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道不销魂(附光盘杨雨解秘李清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雨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湖南电视台、新浪视频热播,中国最美教授,媒体集体关注!随书赠送完整版电视讲座DVD,古今两才女,跨越千年的对话,湖南电视挑战央视百家讲坛。

才女解读才女,跨越千年的对话。赠送十五集完整版电视节目。精彩讲座媲美百家讲坛。

内容推荐

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一千年后的人们还屡屡忘情地追忆?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一千年后的女人们还屡屡为她流泪叹息?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一千年后的男人们还屡屡懊恼不已,“恨不于此人同时”,哀叹自己晚生了几乎整整一千年?

撩开历史的尘埃,让一位一千年前以才貌双全闻名当世的奇女子——李清照,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以她的本色真纯、以她的执著顽强,以她的铮铮风骨,也以她“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生逢乱世的风雨坎坷,感动着我们,感动着时间,感动着历史……

目录

感慨良多(代序)——读《杨雨解秘李清照》

上篇 解秘李清照

 第一讲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女李清照

 第二讲 自是花中第一流——赌神李清照

 第三讲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风流李清照

 第四讲 浓睡不消残酒——酒鬼李清照

 第五讲 绣面芙蓉一笑开——赵明诚求婚

 第六讲 学诗谩有惊人句——慧眼识珠

 第七讲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

 第八讲 莫道不销魂——妇唱夫随

 第九讲 柔肠一寸愁千缕——党争之祸

 第十讲 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因祸得福

 第十一讲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欢旧怨

 第十二讲 赢得满衣清泪——平地风雷

 第十三讲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靖康之难

 第十四讲 吹箫人去玉楼空——明诚去世

 第十五讲 物是人非事事休——再嫁风波

下篇 李清照词全集注释点评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满庭芳(小阁藏春)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清平乐(年年雪里)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添字采桑子(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忆秦娥(临高阁)

 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长寿乐·南昌生日(微寒应候)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

 点绛唇(寂寞深闺)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怨王孙(梦断漏悄)

 怨王孙(帝里春晚)

 生壹子(年年玉镜台)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

 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玉瘦香浓)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后记:此情无计可消除

试读章节

李清照到底是个啥样人?要换在前几年问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争议——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词人嘛。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中学课本选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历史上惟一一位入选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国历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学课本里露一下脸,这不是比“超女海选”还难上加难嘛!

这不?“李清照”也要“海选”了。据说有家影视公司准备拍一部表现这位旷世才女传奇一生的电视连续剧《乱世佳人梦》,以超豪华阵容加盟两岸三地的众多明星,据说,还有韩国明星。但现在万事俱备,就是主角定不下来。看来,前一段时间《红楼》选秀刚刚轰轰烈烈地结束,“李清照”选秀恐怕又得天翻地覆一阵子了。

说起来,这“李清照”一个人的选秀似乎比《红楼》十二钗的选秀还难,为什么难呢?《红楼梦》里有两个角色最难选,一个是秦可卿,字“兼美”,所谓“兼美”,那可是集中了所有美女的优点,比所有美女都美的演员,您说难不难选?另外一个更难选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国十几亿人呢,选啥都难,就是选美女不难,可林黛玉她不光是大美女啊,她可是《红楼梦》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人家啊,还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连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写她的长相,一个人间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这个演员难不难选?

难!太难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难选,都比不过选“李清照”的难。为什么?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红楼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每个重要人物都刻画得很详细,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样子的斗篷……照着它去演总能演个八九不离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那可都是男人们写成的历史,女人们要在历史书上留个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除非她的老公出人头地,当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个封妻荫子,夫贵妻荣,才能在正史上附带着提那么一笔。但附带着提的这么一笔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马杨氏,就是朱刘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儿去,她虽然嫁了个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没当过什么大不了的官,还不够资格在正史的光荣榜上占上一篇“列传”。《宋史》里面只有在她父亲的传记中附带提了一句,说是有这么个女儿,嫁了某某人,很有才华云云。要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敷衍出她的一生来,你说难不难?

更难的还不在这里,正因为正史里没李清照什么事儿,野史里可就是你来一句,我写一段,把个李清照传得神乎其神,越传越邪乎。要说中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没见过为了一个女人这么吵来吵去的,吵了一千年,到现在好像还没停下来的意思。一会儿把她说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才女,一会儿又嗤之以鼻把她说成是一个只会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小女人;这个人把她描述成一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代佳人,那个人又骂她是搔首弄姿晚节不保的荡妇;有人说她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还有人,干脆把她描绘成一个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女革命家……

“李清照”选秀难哪!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难,选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难,选一个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难,选一个风骚妖艳的荡妇不难,选一个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不难,选一个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难,可是,要把这所有的“不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可不就是难为编剧、难为导演、难为演员嘛!

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难,才越有挑战性,越是正史里不写,越是有人要替她立传,替她正名,不仅电影电视剧蜂拥而上,连学者也不甘寂寞:2005年,《李清照新传》问世;更绝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搜罗了200多个重要人物的评传,从孔子一直评到孙中山,200多号人哪,其中只有一个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转眼又变成了思想家!最让女人们扬眉吐气的是,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评传》里附带了她的丈夫赵明诚评传,总算是让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赵氏”也妻贵夫荣了一把。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倒要看看,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把我们中国人为难成这样了,还偏偏要迎难而上,不把李清照说个一清二楚誓不罢休?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还能让一千年后的女人们还屡屡为她流泪叹息?让一千年后的男人们屡屡懊恼不已,“恨不于此人同时”,哀叹自己晚生了几乎整整一千年?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这一点,一千年来几乎就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首先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所以女人们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可宋代还是个审美的年代啊,而且审美的口味还非常挑剔。女人嘛,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双全,秀外慧中,才符合当时人们对才女的审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来,那么多关于李清照的野史逸闻,那么多关于李清照指手画脚的评论,都是争她有没有才,有没有德,就没有一个字评价她的长相。哪怕从她31岁时的那幅画像,因为年代久远,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关于李清照的长相,有两点是可以推测的:

第一,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李清照的长相也不应该是“恐龙”“鳄鱼”之类,因为《宋史》说她的父亲李格非“俊警异甚”,长得非常英俊,是个大帅哥。女儿长得像父亲哪,遗传学上都这么说:子女智商继承母亲,相貌继承父亲。所以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夫妻相配不应该是郎才女貌,而应郎貌女才——讨老婆要讨学历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长得帅的。李清照运气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双全,无论继承哪一方,她都应该是个大美女。更何况,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开始官运亨通,应酬很多,来往交际的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儿从小就很聪明,诗文歌赋无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为这个女儿感到骄傲,所以,他和朋友们之间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带上小清照,让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些个名士才子哪个不是“审美”高手啊?如果李清照仅仅是聪明伶俐,长得却很对不住观众,李格非敢把这个小“恐龙”带出去到处招摇?就凭这,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就算不是个绝色美女,至少也是个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词就知道,李清照对自己的美貌那是相当有自信的,她不是这样写过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写的应该是她结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开得多漂亮啊,鲜红鲜红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买了一枝最漂亮的来插在头发上。女为悦己者容啊,戴花总不是为了自个儿照镜子孤芳自赏吧?还得给人看哪!给谁看?当然是给她的丈夫赵明诚看了。怕丈夫说自己还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地把鲜花斜斜地插在云鬓上,在老公面前扭过来晃过去,一定要老公说说看:到底是老婆漂亮,还是花儿漂亮?虽然词里面没有说赵明诚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着这样娇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赵明诚还不酥了半边骨头去?

第二,从当时的审美潮流来看。李清照的长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审美眼光,又符合我们21世纪当代人的审美眼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样,唐朝是以胖为美的。杨贵妃就是胖美人们的骄傲,杨贵妃胖到什么程度?据说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为怕她的细皮嫩肉卡到竹席缝里面去了。关于她的胖,还有个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在书,正看得投入呢,没注意杨贵妃已经悄悄地来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问:“嗨,三郎,看什么书看得这么认真哪?”李隆基一听是杨贵妃的声音,故意装作手忙脚乱地把书藏起来。这一急一藏,反而把杨贵妃的好奇心勾出来了,非要问他看的是什么书。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说:“偏不给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气”。杨贵妃一把抢过书一看,原来是《汉成帝内传》,李隆基正好看到这一段: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赵飞燕能够在人的手掌心里轻舞飞扬。李隆基笑着看杨玉环:“你不怕,随它什么风都吹不动你!”杨贵妃假装生气,说:我虽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来一点都不比赵飞燕差吧?p4-7

序言

2007年12月的一天,我在《空中之友》报上,喜见一醒目的标题《杨雨解秘李清照》,该文是转载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世说新语》电视专稿。仔细读完六章,令人拍案叫好。

该文的作者是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博士。她与我素不相识,但是读完她的《杨雨解秘李清照》后,感慨良多:其人、其品、其才、其德,跃于纸,浮在眼前。正是“今古两才女,盛世一华章”。

要解秘宋代这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即易安),是十分不易的。人们知道的李清照,毕竟只是一位舞文弄墨、酷爱诗词的大家闺秀。不像那些王侯将相,有许多正史、野史可考;又距今近千年时间,朝代更换许多,无老者或知情者可询。要把一个德、才、貌三优,酒、色、财、气四爱,力求冲破封建牢笼的李清照写好、写实,看来没有真知灼见,没有书读五车、锲而不舍的毅力,没有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的超群才气,没有对李清照真爱的人,是写不出写不好的。

《杨雨解秘李清照》,把李清照五六十年的生涯,写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杨雨好像是李清照毕生形影不离的妹妹,随身的摄影记者。如写李清照好色的四部曲、好酒的三道关、择婿的两婚嫁、力求砸碎迫害女性的“三从”、“四德”、“七出”的封建枷锁,等等,其情感似江水滔滔,其格调如星月朗朗,其词语像春花朵朵。不但是一部文学佳作,而且是一幅历史画卷,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李清照全书。

《杨雨解秘李清照》一书,如君相信我的浅识陋见,请您看一看,读一读,一定会大有情趣,大有进益。

《杨雨解秘李清照》是作者毫不吝啬给我的一席丰盛的文化美餐。谢谢,杨雨!杨雨,谢谢!

予心

2008年1月31日

后记

日子浑浑噩噩地过着,昨天忙完本科生答辩,心想:黑色五月已经结束了。

检点一个学期的课程,唐宋词研究也走到了尾声。坐在电脑前,准备最后几堂课的内容,想着:接下去讲什么?

这门课,以前是32学时,我只来得及讲完北宋,后来要求修改了教学计划,改成48学时。但,还是只来得及讲完北宋。我,是太认真还是太不认真了?

北宋也走到了尾声,我停在李清照前面,犹豫了又犹豫。

讲还是不讲?如果讲,又该怎么讲?

心里还在犹豫,可是手指已经情不自禁地在键盘上敲动。潜意识在牵引着我,又一次叩响沉睡了很久的心,不安,悸动,却又渴望。

一篇《金石录后序》,读过无数遍,一路读,仿佛随着李清照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豆蔻年华,一路走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与泪先流”的凄凉晚景。当屏幕上敲出“绍兴二年玄■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的时候,屏幕前的我,泪流满面。

这样的时刻,来得毫无防备。

写过十几万字的关于李清照,自以为对她已经太熟悉了,可是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发现,其实我从来都没真正读懂过她。

讲义的大标题,停在“易安词的艺术价值”上,并且一直停着。忽然觉得,一切评价对于她来说都已经多余,有些人,有些文字,是必须用心灵去体会的。如果没有心,再多文字的揄扬也温暖不了她的灵魂。

在脆弱和无助的灵魂面前,我的心的力量竟然如此渺小。

作于2007年6月5日凌晨1点45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