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赛勒斯·史密斯还是勇敢的象征。他几乎参加了南北战争的所有战役。起初,他投奔伊利诺伊州的尤利赛斯·格兰特的队伍,在帕迪尤卡、贝尔蒙特、匹兹堡等地参加过战斗,在围攻科林斯,在攻打黑河、查塔努加、威尔德尼斯和波托马克河的历次战役中,骁勇善战,身先士卒,没有辜负“不惜一切代价”的将军的训诫。史密斯曾无数次被列入阵亡将士名单,但直到在里士满被俘之前,总为幸运之神所庇佑。
与他同时被俘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名为热代尔·斯皮莱,是《纽约先驱报》的记者,奉命随军做战地报道。
斯皮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专栏记者,他像斯坦利等人一样,无论多么危险,为了采访到正确消息并尽快发回报社,任何情况他都毫不退缩。当时许多报纸企业都实力雄厚,《纽约先驱报》就是其中之一,代表报社的记者当然备受尊重,斯皮莱则是最受尊敬的一位。他是一位文采出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行动果决、很有头脑的记者。他走遍了世界各地。他是一名战士,又是一名艺术家。在采访中,他不知疲倦,不畏困难,他这样做首先是为了他自己,其次是报社。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抢头条,别人不知道的、新鲜的、没法采访到的,他都能知道。
这位出色的记者,为了做好报道奋不顾身、一马当先,为采集所需新闻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也参加过各次战斗,每次都冲在前面,一手握着左轮手枪,一手拿着笔记本。没有喋喋不休的废话,他的每篇报道都很精彩,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此外,他还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人。黑河战役结束之后,为了及时向报社报告战斗的结果,他不顾一切地霸占着电报局的小窗口,报告的战况如同《圣经》的头几章,一直拍发了两个小时。虽然报社为此支付了二千美元的电报费,但因他独占了小窗口,致使别的记者气得干瞪眼,《纽约先驱报》报道了战役的头条消息。
他身材高大,年约四十,脸上长着淡黄色的络腮胡,目光坚定、有神,眼珠转动灵活、迅速,只要目光扫过,一切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他体格健壮,好似淬过火的钢棒。他已经在报社干了十年的特约记者。他不仅精通文笔,而且深谙素描,这使他很受读者青睐。被俘的时候,他正在描写战况和做速写。他写在笔记本上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南军士兵正举枪瞄准着我,但……”但他并没有被击中,像往常一样,没有受一点儿伤。
史密斯与斯皮莱久闻彼此大名,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见过面。这一次,两人同被押往里士满。工程师的伤很快便痊愈了,在疗养期间认识了记者斯皮莱,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不久,两人达成了统一意见:找机会逃出魔爪,返回格兰特将军的部队,为联邦的统一而继续战斗。他们在里士满城内虽可自由行动,但该城戒备森严,逃跑很难。 这时,史密斯工程师碰上了对他忠心耿耿的曾经的仆人,他是在工程师家领地上出生的一个勇敢的黑人,其父母均为奴隶。史密斯是个拥护废除奴隶制的人,很早就把那人解放了。那人成了自由人后,并不愿意离开主人家,跟着主人出生入死都可以。此人名叫纳布,年约三十,身体强壮,机智聪颖,温和沉静,勤恳老实,有时还挺天真,脸上经常笑呵呵的,全名叫“纳布乔多诺索尔”,大家就简单地叫他“纳布”。
纳布在得知主人被俘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马萨诸塞州,来到里士满,几经波折,终于潜人城内。主仆两人异地重逢,喜不自胜,相拥而泣。但是,纳布虽然潜入城内,可要想出去,却比登天还难,因为城中对北军战俘看管极严。若想逃跑,非得遇有良机,而良机可遇而不可求,是千载不遇的事情。
在此期间,格兰特的部队与巴特勒的部队联手作战,虽行动坚决,取得了匹兹堡一战的胜利,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里士满也尚未取得进展,战俘们一时半会儿并无获释的可能。被囚禁中的斯皮莱没什么新闻可写,感到枯燥乏味,一心想着不惜一切代价逃离该城,但几经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这期间,被围困者中有些人为了能与分离主义者李将军的部队取得联系,也想尽快逃出城去,这其中就有一个狂热的拥护南部同盟分子,名为乔纳森·福斯特。这位乔纳森产生了乘气球飞出包围圈,前往分离主义者营地的想法。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