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晓欧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缪晓娟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晓欧洲》为新闻作品集,是作者缪晓娟多年驻欧洲的采访、谈话经历汇集的素材精选、整理而成,既有对时政报道的深入剖析,又有采访和旅行中的趣味故事。作者探寻欧洲当地人的真实生活方式,通过独特的旅行体验和文化感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欧洲生活气息。

内容推荐

《晓欧洲》出自一位很有记者范、并在海内外都斩获颇丰的优秀年轻记者缪晓娟。她21岁加盟新华社对外部,在国内和欧洲分别工作三年。无论何时见到她,听到她的声音,她都是那样充满热情和活力,永远感觉她非常渴望向你讲述她经历的故事。正是这种对纷繁事物的新鲜感,对记录历史使命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世间事超乎同龄人的深邃的洞察力,才使记者在短短三年的驻欧期间成就了这本书。

初略《晓欧洲》,上篇“欧盟访谈”对欧盟框架与政策的解读较为清晰易懂,从欧洲一体化工程存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谈起,逐一梳理欧盟预算机制、经济与债务危机、社会民生热点、成员国选举、外交安全、文化教育、环境气候等重大议题,其中还有许多来自新闻现场的述评、问答和手记,都是职业记者的看家本领,让信息呈现更加动态、立体而丰富。

下篇“人文欧洲”应当是作者在欧洲旅行与生活的精华展示,通过体验式的微观报道,所到之处的欧式风土人情自由洒落一地。捧在手中阅读,就仿佛跟着作者走进了森林里安静的小书村、广场上热闹的跳蚤市场和将要遇见北极光的罗瓦涅米,一边与路人游人对话交谈,一边观察欧洲老百姓的寻常小日子。

目录

Part I 欧盟访谈

 欧盟她是谁?

 预算——此消彼长小钱大事

 峰会——精英博弈顶层设计

 欧债——最大挑战难得机遇

 民生——情绪波动 信心缺失

 选举——权利行使政治斗争

 文教——身份认同 多元一体

 外交——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中欧——求同存异互利互联

 援助——全球领袖 外交利器

 环境——监督协调 柔性规范

 气候——时势英雄孤独先锋

 华沙——风波四起成果平平

Part II 人文欧洲

 读书

 跳市

 王室

 微距

 饕餮

 末迹

 向北

 戛纳

 法拉奇

 红灯区

 狂欢

试读章节

预算特别峄会

2012年11月的欧盟首脑特别峰会只有一个主题:2014至2020年中长期预算方案谈判。相比以往,这一轮谈判的时机尤为敏感。此时债务危机已持续三年,政府财政紧缩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气候,重债国的大幅紧缩还惹来许多民怨。从表面上看,适当缩减欧盟预算似乎更符合各国政府的承受能力和各国民众的心理预期。稍加观察又会发现,欧盟机构与成员国的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绝非加减法那么简单。

此时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基本共识是,既要适当紧缩也要实现增长。“大方向”虽然比较一致,“小利益”却互有冲撞,特别是具体到欧盟预算的规模与分配时,利益相关主体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立场相似的主体很快就结成了小阵营。

首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一方面担心欧盟机构的行政运营开支被迫压缩,尽管这一部分只占到欧盟总预算的6%左右;另一方面考虑到英国、法国、德国等强势成员国的综合诉求,农业补贴预算裁减显然不易,最终方案可能影响到欧洲的经济活力,特别是科研、教育等领域的预算可能受到挤压。

其次,一些成员国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坚持认为,债务危机下唯有新增预算才能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另一些成员国则主张跟随多国紧缩的脚步,避免纳税人的质疑或不满,减少欧盟预算规模。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论据之外,成员国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各自的收益,比如英国、丹麦、法国、德国、荷兰等预算净贡献国要求预算紧缩,而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捷克、立陶宛等预算净受益国要求保持或新增预算。

无论是净贡献国、净受益国还是中间国,对于欧盟预算紧缩的首要担忧在于如何保护本国的既得利益,竭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例如法国和西班牙是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受益国,就反对减少农业补贴预算;而许多东欧及南欧国家主要受益于区域融合政策,则反对减少落后地区补贴预算。最直白的实例非英国莫属,其首相卡梅伦既要求欧盟大幅缩减预算,又要求欧盟不得减少英国目前获得的特殊返款,并威胁将“一票否决”任何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预算规划。

面对几近“你失我得”的艰难谈判格局,2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与27国领导人分别“私聊”,试图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当晚烦躁而焦虑的“勾心斗角”大会持续到凌晨一时后暂停。24日的谈判也未能实现任何突破。这是近年来谈判最为艰难而又无果而终的一次峰会。

这次峰会凸显出债务经济危机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层次矛盾。即使许多欧盟领导人相信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加深一体化进程,促进成员国团结一致地实现欧洲共同利益,但在预算这样的现实问题面前,大多数成员国又死守着国家利益。

2013年2月,欧盟再次召开特别峰会并重启预算谈判。这时候,范龙佩提出欧盟应当制定出一个鼓励青年就业、鼓励创新研发与教育的适度预算方案,德国首相默克尔也强调欧盟应当“谨慎花钱”,而南欧国家依旧坚持新增预算。经过长达24小时的谈判后,成员国终于达成一致,新一轮七年预算将比2007至2013年的预算总额缩减3%,主要从共同农业政策和区域融合政策中削减879亿欧元,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预算将增加340亿欧元。

各国领导人在第二次预算峰会上都作出了一些让步,新一轮预算的结构也给欧洲经济复苏带来利好消息。然而,由于欧洲议会一直反对预算缩减,而成员国谈成的方案是比欧盟委员会最初提出的1万亿欧元削减了大约7%,也有人担心欧洲议会可能对该方案使用“否决权”,直到9个月后议会顺利通过该方案。

欧盟2014至2020年中长期预算方案主要包含六大领域:理性与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安全与公民权、行政开支和资金补偿。其中共同农业政策和区域融合政策依旧是两大花销巨头,但相比以往的七年预算,新一轮预算结构确有改良,特别是促进增长与就业的预算大幅提高。其整体思路是将欧洲打造成一个低碳、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一方面,新预算能够体现欧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心和政策倾向,比如新一轮预算中的20%均与气候领域密切相关,这个比例几乎是上一轮七年计划的三倍;另一方面,七年方案能够确保预算有规划、有纪律和可操控,每个单独年份的预算制定和落实也更加顺畅。中长期预算身兼数职,其谈判过程也好像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戏剧纠结和任重道远。

P15-16

序言

向海外传播中国是一项意义重大却有相当难度系数的工作。它要求传播工作者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实践中胸中有大局,笔下有故事。因此,唯有掌握深入浅出、客观凝练的报道技能才能吸引全球读者,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对外传播工作者。正因为如此,挖掘中国发展精彩纷繁的故事,用融通中外新概念和新表述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新华社对外部许多编辑记者毕生努力的目标。

多年实践的结果是,当这批编辑记者受命到海外工作时,他们能讲故事的基本功发挥了更大功效,向中国大陆读者讲述海外故事成为他们信手拈来的新才艺。于是,一大批以海外题材为内容的系列作品应运而生,如最近几年新摆放在我书架上的我社台湾驻点记者陈斌华的《自在台湾》,驻内罗毕记者桂涛的《是非洲》,驻华盛顿记者蒋旭峰的《驻在美国》,驻开罗记者杨媛媛夫妇的《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等。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晓欧洲》出自一位很有记者范、并在海内外都斩获颇丰的优秀年轻记者。她21岁加盟新华社对外部,在国内和欧洲分别工作三年。无论何时见到她,听到她的声音,她都是那样充满热情和活力,永远感觉她非常渴望向你讲述她经历的故事。正是这种对纷繁事物的新鲜感,对记录历史使命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世间事超乎同龄人的深邃的洞察力,才使记者在短短三年的驻欧期间成就了这本书。

初略此书,上篇“欧盟访谈”对欧盟框架与政策的解读较为清晰易懂,从欧洲一体化工程存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谈起,逐一梳理欧盟预算机制、经济与债务危机、社会民生热点、成员国选举、外交安全、文化教育、环境气候等重大议题,其中还有许多来自新闻现场的述评、问答和手记,都是职业记者的看家本领,让信息呈现更加动态、立体而丰富。

下篇“人文欧洲”应当是作者在欧洲旅行与生活的精华展示,通过体验式的微观报道,所到之处的欧式风土人情自由洒落一地。捧在手中阅读,就仿佛跟着作者走进了森林里安静的小书村、广场上热闹的跳蚤市场和将要遇见北极光的罗瓦涅米,一边与路人游人对话交谈,一边观察欧洲老百姓的寻常小日子。

整体来看,上下两篇动静结合,均为作者扎实采访与精耕细作的成果。从中可见作者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尤其是与欧盟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尝试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全媒体采集,单体作战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这也正是新华社近几年在战略转型中对所有记者的全新要求。很高兴看到本书作者在驻欧期间不断磨炼自己,既能走出去,也能带回来,以记者的独特视角,帮助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欧洲。

严文斌

新华社高级编辑、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

书评(媒体评论)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中国读者将进一步了解欧洲和它的文化,中欧之间的入文交流也将得到加深。

瓦西利乌 欧盟文教委员

翻阅这本厚厚的驻欧笔记,能感到作者经常“多任务运行”,一次采访等同于中英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全面采集,这样的功力并非一蹴而就。作者还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报道中转换自如,全书写作十分用心。相信在校学生、年轻记者和欧盟研究者都可从中受益。

周锡生 新华社副社长

我高兴地看到这位很有积极性的记者对欧洲一体化民主进程的亲身体验,书中包含历史回顾、新闻现场、文化与入文交流等。希望她的经历能够激发其他人去探索和参与。

马怀宇 比利时驻华大使

年轻记者如何把握驻外机遇?本书作者的答案是跟踪时事、广结人脉和勤于记录。她非常熟悉欧盟事务,善于采访写作。严肃理性之余,书中还有许多活泼感性的人文元素,捧在手里赏心悦目。

王朝文 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

读此书犹如享用一顿丰盛的欧式正餐:头盘是作者对欧盟前世今生与发展变革的梳理思考,主菜是发自欧洲时政新闻现场的采访观察,甜品是旅行路上讲述的风土人情。在此推荐那些对欧盟及欧洲具有普遍兴趣的人们果断下单。

门镜 欧洲学院中欧研究中心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