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民宗委、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四川牧区人工种草》,通过在四川牧区的实践,对人工种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在四川牧区实施人工种草的主要技术,将直接服务于农牧民、草原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为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尤其是书中对人工种草与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发展方式、与草原生态旅游关系的论述,对于四川牧区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构建国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牧区跨越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书由四川牧区人工种草编委会编著。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人工种草概念和类型2
一、人工种草概念2
二、人工种草类型2
第二节 国内外人工种草发展趋势4
一、发达国家人工种草进人产业化阶段4
二、我国人工种草发展迅速8
第三节 四川牧区人工种草发展现状 12
一、发展人工种草成效明显12
二、发展人工种草面临的问题15
第四节 四川牧区发展人工种草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 17
一、牧区发展人工种草的重要性17
二、牧区发展人工种草的有利条件22
第二章 牧草种植区划及主要草种27
第一节 牧区牧草种植区划27
一、高寒草甸草地区27
二、亚高山草甸草地区28
三、草甸及草丛区28
四、干热干旱河谷区29
第二节 主要草种及品种30
一、禾本科牧草30
二、豆科牧草39
三、其他类牧草44
第三章 牧区人工种草技术47
第一节 牧草种子生产技术47
一、地块选择47
二、土地整理47
三、基础设施49
四、播种50
五、田间管理53
六、种子收获与加工58
七、种子包装与贮藏61
第二节 免耕种草技术62
一、适宜地块选择62
二、地面处理62
三、适宜草种与组合63
四、建植技术63
五、田间管理65
六、牧草收获与利用65
第三节 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技术66
一、场地选择66
二、地块整理66
三、基础设施67
四、草种及组合68
五、播种技术69
第四节 圈窝子种草技术75
一、地面处理75
二、草种选择及组合75
三、播种76
四、收割与利用76
第五节 飞播种草技术77
一、播区选择77
二、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78
三、播前地面处理79
四、草种选择及组合79
五、草种质量要求及种子准备80
六、飞播作业80
七、播后管理及利用83
第六节 液压喷播种草技术84
一、喷播优点84
二、喷播材料84
第七节 粮草轮作技术86
一、光叶紫花苕—玉米轮作技术86
二、光叶紫花苕—马铃薯轮作技术87
三、光叶紫花苕—烟草轮作技术89
四、光叶紫花苕—荞麦轮作技术91
第四章 牧区人工种草设备设施93
第一节 动力设备设施93
一、进口M954久保田拖拉机93
二、进口纽荷兰TD85拖拉机94
第二节 种植设备设施95
一、液压铧式翻转犁95
二、液压偏置24片重耙96
三、旋耕机97
四、免耕补播机98
五、施药机99
六、背负式机械打药机100
七、施肥机101
第三节 收获设备设施102
一、进口纽荷兰488往复式割草压扁机102
二、STAR割草机103
三、雷沃谷神4LZ-2.5收割机103
四、MGR2500型搂草摊晒机104
五、进口纽荷兰565方捆机105
六、叉车 106
第四节 加工设备设施107
第五节 其他设备设施107
一、围栏107
二、种子仓库109
三、储草棚109
四、运输车110
第五章 退化草地与退化湿地治理技术 111
第一节 退化草地治理技术111
一、退化草地类型111
二、退化草地治理技术112
第二节 沙化草地治理技术 117
一、沙化草地分类117
二、沙化草地治理技术路线 119
三、沙化草地治理技术120
第三节 退化湿地治理技术 124
一、退化湿地分级124
二、退化湿地治理技术126
第六章 人工种草与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129
第一节 优质草产品加工与开发129
一、青干草调制技术129
二、牧草青贮技术133
第二节 牦牛补饲技术139
一、补饲料类型140
二、补饲料筛选140
三、冷季暖棚补饲141
四、暖季补饲育肥141
第三节 草畜高效转化技术 143
一、高端小白牦牛肉生产143
二、优质犏牛生产147
三、优质肥羔生产151
第七章 人工种草与草原生态旅游 157
第一节 人工种草在草原生态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157
一、草原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类型157
二、四川草原生态旅游现状158
三、人工种草是草原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159
第二节 牧区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159
一、草原生态旅游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159
二、草原旅游与生态保护工程相结合 160
三、草原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160
四、草原旅游与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 161
第三节 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主要景点 161
一、若尔盖热尔大坝草原161
二、若尔盖花湖湿地景区 162
三、若尔盖九曲黄河第一弯163
四、红原日干乔大草原164
五、红原月亮湾风景区165
六、康定塔公草原风景区165
七、新龙拉日马草原166
八、炉霍宗塔草原167
九、九龙伍须海草原168
十、康巴阿勒泰一道孚玉科草原169
十一、金阳百草坡草原170
十二、木里长海草原171
第八章 人工种草实践与运行模式探索 172
第一节 牧区人工种草实践172
一、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工程172
二、退牧还草工程173
三、草原生态补奖工程174
四、优良牧草种植工程175
五、防沙治沙工程175
第二节 运行模式探索176
一、国家牧(饲)草储备库体系建设176
二、国家牧草老芒麦种子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177
三、突破性牧草新品种一阿坝垂穗披碱草推广模式 179
四、草业龙头企业培育180
五、种草收草专业合作社181
六、家庭牧场经营模式184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