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纪事(上下1904-1997)
分类
作者 刘建华//刘丽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建华、刘丽主编的《邓小平纪事(上下1904-1997)》全面讲述务实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生。本书依据真实史料,揭示尘封的历史真相,抒写出感人、壮阔的战争生活,展现伟人思深虑远、纵横捭阖、处乱不惊的政治智慧。

内容推荐

刘建华、刘丽主编的《邓小平纪事(上下1904-1997)》不是一部普通的文学传记。这里有大量真实的档案资料,为您披露尘封的真相。《邓小平纪事(上下1904-1997)》是一部记录伟人生命历程的纪实性著作。这里没有虚构的幻象。这里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您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这里有感人至深的情怀,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有思深虑远、纵横捭阖、处乱不惊的政治智慧。精心挑选、完美设计、权威编篡。

目录

第一编 巴蜀骄子 寻求真理

 故园风雨

 私塾发蒙

 不怕邪的顽童

 五块银元的风波

 孝敬父母

 雏鹰飞翔

 一张编号为A的工卡

 困境中的生日

 中华豆腐店

 巴黎咖啡馆

 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党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

 中山军校政治处长

第二编 跋山涉水 历经磨难

 进入首脑机关

 任中央秘书长

 人世间的真情

 百色、龙州起义

 智擒熊镐

 “周恩来是我的兄长”

 “护身符”

 两百个铜板

 “当党员就得分瘦田”

 魁星楼上的灯光

 用南瓜瓤治伤

 血战梅花

 临危受命

 除恶记

 解民危难

 “邓、毛、谢、古”事件

 战友情深

 长征

 雪山草地上的故事

 “我们是无话不谈”

 七营镇留佳话

 大难不死.

第三编 宣蜀索行抗回姆次

 严格的军政训练

 巧斗阎锡山

 没有官架子

 坚持独立自主

 “大爷,你就是我们的亲人”

 “对奸污妇女者,杀无赦”

 一封绝密件

 在邢台县道沟村

 七个日日夜夜

 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

 “枪打出头鸟。杀鸡给猴看”

 教训朱怀冰

 抗日银行

 指挥白晋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

 “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打胜仗”

 做红娘

 看望宋汉章

 领导根据地建设

 “长期共事。相知甚深”

 停止抢救运动

 “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平易近人

第四编 中原逐庸决战决胜

 上党、平汉战役

 为《人民的军队》题词

 “不握手会议”

 二出陇海

 巧渡黄河

 “这小楼还是乡亲们住吧”

 鏖战羊山集

 强渡汝河

 最后一道天险

 挺进大别山

 巧渡沙河

 要时时刻刻联系群众

 起草,《集粮令》

 麦饼红枣迎新年

 “我就是要用‘王牌’对‘王牌”’

 爱护知识分子

 打开新区工作局面

 康泽战败被俘时

 出席“九月会议”

 淮海战役

 感谢挑水工

 指挥渡江战役

 运筹丹阳城

 拜访宋庆龄

 过关教育

 第一次到北京

 “亲如兄弟,胜于兄弟”

第五编 建国初始重任在扁

 挺进大西南

 严厉的批评

 “枪换肩”

 减租退押

 师生之情

 批评“五里腿”

 战胜“恐美病”

 与重庆工商界

 关心《新华日报》

 “要让人民打上文化牙祭”

 “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我还是个小学生”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情系西藏

 英雄所见略同

 不准压制民主

 “一声修路蜀江欢”

 “资阳人”

 初露锋芒

 “一消极就不好了”

 反对高饶的斗争

 “支着”

 “要像钟表一样准确”

 视察海军快艇

 “就是要给他革命的机会”

 就任总书记

第六编 繁忙岁月日理万机

 首次视察大西北

 亲自抓石油问题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风波

 舌战赫鲁晓夫

 “兔子吃鸡”

 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

 “工业七十条”

 整顿铁路,抓整章建制

 逛商店赶庙会

 “群众真好哇”

 七千人大会

 一件题词的遭遇

 没有留影的视察

 饱含深情写“晗亭”

 “要继续调查研究搞清楚”

 总书记的最后一次视察

 在延安看展览

第七编 十年艰辛玉汝于成

 在“文化大革命”中

 患难见真情

 酷爱读书

 恋子如何不丈夫

 深沉的父爱

 喝酒、吃辣椒

 “井冈山精神丢不得”

 从鹰潭北上

 治理漓江

 参观毛泽东旧居

 “邯郸是个好地方”

 出席联大

 “风庆轮事件”

 全面整顿

 与江青的交锋

第八编 大鹏展翅历史转折

 与“两个凡是”的斗争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你的书写得很好”

 救戏

 请北京市委处理人艺问题

 “他愿拜邓小平为师”

 为“最大的冤案”平反

 军队指挥自动化

 一笔大买卖

 戒烟

 要革命,不要改良

 规划新唐山建设蓝图

 访日的第一位中国领导人

 “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

 拜访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

 “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矮个子巨人”

 “邓小平旋风”

 三点荣毅仁的将

 二息采毅一嗣惜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访问美国

 与卡特总统会谈

 一封迟到年的信

 哈默的幸运

 “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

 踏遍青山人未老

 巧遇大学生

 开放“ ”招待所

 “谁要照相就来照”

 “要考虑天津的发展方向”

 被三秦古文化震撼

 游峨眉山

 视察成都市郊沼气建设

 参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武钢也要有这个志气”

 参观第二汽车制造厂

 《历史决议》的起草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

 会见班禅大师

 “我要和肥仔的亲戚谈谈”

 一句名言的由来

 和杨小燕打桥牌

 对敦煌文物的深情

 视察新疆

 会见撒切尔夫人

第九编 励精图惑绘翩蓝图

 十二大

 中央顾问委员会

 视察上海农贸市场

 会见舒尔茨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游清东陵

 “最大的课题”

 作出“严打”决策

 视察秦皇岛港口

 “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泳”

 关心避暑山庄的绿化

 坚持“三个面向”

 “整党绝不能走过场”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白天鹅好”

 给厦门的大政策

 为北京饭店题写店名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小平您好”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

 “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

 《双猫图》

 关心中山植物园

 “您做的是卓有成效的工作”

 百万大裁军

 “漓江的水变清了”

 “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

 “”计划

 自行车和助听器

 接见话务员

 “开发区大有希望”

 接受华菜士采访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谈话中的幽默

 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三大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头号”烟民

 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新的战略对策

第十编 壮志不移灿烂辉煌

 离开领导岗位

 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

 “亚运会建筑搞得好”

 不寻常的南方视察

 “小平同志了不起”

 “一位老共产党员”

 逛京城

 真正的平民生活

 晚年的医护生活

 “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在大海中永生

 武装全党的理论武器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私塾发蒙

邓小平在私塾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幼学读物外,主要功课就是描红习字。

如同千百万旧式家庭一样,对邓家老院子的主人邓绍昌来说,儿子邓小平的降生,使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这一天也成为全家上下最为喜庆的日子。邓家祖上自明初由江西迁来,其间虽也曾中过进士,封过翰林,但后来家道渐渐中落。到邓绍昌这辈时,家境已日益零落困窘,除一所住房外,田地不多,岁收很少,而且人丁不旺,子儿稀疏,已是三代单传。邓绍昌把重振邓家家业的希望寄托在这位长子身上。他为儿子取名为邓先圣,5岁时就送他进私塾发蒙,6岁时送进家乡的初级小学,1 l岁时送进全县唯一的高等小学堂,15岁时又送进了广安中学。这对一个仅有十几亩田地,家境并不宽裕,有时还相当困难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邓绍昌对此始终不渝,最后通过变卖家产,将年仅16岁的爱子送上了万里求学的漫漫征程。

邓小平发蒙的私塾,就设在昔日邓翰林的“翰林院”。这是牌坊村当年最显眼的一所大宅第。只是盛时不再,家道中落,这所声名显赫的“翰林院”竟卖给了外姓旁人。私塾之所以设在这所大宅院的一角,固然是因为其院落颇大,堪以利用,但其中大概也蕴含着欲借助邓翰林的福荫,使牌坊村子弟通过念书得仕,重复翰林昔日荣华的企盼!

私塾先生是位老夫子,对邓先圣的名字极为不满。他对邓绍昌说,祖师爷孔夫子不过尊为圣人,区区乡间小儿怎敢僭越为“先圣”呢?于是他自作主张,将邓先圣改名为邓希贤。邓绍昌认可了长子的这个学名,然而对他而言,先圣和希贤并无二意,都能表达他望子成龙的愿望。只是邓绍昌和那位今天谁也记不起他的名字的那位私塾先生,并未料到,他们给这位发蒙幼童所起的名字竟然真的应验了。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今日的邓小平乃当之无愧的圣人、大贤。

人私塾后已改名为邓希贤的邓先圣,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因为他此时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使得他有可能把个人的抱负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起来,走上一条与自己父辈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当时私塾除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幼学读物外,主要功课就是描红习字。塾师评定蒙童成绩优劣高下,就是看他诵背是否流畅,习字作业则以红笔圈或打来区别。错写或结构不当的就在旁边划一个“×”,写得好的就画一个圈。蒙童互相之间常常以自己所得圈圈的多少来炫耀自夸。

邓小平资质聪颖,悟f生好,记忆力强。在先生教读后,他很快就能流利地诵背课文,深得先生的喜爱,常常被先生叫起来为其他同学示范领读,教室里不时传出他那稚嫩然而十分认真的诵读声。对描红习字,他更是一丝不苟,反复临摹练习。他习字本上的红圈圈总是最多。邓小平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十分能干,通晓事理。每当看见放学归来的儿子又得到了好些个红圈圈时,她就照例忙不迭地煮上一个鸡蛋以作奖励。 

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直到晚年他的字依然刚劲有力,这可以说是童年时代私塾学习的最大收益。据说,有一年过春节,邓家请来一位能写会画的地主写春联。这个人思想反动,便趁机挖苦讽刺参加过进步党的邓绍昌及其家人。淡氏不识字,把春联贴了出去。邓小平回家后见到对联,童怒大发,愤然撕下,自己上街买了几张红纸,重新写了春联贴到门上。这时,他不过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字虽写得并不规范,但却写出了邓家的志气。望着儿子亲笔写下的大红春联,母亲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以后她经常用这件事教育邓小平的弟弟妹妹,鼓励他们向大哥学习,要有骨气,要求上进。

1992年春节伊始,邓小平视察深圳。当邓小平所乘的车行至深圳火车站时,邓林指着火车站大楼苍劲有力的“深圳”两个大字对小平说:“您看,这是您的题字,人们都说写得好。”

邓楠这时在一边打趣说:“这是您的专利,也属于知识产权问题。”说得邓小平笑了起来。

平心而论,邓小平的毛笔字确实写得不错。虽然不像毛泽东的书法那样龙飞凤舞、狂放豪迈,但邓小平的书法犹如其人的性格一样,实在、稳健、厚重。当然,邓小平从不对自己的毛笔字矜夸自诩。这也是其性格使然。

P5-7

后记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7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享誉世界的伟人,我们特编辑了这本书。

作为中国的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又富有传奇色彩:从广安发蒙、赴法勤工俭学、求索救国真理,到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百色起义;从第一次蒙难、参加遵义会议、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转战太行、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从进军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到担任十年总书记;从“文化大革命”蒙难、复出、再遭批判,到粉碎“四人帮”,设计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邓小平以其非凡的经历、独特的魅力以及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是从大量研究邓小平的著作及文章中选编而成的。作者既有研究邓小平的专家、学者,也有许多与邓小平有过直接接触的当事人。编排体例基本上以时间为序。全书共收录260条珍闻逸事,选编内容力图在反映邓小平光辉业绩、伟大思想的同时,也全面展示邓小平的崇高风范及人格魅力。

本书的编辑,得到了大多数原作者的支持与鼓励。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与个别作者取得联系,望这些作者及时与出版社联系。在此,向本书的所有作者致谢!

由于水平、学识的局限,书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