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十八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当时波旁王朝的国王卡洛斯三世打算仿照俄国圣彼得堡的模式建设一座新王城圣卡洛斯城。为此特意请来意大利杰出的建筑师和最优秀的大型装饰画家詹巴蒂斯塔·提埃坡罗。但是,由于西班牙国情的风云变幻,圣卡洛斯城宏伟的建设规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种种阻力,及至在开工极少数的几项工程后,最后如噩梦般落空了。圣卡洛斯城夭折,变成了一座看不见的城市。故事围绕这座城市的建设,围绕提埃坡罗的遭遇,围绕王宫里的种种阴谋和发生在西班牙的数个历史事件,又穿插了几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小说一直从那不勒斯,从圣彼得堡,从马德里的宫廷,从阿兰胡埃斯的国王行宫,从巴塞罗那的画廊,一直讲到今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和美丽的阿尔法克斯海湾,时间跨度达两个多世纪。在这一旅程中,你可以欣赏到无数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你可以洞察到种种历史之谜,你可以领悟到帝王的骄奢淫逸,你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劳苦大众的艰辛悲戚,你也可以去静思玩味爱情的真谛……
童年时在海边城郊废墟中嬉戏玩耍的男孩埃米利·罗塞伊,如今成了巴塞罗那小有名气的画廊老板。一天,有人匿名寄来一部十八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罗塞利的书稿《看不见的城市回忆录》,勾起他童年故乡的回忆:那时候,家中长辈禁止任何孩子提起那座“看不见的城市”。
神秘的书稿召唤着他去揭开传说中“看不见的城市”的重重谜团。然而,所有线索都指向罗塞利隐藏的一个秘密:意大利巴洛克时代壁画大师提埃坡罗一幅失踪的油画。埃米利·罗塞伊与童年的玩伴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这幅画,而画的背后,正是一个发生在两百年前西班牙宫廷中爱情与理想、政治与艺术纠缠交织的传奇。
两百年前,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雄心勃勃地要仿效俄国彼得大帝兴建的圣彼得堡,在海边建造一座梦想之城“圣卡洛斯”。他派遣年轻的建筑师罗塞利去圣彼得堡考察。然而,耗尽全国最具才华的艺术家与建筑师理想与激情的宏伟计划,因为一段没有结果的苦恋,因为一个人的妒嫉与仇恨而化为泡影,它永远只是一座看不见的城市……
第一章 看不见的城市
我早已不再去想那座看不见的城市。或许只是在梦中想到它。
可是,几周前我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里面装了一篇手写的、长长的文件复印件,字体呈波浪形,连绵起伏,倒也优雅。这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当我开始慢慢地阅读时一一因为我不习惯那种书写法——我发现那是一位十八世纪的建筑师写的回忆录,建筑师的名字叫安德烈亚·罗塞利。回忆录是用意大利文写成的,题目叫《看不见的城市回忆录》,我不敢肯定是否与正文出自同一人之手。天哪,看不见的城市!顿时一团火焰燃起,照亮了我的记忆,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讲出这样的话语。
那时,我们经常去石崖那儿玩耍。石崖是小山上的一块巨石,其形似张开的爪子,它从蒙特西亚山悬空伸向大海,伸向那个海湾。在那些岩石和地面泥泞的引水渠之间,我们跑来跑去地嬉戏,显得特别渺小。我们在潮湿的、浅绿色的、肮脏不堪的片片水洼的地方停下来,伸手从地上挖起粘泥,把它捏成一个个动物的怪相鬼脸。有时候,我们那伙人有的会在烂泥地上滑倒,摔个四仰八叉,那时,即使不摔断脊椎骨,至少他的外套也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氧化物。
“我们发现了看不见的城市的另一个进口。”一个人跳跃着说道。
“不!当时人们肯定是用这些岩石建造看不见的城市,但是最后他们把岩石抛向了大海,建成了港口。”
“瞎说!看不见的城市是存在的。我哥哥告诉我,他的一些朋友的朋友发现了看不见的城市:它在镇子底下,有一条地道从运河宫通向广场,而另一条地道……”
“这全是撒谎!”
“笨蛋!”一块未成形的粘泥飞向那个质疑者,这样他就老老实实地顺从了玩耍的队伍,没敢再说个不字捣蛋。
“老师让我看了那座看不见的城市的平面图。”药剂师的儿子低声说道,他戴一副油腻腻的、难以保持平衡的眼镜,就像是每年摆在集市上的天平秤。
回到家,我把我们的结论复述给外公听,他马上从足球彩票上抬起眼睛对我说道:
“如果你再提看不见的城市,那就甭想再跟你那伙小狐朋狗友一起玩。你们在运河上的事闹腾得还不够吗!”
这样,尽管我跟我们那伙人又找到了看不见的城市的存在或者说消失的迹象,在家中却再也没有提过这座城市。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有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一日,我们违背家规离开海滩,朝南面怪石林立、岩洞密布的地方走去。在一棵迎风舞蹈的无花果树后面,我们扒开棕榈树林间的枯枝败叶寻找着,真的发现一个洞口,只是我们只能深入到洞中十二米。这足以证明我们进入看不见的城市另一个入口的判断是对的。那是一个通道人口,通道从海滩直通国王的果园别墅。而这座别墅要么根本没修建,要么是修建后被破坏了,谁知道呢!这一切都发生在国王时代,当今无人知晓。
那条通道大概也通向运河宫,就是我跟赫纳斯实现那项伟大的发现——找到看不见的城市的地方。我们穿过把稻田和海员区分开的运河,沿着白色的石灰石和浅橘黄色的砖混合垒成的大墙前进。墙体的巨石是如此高大,在它下面我们似乎都成了侏儒。我们沿着运河一直走到一个地方,在那儿,地面弯弯曲曲地隐没进了荆棘丛和芦苇丛的腹地。从道道裂缝的洼陷处,冒出无花果树、棕榈树和龙舌兰的枝叶。我们躲开那些枝叶,深入到那个世界的中心。那儿有一个隐藏在植物间的、走向与运河平行的仓库,由拱顶遮盖着。我们沿着拱顶的裂缝往下走,有的地方阴暗,有的地方漆黑漆黑,几公尺几公尺的距离间,只有从大树枝叶缝隙间透进的光线。那些大树的枝权是拱破一片片的拱顶钻出来的。
这一发现带着神秘的回声在我们的同伴间传播开来,继而一座看不见的城市的传言便不胫而走。我和赫纳斯陪着一个个选定的人去见识那个规模宏大的隐蔽所,那座壮观的、被遗弃的大殿。于是事情越传越像神话:有人说那地方是战争期间建造起来隐藏飞机的;也有人说,这不清楚,但他认为那儿是建造航行去美洲的大船的。还有人说那儿有许多通道,连接着看不见的城市的各个重要地点。
几乎是处于地下的画廊躺卧在高雅的海关大楼的脚下。海关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是那儿的主要建筑,同样成了废墟而被遗忘,那是一个在变成事实之前被打破了的梦幻的美妙影像。我们是在一个梦幻的遗迹上玩耍。
在落雨的日子里,每当不能在街上玩足球的时候,我们就集合起选手,跑到看不见的城市那儿去。在那儿,我们的叫喊声和足球在墙上及柱子上的撞击声,在暗影中砰砰地不停回响,有如那是一个动物的舞台。有时候,下午一结束,为了争取时间回家,我们解开一个渔夫拴在附近的平底船,所有人都坐上去,然后让它沿运河而下,由于累了,大家在船上都沉默不语。到达海岸,也就是海湾水比较浅的地方,我们就把船藏在芦苇丛中,我想说不定什么时候水手最终会找到它。
但是,一天船主人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发现了我们。家里人都吓坏了,他们打听清楚了一切,从此再也不准我们去运河宫。结果我们哥们儿失去了统一身份的标志,失去了自己的领地,尽管包围了他们的神秘光环犹存。相反,只要说出一些神秘的话语,在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勾画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威力无穷的图景:运河宫、看不见的城市。
为什么我们不继续调查呢?为什么药剂师的儿子说的他看到的那张地图或者平面图,老师没拿给我们看呢?为什么大人们对此只字不提,或者强迫我们保持沉默呢?最后,岁月又悄悄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一代代地行动着,终于到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那种以恐惧或者以焦虑不安,或者以愉悦占据了你的时日的东西慢慢消失,倾斜,倒向了梦幻的领土,在那儿残存下来。
在青少年时代,我只是在大海中潜水时,才会想起看不见的城市。迎着海浪,我一边挥臂击水,一边会又想起再去寻找看不见的城市的痕迹。但是,当游完泳离开大海的时候,我就把这事忘在了脑后,或者可以说是把它搁到了一边,因为我对继续玩那种孩童的游戏感到羞愧。
有时候,我自己的外公,或者我的母亲和姨妈们,或者一位老师,他们在提醒我们不要老到石崖或运河宫被埋起的地窖那种地方去玩,也不要去远一点的海湾去玩之后,会低声嘟哝着补充说:“当然,可以去国王果园。”“对,可以去国王海滩。”“国王别墅那儿也可以。”这些话像是一种应答祈祷,像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懂的话,在很多年以前就没有人再关心它的意思了。在一个充满生机,却没有昔日的印记,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无关的海边小镇,谈什么国王?谈什么城市?我们更像是没有国王、一无所有的人。
过了几年,当我毫无意义地开始跟阿曼德·科利谈起看不见的城市时,他在明亮的学校过道中只是笑而不笑。寒风在青少年的叫嚷声中呼啸穿过过道,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的脸庞。P1-5
想到片刻之后,你,我世界另一端的朋友,将把你的目光投在我的小说开头几个句子上,我不禁感到格外高兴。我的书到达你之手,似乎是如此充满风险,恰似一只装着信的漂流瓶偏离了航线,从地中海漂流到中国的大海。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什么,比证实他所开始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而不是停止,更令他感鼓舞和安慰。但愿有更多著作从欧洲旅行到中国,从中国旅行到欧洲。对我来说,参与这种日益增多的交流是一件乐事。
建设完美的城市是十八世纪欧洲的一种渴望。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是这种渴望的开始。《看不见的城市》的故事当然与这件事和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想有很大关系。故事穿越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与这种理想有关的欧洲各国舞台。从本质上讲,这是力图通过文化、艺术——总之,是以美的梦幻——颂扬世界的梦想。当时,在那不勒斯,刚刚发现埋在火山灰下近两千年的罗马庞培古城的遗迹。从那不勒斯到欧洲大陆长盛不衰的艺术中心威尼斯,以及从那不勒斯到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城市圣彼得堡,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同那个时代的哲学家、建筑学家都有联系,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把她的国家从衰败中挽救出来。
但是,《看不见的城市》没有在这样一座令人眼花缭乱的欧洲大都市开始或结束。就连马德里也同样如此,尽管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对这座城市重新改建,力图把欧洲新潮流融入西班牙。《看不见的城市》以一个孩子在一座城市的废墟玩耍开始,这座城市尽管设计于两个多世纪以前,但是从未建成。
今天拉皮塔湾的圣卡莱斯是埃布罗河三角洲上的一个小地方,它位于加泰罗尼亚南部的地中海边。卡洛斯三世的计划是通过开凿一条运河改变埃布罗河的航线,这条运河的确建成了;另外就是建设一座城市“圣卡洛斯”,开辟同美洲的贸易。但是这个宏伟的工程计划,开工不久就夭折了。
圣卡洛斯城始终没有建成,正如国王企图建立的启蒙时代的西班牙没有实现一样。于是圣卡洛斯城成了今天的圣卡莱斯,成了一座“看不见的城市”。而那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发现这段历史以及他本人的故事,也表明他们的梦想最终同样是看不见的。
这样,小说就变成了在寻觅过去的同时认识现在的冒险经历。主人公通过十八世纪意大利伟大画家提埃坡罗的一幅画,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同时,也通过他想方设法发现谁没有因为这幅绘画隐藏的秘密而而落入不祥的蜘蛛网,将这二者联系起来。于是《看不见的城市》远远离开十八世纪国王与沙皇的权势回声,成为我的忧虑,我的梦。现在,这座“看不见的城市”去了天涯海角,我希望我的乡愁,我的梦,也能够成为你的忧虑,你的梦;它们是那样不同,又那样相似,就跟你我一样。
埃米利·罗萨莱斯一九六八年生于西班牙拉皮塔湾的圣卡莱斯城。一九八九和一九九一年先后出版诗集《城市与大海》和《生命与你》在文坛崭露头角。继而又在一九九五、一九九七和一九九九年连续出版长篇小说《海滨之家》、《世界的主人》和《当巴塞罗那沉睡之际》,受到普遍好评,被称为“新一代最有趣的小说家之一”。《看不见的城市》出版于二○○四年,是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一问世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获得圣乔治奖。埃米利·罗萨莱斯长期为《今日报》和《先锋报》撰稿。
《看不见的城市》讲的是十八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当时波旁王朝的国王卡洛斯三世打算仿照俄国圣彼得堡的模式建设一座新王城圣卡洛斯城。为此特意请来意大利杰出的建筑师和最优秀的大型装饰画家詹巴蒂斯塔·提埃坡罗。但是,由于西班牙国情的风云变幻,圣卡洛斯城宏伟的建设规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种种阻力,及至在开工极少数的几项工程后,最后如噩梦般落空了。圣卡洛斯城夭折,变成了一座看不见的城市。但是,围绕这座城市的建设,围绕提埃坡罗的遭遇,围绕王宫里的种种阴谋和发生在西班牙的数个历史事件,又穿插了几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说却一直从那不勒斯,从圣彼得堡,从马德里的宫廷,从阿兰胡埃斯的国王行宫,从巴塞罗那的画廊,一直讲到今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和美丽的阿尔法克斯海湾,时间跨度达两个多世纪。读者阅读这部小说,就等于跟随作者超逸的笔意进行一次漫长而趣味横生的历史旅行。在这一旅程中,你可以欣赏到无数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你可以洞察到种种历史之谜,你可以领悟到帝王的骄奢淫逸,你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劳苦大众的艰辛悲戚,你也可以去静思玩味爱情的真谛……再加上小说家那种奇特的跳跃式的、扑朔迷离的写作手法,读罢掩卷沉思,必是回味无穷。
这部作品最初以加泰罗尼亚文发表,我是从西班牙文版翻译的,断断续续译了五个月,现在总算交稿了。坦白地说,我是尽了自己的努力的。但是,由于我对西班牙的这段历史缺乏了解,书中又广泛地涉及建筑和绘画的专门术语和知识,在这方面我是货真价实的外行,只能靠词典和百科全书帮忙,甚至有些东西百科全书也是难以查到的,又兼自己的西班牙文水平有限,所以不当之处,甚至误译之处也许在所难免。好在我想这是一部很有介绍价值的文艺作品,估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所以我衷心地欢迎西班牙文界的老师、同行、朋友以及其他读者对我的译文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正。
埃米利·罗萨莱斯是当代加泰罗尼亚文学中,大有可为的新生代作家;他所架构的这座“看不见的城市”,宛如一杯融合了阴谋、艺术与欧渊神秘史的诱人鸡尾酒,更是一场激荡人心的自我探索之旅。
——西班牙著名作家、《风之影》作者卡洛斯·餐依斯·萨丰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结构严谨的作品,作者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技巧,小说中两位主人翁交叉叙述情节,搭配完美,不断抛出令人好奇的谜团,让人忍不住要往下读……
——西班牙《国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