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8年度中国最佳奇幻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骑桶人//阿豚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选了十七篇小说,在2008年杂志所发表的数百篇小说中,这十七篇记录和见证了2008年度中国奇幻小说界的情况。书中最后一篇作品《面人麻生》是著名漫画家张晓雨的小说处女作,他是国内少数几个将中国幻想输出到欧美国家的创作者之一。《面人麻生》漫画已在欧洲出版,并赢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

内容推荐

本选集由奇幻文学资深编辑主编,从幻想文学期刊和网络文学作品中精选年度佳作十余篇,呈献给奇幻文学爱好者一道丰盛的年度大餐。每篇作品均邀请作者撰写了创作手记,为读者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

目录

我们的幻想与生活(代序)

石用伶

正在发生的赤壁

罗亚的宝物

粉色暖瓶里的沙罗曼蛇

侠猫十三婆小传

天道奇谭

老僧已死成新塔

三春晖

江湖异闻录(四则)

高桥乡夜话

奈何天

龙宫记

弑神书

面人麻生

长篇存目

试读章节

“只能歇在这里了。”男子说,蹲身在墙根儿下,用手刨着积雪,空出一片地来。女子挺着腰,费力地慢慢坐下,嘴里嘶嘶地吸着气。随即男子解下外衣,披在她身上。两人偎依着坐在一起,不多久,大雪就把两人掩盖住了。

噼噼啪啪爆竹响声震耳欲聋,但是两个人紧紧地相互倚靠,安静得就像是冰雕。门檐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在这大雪夜里看来也只是蒙蒙的昏昧。

又不知过了多久,一个黑魃魃的人影来了,用力地砰砰敲门。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仆人来开门,嘴里还抱怨着:“谁呀?谁呀?”待在那昏昏发红的灯光下看清来人时,仆人顿时换了一副脸色,谄笑道:“是石姑娘啊……这么冷的天,您这是……快进来啊!”

灯下是一个披黑斗篷的女子,戴着风帽,帽檐压得很低。她漫然地应了一声,随手指了指墙根儿,说:“叫他们进来。”她的声音很年轻,但是透出一股冷冷的懒意,漫不经心,目空一切。

仆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找了又找,才发现那一堆两个的雪人,叫道:“进来吧!”

进了门,小道上的积雪已经没上了小腿肚。那个披黑斗篷的石姑娘快步走在前面,仆人跟着她,急道:“您慢点儿!这雪已经凝成冰了,小心摔着……”话未说完,自己就咕咚一声摔了个仰八叉。石姑娘头也不回。她走得十分轻快,就像一个影子飘在风雪里。男子看了看地面,把女子横身抱在怀中,女子安静地搂住他的头颈,将脸紧紧地贴在他的胸前。

顺着小路,进了一间暖烘烘的大厨房,众多的仆人和粗使丫鬟们坐在一起,高声谈笑着。桌上摆开了大盘大盏的菜肴,虽不精致难得,却也实在,其间不乏鸡鸭鱼肉。灶火熊熊,火上还蒸着炖着些什么,香气溢了出来。现在是除夕啊,就算是下人们也要庆贺新年。“好自在啊……”石姑娘叹息着说,“有什么吃的?也给我来一点儿。”

“有,有!姑娘请这边坐!”十几个声音接连应答着,招呼石姑娘到上首坐下,又在她手边摆上烫得暖暖的酒。石姑娘把风帽掀开,灯光下是一张玉石般光润洁白的脸,清凌凌的凤眼,黑油油的头发,红艳艳的樱唇,勾魂摄魄般的美貌里渗透出冷冷的骄傲和睥睨,令人敬而远之,不敢亲近。她对门外道:“进来呀。”这时下人们才看见门口的一男一女,乞丐一般,但是既然石姑娘已招呼他们进来,也就没有谁再把他们赶出去。

他们进来了。石姑娘指了指身边的空椅子:“坐。”他们就真的走上前来坐了。男子很小心很温柔地先扶着女子坐下,然后含笑对石姑娘说:“多谢了。”接着环顾四周,依旧含笑地对那些卑微低贱的下人们说:“多谢了。”

下人们都呆住了。他们没想到这名男子是如此英俊,以至于那些粗使丫鬟们都涨红了脸,呆呆地看着他,并对他身边的女子油然地生起了一种嫉妒之心。他的脸很苍白,不是因为寒冷,手指纤长白皙,一看就知道从没有受过劳苦;他的笑容言语高贵而从容,顾盼问有一种令人自惭形秽的神采。下人们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莫敢目视,仿佛他是他们的主人,屈尊在此,看一眼都是对他的亵渎。他们屏气凝神地静候着他的吩咐。

石姑娘将一碗热汤递在那女子面前,叹息道:“啊,龙啊……龙年就要到啦。打哪儿来?”

“很远。”男子笑着回答。女子则垂着头,默不作声地用粗瓷调羹舀汤喝。披在她身上的男子的外衣滑落了,看清楚她的样貌,原来很普通很平淡,一点儿也配不上那男子的风度。下人们在一旁不禁替那男子惋惜。他们小心地偷眼打量,只有石姑娘那冷冷的懒懒的姿态还没有被男子的光彩压下去。

“打算去哪儿?”石姑娘又问。  男子低头思索了一下:“这府上可需要人帮工么?”

石姑娘咯咯笑起来了:“你会做什么?”P002-003

序言

我们的幻想与生活(代序)

2008年在我们的生命中注定将以黑体加粗的样式留存,这一年奠基了很多起点,而答案则遥遥悬挂在时间的前方。

回顾这一年,迟迟难以下笔,奇幻以及科幻等等幻想类文学,从未表现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果我们剥离生活去谈论单纯的幻想,只能愈发加强这种感觉。

同时,我亦厌倦于对奇幻的追踪溯源——我们的民族性格喜于总结和回忆。也是自今年起,更多人开始抬头前瞻,那么我将试图通过这篇小文,来展望我们未来的奇幻与生活。

在《2007年度中国最佳奇幻小说集》的序言中,骑桶人把奇幻的沿革、潮流讲得头头是道,其中有些预言实现了,比如“幻想小说”这样一个名词越来越能够涵盖和代表奇幻、魔幻、玄幻、科幻等概念。但骑桶人也有一些想法没有实现,比如去办一本《人民奇幻》杂志。

接下来的篇幅,可能并不有趣,尤其对于读者来说,我并不建议阅读下去。年选的功能主要是记录,重点不在售卖。

杂志,曾经是国内幻想小说的重要源头。像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二十多年来的长盛不衰,其在内核上的竞争力便是来自多年的人才培养工程。武汉的今古集团则在推行武侠、奇幻等概念的通俗化上,付出了非常刚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回报。这两家可算是国内幻想文化圈最具备领袖资源的杂志社,事实上在市场份额方面也是如此。

然而杂志这一领域,终归是在开始萎缩了。这并非我个人在唱衰传统期刊行业,就在一年前我仍然觉得杂志大有可为——我们还没有品尝美国的黄金时代般的感受,就开始要面对传统纸媒体的秋末冬初,任何一个从业者,都不会甘心的。

当然,萎缩不等于死亡,就像火暴往往象征着速朽。作为文化行业,其行情是受社会经济结构来决定涨跌的。之所以觉得传统期刊的寒冬将至,不外乎是受到当下经济危机的影响所下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本通俗小说杂志发行百万本稀松平常。《故事会》作为其中翘楚,曾创下单期发行量760万册的数字。到了2008年,《故事会》每月出两期,加起来的发行量还不足500万册。注意,《故事会》是真正的通俗读物,即使落到每月500万册的数字,依旧是第二阵营(《上海故事》《今古传奇·故事版》)发行量的10倍之多。而像《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九州幻想》《幻想纵横》《科幻大王》《今古传奇·奇幻版》等既通俗又小众的刊物,其中发行量最大的《科幻世界》,据称保有30万册的期发行量,也是科幻杂志发行量第二名《科幻大王》的五六倍。

既通俗又小众,这是骑桶人在2007年的年选序言中的概念,这也是科幻、奇幻杂志的痛脚,使得所有的科幻、奇幻杂志捆起来,也难以望《故事会》之项背。

萎缩了吗,还是我们根本没有膨胀过?我曾经就职过数本幻想杂志,除《科幻世界》外,没有一本是上了10万册级别的刊物。《飞·奇幻世界》是最接近的(该刊2007年的征订广告上发行量数字是12万册),而《今古传奇·奇幻版》月发行量据称已达50万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今古集团的这本小开本杂志,可算是幻想类杂志中的《故事会》了。

话题回到我说“杂志是幻想小说的重要源头”上来,之所以列举一些数字,只想说明杂志的重要性,重要在纸媒体曾经的权威性质。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假设刊物发行量10万册,那么至少作为作者,你顿时拥有了10万名读者,先不论他们对你的小说是拍案叫绝还是嗤之以鼻。再算上读者的主要构成为学生,一本杂志往往被三五人乃至半个班级传阅,受众达到百万并不是空谈。这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除了稿费之外的最大激励。这也是网络小说创作在用户的深度上很难达到的。为什么呢?诚然,很多书站的网络小说点击轻松上百万,但此百万非彼百万。对于大众而言,纸媒体有其权威感存在,尽管这种权威感在逐渐消退,对纸媒体有权威感的读者也在逐年减少,但不能因此就抹杀这种权威感存在的事实,尤其对于创作者来说。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较量,不管谁赢谁输,输家都不会也不必消亡,就如电影之于电视,它们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

在过去的时光里,通俗文化期刊高发行量的原因,除了可选择的杂志品种较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物质水平、经济水平不够发达。

正是因为不够发达,所以很多少年人才有那么多幻想的余地。

正如杂志发行所告诉我们的一样,发行量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往往是二线城市,而不是国内的发达城市和地区。发达城市的孩子们看什么?首先他就不爱看杂志,可玩的太多了,为什么要看杂志呢?非要看小说的话,有郭敬明老师的嘛。看看美国,这样一个科幻的国度,幻想杂志几千册的发行量,读者全是60年代的老头老太,载体主要是平装本、畅销书以及不断推出的各式漫画、DvD。有时候我很难确定他们的幻想文化是萧条了还是繁荣了。

在2007年的年选中,骑桶人提到了网站,如今我也去关注了一番。起点中文网仍是这块蛋糕上划分最多面积的那位,17K也在做,2008年又多了一位手持小刀的分蛋糕者,便是纵横中文网。

2002年的时候,我应聘科幻世界杂志社,彼时的社长杨潇老师问我关于切蛋糕的看法,我说:分蛋糕是没意义的,因为这个市场其实也就这么点大,我们又不可能真的把所有竞争对手掐死,所以,还是要把这块蛋糕做大一点。杨老师颔首。

七年过去了,我已经换了几个单位,但并没有看到这块蛋糕大到哪里去。网络阅读是做了个新的大蛋糕吗?没觉得。它只是为更多想看幻想小说又不想以杂志为载体的阅读者开辟了通道。爱看这门子东西的人不会因此变得多了多少,只是以前在传统媒体上我们的渠道铺不到每个人面前。

刚才说了,杂志是一个重要源头,而在我看来网络将成为一个主要源头。

重要是权重的说法,主要是比例的说法。正是因为网络,才给了很多人以创作的可能性以及出头的可能性。网络跟纸媒体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成本和渠道的区别。

唯有网络的平台,才可能以极低的成本搜集到如此多的稿源和作者,以极低的成本让读者阅读到;要是换成纸媒体,光一个纸价就够喝一壶的,那可是动不动几百万字的小说啊。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起点中文网、17K、纵横中文网的共同特性就是在首页上都开始拔高定位,铺陈作家、作协、名流、名作之类的概念。看上去网络文学终于从草根文化开始转向精英文化,事实上草根文化原本就是一个过渡性的产业。很简单,读者大人看草根总会看腻的不是?等他们又看腻了精英文化,开始反主流、反高端的时候,草根文化又会再度流行起来。草根网络文学的第一次兴起,也不过是因为大家腻烦了多年的传统主流教育,产生的逆反心理罢了。对于商人来说,要做好的就是利用好群体的心理转变,反正大家也没什么损失。

在互联网web 3.0兴起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发言的权利,这没错;不过,当所有人都在发言的时候,谁是听众呢?于是最后,全民写作这种愚蠢的事情,也就跟当年的全民写诗一样好笑了,大家都在写,谁来看呢?在我看来,我不怕得罪人地说一句:不管什么文化形式,到最后都会变成少数人表演大多数人看的。这不是搞什么阶层分离,谁精英谁农民,而是文化产业的特性将注定最后必然如此。否则那不成了大炼钢铁了么?唯一能全民参与的只有两项:打麻将,斗地主。  那么,蛋糕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大?这个问题不只我一个人在思考,骑桶人在思考,各个杂志社的主编在思考,也有读者在思考。

在我看来,只要还是在弄文字,这个蛋糕也就这么大。蛋糕的底板是什么?鸡蛋糕。只有鸡蛋糕卖不出价钱,得铺上奶油,捏上花,撤上葡萄干,插上巧克力、水果切片……这才是蛋糕。文字好比是作为基座的那块圆形鸡蛋糕,可能底盘就这么大了,要做大蛋糕,加一层奶油(漫画),加一层布丁(电影),加一层抹茶(游戏)……再加上点缀的各种周边产物。

在这方面,17K和纵横中文网的母公司更有优势,而起点中文网则是占据了相当大的鸡蛋糕底板的,同样大有可为。

以上可算是一家之言,也就是顺带谈谈概念,就像我每天看到的上班族一样,胳臂下面夹着个皮包,戴着金丝眼镜,掏出大屏幕山寨机:“喂?我正在机场……”其实他就站在我旁边靠近公交车后门的地方。

我和桶子都乐意以“幻想小说”来替代“奇幻”这一称呼,就如英文中的fantasy一样,《指环王》是fantasy,《星球大战》也是。一束魔法之光打倒一个恶魔,跟一束高能激光打倒一个异星侵略者,这两者之间相差的不过是皮表罢了。

往深的地方说,文学千差万别,然而刻画的都不过是人性,是人之于异族、之于异世界的反应。而因为科技发展的缘故,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疏离感”与“神秘感”。幻想小说是最成熟的工具,它原本的使命并不是探讨人类能否制造出超时空飞船,或是能否变成大法师,而是以作者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置人类于死地,于死地中见人性。

为什么意淫小说越来越被读者摒弃?因为读者们的欣赏水平在提高,这也是几大网站都不约而同开始打高端阅读的主意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说意淫小说不好?其实挺好的,它的功能是发泄,是宣泄……但是,读者更希望能够看到有水准的宣泄。就如我之前所说,你要置人物于死地。意淫小说从来不敢真正置主角于死地,因为作者解不开这个套,所以出现无敌天下的角色,其实也就是宣告了作者的无能罢了。

2008年,有多少陷于死地而后生的故事?具体事件我在这里就不讲了。

呼应桶子在去年所讲的“人民奇幻”,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作者去关注现实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觉得:“得了吧,我写(读)奇幻就是想脱离现实。”我觉得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但总归要走到关怀现实的路子上来,才能成就王道,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西游记》。那些完全不关怀现实的幻想作品,是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现在已经是岁末,在经历了2008年的大喜大悲、诸多大事件之后,电视报纸都在讲出路,讲金融危机之下的出路。而奇幻似乎已经厌倦了讲出路,从我2003年开始做奇幻杂志,听到的最多的句子就是“中国奇幻的出路在哪里?”这句话曾经被科幻界说了二十年,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培养我们自己的大师。

我们还没有一个像斯蒂芬·金、迈克尔·克莱顿一样的科幻畅销书作家,也没有一个像J.K.罗琳一样的奇幻畅销书作家。天才从来就不缺乏的,只是缺乏天才成长所需的土壤。非常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这富饶土壤的一捧热土,那就足够了。

本书共选了十七篇小说,在2008年杂志所发表的数百篇小说中,这十七篇并不能代表全貌。以我和骑桶人的视野选择出的,也并非就是优秀奇幻的标尺,更多时候,我们是出于记录和见证的心态去制作年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后一篇作品《面人麻生》是著名漫画家张晓雨的小说处女作,他是国内少数几个将中国幻想输出到欧美国家的创作者之一。《面人麻生》漫画已在欧洲出版,并赢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本书封面画《回荒之轮》也由张晓雨创作。  本书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策划,直到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才告完成。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唐海涛作为监工,一直都以非常敬业的态度监督我和骑桶人的编辑制作,他是整个编辑流程中最辛苦的人。

在不断余震的成都,骑桶人担当起了主要的编辑工作,甄选了大部分稿件,在这里我略带嫉妒地感谢他的工作。

而因为我的个人原因,在2008年对整个奇幻市场、行业、写手圈的了解都知之甚少,上面写了一大篇,如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还望各位读者一笑置之。

在本书编选的过程中,得到了幻想文化评论人胤祥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也对他表示深深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那些完全不关怀现实的幻想作品,是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阿豚

舞者必定是孤独的、勇敢的,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又必定是寂寞和畏惧的。她寂寞,是因为她渴望爱;她畏惧,是因为她知道死亡的伟大;她孤独,是因为她知道爱的无价与稀有;她勇敢,是因为她知道无论生命如何残酷、荒谬,她都只能也必须面对。舞者必定是冰冷的,当舞者开始笑的时候,她就再也不是舞者了。

——骑桶人/《石用伶》导语

中国的奇幻小说,原本是来自民间的,这个从《山海经》的粗犷阔大和《搜神记》的朴实率真就看得出来,但因为搜集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又都是文人,所以即便是最乡野的故事里,也难免会有一些文人气在里面,所以《山海经》才讲政治的一统,《搜神记》才会以神仙的实有来慰藉现世的绝望。

——骑桶人/《龙宫记》导语

鲁迅所说之“妄”,还有我们神话原型传统的稀薄和隔膜,是我在将“人民奇幻”由新闻(比喻层面——“菲尔普斯像一条鱼”)而移植于小说(真实层面——“菲尔普斯是一条鱼”)时特别惶恐的东西,我在无知者无畏中写了不少,如何提高比喻变为真实的有效性,是我的疑问、焦虑也是我感觉一块可能是蕴含辽阔之希望的处女地。“对我来说,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企图在布尔加科夫的这个教诲中,找到“人民奇幻”合法性的依据。

——雷文/《高桥乡夜话》创作手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0:22