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法国的一位军官曾在回忆录中描写法军冲锋时的情景,他写道:“每当法国步兵前进,整个战线就马上全部被弹片所覆盖,士兵无可奈何任人宰割。他们虽然都很勇敢,不断冒着可怕的炮火冲锋前进,但依然毫无用处。没有一人能在向他们集中射击的炮火中生还。军官们都是杰出的。他们走在部队前面大约18米,就像阅兵行进那样安详,但是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人能前进46米以上而不被打倒的。” 斯文顿目睹英军士兵的巨大伤亡后,心中十分难过,他曾写信给一位朋友抒发这样的感情,从朋友的回信中,他偶然看到的一句话,激发了他的灵感,这位朋友在信中把我们前面讲到过的美国的“霍尔特”农用拖拉机描述为“能够像魔鬼一样爬行的美国机器”。这时,斯文顿突然想起科幻小说中关于“陆地战舰”的描写,于是突然想到,是否能把牵引火炮的拖拉机改装成不怕枪弹、能够越野的“陆地战舰”,用来对付德国人的堑壕、铁丝网和机枪呢?于是他下决心把假想变为现实。 于是,斯文顿火速赶回英国,向大英帝国防务委员会郑重提出制造“陆地战舰”的设想。 三、陆地战舰 不过,斯文顿的“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的设想刚开始并未引起重视。当时英国陆军大臣齐吉纳认为斯文顿的建议是不可取的“戏言”,就算按照这个建议把“陆地战舰”造出来,也是“敌人炮兵绝好的靶子”。并且说它是“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但价值非常有限”。 正当斯文顿的建议面临着不被采纳之时,时任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却慧眼识珠。当时,英国海军航空队中有一支装甲车部队特别活跃。丘吉尔清楚地明白装甲车在陆地作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恰逢当时英国海军正在独立研制装甲车。丘吉尔看到斯文顿的建议,如获至宝,随即向时任英国首相阿斯齐兹建议,想要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一定要研制一种周身包裹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驰骋于荒野地带的新型武器。 阿斯齐兹首相迅速批准了这一报告,开始责令陆军实施研制,可陆军的研制最终也未曾成功。就在陆军试验失败的两天之后,海军就开始了“陆地战舰计划”,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斯文顿也参加了“陆地战舰”的秘密研制工作。 到底该把这个“陆地战舰”制造成什么样子7斯文顿和同事们绞尽脑汁,他们当时认为,这种新式武器,也应该像海上巡洋舰那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防护和良好的机动性能。委员们竟然依照海上巡洋舰的模样,设计出一种新式武器的蓝图。 到了把理论变成现实的时候了,在实践中检验坦克在集中使用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英国人选择的地点是康布雷。在5个步兵师的支援下,11月20日埃雷斯率领378辆坦克作为进攻的先锋,以密集队形对绵延9.6千米坚固的兴登堡防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坦克很快连续突破了4道壕沟障碍,推进纵深度达6.5千米。英军在推进过程中缴获了100门火炮并俘虏了4000名敌军。尤其令人激动的是,取得如此的战果而英军方面仅仅损失了1500人,按传统的作战方法,达到同样的推进速度将需要3个月的时间,并将付出近40万士兵生命的惨重代价。但不幸的是,由于英国缺乏后备部队,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战役在11月30日再度陷入僵局。尽管如此,由于坦克发挥了其全部的潜能,从而确立了它在战场中的地位,避免了重蹈覆辙的命运,斯文顿与其坦克拥护者们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P9-12 序言 战争是那般残酷,可对胜利的憧憬使它同样又极大地刺激着人类的智慧,推动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威力更强大的武器也便应“运”而生,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厚重而庞大的身形、撼天动地的巨大威力令它们在无数军事爱好者的心目中魅力无穷。它们是运用科技所创造出来的,它是科技之美的化身,它是力量之美的化身,人们凭借自己之力给予了它们无比强大的威力。它是韬略之美的化身,凝聚着人类博大精深的智慧与知识。 本书精选了装甲车发展史上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装甲车。有“战场的士”之美称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也有有“铁甲勇士”之美称的步兵战车以及与它们同族同宗、协同作战的特种装甲车。本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资料翔实。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装甲车的性能数据、研发过程、整体结构、武器配备以及装备现状。各种装甲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广大军事爱好者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陆军武器世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