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证精神还“宫闱秘史”真实面目,用历史想象,带给你更多延伸的期待,解读隐藏在小细节背后的大事件,上海商学院李强教授,为您精彩回顾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宋王朝。
《大宋谜案》讲述了:“陈桥兵变”之谜;赵匡胤死因之谜;皇子自杀疑云;真假难辨的“金匮之盟”;荒唐的“天书”;寇准贬死雷州之谜;“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大将狄青死亡之谜;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秦桧叛变之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宋谜案(附光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强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考证精神还“宫闱秘史”真实面目,用历史想象,带给你更多延伸的期待,解读隐藏在小细节背后的大事件,上海商学院李强教授,为您精彩回顾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宋王朝。 《大宋谜案》讲述了:“陈桥兵变”之谜;赵匡胤死因之谜;皇子自杀疑云;真假难辨的“金匮之盟”;荒唐的“天书”;寇准贬死雷州之谜;“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大将狄青死亡之谜;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秦桧叛变之谜…… 内容推荐 漫长的中国历史,带给后世太多难解之谜,其中不乏一些聚讼千年,迄论不休的问题。大宋年间便有不少扑朔迷离的传说,这个自建立之初便充满谜团的王朝,仿佛被施以魔咒一般,给后人留下太多遐想的空间。 《大宋谜案》作者李强通过搜寻正史、资料长编、稗史等各类文献,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透过历代史书作者的“修辞”,探寻历史的“灵魂”,揭开悬案的细节和事实背后的真相。 目录 第一讲 “陈桥兵变”之谜 1.亲历者和史学家的叙述 2.赵匡胤早有野心 3.人算不如天算 第二讲 赵匡胤死因之谜 1.宋太祖会是病死的吗 2.赵匡胤会自杀吗 3.“斧声烛影”背后的故事 4.为什么是宋太宗 5.说点题外话 第三讲 皇子自杀疑云 1.被“雪藏”的皇子 2.皇帝老爸的苦心栽培 3.都是北汉惹的祸 4.扑朔迷离的死因 第四讲 真假难辨的“金匮之盟” 1.赵普的“爆料” 2.宋代史学家的“鉴定” 3.“金匮之盟”靠谱吗 4.“金匮之盟”的“水分” 第五讲 荒唐的“天书” 1.宋真宗是个大“忽悠” 2.见证“奇迹时刻” 3.“天书”真相 4.“天书”闹剧 5.“天书”去哪儿了 第六讲 寇准贬死雷州之谜 1.“周家哥哥”周怀政 2.“利令智昏”的朱能 3.“溜须”不成的丁谓 4.是政治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第七讲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1.“狸猫换太子”的案情 2.“狸猫换太子”并非空穴来风 3.八大王的“证词”不靠谱 4.刘太后的“小心眼” 5.被“八卦”出来的“狸猫换太子” 第八讲 大将狄青死亡之谜 1.宋仁宗的“包装” 2.士兵出身的“枢密使” 3.文人的“奶酪”动不得 4.“神秘火光”的谣言 5.“朝廷疑尔”是把杀人刀 第九讲 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1.貌似铁案的“招生腐败” 2.两个倒霉的考生 3.赵匡胤与李昉的“死结” 4.“考场打假案”的真相 第十讲 秦桧叛变之谜 1.朱胜非的证据不可信 2.《南迁录》是一部伪书 3.秦桧是如何“虎口脱险”的 4.陆游的记录最靠谱 试读章节 3.人算不如天算 上面的分析,已经把“陈桥兵变”的真相揭开了,那就是赵匡胤的确对做皇帝这个事情早有准备,而且做了周密的规划。不过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澄清一下,他虽然不是“被皇帝”的,但“陈桥兵变”之所以能成功,的确有几个关键因素,赵匡胤的的确确是赶巧捡了个大便宜。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情报门”事件。 周世宗在959年的7月底驾崩,把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大好局面,留给了年幼的儿子柴宗训。虽说后周现在是孤儿寡母坐天下,但是周世宗是商人出身,他精打细算,做了最有利于后周政权稳定的安排。最不让人省心的就是京城里的禁军部队,周世宗对此做了特别的安排,给他们上了双重保险。第一重保险是京城里涉及军队调动的事宜,都由当时的禁军大将韩通说了算。后周禁军有两支部队,资格深一点的是侍卫司部队,资格浅一点的是殿前司部队。韩通主持的就是侍卫司的工作,不过根据周世宗的安排,如果没有韩通的点头,不管是侍卫司的部队还是殿前司的部队,谁也不能随意调动。但是韩通自己呢,也不能随便调动军队,但凡有军事调动,还必须由朝廷的宰相们集体讨论决定。京城内拥戴后周的势力十分强大,直接调动军队造反根本没有可能;京城外又有忠于后周王朝的军队虎视眈眈,在京城内部发动军事政变的成功几率非常低。如果周世宗的儿子柴宗训是个争气的孩子,七八年过后,像后来清朝的康熙、俄国的彼得大帝那样,早早地亲政掌权,这后周的天下是稳如泰山的。 但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料到这时候竟然出了一个“情报门”事件,周世宗的如意算盘一下子全落空了。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防御北汉的镇州、定州送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夙敌北汉不甘寂寞,趁着后周小皇帝刚上台,联合辽国准备大举进攻周朝!军情如火,必须特事特办、马上决策,容不得拖泥带水。挂帅的人选很快定下来了,就选赵匡胤了,而且大军出征的日子也定好了,就在正月初三。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么份情报,赵匡胤是不可能把队伍拉出汴梁城的;而部队出不了城,赵匡胤就不会拥有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权,那就根本没有机会搞什么兵变。正所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现在最大的谜团是,这份正中赵匡胤下怀的情报,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通过翻检辽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北汉和辽国的联合进攻完全是子虚乌有。这样看来,这份前方送来的情报就一定是份假情报。如果是假情报,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从源头上造假,情报还是镇、定二州前线发出的,只不过他们故意整个假情报来帮赵匡胤实施“陈桥兵变”计划;第二,干脆不经过镇、定二州,直接制造个假情报,派两人化装,冒充镇定二州的谍报人员,把情报送到朝廷。不管用哪种造假方法,赵匡胤都可能从中获利。目前的学术界,通常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有时候我们觉得历史很简单、很清楚,但实际上一分析,并不是那么回事。根据研究我们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一,这两个情报,不可能是前方的军官造假。为什么呢?当时镇州的长官叫郭崇,定州的长官叫孙行友,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保周派,是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的铁杆兄弟,他们看不起赵匡胤,不可能配合赵匡胤。而且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是要派使者到各个地方去昭告天下的,当他派的使者来到镇守镇州的郭崇面前时,郭崇就当着使者的面,放声大哭,哭老皇帝。老皇帝啊,你太可怜了,你看看你用的什么人啊!可以想见,他肯定不是赵匡胤的人。那个孙行友呢?更厉害了,他干脆不听赵匡胤的招呼。赵匡胤已经当皇帝了,孙行友总要到京城来朝见一下新君,这是基本的君臣之道,可是孙行友不去。不仅不去,他还在那里秘密地组织反宋的行动。最后赵匡胤派了一支别动队,突然袭击,把孙行友抓到京城软禁了起来。所以说,这两个人,绝对不是赵匡胤的人,他们是不可能配合赵匡胤,去做这个假隋报的。 那第二条有没有可能呢?也就是,赵匡胤派两个人去冒充地方来递交情报的信使,以镇州、定州的名义上报情报,然后自己再装模作样地出兵陈桥。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也不靠谱。为什么呢?古代前方的情报送到朝廷,要经过一定的机构,不是随随便便地直接送交就行了,它有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错都要出问题,这是其一。其二,就算造假成功了,那朝廷是不是一定会派兵呢?这个不一定。如果不派兵那不白忙活了?再退一步讲,就算朝廷派兵,那就一定派你赵匡胤吗?也不一定。当时资格和赵匡胤相当的,大概有三四个人,张永德、李重进、韩通等。 P16-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