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源自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的《龙图笔案》及由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改编的小说《忠义侠义传》,后经清代著名文人俞樾润色修订,易名为《七侠五义》。“七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以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五义”即“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些如雷贯耳的英雄人物,加上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五鼠闹东京、三探冲霄楼、智定军山等脍炙人口的掌故;威风凛凛的包公断案;其乐融融的展昭娶亲,无不令人神往,不忍释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七侠五义(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清)俞樾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七侠五义》源自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的《龙图笔案》及由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改编的小说《忠义侠义传》,后经清代著名文人俞樾润色修订,易名为《七侠五义》。“七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以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五义”即“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些如雷贯耳的英雄人物,加上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五鼠闹东京、三探冲霄楼、智定军山等脍炙人口的掌故;威风凛凛的包公断案;其乐融融的展昭娶亲,无不令人神往,不忍释卷。 内容推荐 《七侠五义》系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根据《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修改而成。《三侠五义》系清代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石玉昆,生卒年不详,字振之。天津人。 《七侠五义》前一部分叙述了包拯的成长、入仕经历及断案故事;后一部分写南侠展昭与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的“猫鼠”争雄,及范仲禹、颜查散等清官率众侠客同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斗争。小说塑造了一些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如包拯、范仲禹和颜查散;同时也塑造了许多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侠客形象,如英武的展昭、老练的欧阳春、骄傲自负的白玉堂,这些形象都显得非常生动而有光彩,使人印象深刻。小说也从反面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黑暗。 该读本语言通俗易懂,插图精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与理解。 目录 第一回 刘妃狸猫换太子 第二回 包拯文举进士第 第三回 乌盆案包公扬名 第四回 龙头铡初显神威 第五回 李太后沉冤得雪 第六回 南侠展昭救包公 第七回 包青天智破奇案 第八回 江南三侠初谋面 第九回 白玉堂夜闯禁宫 第十回 陷空岛三鼠封官 第十一回 猫鼠争锋闹松江 第十二回 锦毛鼠受封护卫 第十三回 北侠欧阳春除恶 第十四回 桑花镇兄弟相见 第十五回 三侠合擒采花贼 第十六回 勇北侠智救太守 第十七回 黑妖狐弃暗投明 第十八回 白玉堂首接公干 第十九回 智公子盗宝栽赃 第二十回 襄阳王野心暗露 第二十一回 公孙策奉命治水 第二十二回 小侠只身救渔民 第二十三回 襄阳防患易太守 第二十四回 义士奸王斗智勇 第二十五回 探冲霄玉堂殒命 第二十六回 英雄齐聚襄阳府 第二十七回 锦毛鼠遗骨回 归 第二十八回 众侠客计伏钟雄 第二十九回 各路英雄归大道 试读章节 第二回 包拯文举进士第 江南庐州府合肥县的包家村,有一个包员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包山,次子包海,幼子包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长子包山忠厚老成,正直无私,妻子王氏也是贤良淑德;次子包海尖酸刻薄,奸险阴毒,其妻李氏也心地不端。 这一家人虽然品性各一,倒也因为持家有方,不至于生出什么枝节。至于幼子包拯,却还有一段引人人胜的故事。 且说包员外年近五旬,夫人才有了这个幼子。当时便因已有两个儿子,便不怎么待见。尚未生产之时,包员外就整日愁眉苦脸。生产之后,又见小儿面色发黑,更加厌烦。加上包海妻室再三撺掇,便将这幼子丢在荒野。 包山与妻子王氏却是良善的人,二人早知李氏居心不端,便暗中捡回三弟,放在自家收养。 正好包山与王氏也育有一子,便将自家儿子寄养在其他人家,却专心哺养幼弟。 且说由春而夏,自秋到冬,光阴迅速,转瞬间过了六个年头,包公已到七岁。此时,包公尚不知内情,平日里总称大哥和嫂嫂为父母。奇怪的是,这孩子从小至七岁未曾哭过,也未曾笑过。每日里哭丧着小脸,不言不语,就是人家逗他,他也不理。因此,方圆左右,邻里们都不大喜欢他,只有包山和王氏却百般维护。 其后不久,王氏道出了事情始末,包公方才认祖归宗。九岁之时,包公从师读书,取名为包文正。他不但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教授学艺的先生们赞赏不已。 不觉光阴荏苒,又过了五个年头,包公已长成十四岁,学得满腹经纶,诗文之佳自是不必说。先生因此常常催促包员外,令包文正赶考。 哪知那包老爷虽家资殷实,却是个异常节俭之人,一来,他天生就对这幼子十分厌烦,当初请先生教他读书识字便老大不愿意;二来也疼惜钱财,恐怕赴考有许多花费。如此这般,硬生生把个包文正熬到了十六岁尚未赶考。大哥包山虽有心让三弟早取功名,却也奈何不得。 这年又逢小考,先生实在忍耐不住,便向包山说道: “此次你们不送考,我可要替你们送了。” 包山听了,心生一计,便对父亲说道:“先生年年要送三弟赶考,是要显弄自己的本领,不如就送三弟试上一试,也好让老夫子死了心。” 包员外一听,也觉有些道理,便答应下来。 果然不出老夫子所料,包文正天生聪颖,堪称神童,哪里有不中的道理?当年放榜之时,包文正便中了秀才。包山喜不自禁,请来先生和邻里们,大大庆贺了一番。 这般那般,到了乡试年头,大哥包山里里外外的忙活,又是一番较量,包公方才参加。到了挂榜之期,又高高的中了乡魁。老员外依旧不冷不热,还是包山硬做主张,大办宴席,好好地热闹了一回。 诸事已毕,众人便商议叫包公上京会试。到了这时,包员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答应下来。于是,包公预备了行李物件,带了伴童包兴一人,拜别先生和父母兄嫂,便直奔京师去了。一路上少不得忍饥挨饿,风餐露宿。 一日,到了镇店,主仆两个找了一个饭店。二人正要喝酒,只见对面进来一人,武生打扮,浑身露出英雄精神,面带侠气。 包文正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宇轩昂,便站起身来,拱手作礼:“尊兄请了。若不弃嫌,何不过来共饮一杯?”那人听了,将包公上下打量一番,笑容满面道:“既承错爱,敢不奉命。” 于是,二人对坐,一边饮酒,一边闲聊起来。原来,那年轻侠客竟然是名满江南的南侠展昭。二人一文一武,言语十分投机。 餐饮已毕,展昭因说有事在身,便告辞去了。包文正一路上难得遇上说话之人,自然十分不舍。 歇息片刻,包文正与包兴二人继续骑马赶路。走不多久,眼见天色已晚,忽见道旁有座庙宇,匾上大书“敕建护国金龙寺”。便欲在此住宿。 不想,这金龙寺中竟有贼人出没,当夜将主仆二人拿下,亏得又遇见了展昭,方才逃出寺来。 如此且行且住,加上受了惊吓,行李财务损失不少,二人便渐渐地有些拮据起来。也是机缘巧合,一日,两人行至一个小镇,包公竞无意中结识了吏部天官李文业。 这李文业乃是真宗时期的朝中大臣,如今安退归隐,专好结交有志之士。既然遇见了包文正,便一一询问。他哪里料到,谈话之间,包公竟是问一答十,即便是宿儒名流,也不及他的学问渊博。李大人又惊又喜,连连邀请包公在府上住下。 原来,这李大人有个女儿,家中众人视如珍宝,李老爷更是宠爱有加。他之所以对包文正如此留心,只因当日见了包公之后,禀了夫人张氏,张氏竞有意将女儿许配给包公。次日,李大人又见了包文正,二人谈说一回,比前日里更加投机。于是,便满心欢喜地问了包公的婚配状况,亲自做媒,将宝贝女儿许配给他。 宴席之上,又谈论些齐家治国之事,包公应答如流,说的有经有纬,把个李老爷乐得心花怒放,又强留他住了一日。如此一连留了三日,方才为他主仆二人准备了行囊马匹,又另派了府中的管家跟随,一同前往京城去了。 到了京师,三人找了落脚之地,便将报考文书准备齐全,投往吏部去了。 且说朝廷国政,自从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登了大宝,就封刘皇后为太后,立了宠妃庞氏为皇后,封郭槐为总管都堂,庞吉为国丈加封太师。 这庞吉原来便是个奸佞小人,如今又有了国丈的名头,更加嚣张跋扈,在朝中专横不已。不消说得,朝内朝外自有一帮趋炎附势之人,与他结成党羽,欺上瞒下,暗地里大有独断专权之意。 幸得朝中还有一批前朝元老一力支撑,加上天子也是个英明之主,朝政还不至于荒废。 如今大考在即,圣上钦点庞太师为主考。因此,参加会试的举子们,有贿赂送礼的,有走门路打关节的,数不胜数。那包文正当然也曾听过庞太师的名号,不过,他自幼性情刚直,又仗着学问渊博,不肯做那些违背良心的勾当。 考罢三场,到了揭榜之时,因为不曾走过门路,任凭包文正才高八斗,也只中了第二十三名进士。 圣旨颁下,将包文正任命为凤阳府定远县知县。包公也不在乎,领了谕命,急急忙忙收拾一番,便回家拜见了父母、兄嫂,禀明一切,又将路途中与李大人结亲一事说了。 一家人又惊又喜,又是祭祖,又是谢师。包山与王氏自然是喜不自禁,热热闹闹地摆酒设宴。如此数日,包文正拜别父老,带了仆从,便赶往定远县任职去了。 P6-10 序言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白话长篇小说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其中又以清朝中叶出现的侠义公案小说最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流传极广。这一类小说的内容大多是清官在众位豪侠之士的帮助下伸张正义,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七侠五义》、《小五义》和《施公案》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部长篇小说。 《七侠五义》系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根据《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修改而成。《三侠五义》系清代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石玉昆,生卒年不详,字振之。天津人。 小说前一部分叙述了包拯的成长、入仕经历及断案故事;后一部分写南侠展昭与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的“猫鼠”争雄,及范仲禹、颜查散等清官率众侠客同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斗争。小说塑造了一些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如包拯、范仲禹和颜查散;同时也塑造了许多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侠客形象,如英武的展昭、老练的欧阳春、骄傲自负的白玉堂,这些形象都显得非常生动而有光彩,使人印象深刻。小说也从反面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黑暗。 该读本语言通俗易懂,插图精美,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与理解。 编者 2012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