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心作品新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丛书
分类
作者 刘慧英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冰心(1900—1999)的一生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活得最久的女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二十世纪的一个象征。

“新编”之“新”,在于本书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冰心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

内容推荐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河的新文学作家,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伟大新纪元。辑入本丛书者,均为名家名作,风格绚丽多彩,文体摇曳生姿,名臻其美,蔚为大观。

“新编”之“新”,在于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础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作家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目录

前言

小说

 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

 去国

 庄鸿的姊姊

 最后的安息

 三儿

 超人

 寂寞

 六一姊

 别后

 分

 冬儿姑娘

诗歌

 繁星(节选)

 春水(节选)

 致词

 纸船——寄母亲

 乡愁——示HH女士

 一句话

散文

 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

 寄小读者(节选)

 二老财

 记萨镇冰先生

 一日的春光

 从昆明到重庆

 我的母亲

 叫我老头子的弟妇

 请我自己想法子的弟妇

 使我心疼头痛的弟妇

 我的奶娘

 我的同班

 我的朋友的太太

 我的学生

 张嫂

 我的朋友的母亲

 请客

 从歌乐山到箱根

 我的良友——悼王世瑛女士

 丢不掉的珍宝

 小桔灯

 我的故乡

 我的童年

 童年杂忆

 我到了北京

 我和玫瑰花

 我的第一篇文章

 祖父和灯火管制

 悼念林巧稚大夫

 我家的对联

 我入了贝满中斋

 童年的春节

 我的大学生涯

 漫谈过年

 悼丁玲

 我的老伴——吴文藻

 我向文学馆捐赠字画的经过

 记富奶奶——一个高尚的人

 在美留学的三年

 我回国后的头三年

 一颗没人肯刻的图章

 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附录

 我所见到的蒋夫人

试读章节

前两个多月,有一位李博士来到我们学校,演讲“家庭与国家关系”。提到家庭的幸福和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又引证许多中西古今的故实,说得痛快淋漓。当下我一面听,一面速记在一个本子上,完了会已到下午四点钟,我就回家去了。

路上车上,我还是看那本笔记。忽然听见有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叫我说:“姐姐!来我们家里坐坐。”抬头一看,已经走到舅母家门口,小表妹也正放学回来;往常我每回到舅母家,必定说一两段故事给她听,所以今天她看见我,一定要拉我进去。我想明天是星期日,今晚可以不预备功课,无妨在这里玩一会儿,就下了车,同她进去。

舅母在屋里做活,看见我进来,就放下针线,拉过一张椅子,叫我坐下。一面笑说:“今天难得你有工夫到这里来,家里的人都好么?功课忙不忙?”我也笑着答应一两句,还没有等到说完,就被小表妹拉到后院里葡萄架底下,叫我和她一同坐在椅子上,要我说故事。我一时实在想不起来,就笑说:“古典都说完了。只有今典你听不听?”她正要回答,忽然听见有小孩子啼哭的声音。我要乱她的注意,就问说:“妹妹!你听准哭呢?”她回头向隔壁一望说:“是陈家的大宝哭呢,我们看一看去。”就拉我走到竹篱旁边,又指给我看说:“这一个院子就是陈家,那个哭的孩子,就是大宝。”

舅母家和陈家的后院,只隔一个竹篱,本来篱笆上面攀缘着许多扁豆叶子,现在都枯落下来;表妹说是陈家的几个小孩子,把豆根拔去,因此只有几片的黄叶子挂在上面,看过去是清清楚楚的。

陈家的后院,对着篱笆,是一所厨房,里面看不清楚,只觉得墙壁被炊烟熏得很黑。外面门口,堆着许多什物,如破瓷盆之类。院子里晾着几件衣服。廊子上有三个老妈子,廊子底下有三个小男孩。不知道他们弟兄为什么打吵,那个大宝哭的很厉害,他的两个弟弟也不理他,只管坐在地下,抓土捏小泥人玩耍。那几个老妈子也咕咕哝哝的不知说些什么。表妹悄悄地对我说:“他们老妈子真可笑,各人护着各人的少爷,因此也常常打吵。”

这时候陈太太从屋里出来,挽着一把头发,拖着鞋子,睡眼惺忪,容貌倒还美丽,只是带着十分娇惰的神气。一出来就问大宝说:“你哭什么?”同时那两个老妈子把那两个小男孩抱走,大宝一面指着他们说:“他们欺负我,不许我玩!”陈太太啐了一声:“这一点事也值得这样哭,李妈也不劝一劝!”李妈低着头不知道说些什么,陈太太一面坐下,一面摆手说:“不用说了,横竖你们都是不管事的,我花钱雇你们来作什么,难道是叫你们帮着他们打架么?”说着就从袋里抓出一把铜子给了大宝说:“你拿了去跟李妈上街玩去罢,哭的我心里不耐烦,不许哭了!”大宝接了铜子,擦了眼泪,就跟李妈出去了。

陈太太回头叫王妈,就又有一个老妈子,拿着梳头匣子,从屋里出来,替她梳头。当我注意陈太太的时候,表妹忽然笑了,拉我的衣服,小声说:“姐姐!看大宝一手的泥,都抹到脸上去了!”

过一会子,陈太太梳完了头。正在洗脸的时候,听见前面屋里电话的铃响。王妈去接了,出来说:“太太,高家来催了,打牌的客都来齐了。”陈太太一面擦粉,一面说:“你说我就来。”随后也就进去。

我看得忘了神,还只管站着,表妹说:“他们都走了,我们走罢。”我摇手说:“再等一会儿,你不要忙!”

十分钟以后。陈太太打扮得珠围翠绕的出来,走到厨房门口,右手扶在门框上,对厨房里的老妈说:“高家催得紧,我不吃晚饭了,他们都不在家,老爷回来,你告诉一声儿。”说完了就转过前面去。

我正要转身,舅母从前面来了,拿着一把扇子,笑着说:“你们原来在这里,树荫底下比前院凉快。”我答应着,一面一同坐下说些闲话。  忽然听有皮鞋的声音,穿过陈太太屋里,来到后面廊子上。表妹悄声对我说:“这就是陈先生。”只听见陈先生问道:“刘妈,太太呢?”刘妈从厨房里出来说:“太太刚到高家去了。”陈先生半天不言语。过一会儿又问道:“少爷们呢?”刘妈说:“上街玩去了。”陈先生急了,说:“快去叫他们回来。天都黑了还不回家。而且这街市也不是玩的去处。”

刘妈去了半天,不见回来。陈先生在廊子上踱来踱去,微微的叹气,一会子又坐下。点上雪茄,手里拿着报纸,却抬头望天凝神深思。

又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他们回来,陈先生猛然站起来,扔了雪茄,戴上帽子,拿着手杖径自走了。

表妹笑说:“陈先生又生气走了。昨天陈先生和陈太太拌嘴,说陈太太不像一个当家人,成天里不在家,他们争辩以后,各自走了。他们的李妈说,他们拌嘴不止一次了。”

舅母说:“人家的事情,你管他作什么,小孩子家,不许说人!”表妹笑着说:“谁管他们的事,不过学舌给表姊听听。”舅母说:“陈先生真也特别,陈太太并没有什么大不好的地方,待人很和气,不过年轻贪玩,家政自然就散漫一点,这也是小事,何必常常动气!”

谈了一会儿,我一看表,已经七点半,车还在外面等着,就辞了舅母,回家去了。P1-4

序言

冰心(1900—1999)的一生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活得最久的女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二十世纪的一个象征。

冰心的名字永远与“五四”相连,因为她成名于“五四”,她的文学写作起始于“五四”。那时她还只是个在校的学生,虽然笔触稚嫩,但所触及的问题却与“五四”那个时代息息相关。她在文学史上被视为最早以“问题小说”闻名的作家,收入在这本作品集中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当时“新青年”所关注的各种社会问题:婚姻家庭、父子冲突、妇女地位、对底层的关注等等,都具有“五四”的背景和立场。年轻的冰心曾大力宣扬“爱的哲学”,尤其是母爱,她的小说《超人》、诗歌《繁星》、《春水》等等名篇名句已成为一代经典。这一文学作为其实与冰心的童年经验密切相关,不少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认为,冰心的童年以及那将她哺育成人的家庭可谓是“得天独厚”。冰心的童年乃至青年时代来自父母的多是呵护和关爱,而几乎没有遭遇过“五四”时代其他女性作家因为自身的性别原因而受到的压制和干涉。冰心的童年是纯净的、透明的、温馨的……总之是美好的和向上的,正如她自己在四十年代就说过的:“我常常感谢我的好父母,他们养成我一种恬淡,‘返乎自然’的习惯,他们给我一个快乐清洁的环境,因此,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自足,知足。我尊敬生命,宝爱生命,我对于人类没有怨恨……”她又说:童年“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这段话对于冰心本人而言是再贴切不过了——得天独厚的童年生活影响着冰心的一生,尤其是奠定了她长达一生的世界观。这最直接地体现在她早期作品中,在《两个家庭》、《别后》等作品中她一再强凋家庭生活和谐美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两个家庭》中的亚茜和《别后》里的宜姑都是营造这种幸福家庭的成功者——她们具备了现代女性的知识文化素养,又不失传统女性的温柔娴淑,冰心对她们推崇备至。可以说,这种世界观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一部分,亚茜、宜姑这样的女性是冰心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这样一种世界观一直到冰心晚年仍然没有放弃,在她写的《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一文中她认为巴金最可佩处之一便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这被冰心视为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的前提。

幸福的童年并没有让冰心养成一种超然于世的优越感,而是使她将更多的同情怜悯给予了那些弱小者和苦难者。以往的研究者一般将《分》看作是冰心的一种“转变”,其实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就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关爱,本书中选取的《最后的安息》,描写了童养媳的苦难,而《三儿》则讲述了军阀铁蹄下贫民的弱小无助。

1937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又一个历史坐标,对冰心而言也是如此。抗战的第二年她离开北平与全家来到大西南,战争的颠簸和大后方的艰苦历练了冰心,她的写作也更加成熟和深沉,行文也更趋简约。本书编者选择了冰心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关于女人》中的一部分篇幅,就此展现在艰难的战争氛围中女性(包括冰心)作为民族的栋梁是如何支撑起家庭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的,作为作家的冰心又是如何倾诉和描绘战争中女性的声音及生命轨迹的。

1946—1950年的四、五年间,对冰心来说是个相当特殊的时期,她因丈夫吴文藻的关系旅居日本。这时的冰心已是一个著述丰厚、名成功就的作家,因此约稿、邀请讲演和座谈也就接踵而至。冰心不通日语,她的写作、演讲和谈话都使用中文,而发表时均被译成日文,收在本书中的《请客》、《从歌乐山到箱根》、《我所见到的蒋夫人》都属于这样的情况。它们或者曾以中文发表在中文刊物上,但后来多在日文报刊上被发现,近年来有的又在中文刊物上找到“底稿”。

晚年冰心虽然未能再现她年轻时代的辉煌,但却始终是一名与民族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家,选入在本书中的晚年作品几乎都写于她八十高龄之后,这些散文虽然简短,但却浸透了她几十年的人生沧桑和甘苦,如果说冰心早年的作品“冰莹剔透”,而晚年的散文则更醇香。

我要特别感谢王培元先生,在我养病期间热情邀约我选编这本书,使我在阅读冰心中逐渐告别疾病踏上康复之路;感谢解志熙先生热情向我推荐他辛辛苦苦在故纸堆里发现的冰心佚文《请客》和《从歌乐山到箱根》;感谢北京语言大学的李玲教授热情为我提供冰心研究的资料和线索;感蹦冰心的家属陈恕先生和吴青女士为我提供了冰心的相片。

刘慧英

200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