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处心积虑,魔高一尺窃情报
隐蔽战线,忠诚精干,国家卫士留美谈
“国家机密三部曲”——一套真实生动展现我国隐蔽战线尖锐复杂斗争的特情小说!
李李所著的《国家机密之隐蔽出击》集枪战、推理、恋情、反间谍于一体,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好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机密之隐蔽出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李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和平年代,处心积虑,魔高一尺窃情报 隐蔽战线,忠诚精干,国家卫士留美谈 “国家机密三部曲”——一套真实生动展现我国隐蔽战线尖锐复杂斗争的特情小说! 李李所著的《国家机密之隐蔽出击》集枪战、推理、恋情、反间谍于一体,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好评。 内容推荐 李李所著的《国家机密之隐蔽出击》讲述,2000年4月,中国政府总理访问美国前夕,中国国家安全部门获得情报,台湾极端“台独”组织“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从日本雇用职业杀手,准备在中国总理访问美国期间伺机行刺,中国派出特工凌肃在刺客动手之前将其消灭,然后悄然离开美国。 凌肃在香港一家便利店等待与关系人叶欢接头,无意中解救了遭人暗杀的香港古氏集团老板古老大的千金小姐古灵文。古灵文被凌肃的非凡身手和硬朗外表吸引,一直苦苦寻找她的救命恩人。古老大本来让女儿在国外的保镖学校学习自卫,古灵文却不愿按父亲的要求行事,她要在香港干一番事业。凌肃的关系人叶欢是个商人,他利用自己在商界的影响,以及周游世界的便利条件,收集到许多重要情报,对凌肃帮助很大。 308军工研究所的保卫干事张信强被人谋杀,西津市国家安全局在该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发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新研制出来的窃听器。凌肃接到总部紧急命令,要他立即乘军用飞机到北京接受重要任务。原来总参需要国家安全部帮助解救一名H国情报人员。女少校秦茹向凌肃介绍情况,并配合凌肃圆满完成任务。为清除内奸,总参与安全部成立了“联合攻坚工作组”,秦茹推荐凌肃任组长,自己任副组长。 日本暴力团大川社社长漱石角雄的女儿漱石夏子(中文名字孟可欣)在中国留学期间认识了中国学生杨晓岚。大学毕业后,孟可欣回了日本,杨晓岚在一家服装公司当模特。杨晓岚认识并爱上了在公司用假身份工作的凌肃,但是凌肃无法接受她的爱,后来杨晓岚伤心地离开他去了深圳。在深圳,杨晓岚与来此以商人身份做掩护进行间谍活动的孟可欣重逢,孟可欣利用她做了很多事情。 古灵文为表现自己的能力,组织抢劫赛马会的运钞车,意外发现抢来的装钞票的袋子里有两张电脑磁盘,上电脑打开一看,是J一13战斗机的资料。她想,肯定有人愿意出大价钱购买此物,于是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求买家。叶欢看到报纸后,立即给凌肃打电话,凌肃又把此消息转告秦茹。秦茹让凌肃与卖家联系,准备出资一百万美元购买。凌肃从古灵文的网名上认出了她,并与她联系。古灵文接到恩人的电话很高兴,答应把资料留给他。凌肃由深圳转道去香港,顺利拿到磁盘。经调查,J—l3的资料很可能是从308研究所流出去的。“联合攻坚工作组”查到一个叫陈明的人与泄密案有关系,但是此人已逃往国外。叶欢发现了陈明的行踪,并成功地将其从地中海的游船上押解回国。 凌肃用计撬开了陈明的嘴,得知香港古氏集团下属的杀手集团与日本大川社有密切的业务联系,而大川社一直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 孟可欣色诱总后某部副部长刘铭新将军,并进行敲诈。但是刘铭新宁可身败名裂,也不愿就范。孟可欣只好谋杀了刘铭新,而刘铭新是秦茹的姐夫。 孟可欣指挥间谍偷窃到重要机密文件,为把机密文件偷运出境布下迷阵,杨晓岚在机场被孟可欣装在手提箱中的遥控炸弹炸死。孟可欣企图从海上逃跑,最终被凌肃抓获。 目录 第1章 粉碎阴谋 第2章 香港救美 第3章 杀一儆百 第4章 逃课女生 第5章 柔情谋杀 第6章 发现窃听器 第7章 紧急营救 第8章 用智慧挣钱 第9章 先发制人 第10章 联合攻坚 第11章 基干间谍 第12章 不解风情 第13章 驾机出差 第14章 猎隼探路 第15章 高山机构 第16章 不能相聚 第17章 长线诱饵 第18章 多情网友 第19章 抢劫运钞车 第20章 新型战机 第21章 黑帮后人 第22章 电脑芯片 第23章 地中海上 第24章 代号“美元” 第25章 广州会面 第26章 将计就计 第27章 张网以待 第28章 帽子疑点 第29章 扩大线索 第30章 威廉姆斯 第31章 鹭岛一夜情 第32章 超心理战 第33章 粉色“情书” 第34章 西湖重逢 第35章 鸳梦难圆 第36章 “金鹏”丽人 第37章 电脑室谍影 第38章 美色讹诈 第39章 书籍密码 第40章 咖啡吧谋杀 第41章 女杀手现形 第42章 邮件失窃 第43章 顺藤摸瓜 第44章 金蝉脱壳 第45章 机场惊魂 尾声 海上围捕 后记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2000年4月,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前夕,国家安全部门获取一份绝密情报:极端“台独”组织“台湾独立建国联盟”重金从日本雇用三名职业杀手,准备在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美期间伺机行刺。 4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政府代表团将于4月6日如期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4月6日,中国政府代表团乘坐的专机在美国洛杉矶市降落。舱门打开,二十多名西装革履的壮汉鱼贯而出,奔下舷梯,在飞机旁三米处一字排开,以锐利的目光环视着四周,如临大敌。这些中央警卫局选派的精英保镖一踏上美国的土地立即进入一级戒备,随时准备用自己的身体去护卫国家代表团成员。 美国方面为了保证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美期问万无一失,动用了空前的保卫力量。美国联邦调查局除动用了在各个州的特工外,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访的洛杉矶、丹佛、芝加哥等市也都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在洛杉矶市,警察局长亲自坐镇中国政府代表团下榻的世纪广场饭店,这家饭店几乎成了警察的天下,到处可以看到穿制服和着便装的警员,洛杉矶警方最精锐的反恐特别行动小组也奉命到场值勤。中国政府代表团所到之处,必然有数十辆警察摩托车组成的车队簇拥着。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的几百名随行人员中,凌肃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他在中国代表团中的职位微不足道,也从不抛头露面。但美国联邦调查局自凌肃一入境,就对他进行严密监视,因为联邦调查局知道,凌肃的真实身份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一名反间谍情报专家。联邦调查局的资料显示:凌肃,男。三十三岁,身高一百八十厘米,中共党员,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爱国者,一位杰出的谍报专家…… 美国人的绝密档案中开始出现凌肃的名字是在“长河”号事件发生以后,美国人至今仍对凌肃当年一手策划的“长河”号事件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美关系因为政治风波还处于低谷,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处处打压中国,国际形势对中国非常不利。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中国一个隐藏很深的间谍那里得到一份“可靠情报”:中国将使用“长河”号货轮,以普通货物为掩护,秘密向中东运送一批导弹和化学武器。 这一情报令那些顽固的反华分子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一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决议的行为,只要能够证实这一情况,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国际上毫无顾忌地大肆羞辱中国。美国人随即决定派出军舰公然在公海上拦截中国人用来运送“导弹”的“长河”号货轮,要求搜查。船舶是一个国家领土的延伸,中国政府断然拒绝了美国的无理要求,这使美国人更加确信“长河”号上载有违反联合国决议的导弹等军火,越发坚决要求搜查“长河”号,而中方坚决不同意。中美双方在海上对峙了一周,舌战了一周,国际舆论关注了一周。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做出同意让美方登船检查的决定,大出美国人的意料。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考虑到了各种因素,如:防止中国人把导弹抛下海:防止船在停靠第三国港口时,中国人趁机转移走导弹;中国人对这一事件可能做出的反应……美国人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就是“如果这一情报是假的该怎么办”。当美国人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趾高气扬地对“长河”号进行了彻底地搜查后,美国人慌了:他们没有找到导弹,只是在船舱下面找到了鸡蛋。 这一结果使美国在外交上完全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令美国在国际社会中颜面扫地。美国中央情报局为此受到了总统的严厉训斥,而美国中央情报局此时仍然对这一情报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坚信它的情报人员不会出错,只是它无法解释中国人是如何把导弹变成了鸡蛋的。直到两年以后,中央情报局才从其他途径获悉,两年前得到的那份有关“长河”号的所谓可靠情报,实际上只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随手编出来的,而这个人就是凌肃。 此次凌肃随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美国,美国联邦调查局自然如临大敌。即使一连几天的监视并没有发现凌肃有任何异常的举动,联邦调查局仍丝毫没有放松给这位中国同行“最特殊的关照”,因为美国人坚信,凌肃到美国来绝不会只是为了考察一下美国的街道。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芝加哥前往华盛顿继续访问的前一天,美国方面获得准确情报:有三名杀手已潜入华盛顿特区,准备在华盛顿伺机行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但三名刺客的具体行踪不详。为防止发生意外,在中国政府代表团从芝加哥飞抵华盛顿的时候,美方在机场外阻拦了前去欢迎的人群,只允许部分高级官员进入专用停机坪迎接中国代表团。 P1-P2 后记 我爱好文学,从二十年前开始,经常在工作之余写点自己觉得好玩儿的文字,陆续发表了几个中短篇小说,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加起来大约有一百五十万字吧!回头看看这二十年的创作历程,真可谓是误打误撞,坎坎坷坷,有苦也有甜。 令人欣慰的是,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隐形追踪》还没有正式出版,就被一家电视台看中,买走了电视剧的改编权。投资方不想用“隐形追踪”做剧名,请我帮助他们另想一个名字,我说,那就叫“国家机密”吧!这便是后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国家机密》。该剧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多次,一直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由于该剧社会反响良好,提资方后来又拍摄了一部《国家机密2》。这个《国家机密2》我没看,据说一般,只是借用原来的片名而已,内容与《国家机密》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以为是我写的,其实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借此机会,做个说明。 《隐形追踪》电视改编权卖出去以后,对我是个不小的鼓励,于是我一鼓作气,又写了《隐形追踪》的“姊妹篇”《隐蔽出击》。接下来我有点“野心膨胀”:既然写了“姊妹篇”,何不写它一个三部曲?于是我又开始写《隐藏杀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隐藏杀机》写得最累,从构思到完稿,断断续续写了近四年。之所以写了这么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不想重复自己。这等于是给自己出难题,而解决难题需要时间。 《隐形追踪》和《隐蔽出击》首次出版时,曾被出版社冠以“新世纪生动展现我国隐蔽战线尖锐斗争的系列特情小说”的名头,随后在新浪等网站推出了两书的电子版,引发一波阅读狂潮。从网上的上万条读者留言可以看出,读者的口味非常杂,说什么的都有。开始我很在意读者的评论,时间一长,也就渐渐麻木了。我觉得读者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很多人在看我的小说。如果只有几个人看,即便都说好,又有多大意义?不过,对于那些提出中肯批评意见的朋友,我还是很感谢的,他们的意见对我以后的创作是一种提醒和鞭策。 太在意读者意见的作者,常常会失去自我;过于自大的作者,常常会失去读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就像古人锻造宝剑时的淬火,欠一点会软,过一点会脆,恰到好处效果才最佳。文学创作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检验个人修养高下的途径。我一直在努力,希望自己能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也许这个愿望永远不能实现,但是一个人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就会活得有劲头。人生需要有劲头地活着,这样每一天才能都充满新鲜感。 借辽宁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这三本书的机会,我对书稿做了一些修订,除完善内容外,把小标题也改得更整齐了,书名则均加了“国家机密之”,总名之日“国家机密三部曲”。 顺便说一句,这三本书除了《隐形追踪》已改编为电视剧以外,《隐蔽出击》和《隐藏杀机》还都没有改编,如果有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想拍电视剧,可与我的代理人联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